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六年级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6篇】

发布时间:

青海高原一株柳 篇一

课文很长,很美,很深,这样的课文对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初教此文的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如第5节,如第7节,可惜没有要求背诵,只要求背诵最后一节,这节当然好,但前两节更好,因此我也要求学生背诵了。

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树“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让人无法想象这一“不可思议”的生存奇迹。读后震撼,但与生活实际却很远,学生怎么能感悟?

还是开门见山,循着我的感受入手吧:“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谁读了此文,不也会“哦”几声呢?那就在学课文的时候一起“哦”几声吧。

为什么?为柳树独特刚毅的外形,为柳树生存环境之无法想象的艰难,为柳树生存的奇迹,为柳树超乎想象的毅力与韧劲,为柳树傲然于世的气概……

“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以“柔”著称,但在不一样的环境里居然可以如此刚强坚韧,环境造树之必然啊!

直奔第5节,三句话,写了树阴、树干和树叶:一句一句地读,树阴如此之广,百十余平方米;树干如生铁锭般坚硬;树叶却是深沉苍郁的;这样的一株粗实坚硬的柳树真是“奇迹”!

感悟“撑立”,支撑着站立,多不容易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一站就是多少年了,就是一天一个月都难,一年也绝不可能,寸草不生,更何况一棵柔柳呢?它要接受持久干旱与严酷寒冷的挑战,它要接受虐杀生灵的风霜雨雪的打击,它要接受铺天盖地的雷电轰击的灭顶之灾,可它居然一次一次地起死回生了!“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荫”,九死一生的柳树啊!那是怎样的“撑立”?我们不难道要“哦”吗?

这“一株”中,我们看出了什么?一种奇迹,一种精神,一份傲骨,一份希望!

青海高原一株柳 篇二

设计思想:

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原是初一学生所学,现在提前到小学六年级。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一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这两段文字进行剖析,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柳树的外形差异去寻找高原柳茁壮高大的原因,通过古典边塞诗词感受高原的荒凉,与江南柳的温和舒适环境形成反差,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艰难。配乐范读、想象写话、配乐朗读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使学生化身为高原柳树,去描摹它的不屈历程。至于,高原柳和家乡灞河柳的对比,我选择了一带而过,不详细深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

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课文自学卡。

2、观察柳树,找找江南柳树的特点。

3、课件制作准备:柳树图片导入,选择一些青海高原图片及古典边塞诗词为理解高原的荒凉准备,朗读时的配乐以及理解边塞诗的配乐,重点理解的语段和字词需要出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诵读:

读四首边塞诗,说说这四首诗的特点。

二、古诗导入

1、出示古诗《咏柳》,学生齐声读一读。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出示柳树图片)

2、诗人贺知章描写了一株怎样的柳树?(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3、学生理解词语“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像一位美丽的女子。)

4、过渡:这是一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早春二月的柳树,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5、揭题:这儿也有一株柳树。    板书:一株柳

三、认识一株柳

1、出示文字:第五自然段

2、自由读。思考: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3、交流

“两合抱粗”(两人演示体会粗壮。)   板书:粗壮

“百十余平方米”  (结合教室长8米,宽7米体会高大。)

板书:高大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比较“翠绿、鲜绿、墨绿”等有什么不同?这种绿用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苍绿           (练读)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理解“巍巍然”“撑立”,体会生命力强大。)        板书:生命力强大     (练读)

4、学生齐读体会。思考:从写作方法上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株柳树的?(整体——部分——整体)

5、这株柳树无论是颜色、形态与贺知章笔下及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长在青海高原上)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6、补全课题:这株柳树长在青海高原上,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

板书:青海高原       (学生齐读课题。)

7、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其实,这本来是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它却长在青海高原上,所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截然不同,它——粗壮、高大、苍绿、生命力强大。所以作者又说——(出示第二节,生齐读)     板书:神奇

过渡:这株柳,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是青海高原的高寒和缺水锻铸了它,这青海高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这株柳究竟神奇在哪里呢?

四、感受青海高原

1、轻声读3-4自然段,圈划出一些重点的词句感受青海高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联系课文,圈点出重点词语谈谈你眼中的青海高原是怎样的?

