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三教案

可持续发展(7篇)

发布时间:

可持续发展 篇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经济领域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和不断地延续,可见在物质领域中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适合的;同样的道理,作为人类精神领域一员的语文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可行的,它也必将促进教学活动的进展顺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特点决定了建立语文学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无论是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方面来看,还是从国际间竞争的实质来看,教育需要有可持续性和延展性。古代的“学而优则仕”、“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到现在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都意味着教育的理念在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转型。这似乎与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着不解之缘。结合教学经验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纳入了经济学领域——不断的促进教学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          提高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时效性

在经济学的理念中,一切经济活动必须能带来经济效益:企业要赢利、资本要生值,否则无从谈起。另外,所有的经济活动还必须具有延展性和市场的潜力。教学活动也是人类的一大活动,它与经济活动的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精神领域的,后者是物质领域的。正是这两者的统一才构成了人类活动和需求的全部。

人类所制定的一切经济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的需要。同样语文学科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确立也必须促进教育主体和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课改精神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营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知识框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评价的目的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系统性。

具体的评价内容如下。

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能力与技能都来源于结实雄厚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我们把这一评价内容分成四个板块:识字、成语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古诗词识记等。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我们确保学生能夯实基础,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再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及新课改重情感和美学感悟的特点。我们采用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点点滴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注重高尚情感的培养、良好素质的形成及科学的价值观念的孕育。

能力、方法及实际运用方面: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因而,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成为了我们语文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例如: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的灵活性及多样性的引导等等。

新课程的精神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由于作为学习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学生富有个性化色彩,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要具有层次性和科学性,改变以前的终评性评价,确立客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识记:包括认字和书写两个方面。把普通话的普及及“三字一话”的思想贯彻在识记的过程之中。认字标准:能准确的拼音、识字,并具有纠正方言缺陷的能力,具有基本的普通话理论知识。书写标准:写规范字,书写地正确工整。

阅读与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具有读其文知其意的的能力,喜欢背诵古诗词,乐于每天阅读一定的文章并能自行解决课后的问题设计。

口语表达:能复述课文,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等互动活动,具有一定的语言美学知识,能得体、灵活的进行语言交际,能正确的转述别人的意思,愿意表演和再现所学课文的故事情节。

综合运用:能仿写句子,拥有自己的作品(小制作、作文、反思等),能进行一定程度研究性学习,具有自己的心得体验并乐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等。

经济活动的正常良性的发展取决于经济法则、法规的制定,教学过程 的顺利推行也是取决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          增强评价主体的社会化意识

一件商品要实现其价值,必须进入社会流通领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自身拥有的价值,商品的社会化过程是证明自身,实现价值的必要阶段,也是经济活动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阶段。同样的道理,作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学生也必须带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色彩,即评价主体呈多元化特点。这一社会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把教学、评价过程推向社会的需要。因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庭及社会的工作,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社会化特点有着一定现实基础的。把评价主体推向社会,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正确地发展的,从经济学方面来说有着重大的“经济效益”的。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把评价的社会化过程分为四个方面。

“人”最了解“我”的是“自己”。因此,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给自己一个客观的结论,当然这其中要有老师的科学的指导:客观不乏自信,主观切忌自负。评价语如下:我很棒!我进步了!加油呀!等等。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和增加自主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中突出了合作意识,无论是组内的合作,还是组间的合作,生生交流的机会是很多的,因而生生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同学之间的年龄与学识相仿,使得评价双方较为和谐,评价建议容易被接受。当然,由于年龄的原因,同学们的评价语言可能缺乏技巧,这一点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科学的引导:评价语气婉转,评价语言以鼓励为主。如:说的很好!声音好听极了!等。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同学应该以委婉的口气提出其不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和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的老师,他们的评价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评语要针对性强,语言要简要、具体,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每个学生学习情况,进步和发展的潜能及存在的问题等。评价的宗旨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如: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我想你再仔细的思考一下,会回答的更为正确,等等。其突出评价语的人文性和鼓励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上文所说,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体。家长的评价也是评价社会化的一个方面。知子莫过“父”。因此为了对学生的全面地了解和全面提高其素养,我们特地设置了家长评价这一辅助性内容。借此,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通过家长反映的信息,我们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向,以促进课改的顺利发展,评价体系的良性循环。

