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计划规划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最新8篇

发布时间:

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最新8篇。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篇一

关键词 农业观光园;概念规划;福建厦门;同安区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13-02

Abstract With the case of Tong'an agricultural park in Xiamen City,the mea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conceptual plan to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nature,the target,the resource and the tourist resource market of parks.It showed that the conceptual plan should become a supplement and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to the existing planning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conceptual plan;Xiamen Fujian;Tong'an District

概念规划是规划体系中的新星,通常不被列入传统完整的规格体系中,其与总体规划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成型的总体规划,属于一个可修改的变量型规划;概念规划更着重于对未来发展、可能的经济效益、市场增长点等内容的预测,更侧重理论上的参考意义;而总体规划着重界定园区的建设格局、内容、方向、步骤等,其约束力和指导性更强。

国内在2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概念规划热潮,从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规划逐步向其他行业规划领域延伸,但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规划实践中概念规划的应用极为罕见。2012年受到委托对厦门同安农科乐园进行概念规划,以帮助投资方和有关政府部门判定该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本文以此案为例,探析农业观光园区概念规划对项目目标定位、功能模块、开发方向、资源及客源分析等内容的参考指导意义。

1 项目现状

园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交通便捷,厦门本岛可30 min内方便到达,同安区内10 min即可到达。场地周边现为大型蔬菜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已有一定规模,享有一定的声誉,农业景观本底较好,具有与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异质性,具有强烈的景观吸引力与开发潜力[1-2]。

2 项目性质与目标

2.1 性质

本园区将建设成为都市高效植物工厂样本,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休闲园区,融研究、生产、示范、教育、休闲、产业模式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现代农业园。

2.2 目标定位

本园区建成后,在市域、省域范围内成为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现代农业展示与体验中心、商业城市高效现代农业模式推广示范中心、现代智能化农业研究中试基地、厦门新兴农业休闲观光胜地。

3 发展战略

3.1 园区景观吸引力营造

建设区域范围内技术与设施水平领先的智能化现代植物工厂,展示新型都市(市郊)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农业科技景观,凸显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一层面。展示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高效、安全与可控、可追溯的生产体系与产品;展示现代农业文明,构成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二层面。设立温室花园餐厅和蔬菜卖场,强化休闲观光设施和功能建设,促使产业模式的当场转化,提高生产经济效益。集农业文化、现代温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科教文化于一体,通过文化创意展示园区景观吸引力第三层面。通过区域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间的异质性比较,园区现代农业景观与周边传统农业景观异质性比较,创意休闲景观与自然景观异质性比较三方面提升园区景观异质性和吸引力。

3.2 宣传与市场运营策略

借助政府与公众媒介平台宣传迅速打开知名度;通过诸如食品安全生产体系等热点话题提高园区知名度;融入区域旅游系统,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通过各类旅游创意、文化创意活动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结合科教宣传,赢取基础游客群体。

4 重点分区与项目

根据融合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和人工生态、景观体系,并使各分区拥有不同于其他分区的景观中心点。有利于行政管理、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建设简明的游览组织结构的原则进行园区内部分区。将园区分成植物工厂、休闲观光温室、附属综合服务休闲区3个功能模块。3个分区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需求,展现不同的特色景观。

4.1 综合服务休闲区

建设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品商店、电教宣传室及休闲景观区。总体风格控制为现代自然式景观,建筑为与智能化玻璃温室相协调,强调线条形式美,糅合古典和地方特色的小组团形式。停车场为树阵隔离的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与旅游品商店可以互相依存,提供各类商务服务,并与电教宣传室一起构成室外建筑主群体;电教宣传室主要承担科普教育的功能,拓展、弘扬传统与现代农业文化,增加园区服务与赏玩项目,提领园区农业文化创意;景观区以园林植物与果菜作物混合造景,营建优美景观,着力营造3类公共空间以达到增加园区空间容量,延长旅客在园区停留和消费时间从而提高园区效益的目的。3类公共空间分别为儿童活动空间、游客休憩空间、游客过渡休闲空间。

4.2 植物工厂区

植物工厂区内,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最佳条件,由智能化系统协调有关系统、装置及设备有规律运作,综合调控各环境因素,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实现生产高速度、高产出和高效益。

植物工厂区以高顶玻璃大棚为基础结构,外观加以现代建筑形式的美化修饰。植物工厂主要包含四大区域,分别为组培播种区、育(炼)苗区、生产收获区和包装储藏区。为了方便展示、参观和示范,设有3.0 m宽的参观走廊。

