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一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等概念的区别。

2.理解射线及其端点、线段及其端点、延长线等概念。

3.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几种几何图形。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具体实例体验形象美;通过射线、线段的图形体验几何中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学:直观演示、阅读理解与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以直观形象来理解概念,以动手操作体会画法及性质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三)疑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四)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讨论,针对直线、射线的概念、图形性质进行对比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从而解决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疑、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直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知识,阅读书本相应段落、自己动手操作等,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画法等。

2.通过反馈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及与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画图题,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的模式进行教学,再辅以练习巩固。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直线的实例,上节我们也举出了很多实例。我们知道,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只向一个方向延伸(可用电脑显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几何图形—射线。

板书课题:

[板书] 1.2射线、线段

探索新知

1.射线的概念

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射线向一方延伸。其实,它是直线的一部分,我们给它一个定义(板书射线的定义).

[板书]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如图1,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就是一条射线,点就是这条射线的端点。

图1

【教法说明】关于射线,教师可更形象地解释:“射线”就是像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一样,因此,取名“射线”。这样可使意义与名词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对于定义只简单提一下;不作发挥,并告诉学生:我们以后还要学很多图形的定义。

2.射线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3页,射线的表示方法这一自然段,并在练习本上表示一条射线,并注意射线的表示方法中应注意什么。

【教法说明】学生看书能看懂的问题,教师就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己支配自己,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

学生看书后回答射线的表示方法,教师演示画出图形。

(1)用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表示,但端点字母要写在前面。如图2,记作:射线。

图2

(2)射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3:记作射线。注意“射线”两个字要写在的前面。

反馈练习〈出示投影1〉

如图3: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吗?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吗?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吗?

图3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练习,强调射线的方向性。端点相同,方向相同的射线才是同一条射线。

3.射线的画法

由学生看书后,在练习本上练习画图,找同学到黑板上画一条射线并表示出来。由学生说出画射线的要领。如图,画射线一要画出射线端点;二要画出射线经过点,并向一旁延伸的。情况。请同学们说出:射线与射线的端点,并画出这两条射线。

4.线段的概念

教师由射线定义引出线段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射线。我们研究了其表示方法,画法。那么,在直线上取两点又该怎么样呢?画出图形。

我们叫这两点间的部分为线段。(板书定义)

[板书]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如:长方体、正方体的棱等就是线段。

【教法说明】介绍线段定义后,可让同学们说出我们周围线段的实例,以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想像力。同时,也帮助理解线段的概念。

5.线段的表示方法

师:像直线和射线一样,线段也有两种表示法。你能依照直线和射线的表示方法,试着说出线段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线段的两种表示方法:如图4,、为端点的线段,可以记作线段或线段;也可以记作线段。

图4

【教法说明】有直线、射线表示方法的基础,对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不必强加给他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其表示方法,体会其中的成就感。教学中一定注意,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够理解、能够通过自身垢体会悟出的知识,教师就不要一味地“灌”,要使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思考:线段和线段是同一条线段吗?

6.线段的画法

学生自己画线段,体会其画法,总结画线段的要领。

学生活动:在练习上画线段,同桌讨论画线段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归纳注意问题。

(1)画线段时,要画出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不要画出向任何一方延伸的情况。(在这里可提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会说出:向两方延伸则成了直线,向一方延伸则成了射线。定会领略出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别。)

(2)以后我们说“连结”就是指画以、为端点的线段。说明:“连结”是几何的专用名词,专指画出两点间的线段的意思。

7.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师:上节我们研究了直线的有关问题,这节我们又研究了射线和线段,通过我们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吗?

学生活动:同桌间相互讨论,在练习本上小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说明】学生总结一定不会有层次,但要放手让他们讨论,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这也是学习几何中常用的方法,对一些概念、图形性质等往往需要对比归类,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从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教法说明】对于练习中的第1题要让学生把图形和几何的语句统一起来;第2题也可问以为端点有几条射线;第3题要注意所填的词应恰当。

(四)总结、扩展

由学生填写下表,归纳本节知识点。

八、布置作业

看本节所讲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平方根》教学设计PPT课件导学案教案

课题: 10.1 平方根(1)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知识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 同学们,20xx年10月15日,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你们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人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米/秒). 、 的大小满足 。怎样求 、 呢?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请看下面的问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此内容有感染力,使学生对

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这里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

幂和乘方的指数求底数的问题,是乘方的逆运算,学生以前没有见过,由此引出了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这些内容的大体思路.

