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发布时间: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一

近半年来我读了林崇德教授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后,发现该研究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No.1 “核心素养”的概念

作者给出的“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p29-30)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目标”(培养什么人)、“性质”(共同的最基本素养)、“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等等的综合表现)、“功能”(超越升学与就业)、“培养”(先天遗传基础上的后天环境影响)、“评估”(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架构”(涵盖文化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发展”(终生发展与阶段目标的结合)、“作用发挥”(整合各个方面)等九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作了解释。作者又从宏观(国家教育目标和方针政策)、微观(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考试等)。从作者引述的国际组织的有关文件看,一般把这个“核心素养”分为“能互动的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

No.2 “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作者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阐述,要点是:“素质”的主体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而“素养”的主体则是“人”或“学生”,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这里蕴含的深层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描绘。受教育后的“人”的表现,成为关键所在。应该关注的是:“受教育后学生能表现什么”,而不再是“我能给他们什么”,这里面的细微但深刻的差别,需要引起关注。

No.3 “核心素养”的演变

作者介绍了比较典型的“德性论”(代表传统的理论)、“能力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认识)、“素养论”(上个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代表后工业时代的认识),结论是:核心素养“受到当代世界的普遍重视”、“对它的界定总体上一致但也略有差异,体现了民族特色”、“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个人与社会协同作用下的渐进过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素养”、“核心素养的架构应兼顾个体与符号(工具)使用、自我发展,基于社会之间的关系”。

No.4国际视角下的“核心素养”

整个第二章共有78页,分别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三个国际组织,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四个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基本框架都是:背景或缘起、基本框架、启示。从提供的有关标准来看,各有千秋。最后一节,作者从内容、具体指标、命名方式、内涵界定方式等作比较,可供参考。

No.5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核心素养”

作者将“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爱物”“孝亲爱国”“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礼敬谦和”五个方面概括。为了比较,作者用从“伦理道德”“求学治学方法”“生活礼仪与日常行为习惯”“人文历史知识”“文字表达能力”“自然科学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视程度作了分析。整体来讲,按照第一章“演变”的讨论,不管怎么美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演化”的视角,属于“美德论”,是“美德论”的最高表现。

No.6从现实需求中归纳“核心素养”

这一部分最有参考意义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现实需求”对“核心素养”的影响。尽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

No.7从现行课程标准中反思“核心素养”

作者运用大数据对“课程标准”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篇幅达55页,在本书中仅次于“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素养”。不过,这一章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它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什么新的补充。而是一份对“课程标准”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对我们现在的课程和教学存在问题的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No.8对“核心素养”推进的实践探索

作者谈了几个问题:从质量评估入手推进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前一章已经详谈,这里提到的“直接指导型”“互补融通型”值得一提;从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部分提到了“教师的核心素养”,比较新颖,应该深入研究。

总之,作者提出的“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二

我国提倡实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不仅是想要改变注重知识传播的课堂教学,更是想改变我国教育的以“分数”为中心的现状。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让我们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甚至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核心素养怎么看怎么办》这本书,不仅把国家为什么实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用一些科学理论解释的明明白白,还为如何实行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甚至对不同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虽然没有我们艺术类的学科。

书中把核心素养的要素分成核心基础和核心技术。核心基础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及核心素养。在分析什么是核心知识这节文章内,我对一个关键词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净化”,文中讲到“要培养核心素养,就要净化知识”,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材学生要学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高中生有十几门课,有些知识点也不是必考项目,因为可能会在选择题里出现导致学生不得不去学习理解,所以说要实行学科核心素养,教材也应该要作出极大改变,下学期我们将使用新教材,不知道新的美术教材如何,但是我也明白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经验后不断改进。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提到了关于教师的核心素养,确实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想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哪核心素养就只能沦为空谈。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执着的教育情怀、过硬的专业素养、良好的学习素养及不息的发展素养。要如何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能力,书中给了四条建议:培养自己积极的信念、不断前行提升自己、用于沟通不断反思、乐于挑战绝不姑息。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实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刚开始推行时,对于我来说就好像只是改变了一些教育的侧重点,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核心素养的推行是对老的教育体制的一次深入改革,不仅是学生要改变,教师更要改变。我将在未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能力,将所学知识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一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民教师。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好书,也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恰恰如此,它的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该书主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实证调查研究、现行课标研究、教育实践探索等角度系统化地展开对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分析,对于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读完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首先,让我明白“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站在物理教师角度,深深地感受到物理学科教育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物理学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手段的理论思维的严格科学。正因为物理学的这种特点,它在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养在高中每门课标中的分布中,物理学科位于首位,其中物理学科对信息技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素养、主动探究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的培养都是位列第一,遥遥领先于其它学科;在各学科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出现位置的汇总中,高中物理学科在课标内容上实现核心素养也遥遥领先其它学科。因此看出,做好物理学科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物理老师要清晰了解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至少要对所有的基础物理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自己对于教材才能系统的把握。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教学。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努力地做好物理教学,研究物理课堂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认为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特征。传统教学主要是把对学生的“双基”教育看做是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没有能够全面地培养。

