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对外汉语的教学法 篇一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 成语故事

一、引言

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法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量的语法点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由于汉语语法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不规则”现象很多,又由于受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所限,有些语法点教师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留学生掌握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同时,由于目的语语法规则掌握不牢靠,受母语或其它外语的“负迁移”作用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等等,留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错误尤为突出。这和教师语法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无关系。如何有效提高语法教学的质量,使留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掌握汉语语法,从而在交际中能够准确、得体地使用,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对外汉语教师进一步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教授汉语语法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在菲律宾中学生汉语短期培训中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教授语法的经验,试图就Flash成语/寓言故事在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二、Flash成语/寓言故事和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

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主要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整齐匀称,言简意赅,结构完备,表义丰富。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寓言最初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后来被文人学者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在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寓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和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通常使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Flash成语/寓言故事以Flas的形式再现成语/寓言故事的内容,通常集画面、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以其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完整的情节深得学生的喜爱。有的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中的语言句法特征明显,有些语法点循环反复出现,配以真实自然的情景和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和运用。有的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界面上嵌有播放、暂停、前进、倒退、开音、闭音、截屏、退出全屏、音量调节等按钮,便于操作。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片长一般在两分钟左右,短小精悍,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却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活动充满生机。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少儿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想资源。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菲律宾中学生短期汉语培训中尝试使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进行汉语语法教学,以期探索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Flash成语/寓言故事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华参加汉语短期培训的菲律宾中学生是来自菲律宾光启中学的初中生,都是男生,年龄在十三岁左右,都会讲英语,已有九年学习汉语的经历。不过由于之前每周仅有一节汉语课,他们的汉语水平总体上来说还达不到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级(下)班的留学生的水平,语法基础薄弱,除了简单的生活用语外,几乎无法用完整的句子进行交际。此次培训是菲律宾光启学校的学生第一次来华接受培训,也是笔者所在学院首次承担外国中学生汉语培训任务,因此学院上下都非常重视,认为任务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语法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这些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汉语程度等,把Flash成语/寓言故事引入语法教学,借助其优势弥补传统语法教学的缺陷,优化语法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使留学生愿学、乐学语法,教师首先必须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法材料。另外,根据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输入研究结果,不是所有的输入都有同等的价值,只有得到注意的输入才能被吸收、得到进一步加工。注意是有效加工的必要条件。(江新,2007)认为,我们的语法教学信息还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Flash成语/寓言故事以声音、色彩、动画效果相配合的手段来传递信息,故事情节简单,以动物为主角,直观、形象、生动,能够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进行语法教学,不仅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专注于学习。这就有效地避免了留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现象。

(二)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为语法学习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境,有助于留学生对语法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

在语法教学中,语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以往的语法教学偏重于讲解语法知识,片面孤立地分析说明一些语法规则、结构,忽视语法点的实际运用。练习多采用习题的方式进行,不但机械,而且脱离实际,不够自然、实用。这种教法不仅会使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事倍功半。Flash成语/寓言故事为语法学习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境,将语言与图像、声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语法经常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境的改变而展现出来,留学生通常会通过特定的情景自然进行感知和理解,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解释,也不必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和强调。例如:教菲律宾中学生“……像……”这个语法点时,笔者并没有沿用以往“句法—语义—语用”这种语法教学程式,而是直接让他们观看《盲人摸象》的Flas片。观看第一遍时留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观看第二遍时,要求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注意视听:1.五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身体的哪个部位?2.他们分别觉得大象像什么?之后请留学生回答问题,并用PPT图文并茂地呈现答案,进而结合画面就该语法点略做解释。然后再次播放、定格有关画面,让他们检索并复述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闭音,隐去字幕,仅呈现画面,让留学生给画面配音,及时输出,以检验他们对该语法点的理解和运用。笔者将该语法点的教学有意识地融入观看Flash成语故事之中,寓教于乐,使他们在逼真的情境中自然并轻松愉快地感知、理解和运用该语法点。

(三)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特定语境化解语法教学的难点

现代汉语语法与外语语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卢福波,2005)。这些不同之处往往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虚词,经常被混淆误用。例如:“于是”和“所以”,该用“所以”的时候留学生却用了“于是”,如“下大雨了,于是我不能出去玩了。”该用“于是”的时候却用了“所以”,如“路过天河的时候,我看到了‘买200元送200元’的广告,所以就进去逛商店了,在那里逛了几个小时,买了三件衣服。”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个偏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留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于是”的语义和语用规则。针对这个语法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引用了Flash寓言成语故事《孟母三迁》,播放之前提出视听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孟母一共搬了几次家?2.每次搬家的原因是什么?视听之后请留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回答问题2,复习并弄明白“所以”的语法规则,即“在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示结果或结论,前一小句常用‘因为’”,并结合该故事训练留学生正确运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2。播放第二遍时让留学生检索故事中带有“于是”的句子,注意它在句中的位置,并看看它和前后的句子在语义和逻辑上有什么关系。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特定情境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来分析“于是”的语法规则,即“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最后选取故事中以下两个小节,用PPT呈现出来,比较“于是”和“所以”的异同。

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住在墓地旁边,他和小伙伴们就学起大人哭嚎、跪拜的样子,玩办丧事的游戏。母亲发现后说:“这可不行,不能让孩子在这种地方住下去了”。于是,孟母把家搬到城镇。(第一小节)

