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课稿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7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泡面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 篇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借今天面向社会公开课的机会,我才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要感谢为我这堂公开课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和老师们。

下面谈谈我上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老师讲过这篇课文,各有所长,出于借鉴和尝试,有邯郸学步的嫌疑,但我辈后生,贵在学习,应当博采众长,望见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选择这篇课文,缘于感动,也缘于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之爱、感恩父母之爱的初衷。教学这篇课文,目标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让学生通过感悟文本,感受父爱伟大的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一、让学生感动。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她是以精神获得和知识获得为目标。没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语文课将苍白无力。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

二、让学生清楚自己为什么感动。

让学生感动,难道就够了吗?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也没有晦涩的词句,即使没有老师的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被“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感动,然而这样的接近于奇迹的结局毕竟太具有偶然性。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后,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学生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被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

三、让学生思考为谁感动?

与这位坚定的父亲相比,那14位孩子的父母过早地放弃了拯救自己孩子的努力,不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爱得不够深,而是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我们应该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14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

以及丧子之痛,不过是被文学处理中的“详略得当”中的“略”略去了。尝试修改故事结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多元视角、多维思考。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因为语文教学素材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它们没有绝对的是非判断,只是提供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一种人文培养目标,在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会一种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由人及己,情感升华,在课尾,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采用学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同样表现父爱的文章《爸爸给四岁女儿的一封遗书》理解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并能从实际生活琐碎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样也能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

总而言之,这节课的尝试,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谢谢!

知识与技能目标 篇二

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篇三

1、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信任;父子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2、假如让你为这幅画加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什么?说说理由。

3、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他们金子般的心。听吧!让父爱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滋润我们的心田。播放歌曲《父亲》

4、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把你的感动、你的心情,你想对父亲说的话,静静的想一想……让你的感动随着笔尖流淌吧……

生练笔   汇报

《父与子》说课稿 篇四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正好是11月24感恩节的时候讲的单元六的第一课,下面我 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五、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指导朗读,悟父子情

1.接着让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并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2、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再加以引导,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里是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许学生会找出以下句子:

3、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并以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b.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c.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d.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如: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救火队长,警察的话看出他在想什么?

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 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e.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在学生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中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更深一层的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这种了不起的伟大的父爱。在感受父亲的伟大时,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从中体会到父亲挖的决心。从外貌的描写感受父亲的疲惫与辛苦。

再如:感受儿子的了不起:抓两个句子,其一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对话,了解他对父爱的坚信不疑,展现出了儿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儿子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的画面,抓住“让”字感悟儿子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孩子。这些都原于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连接父子感情的一个基点。让学生体会到阿曼达的无私。先人后已。灾难面前镇定,从容的品质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地方感动了你?

(1)“我告诉同学不要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就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更我在一起。”

[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5、体会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恪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 以上这些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懂读明白。当然“读懂”既包括读懂话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积淀语文素养。]

6. 最后一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三)、课外拓展, 感情升华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享受到的爱和自己奉献的爱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作业设计;

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但也离不开课外的演练,所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布置以下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小练笔(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写一写父母、亲人、朋友、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四)、写“父与子”的情,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 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这堂课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 子

了不起

七、说说本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同时,,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让学生理解儿子的获救,是父亲与地震废墟殊死拼搏,奋不顾身的结果,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篇五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hùn luàn

(  )  fèi xū

(  )   xī rì

(  )      luò shan jī

(   )   wǎ lì

(  ) bào zhà

(  )

二、给下面加粗字写出正确的读音(6分)

( ) ( )  ( )    ( )  ( )( )

震程时  挖痛颤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颤(   )  昔(   )  杉(   )  拥(   )

顾(   )  皆(   )  彬(   )  涌(   )

曼(   )  砾(   )  福(   )  破(   )

蔓(   )  烁(   )  富(   )  坡(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安顿──(   )  昔日──(   )  漂亮──(   )

顿时──(   )  废墟──(   )  疾步──(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5分)

1、________,一位年轻的父亲________受伤的妻子,____

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_____的____的三层教学

楼,已变成一片_______。

这段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______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

大哭了一阵后,他___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______发生

什么,我______跟你在一起!”他______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

走去。

在这段话中所填词语表达了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

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⑴ 在这段话中,描述时间的变化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⑵ 课文对父亲外貌的刻画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读句子,回答问题(9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句中“先让我的同学出去”表现了阿曼达_______________。

2、句中反复出现的“不论……总会……”的关联句式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

了阿曼达当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2分)

近义词:

混乱—(  )  废墟—(  )  坚定—(  )  绝望—(  )

反义词:

希望—(  )  肯定—(  )  幸福—(  )  阻挡—(  )

八、词语巧搭配(12分)

绝望地(   )  肯定的(   )  颤抖地(   )

幸福地(   )  坚定地(   )  急匆匆地(    )

九、选课文片段,再做判断(在说法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打“×”)(8分)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这句话是“我”对“我”的同学在被救出以后说的。(  )

2、这句话是父亲刚发现阿曼达后阿曼达对父亲说的。(  )

3、“只要……就……”是一个条件句式,在句中表达了阿曼达对父亲的信赖。(  )

4、“不论……总会……”也是一个条件句式。表达困难再大也阻挡不了父亲同孩子在一起的决心。(  )

十、佳句赏析台(理解句子,并作答)(18分)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文中表达父亲了不起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达阿曼达了不起的相关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六

一、设计理念

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

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五、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课题“掌声”,要求把课题读好。

2、检查预习。

(1)指名说学会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4)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这几步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学生的朗读障碍,摸清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提问题,自读自悟

摸清认知情况后,我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课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边读边想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www.paomian.net←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学、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桥梁”,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交流引读,抓重点,突难点。

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将引导学生交流,抓重点,突难点,具体操作如下:

1、交流父亲的了不起时具体步骤如下:

(1)指名说,随机说出相关段落。

(2)问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必要时,老师可进行范读。)

(6)同桌互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在交流儿子的了不起时,除了进行上述步骤,还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的题。如:

在交流“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一段落时,我采取了我叙述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再次质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之后,再次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处理学生交流中的遗留问题。然后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学生理出读书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七、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爱 承诺

了不起 心中有他人

子 信任

板书意在体现父与子的了不起及他们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感爱与承诺巨大的作用。也便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总之,无论是教学的总体设计,还是某一问题的确定。我都始终注意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教材、学情分析 篇七

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相关范文

《父与子》说课稿优秀3篇01-3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5篇】02-20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5篇03-2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优秀805-0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4篇】06-26

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09-0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9篇)10-18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11-2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最新5篇)11-2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7篇01-13

最新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精选8篇10-02

说课稿优秀7篇10-02

《指数函数》说课稿【精选4篇】10-02

中学体育说课稿(优秀10篇)10-01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7篇)10-01

小小少年说课稿通用 小小少年说课ppt10-01

初中化学说课稿【最新5篇】10-01

我是一只小虫子精彩评课稿最新5篇10-01

评课稿优秀10篇10-01

牛津小学英语说课稿(精选3篇)09-30

61 4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