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最新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泡面作文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最新5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泡面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2、揭示课题。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交流。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读它。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父 :不放弃、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整体默读,重点段品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朗读中感悟。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在课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说说最想说的话,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篇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

编写意图是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承上启下 ,直奔“亲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无私,亲情的可贵,很多同学都写下了感想,老师也写了几句。老师来朗读一下,好吗?:

亲情,就像黑夜里明亮的灯光,撕开黑暗,给我们内心一片光明;亲情,就像无边大海的航标,给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亲情,就像冬日里和暖的太阳,驱走严寒,跟我们带来温暖……

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学习后,相信大家对这段话有更深的体会。

(评析:新的教材按一定的主题编排课文,这个单元,主要的主题是颂扬亲情,出示类似的文字,既揭示了本组课文的共同主题,还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二、阅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读题提问。读课题,你希望在课文中知道什么?

(评析:这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生:我想知道父子俩在地震中发生什么事情。

生:我还想知道父子俩发生灾难时是怎样做的。

生:我还想知道课文除了写父子的事情外还写什么。

(二)读文回答。

1、默读课文一遍,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

生:课文写了一次地震中一位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废堆里挖自己的儿子,终于救出孩子和孩子的同学的故事。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的是一对怎样的父子?答案可以随学生理解而发言,发言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了不起。

(评析:为了寻找阅读课文的突破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课文主要内容,人物;这样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强化对语言的积累。)

3、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①关于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引导从以下句子或关键词品味:

*“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从这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父亲记得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孩子说过的话很算数。

生:父亲想到这句话,他知道孩子也会想到的,这是孩子对他的信任,希望。可能孩子正要等他来救,也在想这句话。

生:父亲是记住这句话,也做到“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是说到做到的好父亲。

师:对!这是一位说到做到的好父亲,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在亲人之间就要有这样的责任感。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父亲的眼神里,你看到他在想什么?

生:着急。

生:渴望。

生:恳求。

生:为了儿子,他没有失去信心,他要实现对儿子的诺言。

师:对!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诺言、责任,多么动人的亲情!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师:作者把时间词罗列出来,有什么用意?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含量,可以先朗读几次,再在小组讨论,用对比的方法领悟。

生:我认为作者是要让我们明白父亲为救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坚持不断。

生:我觉得把时间罗列出来,让读者更感动。我就在读这段话是感动得不得了。

生:作者这样写更突出父亲对孩子的坚定的心,那种浓厚的亲情,即使时间更长,他也是不会放弃的。

生:作者罗列时间词突出表现了父亲的不眠不休,他不吃不喝,双手都被瓦砾和其他倒塌的东西弄伤了,可能双手都血肉模糊了,多么感人,我觉得他很坚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师:说得真好啊,正是这种亲情的召唤,责任的驱使,他竟然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整整38小时!看投影,朗读,感受父亲了不起。

(评析:读懂,不但要读懂这些句子的含义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熏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②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是品味的重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师:孩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生:因为孩子对父亲的信任。

生:我想平时他们父子俩都是这样互相信任的,决不会不守诺言,因为这样他儿子才相信,在坚持38小时后,父亲还会来救他。

师: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园还是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从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生:阿曼达很伟大!在危险面前他想到的是同学的安全,而不是自己。

生:我也觉得他很了不起,这样的情况下他对别人关心胜于自己。

生:父亲来了,阿曼达对生存更加充满信心。

师: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评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感性化的讨论,朗读中引发想象,体会课文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真切体会亲情的伟大力量。)

4、再次齐读导入时的老师写的那一段文字。

5、分角色朗读。从“他挖了8小时”至结尾。

三、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教师小结,让学生课后写下亲人关爱自己的一件事,歌颂亲情;也可以为亲人做一件事,把事情写下来。

(评析:这样让学生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以情导行,把学文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朗读感悟,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创设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让生命去感动生命, 点燃学生心灵亲情的火焰。这就是我教学这一课的一个启迪。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经指出,语文课“从本质来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和身边亲人建立真切的亲情关系,这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这也是我教学这一课的最大领悟。

说教学过程 篇三

对于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我将分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内,有30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透过这组照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

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思考,并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解决了部分疑问,通过读书思考还会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它。

2、用“ ”划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划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课文有多个画面都比较感人,考虑到学生可能从其中的一个画面说起,所以我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套方案,学生说任何一画面后我都会顺应学情,梳理知识,推进后面的教学。

交流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梳理相关的句子。

重点品读: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或者说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按道理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做什么?休息、吃饭睡觉。而父亲只在做一件事,不断地(板书)挖。我随即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进行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父亲是这样承诺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中心句)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师: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6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对于儿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6小时呀?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悟废墟里的艰险、儿子的坚强。

2、由学生的回答,品读两个重点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体会从哪里看出阿曼达的了不起?