二、注重科学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观。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学生头脑中应当建立真实的科学研究图景,而不是“科学是完全客观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这样的印象。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充满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就像真实的科学,没有预先知道的确定答案。如果学校教育没有教给学生这一课,不仅学生在未来难以胜任科学研究,而且在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庄边过程中也会非常困难。

三、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人生和命运。

尊重学生则是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职业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不打骂生,还要以礼貌的、有修养的方式对待学生。每个班的学生成绩都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不好就挖苦他、讽刺他,说不定他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好。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老师的基本素养。当前中国的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考出一个好成绩对学生很重要。不可否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还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付出了多少,是不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分数和升学不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

四、我们要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太相似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情况下学生没有特长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坐在教室理想木头一样听课、做作业,他们怎么会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应该诊视和保护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模一样。

当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一些关键性素养(如行为规范、态度、价值观等)的养成也离不开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因此,有必要通过整合全部社会力量来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推行。无论是作为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家长,一个社会人,我将持续努力,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尽一份微薄之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篇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历经三年多的修订终于问世。在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发展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也逐渐的由之前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过渡到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能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构建核心素养发展根基

所谓的“语言建构与应用”具体所指的就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积累与整合,从而逐步窥探并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并能够在实际的语言场景中恰当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语言运用能力、思想品质、审美素养、文化认同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均是在语言建构和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要逐步摒弃,在课堂上也不要在课文的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而是要从具体的语言运用着手,通过对文章语文的仔细品味来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也可以从整体的阅读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去寻求认知的依据,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对学生良好语文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对于李清照《醉花阴》一文,文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瘦”本为一种病态,并不是“美”的,但李清照却将其描述的很美,为什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细细品味,去感悟文中以黄花设喻的精妙,体会“黄花”随瘦而随风摇曳的优美,从而深刻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所体现出的那种协调美感,而后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中,感悟出憔悴的女词人与黄花相互映照的诗意之美。

二、侧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将学习文本更多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或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或探究这篇课文中,作者蒙田对“生命”这一事物的形象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对“生命”进行的抽象思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这就是要借助语文教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思维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就会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思维分析,说出作者蒙田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解下的“生命”,又各是什么样子:如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命”,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生命”,这就是作者形象思维理解下的“命”;要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并迅速抓紧时间,留住短暂的“生命”,过得丰盈充实,这就是作者抽象思维理解下的“命”。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相应的形象或抽象思维了。

三、强调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第一,结合语文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语文学科中,美学素材俯拾即是。在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验美,例如在《荷塘月色》中理解荷花的清新与柔和,感受自然之美,在《离骚》中感受诗人爱国情怀,体会人性之美,在《过秦论》中欣赏凝练、严谨的语言之美等。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阅读素材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其审美意识。第二,结合情感体验,提升學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我们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评价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之中包含的美,并结合情感抒发完成评价。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当审美中介的角色,组织敞开式的再现活动,结合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身上所呈现的艺术美进行评价,拉近学生和欣赏对象的距离,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汇,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以形成审美评价。第三,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里的创造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自我审美体验的呈现,进而形成新的美学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胆怯心理,创造自由而宽松的美学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抒发对美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赞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体会人性之美,并将这些美的体验融入语言、文字表达中,形成感情饱满的审美创造。

结束语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应抓住这一推进语文教学变革的关键力量,站在课程育人的视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坚定立场、聚焦关键,努力推进语文课堂的变革,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五