新家在一个集市边上,孟子就模仿商人,同小伙伴们玩起做生意来。“这可怎么办呢?看来也不能在这里住下去了”。于是,孟母又把家迁到书塾附近。(第二小节)

让留学生把该故事的第一、第二小节分别看作是两个独立的、互不关联的句群,观察其中的“于是”可不可以用“所以”替换。显然可以,替换后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然后让留学生把这两个小节当成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再看看其中的“于是”能不能替换为“所以”。显然不可以替换。把这两个小节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讲述的是孟母两次搬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这两个动作是顺承关系。当然,每次搬家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于是”所表示的承接关系中又包含着因果关系,即“前一事是引起后一事发生的原因”。这样以来,“于是”和“所以”的异同,留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因此,借助Flash寓言成语故事,可以有效化解语法教学的难点。

(四)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训练留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点进行成段表达的能力

(五)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能够同时兼顾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传授

Flash成语/寓言故事是固定短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音、语义、语法方面具有特殊性;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可以将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孟母三迁》不仅使留学生从中学到了有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对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轲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有所了解。这样既兼顾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能实现中华文化的深层影响,不留下过多文化濡染的痕迹,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进行语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Flash成语/寓言故事在语法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利于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能够使抽象的语法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留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正确理解;能够提供真实自然的情景,有助于语法点的操练和成段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同时兼顾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传授。正因如此,我们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不妨使用此法。不过,使用Flash成语/寓言故事教授语法时要密切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内容,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好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材料。也就是说,所选的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语言要能突出表现所要教授的语法点;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的语言要准确规范;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要与教学对象相适宜;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要与教学时间相适宜;所选Flash成语/寓言故事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合使用。只有这样,Flash成语/寓言故事才能在语法教学中真正发挥效用。

(本文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三期建设课题“第二语言学习与汉语高效推广”的子课题“对外汉语基础语法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编号:国文〔200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5.

[3]刘海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

(4).

[4]汝淑媛。语境理论与多媒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中国电化教

育,2001,(4).

[5]丁存越。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3).

[6]郑艳群。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教程 篇二

在第一册的一开篇,分别附有北京语音表、词类简称表和汉语元音、辅音发音指引说明,书后则附有生词表,方便读者的查阅和检索。各个汉语的元音、辅音教学分别编排在头十课内进行。每课中都有相关的语音、语调注释,并附有汉字的基本书写笔划,课后练习以语音为主。廿十一个汉语声母教学顺序,基本上是依照发音的部位,分为唇音、齿音和舌音,其中舌音又分为舌尖音、舌根音和舌面音;同时,又依据发声时气流阻碍的方式,将上述各部位的声母再细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再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为清音和浊音;以及根据气流的强弱,再细分为送气和不送气音等①。韵母的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上-“四呼”-②来分类,即把所有的韵母根据其发音时的口形特点,而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种,按照由单韵母到双韵母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开口呼”中包括了全部七个单韵母,用于指那些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如同声母的教学一样,主要也是依从发音的部位,即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唇形的开合形状来划分进行,但此书的单韵母教学中省略了[ê]音。根据双韵母的发音原理以及韵头或者韵腹在韵母结构中的位置,其他三类双韵母分别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和中响复元音韵母③,当中包括了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在教授这些复元音韵母的时间顺序上,本书是先教“开口呼”中的复元音韵母,然后教“合口呼”韵母,最后才教“齐齿呼”韵母,其中亦混合地教授了前后鼻音韵母,但是却省略了[üe]、[ün]和[üan]三个鼻音韵母。这样地安排教学顺序,对于学生们正确科学地掌握发双元音时舌位的滑动和唇形变化是有帮助的。在学习声母和韵母的同时,课本还在每课中灌输一点有关汉语声调的知识,例如,四声、轻声和变调等,课后附有相关适量的发音和辨音练习。另外,在汉字的教学上,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知道汉字的书写笔划规则,并在每课课后布置不超过十个汉字的书法练习,从声、形、义三个方面同时引导学生们入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于零起点的成人学生来说,难度适中,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情景句型结合、简单实用

