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六年级教案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发布时间: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动力;

3.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 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a、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b、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2、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1).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2).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板: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读一读认一认)

3.指名读、齐读。

4、提问两个词意: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5.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语气柔婉地读出爸爸对雷棣的殷切希望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 (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 师:失去父亲的悲痛让雷棣承受了他这个年龄的孩子难以承受的苦难和打击,但是他没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长大了”。那么在爸爸平静深情的目光的注视下,雷棣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试着归纳概括能表现雷棣变化的事件;(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接着让学生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给这几件事加上标题,语言尽量简洁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师: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4.(配乐出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要表达对世界和平强烈企盼的又何止雷棣一人呢?(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成员齐聚在奥运五环之下,他们心中涌动着热爱奥运、热爱友谊、热爱和平的巨大热情,因为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增进全世界人民友谊的和平聚会;一曲《我和你》唱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梦想团结,梦想友谊,梦想和平!历史悠久、“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就让我们和雷棣,还有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为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祈祷祝福吧!

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企盼和平         关心他人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二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文讲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雷润民就是蓝盔部队的一员。蓝盔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别称。这个部队在全世界各地的活动招来的评论是毁誉参半。

“贝雷帽”是各国官兵作战、训练中通用的国际标准服饰之一。由于一些举世闻名的特殊部队长期佩戴固定颜色的贝雷帽,从而形成一种象征。

蓝色贝雷帽――联合国维和部队

1945年10月25日,联合国诞生了一支世界性联合部队,因为这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作战时都戴着蓝色头盔,平时戴蓝色贝雷帽,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蓝盔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荣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从此,蓝盔(贝雷帽)部队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该部队由联合国秘书长领导,在取得有关各方同意的情况下,被派往世界各冲突地区。其兵源由与冲突无关的会员国自愿提供,这支部队只携带轻型武器,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

迄今为止,联合国已先后向世界各冲突地区派出了近40支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应当承认,维和部队为维护世界、地区的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联合国维和部队行动使用武力的情况越来越多,强制的色彩越来越浓,维和变成了“强制和平”。以美国为首的世界霸权国家,经常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对弱小地区和民族进行武力“维和”,严重地违背了“蓝盔部队”的宗旨,所以现在的维和部队已变相成为美国“驻外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跟各国特种部队不同,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段等公开场合。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其另两种形式是军事观察团和多国部队。

(1)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非强制性。它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其中15个联合国成员国中,最少有9个国家赞成,而且中、美、英、俄、法5个常任理事国没有投反对票),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进驻后,一旦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

二、它具有鲜明的中立性,其成员必须来自与冲突双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它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因该支军队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

(2)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它的具体职责视情况和需要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监督停战或停火、撤军;观察、报告冲突地区的局势;执行脱离接触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联合国决议赋予的其他使命。派遣军事观察组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临时措施,均有一定的期限,视情况需要由安理会决定可延期。

(3)冷战后,随着地区冲突的增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次数增多,规模扩大,维和行动的性质和作用也往往超出传统的职责范围,造成联合国经费严重不足。为此,除维持和平部队以外国联合国也借助成员国自愿组成的多国部队参与维和行动。多国部队的费用一般由参加国支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士兵身着自己国家的军装,主要标记是联合国的旗帜以及联合国徽章。

维和行动主要分为两类:由秘书长直接领导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军事观察团和维和部队两种形式)和由安理会批准、秘书长授权、由地区组织或大国参与指挥的维和行动(有多国部队和“人道主义干预部队”两种形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00年5月,联合国已组织68次维持和平行动,共投入了75万多军人、警察和民政人员。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其任务包括监督停火、停战、撤军;使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到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参与维和队伍的人员除了军事人员以外,还有民事警察和文职人员。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维护和恢复地区和平和帮助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职能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1988年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这支头戴蓝色贝雷帽的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军人和警察)总数至1996 年9月12日为3万人。1986—1991年期间,维和费用平均每年约3.8亿美元,1992年猛增至17.3亿美元,1993年又增至约36亿美元。 1995年联合国的维和经费为28亿美元,其中波黑维和一项就占了一半。1996年的维和经费为16亿美元。从1948年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到 1998年10月,已有1500多名联合国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丧生。其中,牺牲最多的是加拿大士兵,然后依次是印度、法国、英国和加纳。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起,共有110个国家派出过维和人员。至1996年9月1日,5个出兵最多的国家为:巴基斯坦(1719人)、俄罗斯(1177人)、孟加拉国(1184人)、印度(1203 人)和巴西(1203人)。1994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设立联合国扫雷基金,从而为联合国的扫雷计划建立了专门的资金来源。1995年7月5-7 日,联合国人道事务署主持的国际扫雷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目的是为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扫雷活动征集资金。会议共筹集资金2000万美元。