社会化、商业化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大发展,也促进了商品流通历程的顺利进行,同样的道理,评价主体的社会化,既为评价体系的营构准备了宽广、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促进了评价体系的良性发展。

三、          建立评价方式多元化体系

教育的评价功能可以分为选择性、水平性、发展性三个方面。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采用考试测评的形式,多为定量和终结性评价,其方法单一,形式单调,缺乏科学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制度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顺利推行,这种评价方式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再发展的作用。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终结性评价,改革形成性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施多元制的评价模式。

变单一的卷面考查为综合测评与卷面考查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卷面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增添了综合测评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把整个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分解成几个环节,注重接受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同时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也是认真的引导和科学的评价,采用点面统一,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和评价方式,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以致用的思想在语文学科中应该得以体现。因此评价的方式上应该有所侧重。

新课改的内容设计对于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十分重视。教学内容和目标决定了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因此,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人文性和价值观的形成,达到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总之,评价方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单一的模式,对学生实行综合性测评,力求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活动是否发展正常的一个标准,也是经济活动追求经济潜效益的一个指标;在教学活动中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发展性指标——评价体系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以后发展潜能的孕育和宣泄。布卢姆说,教育的效益是“让学生以最少反抗的去接受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传统的观点)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和评价的最大效益是让教学过程 顺利有效的开展,让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在评价体系的促使下知识、能力、情感等全面的素养得以发展和延续。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1期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                         亳州市课改领导小组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学生评价综合评价表

注:针对评价内容分三级考查标准:A B C

总体性评价:                  A             B             C

自我评价:

思想品质方面                     (   )            (   )             (   )

学习智育方面                     (   )            (   )             (   )

实践活动方面                     (   )            (   )             (   )

应用能力方面                     (   )            (   )             (   )

生生评价:

好样的!                         (   )            (   )             (   )

学得不错!                       (   )            (   )             (   )

努力呀!                         (   )            (   )             (   )

教师评价:

发言积极度                       (   )            (   )             (   )

口语表达能力                     (   )            (   )             (   )

自主、合作意识                   (   )            (   )             (   )

家长评价:

学与玩的关系上                   (   )            (   )             (   )

处理家务活方面                   (   )            (   )             (   )

基础积累:

能正确的使用普通话               (   )            (   )             (   )

书写规范                         (   )            (   )             (   )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   )            (   )             (   )

具有较为丰富的名言警句           (   )            (   )             (   )

阅读与理解:

乐于每天阅读书报                 (   )            (   )             (   )

喜欢背诵诗文                     (   )            (   )             (   )

善于对阅读文章进行问题设计       (   )            (   )             (   )

积极思考回答课后的问题           (   )            (   )             (   )

口语交际:

能准确生动复述故事情节           (   )            (   )             (   )

善于再现课文情景                 (   )            (   )             (   )

积极主动参与演讲和辩论活动       (   )            (   )             (   )

综合运用能力:

熟练的使用所学的知识             (   )            (   )             (   )

积极参与公益性的社会实践         (   )            (   )             (   )

具有一定的手工艺制作品           (   )            (   )             (   )

可持续发展 篇二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

第 8 课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一、第3单元知识结构

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强国富民之路----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强国富民之路

<总 揽 全 局 高 度>

1.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改革是国家发展的直接动力

3.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

<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角度>

1.走科教兴国之路是时代的选择

科教水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更替;

在科技领域,我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压力

2.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

科技创新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

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角度>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2.可持续发展重在行动

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

坚决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发展必须靠民族精神的支撑

<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角度>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代青年应该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二、基础知识点

1.人口______、资源______、环境______,危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p______)

2.我国面临着怎样的人口形势?有何负面影响?(p______)

我国面临着______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______,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面临着怎样的资源形势?(p______)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开发______、利用率______、资源浪费______,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4.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怎样?有何危害?(p______)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______,局部在______,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_________,生态赤字____________。