(1)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学生谈感受:读了“         ”这个词语,我仿佛看到了            。)

(2)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再读以上这组词,感受青海高原。

3、过渡:就是这样一片土地,它曾经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有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多少诗词歌赋。此情此景,作者感受到了古典边塞诗的悲壮和苍凉。

4、出示边塞诗词,再读感受诗中的悲壮和苍凉。

5、这苍茫、悲凉的土地,它曾经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可怎适宜树木在此安家落户?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只适宜在江南生长的柳树,一株——(指板书:粗壮、高大、苍绿、生命力强大、神奇)的柳树。正因为这株柳树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长得与众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这样把事物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描写,更加突出了这一事物的不同凡响。让我们齐读1—5自然段,再次感受青海高原上这株神奇的柳树。

(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

五、小结

1、过渡:所以,当作者陈忠实第一眼看到它时,心中就产生了疑问——(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句,学生齐读。)

2、理清文章脉络。

这株柳树怎样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的?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作者猜测和想象了它的来历。(课文哪几自然段进行了描写?)

除了描写青海高原的环境及这株柳树的样子,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于是作者又产生了第二、第三个疑问。)(出示,读一读。)

给文章分段,说说段意及文章的结构。

3、读文中三个问句,体会语气,完成选择。

六、课堂作业

1、补充习题三

2、三级训练六

七、布置课后思考

1、思考一:

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

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

一声惊雷,紧接着一道闪电从天幕劈下来……

2、思考二:

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           、             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八、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

粗壮  高大  苍绿  生命力强大

雪松

这棵雪松高大挺拔,大约有四层楼那么高,而且长得枝繁叶茂、蓬蓬勃勃。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好像要把天空刺破。树皮非常粗糙,像干裂的泥土。层层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好像在比赛谁长得更远。叶子 别具一格,像一根根绣花针。一丛丛,一簇簇的。这些松针一层一层的,有淡有浓,翠绿,鲜绿,墨绿,真不知道大自然是怎样调出这么多的绿颜色的,美极了。雪松四季常青,不管严寒酷暑,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在怎样的青海高原上有一株怎样的柳树?

3、齐读课文1——4节。

二、感动于一株柳

1、出示句子: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相信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2、快速默读6-7自然段,找找这株柳树面临着哪些困境和苦难?

3、学生交流,板书:干旱 严寒 风雪 雷电

4、场景想象。

(1)教师配乐范读6-7段,想象你看到了柳树面临什么困境在怎样挣扎生长?

(2)出示情景提示:

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

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

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

一声惊雷,紧接着闪电从天幕劈下来……

你看到了它不屈生长的哪幅画面,写下来。(音乐不停)

(3)现场交流。

(4)学生配乐读6-7段。

师:面对逆境,它默默承受,它选择了顽强生存。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棵树吧,它在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5、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适宜它生长的江南,它的生长历程会怎样?指名读第8自然段。

6、既然陈忠实对高原上的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为何对家乡的柳树如此怀恋,用上这么多笔墨呢?(对比反衬)

师:如果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移植到江南,会怎样?(一语点到:成为一棵普通的柳树,不可能长得这么好,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越能够激发它的生机勃发。)

7、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啊,不悲叹命运的不公,而是用挺立的身姿告诉头顶的苍天、脚下的荒原,它是一棵树,一棵生命不止的树!它用自己的生命写成了一首诗。

8、齐诵诗歌:青海高原一株柳

9、指板书小结: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在它身处逆境却这般——(生:高大、粗壮、苍绿),神奇在它是高原上——(生:唯一的一株柳),神奇在毫不畏惧——(生:干旱、严寒、风雪、雷电),神奇在它具有——(生:坚毅、顽强的品格)。

三、心里种棵柳

1、此时此刻,面对这青海高原上独一无二的一株柳,你想说:(采访的形式)(这不仅仅是一株柳树,更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2、青海高原这株柳,你又是怎么想的?

3、指名读读第9段:

我不抱怨命运,也不畏怯生存之危险的艰难,我要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长为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我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我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4、导读语: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种下这株神奇的柳树,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5、齐读这段话。

师:让这段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全班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补充习题四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

粗壮  高大  苍绿  生命力强大

干旱  严寒  风雪  雷电

青海高原一株柳 篇三

一、读题

二、柳之形象

1、说起柳树,也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一首古诗。

出示:《咏柳》

2、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株高原的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出示

指读

3、现在这株柳是静止的,仅停留在文字上,品读文字,方能使这株柳的形象植根于你的心间。自己读读看,这株柳与普通的柳有何不同之处?

