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小学作文>小学生作文

《引爆点》读后感【优秀4篇】

发布时间: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引爆点》读后感【优秀4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引爆点》读后感 篇一

最近看了《引爆点》这本书。引爆点,顾名思义,就是引爆一场流行。引爆一场消费革命。作者认为一场流行潮的发生取决于三个因素: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现在我从行业的角度,谈谈这三个因素在留学行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先说说个别人物法则,它是指个人行为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书中,作者指出有3类人在传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对应到留学行业中,我认为是是权威人士、市场推广人员、留学顾问。留学行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非常注重口碑营销,所以人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说一下“留学顾问”这一职位,他既充当内行又充当推销员的角色。留学专家掌握了大量了院校信息,留学资讯,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职业规划、专业选择、院校申请服务,他们是专家;把自己掌握的留学信息和留学规划服务卖给客户,他们是推销员。所以无论是哪一家留学公司,都不断的把留学顾问的权威、专业植入消费者的脑海中。

留学行业中的“权威人士”包含的群种很多,其中院校招生官、留学专家、海归名人都可以充当权威人士,也就是格拉德威尔说的内行人。他们能提供留学行业最新、最真实、最权威的信息。很多留学机构喜欢以教育展和招生面试会的形式做市场宣传,这其实就是利用内行人的作用,消费者能与院校招生官直接面对面接触,获取第一手信息,能直接刺激消费。

再说一说联系人这个角色,在留学行业中由市场推广人员充当。他们是消费者和留学顾问之间联系的桥梁,不直接引爆消费,只负责为企业输送血液,但是输送血液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附着力法则是指流行内容本身,他要给人印象深刻,令人难以抗拒,并付诸实施。将这一法则运用到我们留学行业领域的竞争,一家留学机构要在市场中赢得主流地位首先要从产品本身着手。

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优质的产品,这个是征服市场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基。留学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品牌的维护和服务质量很重要。所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和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并且让消费者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选择你?除了产品和企业本身,更重要的是营销手段。

市场人员在营销时,不仅要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特别的了解,还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了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洞察市场动态,了解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劣,有的放矢的进行营销宣传。同时,同一款产品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传播效果。作为一名市场人员,在发布营销信息的时候,要坚持附着力法则,抓住产品特色,以最吸引眼球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消费者自愿购买你的产品。

环境威力法则指的是一场流行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时间和地点等环境因素。任何一家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都不会忽视环境因素。

就留学行业来说,不仅有谈旺季之分而且不同时间推广的项目也会不一样,这就需要市场人员具有洞察市场环境的能力。例如:6月份是中国的高考和中考,这个时间是高中生和初中生升学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广海外高中和海外本科留学的旺季。留学行业有自己特定的消费群,因此推广的人群和地点都会有所变化。就以兼职派单来说,不可能满大街广撒网,市场人员会选择意向人群集中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高校雅思/托福考点。环境直接决定市场导向,市场人员要有狗鼻子一眼灵敏的嗅觉,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进行信息传播。

《引爆点》读后感 篇二

销售培训第五讲读后感

大学时代曾读过《引爆点》这本书,观看过本次培训的视频后,关于书中的道理,我又有了更深一步的启发。

我想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流行”这件事情。我们这样去定义流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很多人做着同样或类似的事情。那么我想,除非是一些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如吃饭、睡觉,其他的事情,大概都不会是同一个灵感同时降临到很多人的脑袋。

所以,流行是个过程,时间为轴,终点是宏伟的场面,起点往往都只是一个小小的观念,而在这段时间轴上,这个小小的观念经历了最初的缓慢复制,到达一个临界状态,突然开始呈几何级的复制,最终到达宏伟。这个临界状态,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引爆点。而从这个观念的产生,以至达到引爆点的这段过程,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引爆点》告诉我们,完成这一过程,有三个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个别人物,附着力,环境威力。

人物是观念的载体,传播行为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怎样的人能让观念传播的更快呢?第一,交际圈广,朋友圈比较大的人,这类人就是联系员,依靠联系员去传播,好处是受众面较广;第二,对观念领悟的比较透彻,很懂而且很愿意去分享表达的人,这类人就是内行,内行传播的信息,往往就很容易让人信服,因为分享是内行天生的乐趣,内行乐于

去让信息生动的传递;第三,具有超强说服能力的人,这类人就是推销员,推销员与内行不同之处是他们更擅长用技巧和暗示去让人们接受观点。

除了传播上的帮助,观念本身的附着能力也是实现流行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附着能力呢?事实上,当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时,可能就偏离正轨了。我们的直觉通常认为信息质量决定受众接收信息的多少,所以会不自觉的去增加信息内容,提高信息密度。然而这个世界的规律或许恰恰相反,信息附着能力的大小不在于信息质量的高低,而在于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能增强信息的附着能力?”