环境恶化加剧了__________________,威胁_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p______)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________________之路。

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______)

以_____为本、全面、______、______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7.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意义分别是什么?(p______)

目的:控制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

具体要求: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可以概括为“利国利民利国际”

8.我国制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我国采取的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有哪些?(p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部基本法律。

9.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哪些成效?(p______)

_______________势头得到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增强。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p______)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我们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____________,积极向公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从__________________做起,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巩固练习

1.邓小平同志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多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因此人口越多越好

b.只要生产发达了,人口的多少无所谓

c.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的仅仅是吃饭、教育和就业问题

d.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下列图表是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表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 耕地 淡水 森林蓄积量 铜矿

32% 24% 13% 29%

上述图表表明                                                                   (   )

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②我国人口的数量无法控制

③必须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④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①对外开放②可持续发展③科教兴国④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

a.①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4.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①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我国的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③我国生态环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④我国人口总量大,素质偏低     (   )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贯彻依法治国战略                 d.抑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总量

6.有一个山村,原先山清水秀,盛产竹木、草药、蘑菇等,特别是山上到处有泉水,各家各户都用竹管将泉水引进家门,用上了“自来水”。但该村近20年来人口数量猛增,一对夫妇,少的生三个、四个,多的生五个、六个。村民们还滥伐树木,毁林开荒。原来茂盛的竹林,几乎全部被砍去卖掉;原先遍地的草药、蘑菇,也因年年采摘而濒临绝迹。最后,大部分青山成了“秃岭”,“自来水”也由少到无,村民们只好到山下挑水。现在,该村村民很想致富,但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人们怀念的“自来水”,再也没有流出来。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该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这些问题分别有什么不利影响?

(3)请说出我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及两大国策分别是什么?

(4)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7.材料一: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四分之一。

材料二:据报告,我国低于严重缺水线的省(市、区)有16个,缺水城市40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100多座。我国有50%的河段、90%以上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某校九年级(6)班准备举行一次以“珍爱水资源”为主题的学生座谈会,请你来参与: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向与会者介绍一下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

(2)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你认为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战略或基本国策?

(3)“节约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向与会者介绍生活的节水经验。(至少二条)

8.为了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国策,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和治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

(1)我国制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不少于三条)

(2)我国采取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有哪些?(不少于三条)

可持续发展 篇三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能力目标: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认识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认清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

学习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

【课前预习案】

挑战自我 自主学习(1、请你依据导学提纲自主预习本课知识,完成学案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2、对内容较多的问题可简答在学案上或只标注在课本上。3、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留待小组交流时完成。)

(一)、自读第一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思考下列问题:

1、看p90图片及漫画(搜集反映这些问题的相关资料),相互交流后,谈谈你感悟到什么?

2、结合p90场景并查阅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现状。

3、分析p91图表,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资源现状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并查阅资料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危害:

任务(二)、自读第二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思考: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之路。

2、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观,走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 -----------------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课内探究案】

1、生活实践

材料一:XX年6月11日国家环保部通报说,由于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企业政策和环保规定进行项目建设,从即日起,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同时五大国有电企之一的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各有一家在建的水电站,被责令停工进行整改。

材料二:XX年6月8日,“全球绿色经济峰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向“绿色经济”发展,为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建设项目;二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三是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新道路。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我国坚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这一发展道路?

(3)为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推进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某校学生九年级(2)班决定发起“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活动。请你参加进来,把下面的倡议书补写完整。

倡议书

同学们:

面对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也许有人认为,这些离我们很遥远,而且凭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全世界的环境问题。可是如果人人都不去做,那么解决环境问题将成为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为此我们向全体老师和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2、依据教材p92 内蒙古羊绒衫集团材料。探讨一下三个问题:

1、这个羊绒衫集团当初该不该建?

2、这个羊绒衫集团现在还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吗?