《核心素养怎么看怎么办》读书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六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这个题目就产生了深深的疑惑。这本书名字叫做核心素养下的中国表达,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中国表达?本书对于我们教育孩子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带着对于这本书的疑问和思考,进入了阅读与学习,在阅读时也一直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将自己从书中所学用于今后的教育事业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智慧方式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促智慧之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儒家文化中,“知”与“仁”是评判人格完善的两个重要的维度。这就提示我们应该从智慧的角度来阐释核心素养。智慧指的是在复杂的情景中,或在面对突发情景中,表现为从容、沉着、机智的态度和品格,以及面对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与核心素养的特征是吻合的。用智慧来解读核心素养必定会使核心素养的表达有中国的风格。但是我们在用智慧的方式进行思考时要始终牢记:智慧的灵魂是道德。历史与现在都告诉我们高智商只有与道德同行,才能培养出一名真正的智者。读到此处,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有才无德危害社会的案例。2006至2007年期间,一款名为“熊猫烧香”的病毒让中国的大半电脑陷入瘫痪。而这个病毒的研发者仅是一名24岁的青年人李俊,后因此获罪入狱改造4年进入了金山里靠着自己的才华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本来人生已算圆满。却又因开设赌场再次入狱。不得不说这是一位计算结天才,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次危害社会。从古至今,这样的实例屡见不鲜,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肩负起学生道德培养的重任。我们常说要将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何为栋梁之才这本书给了非常好的诠释,那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教师是智慧的引路人,这就告诉我 们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来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学生的视野更广,学生的格局更大,会生成学生的大智慧,用智慧催生智慧,用智慧的方式培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过程明亮起来、温暖起来、智慧起来。

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本书提出了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我们应该做“活教育”。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那么什么是活教育?可以用一个反向概况来解释,活教育不是旧教育,而是新教育——旧教育是死的,新教育是活的。活教育不是随意的教育,而是通过试验的科学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理论的支撑,有科学的设计,还有严格的实验论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活教育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发展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活教育有一个力点,既是着力点,又是一个支点。这个力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像我们现在实行的教学改革——对分课堂,这也是在核心素养下的我们在做活的教育。为了探究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也一直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学习提升自我。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课题的提出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异议的选择。

当我们坐在学生身边,观察他们在课堂中是如何思考、如何与同学互动、如何处理错题与难题时,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都经历了真实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者没有达成学习目标,或者没有产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增长,反而在学习中养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的学习。当学习成为所有学生在同样内容上的熟练度竞争,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与自我、与人的发展无关的事情。当外部的控制和压力移除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素养的核心。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否落实,真正的挑战在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项目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基于此,开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

二、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科核心素养:20xx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要构建围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6个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学科后,形成了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本学科知识与能力,包括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等等。

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手段,让案例和项目化教学更贴近学生专业需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中职数学课教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紧紧围绕数学课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中职数学的项目化教学,正是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紧紧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贴近学生专业需求的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情景信息以及数学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力、概括等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生心智自由的基础。

三、研究领域现状及支撑性理论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上的落实与实施仍在论证与例证阶段,处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期,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体系。同时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应试教学的保守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也还处于教师学习与认知阶段,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西方教育家认为数学项目化教学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后的一个实践活动,而是通过项目来学习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项目化教学难以逾越学生情况,实现“主餐化”。其实,也未必需要东施效颦,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中国式的项目化教学,更有实践意义。虽然项目化教学对大多数教师和学校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创设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并不那木容易,回归课本的照本宣科、背诵、练习,毕竟简单方便的多。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探索才更有价值。

支撑性理论:

STEM教育:STEM课程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PBL项目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传统的数学教学较多地关注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公式、过程的变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具有知识目标高效达成的特点,但中职学生往往是传统教学的不适应者。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参与愿望,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在适当范围内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性的、调控性的、社会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正确指导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落实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帮助基层数学教师去完成教学评价目标、教学研究方向,撰写、分析和设计教学案例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对于指向性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学命题的设计、数学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有利于正面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能达到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数学具有描述世界和分析世界的巨大力量,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从中领略学习数学的意义,对结构不良的情境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师生在落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促进能力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正确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正确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努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态度。让师生在正常的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回归到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正确做人、认真做事的价值观中,回归到数学育人的教育目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一是探究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不断充分挖掘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二是在课程教学中,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项目化教学。