由第十一课开始,下至第二册结束时的共四十课的学习中,重点转向以句型教学为主,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教授语法重点,辅之于简短易懂的对话课文。与此同时,增加每课的单词量和汉字书写作业量,以迅速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外国人学汉语,按照赵金铭的观点④,掌握汉语语法是个生成过程,也就是按照一个句式造出许多的句子来,这是一个由意义到形式的过程。即他们要先把所接收到的汉语音符转变为他们自身的母语之后,才能听懂和明白句子的意思,这也是母语习得和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最大区别。因此,针对外国人习得汉语的行为过程讲授语法,要注重意义,并往往从意义出发,用分析和组装的方法来教。第一和第二册课本中所教授的语法点,都是汉语句型中最基本、也是最为常见的句式,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当中又以单句为主。我们不妨把这些内容和邢志群⑤所归纳和建议的初、中级句法教学顺序表作一个比较。显而易见,邢志群所概括的语法教学顺序表中,有的项目在两个级别中是有重复的,当中涉及的应该是难度的问题。例如,名词词组、疑问句、否定句和补语结构等。这里只是想展示一下学习汉语初、中级学生应该涉及的语法范围,而表中所列出的教材比对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对应检查,应该是不完整的。如前所述,第一册和第二册中所教授的句型几乎全部是简单句,因为教授的对象为零起点的葡籍学生,尚未涉及到复合句的范畴;因此表中第12和第22项的内容并没有包括在内。而其他的内容基本上都有涉及,但程度是相当浅显的,且有部分语法点内容是在两个级别中交错重叠地来进行教授。但是,两册书中有个别的语法点,如能愿动词、动词和形容词重叠、比较句等,却在表1中找不到对应的位置,或许是名称叫法不同所致。若就整套《汉语教程》的全部语法内容而言,此两册书中未有包括的语法点,应该会出现在后续的课本中,不会担心出现缺失的情况。而且,单就已编排的文法内容而言,此两册书的文法标准,已基本上达至国家汉办所公布之通用课程大纲中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的一至三级,其中有些更涉及到四级水平的要求⑥。总体来说,头两册书文法内容的编排,是符合初级句法教学简单实用、趣味性强的特点。所设置的语用情况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亲朋好友到工作旅行等,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话题。因此,对于句型的掌握是很有帮助的,虽然当中的文化元素含量不够多。

三、以学词为先、难度相宜

对外汉语的教学策略 篇三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3

一、引言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人类姓氏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姓从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性标志符号,到姓氏合二为一不再区分从而成为表明个人及家族的符号经历了漫长的时代更替和历史演变。那么,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姓氏呢?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中共收集了单字姓氏444个、复字姓氏60个,共504姓;明代陈士元编纂的《姓镌》中收录单字姓氏和复字姓氏共3625个;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了我国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共11969个;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中介绍:“至今为止收录到的中国古今姓氏已经超过了22000个”。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大量文化因素也承载着上千年中华文化的发生与演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华和最具特色的部分。

现今能查到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姓氏文化的教学策略的文章仅限于2011年吕振华、张凤在安阳工学院学报上刊登的《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一文,简述了对外汉语视域下姓氏文化的相关教学策略。其他的多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或成语教学或熟语教学的教学策略的文章,抑或是口语课、听力课等的教学策略的文章。因此,把中国的姓氏文化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拓展学习,是方便第二语言学习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汉语实际交际能力的途径,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国际化交流和文化大融合发展潮流的积极举措。

二、对外汉语教学视域下的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姓氏,并在随后的朝代更替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而在现代欧美国家,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的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一)中国姓氏文化的特点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氏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强调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中国姓氏体系的产生,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上古时期,姓和氏最初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用于指称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源于同一父性族祖的分出去的各支系。[1]姓是氏的源头,是一个部族的族号,侧重于血统关系,最早来源于图腾;而氏是姓的分支,更强调地域概念。随着人口的繁衍,一个氏又会繁衍出不同的氏。姓一般是决定能否通婚的依据,而氏则是区分贵贱的标志。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有姓无氏;男子称姓不称氏,女子称氏不称姓。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结束战国分裂局面,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姓与氏之间的区别才逐渐消失,合二为一。中国的姓氏制度也才逐步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国,姓氏不仅是社会成员称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标明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字符号。一般的,姓氏主要有单姓、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等几种,其中属单姓最多。按照中国的姓氏文化传统,子女姓氏一般都随父亲,同姓的人同族,这样就有了亲疏远近,同族的人凝聚在一起才能生存、发展、保证种族的繁衍生息。但是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也有不少例外,如:有些单独孩子的家庭随母姓,也有一些是将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形成复姓。姓氏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紧密相连。众多常见的姓氏都和狩猎、农耕文明时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如:弓、牧、车、茅等姓为器物工具;鱼、虎、鸟、雀、凤、熊、燕、马、牛、羊等姓是狩猎的对象;花、叶、谷、田、苗等姓更是直接和农业生产紧密关联;水、木、山、石、沙、贝、路、井等姓则是人们周围的自然物。中国人的姓氏以家族为中心、辈分严明,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信仰。

(二)中西姓氏文化的异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据史料记载的姓氏大概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人们都只有名而无姓;英国的贵族到11世纪开始使用固定姓氏,平民到16世纪才普遍使用姓氏;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在19世纪开始使用姓氏;日本平民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姓氏;泰国、土耳其等国家甚至在进入20世纪后才开始使用姓氏。据记载,古代西方人没有姓氏,他们遵循死后名字就不再被提起的原则,以此来表现对祖先的崇敬。后来直到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英国才逐渐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姓氏体系。

以英语国家作为西方代表,中西方的姓氏文化存在着若干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其相同点主要有:

1.1中西姓氏中都存在着单姓和复姓,且都以单姓使用者居多。如:汉语中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英语国家的Bush、Red、Buck、Jones等都较为常见,但欧阳、上官、司马、Lloyd-Jones、Bartle-Smith、Burne-Jones等则用得较少。

1.2中西姓氏体系中都存在以祖先的名字为姓的:如汉语中的游、孔、员等,英语国家的McPherson、Fitzgerald、Johnson等;都存在着以居住地为姓的:如汉语中的东门、西廓等,英语国家中的York、London等;都存在着以职业为姓的:如汉语中的卜、商、巫等,英语国家中的Thatcher、Barber、Cooper等。