三、柳之土地

1、是怎样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浏览3、4自然段,找到描写青海高原的句子。

2、出示图片 配乐

3、把词组连起来  读得很好,如果能边想象意境边读,一定能读得更好

4、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板书:荒凉  茫茫  贫瘠

5、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居然能长出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所以作者赞叹说——(第二自然段)

6、出示:它巍巍然——

撑立 用手掌支撑着站立  ,可见立得——   板书:撑立

四、柳之精神

1、为什么作者用撑立呢?大家读了6、7自然段后你从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到它的生存,生长之艰难?

2、交流:

○自古以来……

○又有哪句话写出了它生长的艰难?   出示

相机板书   风雪  雷电

它就这样撑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至撑成了参天大树,撑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3、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的精神?老师再给你们一个词——刚毅

4、这样的柳树,怎能不让我们敬佩,敬畏?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它——第二自然段

5、这是一株神气的树啊,引读——第五自然段

6、读到这里,我们又想到了那首咏柳的诗,能不能模仿它的样子来写一写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商量。

7、交流

8、出示老师写的诗:

咏柳

茫茫高原一株柳,

苍郁深沉独撑立。

风雪雷电何所惧?

九死一生志刚毅。

四、柳之命运

1、作者写柳照理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他笔锋一转,又写了灞河的柳,这是为什么呢?

2、仅仅是写出了柳树的顽强吗?读第八自然段,完成填空:

青海高原的柳啊,命运给了多少坎坷,灞河的柳                   (被诗人赞美/极易生长/道路平坦),                        (选第八自然段中的句子),而你却

3、你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命运不公)引读最后一节。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

填空:

如生活给予我的是                    ,我们也要                      。

是的,生活对每个人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或许你要比别人多经历磨难,或许你要比别人多经历风雨,但命运总是青睐强者,只有不屈不挠的人,才能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海高原一株柳 篇四

一、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鉴于以上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8个四会字和5个二会字,重点理解“锻铸”“虐杀”“摧毁”等10个词语。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分两个板块开展教学,一是以“青藏铁路通车”的鲜活事例和青海高原地貌的图片、录像导入,让学生直观感知青海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二是通过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检查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怎样的柳树等四遍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的读书,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精读课文扫除障碍。

第二课时根据课文特点,紧扣“神奇”展开教学,这是明线,以作者的情感深化为线索,这是暗线。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为此预设了以下四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投影一幅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图片(没有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由读读课文3-5自然段,想一想并说一说,这株柳树是极其平常的柳树,为什么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

2、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体会柳树的神奇:

第一层是图文对照,想象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能长出一株唯一的柳树,这是神奇的,然后体会“哦”的一声的想法和情感;

第二层是图(稍远)文对照,想象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比其它地方更恶劣,却还能长出这样的柳树,这是神奇的,并通过反复读反问句提升学生的情感;

第三层是 通过图(近影)说柳树的神奇,通过文字想柳树的神奇,通过朗读感悟柳树的神奇,然后通过讨论“这株柳树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来体会柳树的生命伟力和作者的情感。

[扣住“神奇”,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并依据课文特点采用了比较、环境渲染、图片创境设情等方法体会“神奇”,同时巧妙地抓住每节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学生自己。说、读、悟融为一体。]

学习活动二: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神奇”。

2、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的语句并抓住“有幸萌发”“保存生命”“继续存活”三个方面体会柳树的神奇,然后用“(什么条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灵活地说一说在这三个生长过程中柳树的神奇,接着通过朗读和体会“奇迹般”“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学生的情感。

3、在初步体会柳树长粗过程的语句的基础上想象柳树遇到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以及其它灾难的情景,并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读增强体验,然后抓住“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通过说和读来感悟作者情感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础上,进而描述情境引发学生再展开更为具体的想象,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的感悟更加直观和强烈。同时,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在口头表达和思想认识方面的语文素养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间。]

学习活动三:前后联系,感悟对比中的柳树

1、在与名贯古今的家乡灞河柳树的比较中,还能看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吗?边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找到关键词句来体会灞河柳树的特点,并适时用图片来展示两种柳树的形象和生长环境的不同。

2、用引读的方式比较两种柳树在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吸引人处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抓住“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一句话来体会它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处,并说说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对自己的命运它是怎样做的,从而使情感又一次升华。

[这一设计让学生联系上文、结合图片来感悟这两种柳树的不同,真正体会到这一段落的写作意图,并逐步渗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学法上的指导。]