4.3 休闲温室区

休闲观光温室以蔬菜主题餐厅的形式加以体现;以食品安全、绿色蔬菜为基本要素,开发主体餐饮系列,融合文化创意,成为园区主要的经济支撑点之一。

5 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围绕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传播,商品创意新颖、人性可爱,服务贴心到家这四大特色从两大商品品系3个层次进行园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两大商品品系分别为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和科教及服务商品品系。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是是一个以实物商品开发为主的商品品系,分为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绿色、反季节、高附加值品种)、专题饮食创意蔬菜饮品等附加服务、衍生的旅游农产商品三大类。

科教产品品系:以思维与服务产品为主体,适当的实物支持为体现的一个产品品系,分为科教服务与宣传、科教商品销售服务(书籍、光盘、培训、讲座、咨询等)、创意科教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家庭菜园的设计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的创意型服务项目)。

6 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6.1 景观资源分析

借鉴目前国内风景区总体规划通用的景观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对未来本园区建成后的设施和景物进行评价与分析的结果见表1,综合评定本园区的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自然景观以现代农业科技建筑、农田自然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为主,与都市景观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景观吸引力;现代化全智能温室蔬菜工厂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性的吸引力,在厦门市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显著性是园区主要吸引力所在;人文景观以农业科教景观为主,虽然比较单调,但科普宣教活动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典型性吸引力,可以作为园区辅助吸引力。

6.2 客源市场分析

据资料显示,福建总人口约3 700万人,城镇人口约占40%;而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厦门人口约为4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例更高达约80%;厦、漳、泉闽南三角地区普遍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总数约1 000万人,城镇人口比例较高,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出行潜力。因此,分析园区客源分级如下。

主客源来自厦门市区的常住人口,前期以散客游或者自驾游形式居多,中线以后要通过旅行社组织客源为常态客源,散客自助为节假日重要客源。第二客源来自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域的城乡居民。借助发达的区域交通和大力宣传以及厦门本岛的旅游中心城市优势,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的城乡居民很快将成为本园区的主要客源组成部分之一。第三线客源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游客,比如福州等省内中心城市的游客,在交通、宣传和接待工作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园区客源的一个重要组分。第四线客源为特定的参观人群和部分来厦门旅游的省内、国内游客。这部分客源的可预期值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整个旅游系统的资源整合和融入,但对于提升园区知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3 客源组织策略

融入区域旅游大体系,开发以组团游和自驾游等各种形式一日游为主线策略。以各种群体的科普教育游为另一类组团游的重要形式。以绿色蔬菜配送和家庭菜园服务等延伸服务形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固定一部分基础客户群。

7 结语

农业观光园区的概念规划可以在项目投资建设之前预测明晰项目性质、目标、投资方向、效益增长点、客户市场、建设格局等关键因素趋势状况,对判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投资的安全性、回收预期等具有相当的参考指导意义,是对现行园区规划设计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园区建设前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8 参考文献

[1] 吴春波,于强。我国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7):25-28.

[2] 李志强,黄锡隆,李超。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初探:以眉山农业观光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9):55-57.

[3] 张丽丽,岳本良,宋艳梅。浅谈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J].现代化农业,2009(6):26-27.

[4] 刘华,牛萌。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358.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篇二

一、落实“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趋势,更加重视“三农三牧”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农牧业连年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牧区经济呈现了平衡较快发展的好趋势,“十一五”制定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任务和目标如完成,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在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既要看到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向好的发展形势,也要清醒地认识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困难。就农牧业生产看,当前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各种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有些影响甚至已经成为常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难、压力和挑战。一是我区农牧业生产“十二五”期间要在目前粮食总产430.64亿斤、牲畜存栏头数1.08亿头只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10%的高基础上继续前行难度加大;二是农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国际国内多种影响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困难增加;三是农牧业作为基础产业,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高要求下继续延续向好势头压力和挑战加重。这些新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在落实“十二五”规划中,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增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应变能力,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十二五”规划,如期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目标。

二、抓好农牧业生产,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对落实“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双重意义

一是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农牧业丰收对保障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农牧业增产增收是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农牧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十二五”期间只有保持农牧业连年增长增收,才能保证农牧民持续增收。因此落实好“十二五”规划制定和提出的农牧业各项重大建设工程、重大措施,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划化和集约化,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政策、科技、人才、装备、体制和机制的支撑,对稳定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落实好《规划》中提出的主功能区战略,下大力气抓好粮食主产区和优势产品产区,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区和草原生态区的建设,在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重点给予支持,使这些主产区、优势产区、核心区、重点区率先实现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率先推进现代农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还要强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对农牧业的支持保持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这些重大问题都应在“十二五”时期予以高度重视和解决。