1.3在中西姓氏体系中,子女一般承袭父性,但名字都有男女之分。一般地,女孩儿名字都带有有美丽贤淑、聪明可爱之意,如汉语中的花、娴、秀、丽、敏等,英语中的Lily(茉莉花)、Hellen(迷人的)、Diana(源于希腊语的月亮女神);而男孩儿名字大多含有活力阳刚、勇敢威武之意,如汉语中的刚、明、猛、强等,英语中的Andrew(勇敢直率)、Lewes(人民的保护者)、Martin(战神的尚武的)等。

2.其不同点主要有:

2.1从姓氏体系的历史发源来说,中国的渊源比英语国家的要悠久。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概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而西方国家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

2.2从姓氏的实际运用角度来说,中西姓氏体系中,子女一般都承袭父姓,但是中国妇女结婚后一般都保持原姓,而西方国家女士结婚后一般改为夫姓。如在中国,张三和王晓芳结婚后王晓芳还是姓王,而在西方国家,Mary Jones和Peter Cook结婚后就改为姓Mary Cook。

2.3从姓氏中复姓的形成角度来说,汉语姓氏和英语姓氏都有单姓和复姓,以单姓居多。但是汉语中的复姓是不可以拆分的,如诸葛、司马;英语中的姓氏是由父姓和母姓何在一起形成的,是可以拆分的,如Tailor-Jones。

2.4中西姓氏的排序正好相反。汉语中,姓氏排序采用姓加名的形式;而英语中姓氏的排序采用名加姓的形式(而名字多的则按首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顺序排序,姓放在最后)。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姓氏文化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总体设计中的中心环节,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课堂教学包括一系列环节,其中各环节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环节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针对课堂教学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姓氏文化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确立目标,联系文化

教学实践中,课程目标不明确往往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较为松散。一些对外汉语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对于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教学目标认识还不够清晰,且目前姓氏文化教学还没有较为统一而系统的教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必须要牢牢把握文化的教学。

就对外汉语中姓氏文化的教学而言,教师在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从而能够使学生最终做到学以致用,能够达到一定的汉语交际水平。如:在汉语中,称呼上级、长辈或师长的时候,可以用“姓+职务/职业”,即习主席、李总理、张叔叔、王教授、陈老师等。且依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要求,当着听话人面称呼时,一定不能直呼其名,即不能说“李克强总理或克强总理”或“张华老师”。

当然,在汉语的称谓语中还经常加入情感化色彩以表达亲近化的特点,常用的有“老+姓”或“小+姓”两种。“老+姓”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况下:①两个人年龄相仿且在工作中有上下级关系时,上级可称下级为“老+姓”,但下级或晚辈不能称上级或长者“老+姓”;②年龄相仿(至少是中年)且双方关系比较亲近的,不具有上下级关系但可以互相称呼“老+姓”,即“老+姓氏”。“小+姓”则常用于具有上下级关系或辈分差异的交际双方之间,上级称下级或长辈称晚辈为“小+姓”,如小王、小李等。

(二)循序渐进,师生互动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把握好教学时间外,还要注意控制好每次上课的教学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中国姓氏即汉字本身往往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大量的文化信息,将那些隐藏在汉字背后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授给学习者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情,采取专题视频解读法、跨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实地参观名胜古迹活动等具体的策略,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两点教学原则,以此来更加深刻地在教学中导入与中国姓氏文化相关的具体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提高汉语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课堂上,还应该显示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充当课堂上的导演,尽可能与学习者进行目的性互动,想方设法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因汉语水平有限难以理解老师的全部话语而出现注意力下降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教师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语言也要尽量简单,用最简单的话讲解姓氏文化中较难的知识。比如,让学习者表演姓氏文化的简短对话,制造实用的话语情境,然后让其他学习者进行纠错讨论;在讲解难懂的姓氏时,可先用造字法将其拆分成容易理解的小部分,再进行解读。或者也可以选用简单生动的动画短片进行知识传播。

(三)入乡随俗,重姓轻名

入乡随俗,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经典名言,即要求教师首先融入所教的学生的文化圈,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使之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古有《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亦是如此。入乡随俗有利于教师了解异域风俗、提高自身亲和力、调节人际关系从而迅速融入学习者群体,并顺利展开汉语教学,此为“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熟悉并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言语行为、信仰和禁忌等,例如,在英语国家学习者面前讲授姓氏文化课程,话题可以围绕他们姓名的构成方式等熟知的内容展开,而不宜选择其他。因为在文化接触、文化交流或文化特质的同化过程中,每一方都十分清楚己方的参与者而不太了解对方的参与者。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在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因为中西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等的不同,中国人坚持奉守“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原则,西方人则更加“重名轻姓”。由于深受崇尚共性、宗族至上民族心理的影响,姓氏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家族标志,虽姓氏繁多且单姓、复姓复杂,但姓氏必定在前,且相对稳固,而代表个体符号的名字只能置于姓氏的后面。这种姓名结构反映出中华文化“重姓轻名”的民族心理。而西方人名一般名在前,姓置后,完整顺序为:教名+中间名+姓氏。介于中国文化“重姓轻名”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翻译国家领导人姓名时也需严格尊崇,如“主席”一般译作“President Xi Jinping”。