3、牧民的呼吁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果展示:1、

2、

3、

3、向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意义。

4、说一说: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些什么。

[收获平台]  用简练的语言或纲要信号总结本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巩固基础知识)

1、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下降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机电产品再制造达到一定规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一目标的提出说明

a.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

b.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d.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2、有人形象地将中国资源的特点归纳为“一多三少”,这“一多三少”即人多地少、人多水少、人多油少。这一特点说明我们

a 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下列选项能表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有①相互作用②相互矛盾③相互影响④相互制约⑤互不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教材p91“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看了这个表格,你有何感想?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课后拓展案】

请你调查本地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

可持续发展 篇四

节能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能源利用率的概念。

2.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两条途径——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3.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热机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热机的效率,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含意吗?

学生: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教师:回答正确。我们知道煤燃烧放出热量的过程是碳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那么一般情况下放入炉膛的煤能不能完全燃烧光呢?

学生:不能,总会留下没有烧透的煤碴。

教师:对,我们在利用燃料时,一部分被有效利用了,还有一部分没被利用就扔掉了;那么被有效利用的燃料放出的内能能全部被有效利用吗?同学们在学习内燃机时知道,内燃机在工作时能不能把汽油或柴油燃烧时放出的内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呢?

学生:不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内能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了,内燃机的效率只有20~40%.

教师: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能源在利用时,能够有效利用的能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利用而散失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部分,减少未被利用的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进行新课

板书:<第六节 节能>

(1)什么叫能源利用率

板书:<有效利用的能量占消耗的能源所含能量的比值叫做能源利用率。>

(2)提高能源利用率就可以节约能源的消耗

教师:以热机为例,有效利用的能量仅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内能,如果能把从内燃机中排出的废气带走的热量也利用起来,从整体来讲也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了。

板书:<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教师:我国目前总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的50%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能把能源利用率提高到50%,按1989年的数据计算,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3.8亿吨,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啊!所以节省能源消耗,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3)提高能源利用率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师:在热机那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蒸汽机的效率只有10%左右,后来发明了内燃机,效率提高到30%以上。从火电站到热电站,能源利用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采用超高压送电,大大减少了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又等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板书:<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4)我国挣取的节能措施

请同学阅读该节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共同总结,并板书:

<1.把火电站改成热电站。

2.把分散供热改为集中供热。

3.开发节能新产品,淘汰能耗高的旧产品。>

教师:同学们可以算一笔帐:如果把60瓦的白炽灯都换成11瓦的小高效节能灯(亮度相当),那么消耗的电能将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呢?从这里可以看到淘汰老、旧设备,开发节能新产品,在节能上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而能源的供应往往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每个人都要提高节能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学校做起。节约能源消耗,也是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5)全章结束语

①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教师:能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更多地开发利用能源,就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现在还不能利用可挖核聚变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旦可挖核聚变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可以说将永远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了。因为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氘,储量非常丰富,1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经计算:1升海水中的氘聚变释放的核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地球上的水总共含有约40多万亿吨氘,假如这些氘的1%作为核聚变的燃料,按现在的能源消耗计算,就足以满足全世界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所以只此一项就足够人类使用了。何况现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还很小,如果找到了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材料和技术,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这也是一个诱人的前景。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出现新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能源,明天可能会发现一种新方法而利用得更充分;另外今后也还会发现更加巨大的新能源,这些都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世世代代的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为人类开发利用能源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还一直在不断发现、不断前进。在座的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设者,希望同学们将来在能源问题上,或在其他科学技术问题上能够大显身手,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

3.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了解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关问题,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节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利用率。

2.常识性了解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节能是每个公民的职责,自觉树立节能意识,培养节能的良好习惯。

3.常识性了解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告诉学生,这节课主要采取自学教材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节约能源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自学中就下面板书的几个问题做好参加讨论的准备。

板书:

(1)举例说说什么叫能源利用率?