1998年10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会员国向联合国提供维和人员的最低年龄作了规定:会员国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的民事警察和观察员的最低年龄应不小于25岁。中国从八十年代后开始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等积极支持的态度。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正式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三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难点是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听了程世荣老师的这一节课,让人感受到了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挥洒自如的课堂艺术。

1、以疑促学,确立问题主线,环环相扣。

如何更好地落实我校提出的“备学”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应以学定教,教在学生有疑处。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老师抓住机会,顺着这一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就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基调和课堂教学提问的主线。可见老师在课前,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所以教学时才能准确地确立问题主线,从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体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删繁就简,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

2、灵活巧妙的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崔峦老师说过:“就小学阶段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荣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去积累、运用词语,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如:出示图片,联系实际来理解蓝盔、资治通鉴,并相机借资治通鉴来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奋发”,更妙的是对“企盼”一词的理解,是在理解了全文的基础上去深挖词语的内在含义。这样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地得到发展。

3、课内外知识结合,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可感的战争情景,对课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观念,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给战争中的小朋友写一封信。使学生在这样的个性化平台上得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

一点建议:

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泣不成声”中感受雷棣知道父亲牺牲后的悲痛欲绝;从“了如指掌”中感受雷棣对国际大事的关心;从为妈妈掖被角,再三叮嘱妈妈到医院看病等关心妈妈中看出他已懂事了;从发愤读书中感受到他的自强不息等等,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四

2006年6月,我们名师工作室又在安徽街小学开展了一次精彩纷呈的活动。工作室的罗芷玲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很精彩,接着工作室的陈繇老师和我们交流了课例《语文因“情”而美》同样精彩。他们都精彩在哪里?从一个热爱并专著语文教学的我来看,感觉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都说出了语文的味道,感觉心里特别舒畅,并使我不自觉地将他们俩的表现联系起来,其实大家的思想宗旨都是一样的,都知道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因“情”而美!

那么,“情”从何来?不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用大篇的陈词煽出来的,也不是学生课前“充分”的准备演出来的,让我们 从罗 老师的课里去细细寻找吧!

一、充分与文本对话——“情”由心生

学习新课程,深深地感到,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积极思维,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这份“情”发自于学生内心的理解。

罗 老师在教学雷棣与母亲的一段对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朗读了三次同样的对话,但是每次朗读之前,老师都会给这两段对话加上不同的提示语言,从一开始的悲恸,到中途的强忍悲恸,再到最后的暗下决心当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母亲与雷棣的内心世界不断深入体会,并通过朗读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层层深入。当学生的心与母亲的心紧贴在一起的时候,那份极大的悲痛之情就完全深入学生的心中了;当学生的心与雷棣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那份了不起的勇气就贯穿在学生的身心了。所以当时的每一次朗读都非常精彩,因为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这份英雄家属身上了不起的精神。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情”由文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这一点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应该非常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的,事实上我一直觉得只有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咬文嚼字,才能从文本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情”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而来,才是最真实、最实在的,这样的感情才不会空,才不会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深研的。

罗 老师在教学中这方面也注重的特别好。例如在教学“泣不成声”一词时,老师引导学生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他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接着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份感情的由来以及今后抒发的方式。这样的引导理解在教学中还有多处,老师正是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自己掌握,自己体会,这样就能够很深刻的从文中体会情感了。

从以上两点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 罗 老师其实一直把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性质放在心中,那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语 文 老师在教学中追求的境界。

当然,如果 罗 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将预设与生成处理的更好,相信这节课会更加精彩。例如课至最后,老师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们都是为这位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身上的种种精神所感动,同时最能得到共鸣的就是雷棣和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的年龄都差不多,很多孩子这时候都是激qing澎湃的,如果这 时候 老师能够顺 “情”而发,让学生对雷棣说点自己内心的想法,会将文本与孩子拉得更近,会让许多孩子的心理埋下企盼世界和平的种子,岂不是更好?