(四)对比领悟,求同存异

各国各民族都拥有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不同语言的姓氏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色彩等方面有可能大同小异,也有可能差距明显。尽管教学原理强调第二语言学习时要尽可能减少母语的干扰,但在姓氏文化的学习中,联系语言、文化差异来认识和掌握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可见,人名是探寻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发展过程的化石,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结构、文化发展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扩大共识,同样也有利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

对比中西姓氏文化的相同点发现,常用姓氏大概有三大类来源。①以动物、植物之名为姓。中国人的姓氏很多来自周围的动物、植物的名称,如马、牛、熊、田、苗、花、叶、谷等;英语国家中以动物为姓氏的也多见,如Bull来自公牛、Fox来自狐狸、Buck出自雄鹿等;以植物花果为姓氏的也相当普遍,如Stock意为紫罗兰、Lotus意为荷花、Rice意为稻谷、Rose意为玫瑰花等。②以颜色为姓。在这个层面上中西方姓氏文化高度相似,如《百家姓》中有“红”姓,“黄、蓝、白”姓的人也较多,分布也广;英语国家中也有Black、White、Red、Bright、Green等。③以周边常见自然物为姓。如“木、山、石、沙、贝、路、井、林、丘”等姓都是人们周围常见的自然物;英语国家中的Water、Wood、Rain、Snow、、Frost等也体现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结语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张德鑫先生曾经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宗旨是弘扬中华文明,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传播中国文化。”姓氏系统它不是一个孤立地存在物,作为人名的物质载体――语言文字形式以及这种形式背后所反映的信仰、社会心理、价值观等,都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像一张记录千年传统文化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中外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也折射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但是,由于作者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限,因此文章中所罗列的教学策略可能尚不齐全或是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局限性,望请大家批评指正。

注释:

[1]谭 舯 中国姓氏文化 [J],黄埔2013年02期,2013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篇四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高等学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本文在对内蒙古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赤峰学院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对赤峰学院乃至内蒙古其他高校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汉语;对外汉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6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我区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NGJGH2014023)成果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进入21世纪,“汉语热”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名牌高校继续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也开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内蒙古地区,已先后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赤峰学院等高校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至今日,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本文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以中国人为教学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一、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赤峰学院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已有10年的历史,留学生工作从无到有,留学生数量从少到多,截止到2014年,共有在校生149人,他们分别来自巴基斯坦、纳米比亚、赞比亚、美国、韩国、蒙古等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从当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国内其他较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名牌高校相比,我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只有正视并设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赤峰学院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办学层次低,缺少学历教育

由于受地域、经济、学校的办学能力和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赤峰学院尚未获批开展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在赤峰学院的外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以短期培训的方式学习汉语的,还有部分留学生是专门学习医学的。这种办学规模小、层次低,且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赤峰学院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研究薄弱,教学方法不当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发展历史较短,各学校招生规模都普遍较小,相对于其他传统专业则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就比较薄弱,教师们进行教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也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相关联,正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对本专业特点的正确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套用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讲授英语的教学方法,既没有注意到外国留学生自身的特点,也没有注意到汉语区别于英语的特点,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质量较差。

(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众所周知,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就全国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普遍缺乏,而作为边疆地区的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师资队伍,无论是质还是量,更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以赤峰学院为例,赤峰学院现有对外汉语教师6人,他们或来自于文学院,或来自于外国语学院,都是兼职教师。这6人中,只有1人毕业于对外汉语专业,并取得了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目前的状况是,汉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英语水平较低;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汉语水平较低。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很难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内蒙古地区来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都将继续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不断总结经验,增强自信心;又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因为汉语在用于交际的同时,还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必然要大力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以此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而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范围内的学习汉语热,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象征。因此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具体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学校和教师来说,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拓展留学生教育层次,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对外汉语学科理论建设,积极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二)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

无论课堂教学怎么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因此,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针对赤峰学院乃至内蒙古地区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1.加强专业知识建设。实践证明,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是个“杂家”,就专业知识结构来说,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但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只有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才能左右逢源。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对外汉语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以增强他们进行学科理论研究的能力。

2.加强教学能力建设。要想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单凭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还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语言处理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与测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此外,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以便于和外国留学生交流与沟通。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人,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讲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对留学生讲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国文化的最重要形式,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1.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起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网络化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系统讲解,扎实训练;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需要,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所要讲授的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更感性地理解汉语汉字,更直观地感知中国文化。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把语言讲解与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又是一种文化教学。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肩负着讲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双重任务。而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承载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因素,它们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且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认真讲解每一个字的形、音、义,分析每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讲清这些字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字、词的意义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反过来,掌握了字、词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其意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把日常教学与HSK考试结合起来。汉语水平考试(HSK)是国家汉办举办的、为了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部级标准化考试,它不依据任何一种教材,考试的内容根据相应的等级随机确定。作为一种测试手段,HSK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HSK考试不仅是外国留学生评价自己汉语水平的标准,而且也是检验各高等学校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各单位录用母语为非汉语者的主要依据。

虽然通过了HSK相应等级的考试对每一位外国留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留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为了通过HSK考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按照教学计划,扎扎实实地讲好每一节课,又要兼顾HSK考试相关内容的训练,把常规教学和HSK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如果说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学习理论知识,那么课外活动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实践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活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校内,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开展文化活动,如汉语知识比赛、文学知识比赛、中国文化知识比赛等,或唱中文歌、排练中文节目等。在校外,可以组织留学生到社区,直接融入中国社会,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让留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中国人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汉语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李豪,田宇。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J].文学教育,2012(7).