学习活动四:整体回顾,深刻体味人生哲理

1、小结上文的学习,引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2、探讨柳树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揭示人生哲理。

[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紧扣“神奇”,由物及理,设计如下的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

神奇          生长过程      人生哲理

不同命运

青海高原一株柳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4.能通过课文关键词句体会“撑立”的具体含义。

5.学习对比反衬的作用及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简案)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认识文章结构,理清脉络。

三、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引用简短故事,理解“灞河的柳树何以名贯中外”。通过具体的语句了解灞河柳树的生存环境。

四、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重点词表现文章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段落顺序:5→3、4→6、7→9→2

一、回顾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

2.过渡:在作者眼里,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出示,指名分别读这两段话:

这是一株柳树,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3.通过这两段话,我们知道,这是一株(平常  神奇)的柳树。

4.过渡:一株我们常见的柳树,有什么神奇的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棵柳树。

二、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5自然段,注意观察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这株柳树的什么特点。利用课文提供的信息,圈画出描写这株柳树特点的词语或句子。想一想:这是一株           的柳树。

2.交流:这一段共几句话?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重点词:铁锭  锻铸),说明白感受,朗读出感情。

每分析一句,概括一次(并由学生写到黑板上):这是一株           的柳树。

(1)……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茂盛、浓密,生命力旺盛……

(2)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坚硬……(对比我们这里的柳树树枝树干的色泽,理解苍郁、深沉。)

(3)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色泽深沉,厚重……(我们这里的柳树叶子大多是什么颜色?)

(理解“锻铸”——锻,是把金属加热到软化的状态,通过外力击打,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工业上把这一过程叫锻造;铸,铸是把金属融化后的液态物倒入事先做好的模具中使其冷却成形。金属是要经过无数次烈火焚烧和人工打磨才能打造出器具的。在这里,是指什么呢?)

……

3.出示句子: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巍巍然撑立。

理解:巍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

是啊,经过这么细致的描写,这株柳树就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齐读本段。

(2)“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这里与“立”字组成“撑立”一词,难道仅仅表现了这株柳树的高大吗?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一个如此艰难又极用力,极奋力的词语来描述这株柳树呢?

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仔细阅读课文3、4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株柳树生长地的环境特点,并在文中找出具体表现这个特点的词句。

2.读与说,交流,相机出示青海高原环境资料。

可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高原?

先用词语概括,再通过对具体的词句结合朗读来表现“环境恶劣”。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

青海高原环境资料:青海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这里全年降雨稀少,有时连续两季不下一滴雨。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气候恶劣,是生命的极限区乃至禁区。

3.这是一个极为严酷的生存之地,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来。齐读: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zhě)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小结过渡:就是在这样       的恶劣环境中,我见到了唯一的一株柳树,并且能长到这样(根据板书概括),我们不能不去猜测,它该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在这生命的极限区中“巍巍然撑立”!

4.出示: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1)齐读。(读出疑问、惊奇)

(2)过渡:这株柳树又是怎样神奇地生存下来,壮大起来,造成这么一道独立壮观的风景的?

四、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6、7自然段,追随作者的想象,看看这株柳树经历了怎样的危险和艰难,才能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之上的。哪些词句体现这株柳树生存之艰难、生命之神奇?圈画出来,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株          的柳树。

2.按段落顺序交流,关注重点字词。

(1)……全毁了……只有……奇迹般地……——生命的奇迹

(2)自古以来……更为严酷的寒冷。——生存的艰难

(3)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活到一岁。——(理解句子意思)生存的残酷

……

齐读后,师根据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引读第5自然段:你看!(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生存奇迹!这是多么艰难而又顽强的“撑立”!这是生命的奇迹!

(4)过渡:年复一年,这株柳树又经历了怎样的危险与艰难?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哪些词句表现了它的生存的艰险,哪些表现了它生命的神奇?

结合具体的句子和词语,边读边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多少”在这里是表示疑问吗?)

通过四个“又”再次深入理解“撑立”的含义。

(虐杀无数生灵的高原风雪摧毁它了吗?它怎么样?——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它屈服了吗?这是怎样的一株柳?多少场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它害怕了、放弃了吗?它怎么样?——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新条。这是怎样的一株柳?被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株柳?)