总之,每节语文课都是学生 和 老师的一次心灵之旅,以“情”为舟,泛于文本之湖,深入心灵之穴,这里的风景因“情”而美!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思考

11月10日学校领导们及教师走进六(2)班,随堂听了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我执教了北师大版6年级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课后领导及教研组长给了我及时的帮助、指导,使我收获颇丰,在收获的同时我结合期中考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一、以教学目标为指南,确立问题的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俗语说“有的放矢”,射箭打靶要瞄准靶心,课堂教学设问也应如此。课堂教学提问的“靶心”主要有二:一曰重点,二曰难点。《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重点是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难点是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它的价值体现在顺着这一问题可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就呈现出这堂课课堂教学的基调和课堂教学提问的主线。但本节课老师没有利用好这个问题,而是问:“雷棣得知父亲去世后有哪些反应,请你读一读1-4段画下有关的句子。”其实这一问题应该为“他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这一大问题服务的,它隶属于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读1-4段想一想“他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学生自然关注到是受父亲他的影响。这时再提问得知父亲去世后有哪些反应,当时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进行朗读指导。教学时要确立问题主线,体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整体设计,系统实施,环环相扣。结合期中试阅读正确率不高的情况,我反思到首先教学目标中的年段学习目标要明确;6年级要会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我在教学设计(研究课)时就没有用心考虑如何落实这些目标,特别是在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上设计的问题不够。今后,在教学中打算作如下的安排:第一课时注重文本的学习,领会文章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注重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板书再做思考,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要以精炼的语句,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把文章的思路、重点和中心联结起来,简练地构成全文的主体框架,显示出知识的纲目、层次和内在联系。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文中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心愿既是爸爸的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他的希望。受到这双边的影响,他才化悲痛为力量,才有了那么多的变化。可以把板书设计为: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他人

企盼和平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这次期中考试中,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要么偏离重点、要么语言啰嗦,板书设计对教学也有时效性,把它设计、利用好就可以让学生对照板书提纲挈领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内容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五

相关资料:

1 人物介绍:     雷润民:是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派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在维和行动中牺牲,2003年联合国追受予“达。哈马金尔德”勋章。

2 联合国:     1945年成立,是全球的国际政治组织,筹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感悟课文内容。

3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前专栏:    欣赏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二。教学过程:

1. 听写生字

回眸 蓝盔 凯旋 灵柩 殉难 赢得

2. 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3. 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5.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虽然虽然还不能做什么,但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想法。如果让你也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你能不能给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好的建议或措施?

(开放性题,不求答案一致)

6.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7.板书设计:

成  加倍关心妈妈  自

长  关心国际政治  强

历  发奋读书学习  不  企盼和平

程  谢绝别人帮助  息

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六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重点是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难点是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一上课,我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他为什么期盼世界和平?”它的价值体现在顺着这一问题可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但本节课我却没有利用好这个问题,而是问:“雷棣得知父亲去世后有哪些反应,请你读一读1-4段画下有关的句子。”其实这就是我在备课时提出的具体问题,但是它是隶属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的,这样学生自然关注到是受他父亲的影响。这时再提问得知父亲去世后有哪些反应,当时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进行朗读指导。今后,在教学中打算作如下的安排:第一课时注重文本的学习,领会文章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注重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反思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这篇课文叙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发愤学习、自强不息,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突破本课重难点,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由我学会变为我会学,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手段:

一、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突破本课重难点

语文教学,读是根本,学生只有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才能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饰。这节课上,不仅有感情的“读”,还有结合文本的“悟”。如在让学生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时,我抓住雷棣爸爸妈妈对雷棣说的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领悟到雷棣企盼世界和平不仅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而且是妈妈对雷棣的期望。师生通过配乐朗读信的内容,共同体会雷棣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在学习交流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的五件事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抓住父亲教育雷棣的话:“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使学生认识到雷棣谢绝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牢记父亲的教导。总之,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可是我这次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的情况很难把握。但是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夸奖。而我们也知道正确、科学的语文课程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学习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我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因为夸奖,鼓励,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紧随老师。是的,老师一句简单的“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真是个善于质疑的孩子;你对课文的理解真透彻;你读出了雷棣对爸爸的思念之情;你很有语言组织能力”等鼓励性语言是学生课堂上的催化剂,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即使是回答问题不是那么理想的同学,我也不会吝惜对他们的鼓励。因为他们此时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你的一句“不要紧,老师还是欣赏你的勇气”其实就是给了他们勇气、给了他们自信,让他们有信心迎接下面的挑战。

三、以拓展训练,升华情感

由于文中雷棣的年纪与学生的年龄相仿,他的做法也很贴近学生实际。学完本课,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题:学习了雷棣的故事,你觉得雷棣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后你准备怎样做?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还能使学生学习雷棣身上的优秀品质。

总之,只要我们敞开心,放开手,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或手段,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孩子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意外的惊喜!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篇七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相关语句体会雷棣的发愤读书、自强不息与渴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2、通过搜集资料,扩大阅读面,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及资料收集能力的训练。

3、学习作者用多件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雷棣成长中的的五件事,体会雷棣发愤读书、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企盼世界和平的愿望。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ppt、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通过学习,你对文中的内容有了哪些了解?回忆一下,请位同学起来说一说。

(生答:课文主要内容;雷棣成长中经历的五件事,其中有两件事详写;雷棣是个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孩子等等)

2、看来同学们收获挺多,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雷棣,他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雷润民)

3、请记住这位为世界和平而牺牲的英雄吧!

二、精读课文

1、同学们有了这个学习基础,今天我们就要深入学习课文,抓住最能表现雷棣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语句来探究。(小黑板展示)

(板书:发愤图强、自强不息)

2、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重点描写雷棣发愤图强和自强不息的两件事,边读边勾画。

3、学习“发愤学习”:

他的数学在“迎春杯”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他喜欢和小朋友以及来看望妈妈的叔叔阿姨谈论国家大事,从辛普森案件到美国法律,从各国国旗到各国元首,他都了如指掌。

⑴、雷棣是如何发愤图强的,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体会到的?

及时评价

①教师总结:所以为了像爸爸一样优秀,为了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维和战士,雷棣发愤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雷棣知识的渊博。

②课文里提到雷棣通读了《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通过查找资料,对这两本书你有了怎样的了解。先同桌之间交换资料,互相学习,等会请同学汇报。

学生汇报。

这两本书对他有什么帮助吗?(拓展视野,训练思维方式)同学们要向雷棣学习,多读读课外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好孩子。

③雷棣对数学、语文、历史、法律、以及政治都“了如指掌”,从“了如指掌”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雷棣对所有知识了解得非常透彻)

⑵、多么刻苦的孩子啊,你能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⑶、师生配合读:是啊,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愤读书学习)。

4、学习“自强不息”

⑴、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雷棣的“发愤图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找出描写他自强不息的事例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⑵、当别人向他们提供帮助时,他都一一谢绝了,他自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雷棣谢绝了什么,他是怎么谢绝别人的?再读一读这个事例。

爸爸牺牲以后,很多人非常关心他,假期里邀他和妈妈免费旅行,或送电影票、演出票。雷棣都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和妈妈没做什么,我们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

⑶、多有礼貌多有志气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除了谢绝好心人的关心,他还谢绝了什么?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体会两人的语气、情感,等会请同学起来读。

教授问:“中国孩子的英语都讲得这么好吗?”

雷棣说:“英语是我们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很多中国孩子比我说得好。”

教授得知雷棣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

雷棣平静地回答:“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

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我见到的最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⑷、从教授(雷棣)的语气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体会人物语气:

a、你从哪看出教授在赞扬雷棣?(最优秀)你能读出赞赏的语气吗?

请人读。为什么他如此赞赏雷棣?

师生配合读

⑸雷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什么?(牢记爸爸的教诲,做一名合格的外交官,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事情)

出示爸爸的话,齐读

⑹、读了爸爸的话,你能不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爸爸希望雷棣能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男子汉,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小结:从大家的学习中,老师也感受到了——和平,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他充满温暖,充满幸福,如雷棣父子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世界人民的和平幸福在努力。

5、请同学们默读和雷棣成长有关的其它三件事例,等会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余孩子边听边思考,这几件事能不能删除其中一件,为什么?