(2)刁世兰。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3)任玉芹。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华章,2013(7).

对外汉语的教学策略 篇五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族 学习策略 对比

如今,学习策略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并且有众多名称,如学习方法、问题解决技巧。在语言教学领域,教师开始讨论并研究学习策略。研究者不断认识、评估,有关文章大量涌现。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开始关注自身策略能力。

学习策略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40多年来策略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丰硕。然而这些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策略内涵、分类、影响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等。针对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的对比研究寥寥无几。为此,本研究以国内一所民族特色高校为研究基地,以Oxford、文秋芳等策略专家理论为基础,力求较为全面地探究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哈萨克族为主)和汉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以期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揭示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探究两者策略使用异同点。

2.研究对象。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该校大二学生中随机抽取了320名进行问卷调查。被问卷调查学生来自 10个院系,24个专业,涵盖了文理音体美不同专业类别,ABC三种不同英语水平的班级。样本覆盖较为全面且具有代表性。发放问卷320份,收回32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0份,有效率93.75%。

3.研究工具。该问卷以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Oxford和我国著名策略研究专家文秋芳等人的理论为基础,结合SIIL等多份问卷结合而成,更符合我国大学生使用。问卷从记忆、认知等 8个策略维度共68 项对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以选择题方式要求被试者作答,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计分方式,学生要根据自身状况如实填写。问卷回收后首先对其内在一致性进行检验,检验后问卷Cronbach’s Alpha值为0.928,这说明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能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二、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中,对少数族和汉族大学生策略使用状况进行了量化统计,随后对二者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及其在8 个策略维度共68 个项目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1.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差异性。根据oxford 提出的方法,策略平均值的大小反映了被试者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具体对应关系如下:平均值在4.5-5表示总是使用;3.5-4.4通常使用;2.5-3.4 使用情况一般;1.5-2.4通常不使用;1.0-1.4几乎从不使用。因此,汉族、少数民族大学生策略使用水平均一般(少3.164 汉2.963)。从八类策略维度来看,除汉语策略(少3.510汉 3.535)通常使用外,其他策略使用水平均一般。其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元认知和社交策略使用水平上高于汉族学生(P值分别为0.047、0.005),其余策略的使用水平基本一致、不存在差异性。

2.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偏好。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策略使用偏好基本相同。由数据可知,少数民族学生策略使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汉语、补偿、元认知、情感、社交、记忆、认知和本民族语策略;汉族学生相应的排序为汉语、补偿、元认知、情感、记忆、认知和社交策略。从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均较好地使用了汉语、补偿和元认知策略,而较少使用记忆、认知策略。

3.英语学习策略使用范围。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的策略使用范围均较广且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各种学习策略。少数民族学生对64项策略的具体使用情况为:总是使用 0项 ,通常使用 11项 ,使用情况一般50项,通常不使用3项 ,几乎从不使用 0项;汉族大学生使用情况则相应地表现为 0项 8项 48项 8项 0项。另外为了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母语的依赖程度,增加了4项本民族语策略。这4项策略在1.5-2.4之间,即通常不使用。由此可见,在所调查的 68个策略项目中没有哪一项是学生总是使用的,也没有哪一项是几乎从不使用的。

三、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对象为大二学生,且在第二学期实施调查。因此,调查结果所透视出的策略使用状况,其实是对其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水平的一次探底,因而对此现状的分析应立足大学英语教学这一背景展开。现将本次调结果分析如下:

1.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策略使用水平均一般(少数民族3.164 汉族2.963)。根据课堂观察和访谈内容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教师很少教授学习策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不了解学习策略,即使通过网络等方式接触到新策略,他们也只是浅尝辄止,由于固有学习习惯很难改变,他们大都固守陈规。

2.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策略的使用水平基本一致,但在元认知和社交策略使用水平上少数民族高于汉族学生。首先,哈萨克、维吾尔等西北少数民族热情豪迈、外向开朗。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访谈可知,少数民族学生更喜欢通过合作、讨论来学习,因此他们常使用社交策略。其次,语言正迁移发挥作用。被调查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民考汉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汉语教育,汉语的成功习得对英语学习具有积极影响,他们将汉语学习策略应用于英语学习中。最后,新疆是一个多语言交汇的地方,少数民族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加之许多学生学习动机强,这使得他们更注重学习策略的使用。

3.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均偏好使用汉语、补偿和元认知策略,而较少使用记忆、认知策略(这与Oxford的调查结果不同)。造成这一情况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1)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是语法翻译法,学习材料为中英双语,这就意味着对汉语依赖性强,没有形成英语思维,因此汉语策略使用水平较高。(2)补偿策略适用于应试技巧,因此学生用得多些。(3)进入大学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元认知策略使用较频繁。

4.少数民族、汉族大学生的策略使用范围均较广。该问卷中涉及的策略基本都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接触到的。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会尝试新的学习策略并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但往往由于不习惯,最终浅尝辄止。所以才会出现这一现状:策略使用范围广,但使用水平不高。

四、结语

本研究使用数据从不同角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策略使用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可靠性不可避免地受样本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检验。但无论如何,本研究揭示了这部分研究对象的特点,并在我国维吾尔、哈萨克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齐聪。朝鲜族。汉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4(1).