(2)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4)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5)如果每人一年节约用电1千瓦时,那么全国近12亿人一年节约的电能相当于多少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标准煤的燃烧值为2.93×10焦/千克)

2.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由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沦结果

5.教师进一步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这节课的总结

在总结中着重强调:

(1)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还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或者是由煤和石油转化而来的电能。因此,节约能源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每节约1千瓦时电能,如用于工业生产,则可增加约8元的工业产值;而少烧1吨煤,则可少向大气中排放约20千克二氧化硫、440千克二氧化碳和15千克烟尘。可见,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供应情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据报纸公布的资料介绍:近几年,全国工农业生产因缺能而少创造的产值,每年都高达千亿元以上。另一方面,由于设备、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少地方存在着高能耗、低效益的问题。例如,每生产1万块砖,大工厂的耗能量是0.87吨标准煤,而农村砖厂的耗能量则是1.05—3吨标准煤。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值,能源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能源的需求量还要继续增加。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对我国来说,是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

(2)自觉树立节能意识,培养节能的良好习惯。

能源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节能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某些人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要自觉树立节能意识,积极宣传节能的重大意义,培养节能的良好习惯,从节约1千瓦时电、1克煤、1滴油做起,那么,日久天长,就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6.布置作业

(6)调查了解本地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情况。

(2)对学校、家庭提出节能的建议。

(三)设想、体会

1.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关于“常识性了解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教学要求,本教案在强调节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同时,专门举出数据补充说明节能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2.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我国国情,教育学生对待节能问题要有紧迫感。

3.这节课采取教师提示,学生自学教材和分组讨论,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抓住教材重点,对能源问题获得较深的印象,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认识和想法,以便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普及能源常识教育的实效。

可持续发展 篇五

第2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板书设计:一、环境污染的防治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教学设想: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可持续发展 篇六

第一节  能源家族

1.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3.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4.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5.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  核能

1. 核能:原子核在分裂和聚合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 核裂变

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铀核时,铀核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就是裂变。

 链式反应:在裂变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原子核,这一过程不断进行下去,于是裂变能持续下去,并释放更多的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 应用:核反应堆、原子弹。

 核电站: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3. 核聚变

 聚变: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如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度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能,这就是聚变。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 应用:氢弹(不加控制的核聚变)

 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多,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核聚变。

第三节  太阳能

1.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 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3.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4. 太阳能的利用:① 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② 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 目前利用太阳能方面存在的困难:① 分散,不便于集中使用;② 功率变化较大,不稳定;③ 利用时转换效率太低。

第四节  能源革命

1.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

2. 能源革命的轨迹:利用天然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钻木取火→蒸汽机的发明→利用电能→利用核能等新能源。

3.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21世纪的能源趋势: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40年以来,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仍是化石能源。

2.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主要表现为大量燃烧化石能源,使得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靠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3.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 必须足够丰富;② 必须足够便宜,多数人用得起;③ 相关技术必须成熟;④必须足够安全,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4. 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5. 我们对待化石能源的态度:减少使用。

可持续发展 篇七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学生阅读、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纺织。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5、调节局地气候。6、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负面影响:1、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2、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3、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4、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5、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6、对水生生物和珍惜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7水库蓄水可能引起文冲孽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82页,思考:1、长江上游地区存在哪些问题?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解决?[学生阅读、分析]:[师生共同总结]: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坍塌、滑坡、

泥石流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预计,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学生阅读]:知识窗“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阅读要求]: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产生原因[教师总结承转]: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因此必须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那么中游地区的开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板书]:中游地区[自学活动]: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有利条件?[学生阅读、分析、回答]:略[承转]:长江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其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学生阅读分析]:[师生共同总结]: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预计,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2.人为因素:过渡砍伐林木,陡坡开荒治理措施:1.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2.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承转]:长江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水平非常高,原因是什么呢?[板书]:下游地区1.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历史悠久,利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市场广阔2.环境问题、原因及措施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3.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课堂小结:

【可持续发展】相关范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01-01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801-01

沁园春雪【优秀8篇】01-01

《雨说》优秀10篇01-01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8篇】01-0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4篇01-01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01-01

初三语文教案优秀4篇01-0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优秀10篇01-01

初三主题班会教案【最新7篇】01-01

最新范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5篇03-12

初三语文教案(优秀3篇)03-1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4篇03-11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03-10

解直角三角形最新3篇03-10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6篇】03-10

那 树(优秀7篇)03-10

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5篇)03-09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优秀3篇】03-09

《蜀道难》 教案【优秀6篇】03-09

47 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