我认为,给信息附加简单直接、便于记忆或者新颖有趣的关联标记是增强附着力的有效方法。这种关联标记通常都有促使改变,驱动人们立马行动的暗示。

高附着力的信息在个别人物的推波助澜下,能迅速引起传播,但仅此两点尚且不够。流行行为的产生还需要一定的环境影响。环境威力法则告诉我们一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事实,我们对于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而是极度敏感。外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状态,从而决定我们的行为。

培训至此,我们大概理清了本书要介绍的原理,一个有着较强附着力的事物,在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的传播推动下,配合着大环境的影响,最终引爆了流行。

运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对已经发生过的流行进行分析。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意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然而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是,《三都赋》的流行,却并非一帆风顺。

左思貌不惊人,常遭人鄙夷,故而发奋,因读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感慨佩服文章的气度和华丽之余,觉得文章有虚而不实、大而不当的弊病。所以决定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作《三都赋》,把三国的都城都写入赋中。

左思写此文章,历时十年,所查资料数量巨大,堆满了屋子。不知大家对此作何感慨,十年著一赋,大量的考据论证,我想此赋的`含金量必然不会低。那写出此赋,定然能传颂万里,英名远扬了吧?

不然,左思写成之后,将文章交给别人看,得来的却全是讥讽。有“潘江陆海”美名的陆机评价其文,只是轻蔑的说可以拿去盖酒坛子了。

《三都赋》其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呢?我曾粗看了几眼,个人以为,此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地理志,以介绍地标、人文、风俗为主。不知道当时洛阳人民的喜好,但

我想,这种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介绍、描述的文章应该很难让人爱不释手吧。

左思不甘自己的呕心力作被埋没,于是找到了文学家张华,张华读罢文章,又和左思几番交流,竟至于手不能释卷,对此文更是赞不绝口,并决定带着左思和他的文章一起去见皇甫谧。皇甫谧读罢文章也是感慨万千,为此文写下了序*写作文 www.paomian.net*言,并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至此,《三都赋》开始传世,直至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

这里,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篇叫做《三都赋》的作品,在内行张华的推助下,经由联系员皇甫谧的推广,并在张载、刘逵作注而产生强大附着力之后,最终风靡。

有趣的是,最初讥讽此文的陆机,再此文风靡之后重读,竟连连点头,直呼“写的太好了”,并断定自己再写《三都赋》绝不会超过左思,故而作罢。由此,我们看,对陆机所为,无论是之前的讥讽还是之后的赞叹,都是环境威力法则在起作用,起初,他本人就在写作同样的赋,这时来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送来自己的文章,陆机在不悦、鄙夷的心态下,自然影响对其文的评价。后来左思之作广为流传,陆机迫于压力也绝难再有较高的姿态了,其评价也截然不同了。

以上,《引爆点》的内容大致如此,本书详细例举了大量的事实和实验,旁征博引,不一而足。实际上就是要告诉

我们这个世界并非看起来那么坚不可摧,掌握一定的法则,再微小的个体都有可能引爆流行。对于一个立足于汽车后市场的修车人来说,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看似稳固的现状不足以让我们畏惧,总有方法是可以撬动它的,要有信念;

二、少数个别人物对事物的流行发展起到了巨大而关键的作用,要把资源向他们倾斜;

三、乐于分享,在分享中学习,能让你所学更快的传播出去,也能让你更快的学习,要成为内行;

四、脱离环境讨论性格是无意义的,从个人提升的角度而言,努力为自己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定能让自身成长的更快更好;

五、信息的传播是要讲究方法的,你奉为圭臬、视若珍宝的东西或许在别人那里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让别人明白你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尝试。

《引爆点》读后感 篇三

首先我在这里谈谈我对“引爆点”的认识,书中是这样给我们解释的:“引爆点”指的是流行潮突然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产生的戏剧性时刻。它的突出特点是剧爆,即突然性的全面爆发。而我对它的理解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的那个临界点,我也这样理解:引爆点就是一件事或者一个东西由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突然变成被大多数人知道,或者由少数人或者没人喜欢一下子变成有很多人喜欢并且为之而痴迷的过程中的那个关键点。而且引爆点是所有流行潮所必须具备的,没有一个流行潮例外,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是流行病还是罪行也存在这所谓的引爆点。举个现实的例子,折纸,将一张白纸连续对折52次,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厚度没什么概念,但是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答案,这个厚度已经超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了,这中间,就存在着一个引爆点,我觉得也可以称之为爆发点。