3、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些小伙伴中的一位,你会听到阿曼达说什么?

4、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次回扣中心句。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信任;父子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2、假如让你为这幅画加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什么?说说理由。

3、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他们金子般的心。听吧!让父爱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滋润我们的心田。播放歌曲《父亲》

4、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把你的感动、你的心情,你想对父亲说的话,静静的想一想……让你的感动随着笔尖流淌吧……

生练笔   汇报

(五)拓展延伸

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后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送大家一份礼物--《背影》、《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将父爱珍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来一起大声告诉父亲:我爱你!爸爸!让我们时刻铭记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

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五、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课题“掌声”,要求把课题读好。

2、检查预习。

(1)指名说学会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4)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这几步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学生的朗读障碍,摸清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提问题,自读自悟

摸清认知情况后,我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课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边读边想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学、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桥梁”,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交流引读,抓重点,突难点。

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将引导学生交流,抓重点,突难点,具体操作如下:

1、交流父亲的了不起时具体步骤如下:

(1)指名说,随机说出相关段落。

(2)问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必要时,老师可进行范读。)

(6)同桌互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在交流儿子的了不起时,除了进行上述步骤,还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的题。如:

在交流“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一段落时,我采取了我叙述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再次质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之后,再次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处理学生交流中的遗留问题。然后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学生理出读书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七、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爱  承诺

了不起                      心中有他人

子     信任

板书意在体现父与子的了不起及他们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感爱与承诺巨大的作用。也便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总之,无论是教学的总体设计,还是某一问题的确定。我都始终注意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的难点则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二、说学情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较高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组课文在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方面内容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达到感受文中人物的魅力,为学生打开爱的教育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有利平台。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主要采用鼓励引导法和启发探究法相结合来帮助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本节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频繁,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互动要覆盖到每一个人,教师的点评也应该覆盖到大多数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为主,注重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及时性,并且要避免造成学生中的攀比心理。本篇课文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要给与赞赏性的、肯定性的评价。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的学生来回答,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不损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比如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就能回答,因此可以让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来答。此外,在对学生的点评上,要注重多种方式相结合,不但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四、说学法

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朗读体会法和小组探究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结合发散思维,努力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我将分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内,有30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透过这组照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思考,并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解决了部分疑问,通过读书思考还会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它。

2、用“ ”划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划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课文有多个画面都比较感人,考虑到学生可能从其中的一个画面说起,所以我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套方案,学生说任何一画面后我都会顺应学情,梳理知识,推进后面的教学。

交流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梳理相关的句子。

重点品读: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或者说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按道理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做什么?休息、吃饭睡觉。而父亲只在做一件事,不断地(板书)挖。我随即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进行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父亲是这样承诺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中心句)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师: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6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对于儿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6小时呀?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悟废墟里的艰险、儿子的坚强。

2、由学生的回答,品读两个重点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体会从哪里看出阿曼达的了不起?

3、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些小伙伴中的一位,你会听到阿曼达说什么?

4、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次回扣中心句。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信任;父子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2、假如让你为这幅画加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什么?说说理由。

3、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他们金子般的心。听吧!让父爱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滋润我们的心田。播放歌曲《父亲》

4、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把你的感动、你的心情,你想对父亲说的话,静静的想一想……让你的感动随着笔尖流淌吧……

生练笔 汇报

(五)拓展延伸

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后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送大家一份礼物--《背影》、《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将父爱珍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来一起大声告诉父亲:我爱你!爸爸!让我们时刻铭记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六、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也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相关范文

《父与子》说课稿优秀3篇01-3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5篇】02-20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5篇03-2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优秀805-0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4篇】06-26

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09-0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7篇】10-0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9篇)10-18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11-2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7篇01-13

最新范文

《搭积木》教案【优秀3篇】11-2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11-25

《画风》教案(优秀4篇)11-25

《摇篮曲》教案优秀7篇11-2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优秀8篇)11-25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9篇】11-25

母鸡教案(最新4篇)11-25

心理健康活动主题方案精选2篇11-25

《语文天地》教案(优秀9篇)11-25

语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优秀11-24

57 5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