[2]Rebecca L.Oxford.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Heinle & Heinle Publisher.1990.

[3]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对外汉语学习 篇六

【关键词】汉语 交际能力 培养

过去50年以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总是过分地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只侧重于“语言”教学,而对“言语”教学则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之间脱节,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一、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0年1月刘先生曾在出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教学目的一经确定,将决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是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三是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在这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中,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而在这个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到:培养交际能力是最终的目的。这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凭空而定的,它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符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密切交往迫切需要语言人才的现实,同时也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第二语言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学习兴趣、动力之所在。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的的提出,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是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将从汉语知识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转移到交际能力培养的轨道上。它将带动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一)总体设计

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的首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个教学目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时,必须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培养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大量的汉语材料,词汇量要掌握三千到五千个词,最终达到八千个词。语法要求掌握词法、句法到语段、篇章结构规则。二是要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以语言规则为基础的语用规则。三是要熟悉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知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际,语言表达要得体。

从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出发,可以把汉语的教学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汉语知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基本技能(汉语听、说、读、写);二是汉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三是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外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规律和汉语言专业的学习年限,汉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有所侧重:初级阶段应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主。中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交际技能及成段表达为主。高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其中社会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语言与文化融合贯通的能力。初、中、高级三个教学阶段并不是绝对独立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在某一个阶段就侧重某一方面时并不是忽略适合该阶段教学的其他因素。中级阶段对于初级阶段来说,高级阶段对于中级阶段来说,都是上一个阶段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在讲授内容上照顾到各部分的右击衔接和整体的融会贯通。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培养交际能力这个最终目的,都必须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为导向。

(二)教材编写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教材编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所以它应该反映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同时它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认真贯彻教材编写的六项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教材内容的编排在不同的汉语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总的编写方向应该以培养汉语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为导向。编写使必须处理好语法项目和语用项目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做出合理的内容编排。

(三)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中心环节。首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为实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服务。比如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不知课外作业。对于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获得的技能必须及时加以巩固,以形成语言习惯和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更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精讲多练的原则,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把课堂变成一个各种类型的社会情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模拟交际的舞台。其次,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要重视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做周密的设计,事前让学习者进行一定语言方面的准备,在活动中,教师就语言问题给予指导,活动后,对语言的运用情况进行总结。总结时,给补充有关交际文化的知识,针对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语言实例告诉学习者如何选择表达方式,如何运用交际策略。最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必须建立一套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 篇七

对外商务汉语教学和普通对外汉语教学都是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都遵循了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训练原则,开设了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课程。但是由于商务汉语教学强调的是能用流利的汉语进行商务交流和贸易谈判,而基础汉语教学强调的则是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础汉语知识的反复练习,所以商务汉语教学并没有开设基础汉语教学中的精读课。基础对外汉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的技能;而商务汉语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商贸环境中熟练地运用语言能力,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商务关系,所以前者的课程主要展示的是汉语的具体使用环境和生活场景;后者的课程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加强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学习汉语。所以对外商务汉语的课程包括了:商务汉语专业词汇、产品的购买与销售、合同与协议的拟定以及各种商务信函的写作等,全面具体的展现了商务工作中的各种活动。

2、教学对象不同

这里的教学对象不同,仅仅特指学习汉语者的水平层次不同。每个想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学习汉语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想要了解中国;有的人是为了能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有的人则是为了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对于大部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汉语更多的是一种交际工作,他们一般不会从事专业的汉语研究,所以针对这种只需要学习基础汉语的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多注重口语的练习,避免过分强调语法和汉字的教学。还有一部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商务汉语,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和商务知识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汉语零起点的学生而言,要先学习基础汉语一段时间后,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开始学习商务汉语。而对于有了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采用情景交际、案例模仿、实地实习等方法,使学习者掌握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必要技能。

3、教学原则不同

从整体来说,无论是基础汉语教学还是商务汉语教学都强调实用性原则。虽然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对象等方面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都遵循了三个原则:

3.1 交际实用性原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语言表达,比如今天学习了如何买东西,明天学生就可以自己去购物,学生希望自己能够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而在商务汉语的教学中,学生则希望学习到一系列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术语和习惯表达,因为这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必不可缺的部分。所以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无论是教材的选择还是课外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实用性原则。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学生只掌握了课本了上的知识,没有实际运用的能力无疑是纸上谈兵,所以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既有了理论作为基础,又有了实践活动作补充。例如:学生在学习建立账户,报关登记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了教学的有关内容后,组织学生去银行或者贸易公司进行实地的观察和训练。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也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商务活动中能够熟练地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 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外国留学生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汉语语法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使用汉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吕叔湘先生曾说:“一个词,一个格式,怎么用是合乎汉语语法,怎么用是不合乎汉语语法,要教给学生的不正是这些吗?”

