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竹节人》教学设计 篇一

(一)

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指出:“阅读策略是阅读文章时所运用的方法或技能。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后,可以更明白和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故事或文章。”统编版教材三到六年级逐级编排的四个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的阅读”。

“预测”即学生根据一定的线索,有依据地对文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寻找文本信息,验证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不断推进阅读,预测故事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投入故事、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等。

策略单元中的“提问”,主要是从阅读理解意义建构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好处,比如帮助理解、促进学习、更加投入阅读。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指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理解和把握阅读文本,获得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有目的的阅读”指的是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阅读,达到自 www.huzhidao.com 己的阅读目的。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比之前的阅读策略单元,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显然更综合一些,学生要学习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策略”,而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阅读目的,需要对阅读策略进行选择并准确运用。

(二)

阅读目的无非两种,其一,找寻并运用资料;其二,文学经验。为了达到阅读目的的阅读过程有:寻找文章表层明显的资料和讯息;直接推论;综合并解释文章文意;评价文章内容及语言形式。前二者属于低层次阅读,后二者属于高层次阅读。

课文《竹节人》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一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三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三个阅读任作文吧务的阅读目的都指向“找寻并运用资料”。三个阅读任务所凭借的文本信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对独立就要求学生会选择性阅读、跳读,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准确锁定与阅读目的关联性强的文本信息。相互联系,就要求学生要有深层阅读,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文本进行进行寻找、梳理、甄别、组织、诠释。例如任务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我想学生一定能快速锁定5-19自然段,体会“我们”玩竹节人的乐趣,感受到“我们”对竹节人的痴迷。这样的体会是直接简单笼统的。我看可以联系第1自然段“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第4自然段“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在第3自然段介绍如何制作竹节人前后有这样的描述,是否显得多余,细想一下,是可以体会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乐趣的。而后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玩耍之乐、观战之乐。我想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还要关注到作者是怎么写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的。

(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字词教学

风靡 锯八截短 前功尽弃

卡住 叉腿张胳膊 叱咤风云 一哄而散

鏖战 悻悻然 沮丧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事?

3、竹节人算是一种玩具,它是怎么做、怎么玩的?

4、学生交流汇报。

5、介绍完做法之后,应该紧接着直接介绍玩法,第4自然段是否属于多余之笔?

6、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制作之乐?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从“亲手制作”“随意改装”两方面体会到了制作之乐,那么“竹节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除了自己玩,老师也玩;除了看同学玩,也看老师玩。讲一讲这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4、创造性再讲一讲这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5、小结。

《竹节人》课文原文 篇二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 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竹节人》教学反思 篇三

《竹节人》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以致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 望和动机,创造“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表现了孩子们对于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课堂上,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三、不足之处

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到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接着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作者是怎样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然后利用时间地点人物,学习阅读方法: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

最后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记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进行分析,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画面想象,和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竹节人》教学设计】相关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优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竹节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1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4篇01-01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01-0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优秀9篇01-01

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01-01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1

最新范文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10-22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4篇10-21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10-20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7篇10-20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篇)10-20

《矛与盾》教学设计(最新8篇)10-20

《春酒》教学方案设计(最新6篇)10-20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5篇10-19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18

59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