研究内容: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理论研究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实践课例研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跨课程研究

研究的重点

如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设计。

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于教师课题研究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个人反思,合作交流,以解决问题;

经验总结法运用于课题研究时对某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交流、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个案研究法用于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一阶段的促进转变,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

五、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研究人员的分工

研究过程的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xx.4——20xx.5)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及调查,了解职高数学科学素养与项目化教学的现状,学习有关理论,作出初步概念界定。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xx.6——20xx.9)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尝试进行科学素养下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初步确立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和研究重点。

第三阶段:深入探究阶段。(20xx.10——20xx.1)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实施深入探究。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xx.2——20xx.3)

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的预期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力量精干

本课题研究人员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成员有三名高级讲师,有海门市骨干教师及校级骨干教师,多次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都扎根于教学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恪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厚。

研究基础扎实

在前期调研论证之时,课题组对区域内有关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对网络资源、学术期刊进行了广泛搜集,对国内外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占有,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课题主持人是南通市数学中心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职数学课教学研究,撰写了很多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且丰富的资源以及开放的科研视野,已有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夯实了本课题研究的根基。

研究保障有力

组织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研讨搭建好研究平台,提供理论书籍和各类资料以及一定的研究经费,并成立学校检查小组,督促课题组及时研讨和总结。

资料保障:学校具备高标准的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德育区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时间保障:建立课题运作的管理制度。在平台创建课程,除重大活动现场研讨外,有效建立了在线研讨、即时交流、高效对接的科研新机制,在课题协调、活动开展、成果共享、培训指导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课题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适当减少课题负责人的事务性工作,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协调。

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与保证,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学校将创造一切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结题。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八

打开书柜,抽出一本几年前买下的书《课堂教学艺术》,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势比那书所写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打算扔掉,我却及时被《序》里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话给吸引住了。

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艺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于是我再次看了这本书,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辈所写,他独特的方法、精练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一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再次阅读也有新的收获与体会。

就如我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爱讲话,捣乱课堂纪律都会把教师折腾得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开口大骂,结果学生受责心情欠佳,当然换不起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更加苦恼,噪子又受伤了。因此,此书介绍在这个时候应当作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种方法的使用被称之为调节的艺术。当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用故事调节;为了加强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适当运用练习来调节;有时新概念、新内容较多,学生容易应接不暇,力有从心,可以先复习旧知,以调节紧张的思维,使讲授能进行下去;每当讲到一定时候,有些学生难免会注意力分散,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另外,幽默在教学中能创造活跃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适当运用

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追求生动,讲课时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个劲地往学生那里塞,为调节而调节,结果不仅使学生有画蛇添足、重复啰嗦之感,而且往往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因此,运用之秒,存乎一心,调节要以说明原理、变换气氛、平衡心理为度,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调节的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除了调节的艺术,还有应急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乐学术、超人术

言之有理,道之于行。这本书里介绍的各种课堂教学艺术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实践与运用;能否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还得靠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进取了。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九

经过11月10号周一下午的学习,颇有感触,让我认识到教育工作并不是以前所想的那么简单,更清楚地知道需要怎样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品质,因此在这一方面我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为了缩短这一段差距,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抽点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本次讲座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理解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本质含义,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成为一名有职业素养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养。

通过培训,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养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短短这次培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变化。只有教师的素养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提高,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的放矢的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素养的一条捷径就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升实践智慧。反思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也就会提升。

二、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通过培训我体验到,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上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形象感人、抑扬顿挫、有冲击力、震撼力。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无德何以为师”真是至理名言。

很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培训,给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了爱是教师爱岗敬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事业才能成就事业,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获得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优秀的教师形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相关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优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竹节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1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4篇01-01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01-0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优秀9篇01-01

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01-01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1

最新范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王崧舟【优秀3篇】02-25

比例尺教学设计(最新7篇)02-25

树之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02-25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2-25

新起点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02-25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6篇】02-25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优秀4篇)02-25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优秀4篇)02-25

推敲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02-25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优秀10篇】02-25

59 1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