叶盼云、吴中伟在其编写的《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一书中,收集了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遇到的228个难点,其中语法难点181个,占79.39%。可见,在汉语学习中,语法是学习者遇到的最大困难。而他们学习语法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意义区分不清,二是用法掌握不好。比如,“我们吃饭!”这个简单的句子,添加了不同的语气助词后,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①我们吃饭吗? 表示疑问

②我们吃饭吧? 表示推测地疑问

③我们吃饭呢!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④我们吃饭来着。 表示过去的动作

可见,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如果从用法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语法教学,可以较好地避免学生在现实交际中出现偏误。同时,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要求,我们也应该对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注意对教学内容的简化和浅化处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难点,就是将那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语法知识,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来。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感性化

汉语有很强的图画性,这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很重要,感性认识是第一认识,让学生具体地、形象地感觉,然后加以升华。比如对“把”这个量词进行教学时,应告诉学生“扌”表示这个词的意义跟手有关,“把”的动作是用手抓住的意思,那么能用手抓住使用的东西也可用“把”称量。如一把伞,两把手枪等。“一把年纪”是从“一把胡子”引申而来的。这样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

2.条理化、公式化、图示化

在做语法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时,尽量用概括的公式或者图示,而少用纯理论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结合图形或公式进行理解。比如讲解“把”字句时,如果一味地强调“把”字前后名词的施事、受事关系,可能初级或者中级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也就不能将“把”字句应用到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但是,如果教师将“把”字句的结构概括为:

A+把+B+V+其他

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很快地记住这个结构,并且在自己的实际交流中应用。因此,语法教学的条理化、公式化会使语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语法教学与任务设计结合

理想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语言、体验语言、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因此,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将语法内容融入到教学任务的设计之中。

比如,在“介绍任务”时,可以融入“是”字句、“是……的”“有”字句、“比”字句等语法点。

任务:介绍人物

①介绍姓名、职务

你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张红,红色的红。 (“是”字句)

大家认识一下,这位是财政部的张经理,这位是办公室的刘主任。 (“是”字句)

②介绍年龄、家庭

我今年24岁。 (名词谓语句)

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有”字句)

③介绍教育、工作背景

我是学心理学的。 (“是……的”)

三、注意语法项目的编排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教授的语法是教学语法,而不是理论语法。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不能原封不动地大谈、空谈生硬的语法理论,必须想办法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教授“把”字句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小游戏,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式:

老师:把大象放进冰箱里要有几个步骤?

学生:三步。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

老师,那么,做这几个动作的人是谁啊?

学生:我。

老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把冰箱门打开”,“我把大象放进去”,“我把冰箱门关上”。

通过这样游戏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于抽象的“把”字句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而且增加了课堂语法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相关语法点成序列编排

在不违背语法传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情况下,尽可能把相关语法点组成一个序列,连续编排。例如:十以内数词,相关量词,“有”字句等。

再如,讲解“了”时:

我昨天看小说了。 (语气词)

我要在天津住三年。

我在天津住了三年。 (助词)

我在天津住了三年了。(前一个是助词,后一个是语气词)

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习,自言而然会发现,“了”不止一个词性,也会发现如何区分两个不同词性的“了”,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了”的用法。

四、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合作和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学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主要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接纳、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慧,达成学习的目标。

除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寻找规律、进行反思,从而建构自己的模式、概念和策略,以促进语言学习。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促使学生悟出并操练语法规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比如在进行副词“再、又”的对比教学时,可以不先讲出二者的差别,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领悟发现:

①他说错了,()说一遍。

②你说错了,请()说一遍。

③今天()下雨了,不能和你一起去了。

④明天()下雨,就()不能和你一起去了。

通过这五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发现问题。这样做既合适地导入所要学习的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创设语言主题情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创设语言主题情境就是以语言活动为背景,遵循“语言情境问题解决生活链接语言体验”的思路,再现语言行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常用的教学法有:实物道具法,对话法,动作演示法,图解法,举例法,比较法等等。

例如,当讲解“上来”“上去”“出来”“出去”“进来”“进去”“下来”“下去”这类趋向补语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动作演示法,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走进来了。

我走上来了。

我走下来了。

我走出去了。

进一步,老师可以自己做动作,让学生说,或者一个学生做动作,让另一个学生说。再比如介绍“比”字句时,就可以采用情景法或实物道具法,例如让两个学生比较身高,或者利用粉笔的长短、衣服颜色的深浅,也可以拿两个苹果来比较它们的大小等等。

总之,提高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所提到的,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适合具体教学的方法,并勇于创新。近些年,许多学者也致力于探究语法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对推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帮助,而且对语音、词汇等方面的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崔希亮。试论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A],刘珣。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C].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3]李晓琪,章欣。新形势下对外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10,(1).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相关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优秀01-13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案例【最新3篇01-01

教学案例幼儿园大班【最新3篇】01-01

教学案例分析心得体会(2篇)01-01

POWERPOINT教学案例优秀7篇01-01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教学典型案例【优秀01-01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优秀5篇01-01

小班幼儿教学方案案例(优秀6篇)01-01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方案优秀案例(最新01-01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范文_初中数学教学01-01

最新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范文【8篇】03-08

数学教学案例优秀7篇03-01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推荐最新5篇02-29

新课标体育教学案例【优秀6篇】02-27

教学案例(优秀8篇)02-27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最新5篇)02-27

优秀教学案例【优秀2篇】02-26

教育教学经典案例通用8篇02-26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最新2篇】02-25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精选9篇)02-19

62 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