作者在开篇讲了流行法则三要素: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作者指出,正是由于个别人物导致了流行潮的发生。这里的个别人物指的是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作为一个联系员,他必须存在强大有力的人脉网络,是社会中的交际花,是沟通的能手,这样才能将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达到人人皆知的效果。除此外,作为一个联系员,还必须学会把握微弱关系的能力,因为在了解新东西时,微弱关系往往会比牢固关系发挥的作用更大。作为一个内行,必须全面了解各个事物的方方面面,但是也许不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推销员,作者指出必须要有一种能力——超感染力,这种超感染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个人魅力和说服别人的能力。但是对于作者提出的“说服工作往往是通过人们不喜欢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这一点我不明白,因为至少我和我身边的人不是这种情况。在讲述个别人物法则时,作者还给我们讲了微妙的暗示对作为个别人物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在有些场合,非文字性的暗示往往比文字性暗示更为重要。

引起流行潮的第二法则是附着力因素法则,就拿当今的广告来说吧,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宣传自己的品牌,基本都会打广告,但是怎么做才会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呢,这时,附着力因素法则就起作用了,附着力因素说的是在宣传时,用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们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下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其影响力上受到显著的效果。现在的有些广告,时老长老长了,里面包含的信息多了,可是被人们记住的少了,相反有的广告很短,但是很经典,很容易被人们熟记,自然,宣传效果就达到了。前者是因为干扰因素多了,影响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吸收,所以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但是附着力因素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内在的质量。

引起流行潮的第三法则是环境为力因素,可能有的人对此感到很困惑,流行跟外在环境有什么关系,其实则恰恰相反,环境因素往往会对流行产生的影比前面的两个都大。就拿现在的手机党来说吧,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无论在地铁上还是公交以及餐桌上,你都会发现别人都在玩手机,没人跟你说话,而你又无事可做,也只好默默的拿起手机,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有个别人物法则的原因,但是在一个环境(大多数人玩手机)形成的时候,个别人物法则就会使去作用了。跟风,随大流,追时尚不都是这么出现的吗?

综上所述,当某些东西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风尚,引起一种潮流。这就是我读《引爆点》给我带来的认识和影响。

《引爆点》读后感 篇四

2017年买的这本书,当时在豆瓣上看到罗永浩推荐了十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引爆点》。5年后再翻出来看了第二遍,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引爆点》是一本什么书?《引爆点》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引爆点》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看看周围的世界吧,它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但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触,它就可能倾斜。”

我们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但在《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眼里,只要你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一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精明小伙传递的信息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点,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引爆点。

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一个热点事件的爆发,是由量变引起了质变。本书从巴尔的摩市的流行病毒事件爆发开始分析,引出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

一个同时具备联络员、内行和推销员天赋的小马童,引爆了美国独立战争,他骑马夜行,仅2个小时走完13英里,沿途路过每一个小镇,都敲门告诉当地民兵领袖“英国人就要来了”并组织力量反击,最后取得了胜利。而另一个叫威廉·戴维斯,他传播了同样的信息、经过同样多的城镇、跑了同样的长的路程,却没能把经过的地区“点燃”,没有引起当地民兵领袖们的警惕。所以,发起任何一种社会流行的成功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所持有的社交天赋。日常生活中,某个热点事件的爆发,常常就是那些拥有海量粉丝,有自我推销、传播能力和深知如何去打动粉丝的自媒体引爆的。同理我们的产品的运营,想要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同样需要有这种社交天赋的人,一个同时具备联络员、内行和推销员天赋的人。

附着力因素法则

附着力因素主要指信息本身的价值。还有就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对信息进行包装的方法,使得信息变得让人难以抗拒。比如去年百雀羚的长图广告,支付宝的个人年度报告等等。

环境威力法则

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平均每年的谋杀案远超过2000起,严重犯罪活动超过600000起,地铁上的犯罪也非常严重。然而整治地铁乱涂乱画的现象就平息了地铁的犯罪潮。这是因为犯罪人群对环境透露的些微暗示极度敏感。

我们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些不起眼的信息点,但是这些点就是群体效应的引爆点。比如,在一个干净的没有任何垃圾的公共场所,人们会自我约束不乱丢垃圾。但是,如果你故意放少许垃圾在地上,很快,地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垃圾。

总之,每个流行的引爆,都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爆点》读后感】相关范文

关于打屁股的小学作文精选5篇01-01

春天的植物作文300字【优秀6篇】01-01

憋尿作文【精选5篇】01-01

描写小动物习性的作文优秀8篇01-01

我和爸爸玩扑克小学生作文【优秀3篇01-01

挠痒痒大战作文【优秀2篇】01-0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改写作文01-01

关于打屁股的小学作文(优秀4篇)01-01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精彩10篇01-01

小心卫生间!作文2600字01-01

最新范文

音乐的魅力作文精彩10篇02-02

爱的作文【优秀8篇】02-02

我眼中的保尔作文优秀5篇02-02

菊花残作文【3篇】02-02

黑蝴蝶作文优秀3篇02-02

峨眉山的猴子作文精彩3篇02-02

丰收的秋天作文(精彩10篇)02-02

秋天风景作文优秀9篇02-02

读《鼹鼠的月亮河》有感精选4篇02-02

秋天的诗歌【优秀10篇】02-02

10 36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