⑴第一件事:关心别人

父亲的死,让雷棣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小男子汉了,应该帮助妈妈减轻生活的压力,因此在生活上倍加关心妈妈。

插叙,对比,说明雷棣长大了,懂事了。

书上说雷棣长大了,那雷棣长大了体现在哪?(关心别人,关心政治)

⑵第二件事:关心国际政治

父亲正是为了保护那些在战乱中受伤害的妇女儿童才牺牲的,雷棣要继承爸爸的事业,继续保护他们。

⑶第三件事: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

倒叙,表达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以及自己的顽强意志。

不能缺少,使雷棣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师:同学们,我们在写作写人的文章时,也要向这篇课文学习,多件事情多个角度反映人物的性格。

6、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维和战士而努力,谁让他有了这样的变化,激励他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消息后,有了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动力,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7、小结:是啊,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雷棣自强发愤的动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和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再一次感受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齐读信的内容)

8、雷棣想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加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⑴、你如何理解两个“正在”?

⑵爸爸未竟的事业是什么?

(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在文章的结尾,雷棣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点明了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相信,我们世界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像雷棣这样的孩子,和平才常留我们身边。带着你的情感,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9、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哪些收获,你能来说一说吗?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我们享受着和平,可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火中,许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看大屏幕。

2、看幻灯片,解说:同学们,世界并不太平:1、在战火中,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2、饱受战争苦难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3、这是一位阿勒斯坦的孩子躲在一块铁皮后,但铁皮真的能保证他远离伤害吗?4、窗明几净的教室对这些站在废墟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地遥远。

3、看了这些图片,老师相信你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说,现在拿起笔,可以以信或者读后感的方式,写下你的同情、愿望、或者你要付出的努力。

4、追求和平、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老师相信,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班也会涌现出许许多多像雷棣一样的孩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八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篇九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课文]

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虎头虎脑的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这个男孩叫雷棣,他的爸爸雷润民,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当时,妈妈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直到一年以后的一天,妈妈递给他一份英文报纸,指着一篇报道说:“把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刚读一半,雷棣就放声大哭——那上面登着爸爸一年前殉难的消息。

痛哭,发高烧,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望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骨灰盒请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其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的人不留神滑上一跤。妈妈看到了,让他写检查。雷棣写道:“我不应该把西瓜皮扔在马路上,要是把人摔坏了,就麻烦了,还得带他去医院。”妈妈一看心头火起——伤害了别人,还嫌人家麻烦自己。为此,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现在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关注中央电视台播发的国际新闻,每当看到那些在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的情景,情绪就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愤读书学习。他的数学在“迎春杯”比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他喜欢和小朋友以及来看望妈妈的叔叔阿姨谈论国际大事,从辛普森案件到美国法律,从各国国旗到各国元首,他都了如指掌。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这给雷棣极深的印象。他从小就喜欢学习英语,爸爸牺牲以后,就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每当站在爸爸的遗像前,雷棣都感觉爸爸在和他说话,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眼前。记得一次在和小朋友玩扑克牌输了之后,爸爸对他说:“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爸爸牺牲以后,很多人非常关心他,假期里邀他和妈妈免费旅行,或送电影票、演出票。雷棣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和妈妈没做什么,我们不能凭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向他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招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问:“中国孩子的英语都讲得这么好吗”雷棣说:“英语是我们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很多中国孩子比我说得好。”教授得知雷棣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动了,说:“你是我见到的最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范文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拓展资料之蓝03-07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优秀8篇03-09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优秀6篇)03-09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优秀504-25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拓展资料(9篇)07-16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拓展资料优秀07-22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4篇01-01

《匆匆》教案(优秀4篇)01-01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5篇)01-01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01-01

最新范文

《鹬蚌相争》教案【优秀7篇】05-02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05-01

《养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05-01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05-01

苏教版《夹竹桃》教学设计(最新5篇)04-30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04-29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最新3篇04-29

《烟台的海》精选10篇04-29

老师领进门优秀10篇04-29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6篇04-29

43 2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