提出问题

感知新知 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第160页的问题(问题略),然后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 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这个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边长,这与学生以前学过的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过程互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这种互逆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归纳新知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实际上是乘方运算中,已知一个数的指数和它的幂求这个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

思考:这里的数a应该是怎样的数呢?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按照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 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因为…… 也可以写成 ,读作“二次根号a”。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比较抽象,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石这个新

的符号的理解要有一个过程.通过此问题,使学生对符号“而”表示的具体含义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

应用新知 例.(课本第160页的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建议:首先应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应满足怎样的等式,应该用怎样的记号来表示它,在此基础上再求出结果,例如求100的算术平方根,就是求一个数x,使 =100,因为

例题的解答展示了求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思考过程.在开始阶段,宜让学生适当模仿,熟练后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探究拓展 提出问题:(课本第160页)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

建议学生观察图形感受 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测量它与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们将在下节课探究.

教科书在边空提出问题“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

这是为在10.3节介绍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做准备.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提问: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2、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3、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布置作业 3、 必做题:课本第167页习题10.1第1、2、3题;168页第11题。

4、 备选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i. 是25的算术平方根;

ii. 一6是 的算术平方根;

iii.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iv.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算术平方根.

(2)下列各式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

①- ② ③ ④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求以这个正方形的边为直径的圆的面积。

在本节的第一个“探究”栏目之前,重点是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因此所涉及的数(包括例题中的数)都是完全平方数(能表示成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所求的是这些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要建立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为了使学生体会引入算

术平方根的`必要性,感受新数(无理数)的产生是实际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章前图的学习不要省略.特别地应提醒学生这里求速度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幂和乘方求底数的问题,是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并有兴趣

的.教学中要注意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对它的符号的理解与接受要有一个过程,但这也是最重要的,能从根号很自然地联想到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应满足的一个等式)这是学好平方根概念的基本保证,所以在例题之前安排了试一试和想一想,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关的训练.

通过对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引人算术平方根符号的必要性,明确有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不能容易地求得,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

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探求新知

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

(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

3、学生活动:

(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

(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形”的角度,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归纳法则:

观察上述算式,和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区别?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由前面所学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两个有理数的相加时,确定和时也需要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情境中输赢球的情况分别探索和的符号和绝对值如何确定,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不断完善。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生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5、例题精讲:

例1 、计算

(1)、 (-5)+(-3) (2)、(-8)+(+2);; (3)、(+6)+(-4)

(4)、 5+(-5); (5)、 0+(-2); (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对照法则说说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有据”。)

解:(1)、(-5)+(-3)

= -(5+3)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

= -8

(2)、(-8)+(+2)

= -(8-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6

(4)、5+(-5);

=0 (互为相反的两数之和为0)

6、训练巩固:

1、 p33练一练2

(学生利用扑克完成本题,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体现“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7、延伸拓展:

(1)、一个数是2的相反数,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求这两个数的和

(2)、在小学里,计算两个数相加时,它们的和总是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学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你认为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请你举例说明

(这两题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1)题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及如何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四、布置作业:

1、课本p41第1题

2、列举一些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并相互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范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01-10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01-18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02-01

七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9篇)02-19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02-18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02-07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03-09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04-27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6篇04-29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精选8篇)05-16

最新范文

科举制的创立优秀9篇04-16

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7篇)04-15

七年级历史上册《辽阔的疆域》教案设04-15

核舟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04-15

初一英语教学反思【优秀7篇】04-15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精选704-15

春秋战国的纷争优秀3篇04-15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优秀4篇)04-1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04-14

《历史》教案【优秀6篇】04-14

45 2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