四个“又”及排比句式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

指导朗读——多么。自读。

(以“这是一株        的柳树”这主线。)

(5)师引述,生读课文内容:经历过无数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经历过一场场铺天盖地雷轰电击,它——,它无疑经受过——,却能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本内容供选用)

师:狂风中,它——挺立着,暴雨中,它——支撑着……

3.写话练习:

请选择其中之一,或是另外假设,结合自己的理解力,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内容要能够表现这株柳树生存之艰难,生命之神奇的精神。

冰天雪地,狂风呼号,                        。

闪电撕开天幕,劈开树干,                             。

干旱,持续的干旱,几个月没下一滴雨了,                      。

……                                                        。

4.交流。突出这株柳所表现的精神。这是一株          的柳树。

5.交流后出示第7自然段部分,强调排比句给人带来的震撼。

(齐)“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师读)这是一种多么顽强而神奇的精神!这是生命的神话!

过渡:回想我家乡的灞河上那些引发无数诗家词人作诗洒泪的、那些安逸舒适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啊——出示,齐读: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什么叫“相差何远”?)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主题。

1.将这句话改变说法,体会句意(理解:相差在哪里?可指名读第8自然段相关内容)。

(读出惊叹质问的语气)

师:既然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柔柳?反衬什么?(反衬,强烈的对比用以增强表达力度,衬托出青海高原这株柳生存的艰难和危险,生存及生命的神奇。)

再读这句话,利用句式直接导入第9自然段。

2.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你从“九十九”和“一”这两个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或“九十九”代表什么?“一”代表什么?)

4.教师反问: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让我们用作者的话来回答。齐读: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

5.出示第2自然段,再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归纳板书: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理解:伫立——长时间站立。说说这里为什么用“伫立”。

再读,读出悠远、年长的感觉。

过渡:这株柳树的神奇让我——(望而生畏),理解“畏”——这个字里,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探究写法,总结全文。

1.带着对“望而生畏”的理解读课题,你想强调哪个词,为什么?

2.(1)从课题看,是写物的文章。你认为作者仅仅在写柳树吗?(2)哪些人也如这株柳树一般,巍巍然撑立在你的心中?

3.交流后在课题下板书:借物喻理(或人)

4.结语:我们认识了一株神奇的柳树;这株神奇的柳树,让我们读懂了一种精神和信念,那就是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我们都应该像这株柳树一样,聚合全部身心之力,成就一片绿阴!创造命运的奇迹!

七、作业。

1.练习朗读,抄写词语。

2.结合学习感受,用“撑立”和“伫立”组成一段话,表现你心中的这株柳树。

3.积累:分别摘录一首与“边塞”和“柳树”相关的诗词。

板书: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借物喻理)

这是一株         的柳树

--------------------------------------------------

---------------------------------------------------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喻理于物(借物喻理)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文章始终围绕“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一句构架全文。而全文结构紧密,多处词句存在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切割、重组、勾连是设计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青海高原一株柳 篇六

教材分析: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解字词,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  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2.提到“柳”,我们自然会想到晚风拂柳、柳叶弯眉等词,柳在我们的心目中常常是柔美、缠绵,婀娜多姿。可今天我们要学的柳并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读题。3.这是哪里的柳?再读一遍。二、  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  学习字词:可以就一个生字说说意思,说说字形,你也可以就某一个或某一些字读一读,当然,你也可以就某一个字想到的说一说。出示生字:铸  抑  虐  摧  诵  卓  怨  韧

2.  课文内容:

a  自读,这篇课文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b  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你觉得文中那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估计学生回答: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命运给予他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3)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4)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

启发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引导到“神奇”上,即第(1)句最具概括性。

c  出示第(1)句,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深究重点

1.如果把“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句话浓缩成一个词,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

2.这株柳树到底神奇在哪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段,把你感触最深的语段,好好地读一读,如果能把你的感受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一写就更好了。

3.学生读读画画写写,教师巡视。

【青海高原一株柳】相关范文

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4篇)06-07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8篇)12-10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4篇01-01

《匆匆》教案(优秀4篇)01-01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5篇)01-01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6篇】01-01

《统筹方法》最新10篇01-01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拓展资料之蓝01-01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5篇)01-0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01-01

最新范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文(优秀2篇)03-07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优秀4篇】03-07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优秀4篇03-07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教案(优秀8篇)03-06

23最后一头战象(7篇)03-06

应用题(优秀8篇)03-0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5篇03-06

《匆匆》(优秀3篇)03-06

草虫的村落教案【优秀6篇】03-06

《古代寓言两则》【优秀4篇】03-06

43 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