三、做好2011年的农牧业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元年,做好2011年的农牧业工作,夺取全年农牧业丰收,对实现“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总的精神指导下,扎实地做好2011年农牧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确保”的目标,即千方百计保证粮食总产达到430亿左右;千方百计保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篇三

关键词:现代农业 特色 优势 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33-03

在众多已经和正在规划建设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实体中,有绿色农业,有生态农业,有休闲农业,有科技农业,千姿百态。然而,有的持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有的却昙花一现。究其产业发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出类拔萃的产业特色,没有独到的品牌经营手法,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太原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典范,出色的项目规划、新颖的产业特色、独特的品牌塑造理念造就了其旺盛的产业生命力,实现了良好的经营预期,赢得了趋之若鹜的社会效应,园区前景广阔而被社会广泛看好。详细剖析该园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理念,可以洞察到立足山西地方特色,依托太原都市农业优势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利好模式。

一、现代农业园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园区式农业形态。其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模式上,它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现代农业园的农业类型,有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

二、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情况

(一)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概况

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由山西普大集团投资规划和建设的转型产业园区。园区实现了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等部门、院所和著名农业产业公司的良好合作。已被列为太原市农业重点扶持项目,并被确定为中国农科院科研试验基地、荷兰瑞克斯旺种苗培育中心和山西种苗协会的新品种示范基地。园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和太谷县交界地带,距太原市区仅30多公里,位于太原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园区项目规划和当前运行情况

1.园区规划。园区规划建设以科技设施农业为主要特征、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有育种育苗展示、科技示范、推广孵化、规模种植、现代农业科研、展览培训、交流会务、休闲观光等产业功能板块。

园区总投资约25亿元,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规划16万平米的现代农业试验项目,形成优质果蔬、高档花卉育种和种植试验、农业展览、交流会务的核心区,布局有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优质种子育苗工厂、高档花卉、立体无土栽培、南果风情的文洛式连动观赏大棚,先进滴灌和深液栽培种植科技示范大棚以及科研培训中心。二期预计投资约8亿元,于2013-2015年规划建设占地约2000亩的100万平米智能日光温室,采用工厂化运作模式,进行大规模果蔬、花卉的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引进品种示范种植基地,形成试验种植的辐射区。三期预计投资约12亿元,规划占地约3000亩,将与荷兰瑞克斯旺(中国)公司合作,在2016-2018年规划建设近200万平米更先进的日光温室,进行大面积引进果蔬、花卉品种的推广种植,形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果蔬新品种和花卉种植基地,形成联合农民发展的带动区。

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山西没有融旅游、休闲、观光、餐饮、酒店、教育、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园区的空白,打牢全省基地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地位,成为山西发展高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的名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解决再就业1万余人,带动3万余户农民致富,发挥育苗、培训、种植、销售联动效应,5年内增加产值10亿到20亿元。

2.园区当前运营情况。当前,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了2万多平米的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4万平米的教育培训中心、2万平米的育苗与观赏中心、2万平米的科技示范中心、3万平米的日光温室种植试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当前运行已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成效显著。园区现已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区,分别为农业观赏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大棚和连片日光温室。观赏大棚分别有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引进新品种蔬菜、果蔬种子和幼苗的育苗工厂,有南花北开和各色高档花卉组成的花卉展示馆,有旨在展示管道栽培、无土栽培和各种新科技的新农业园艺,有实现南果北种和珍惜树木展示的南果风情馆。科技示范大棚有从荷兰引进的西红柿悬挂栽培科技区、高架彩椒种植区、草莓立体栽培区和深液流水栽培区组成,内有荷兰Priva普瑞瓦公司的施肥机系统、以色列Netafim奈特费姆公司的滴灌系统、荷兰Metazet马特伊特公司的采摘操作车等。连片温室为与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高品质蔬菜新品种种植示范区,以及稀、特品种果蔬展示区,内有全国最好的樱桃、草莓和葡萄品种。

(2)农民对大禾优质蔬菜品种的种植推广兴趣浓烈。园区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育苗工厂,生产的高品质蔬菜和花卉种苗已经热销太原、晋中周边市县并向省内其他地区拓展,工厂化育苗效益显著,前景广阔。园区已经形成的规模示范和种植区,生产的大众蔬菜和串收番茄、彩椒、迷你小西红柿、水果小黄瓜、黄秋葵等高档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强、换茬周期长、产量高、口感好、无公害、营养足,投放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周边县市的温室和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户对与园区开展合作,共享新农业技术、种植新品种蔬菜表示出强烈的愿望。

(3)园区品牌效应迅速扩大。园区立足生态理念建设的融新科技农业种植推广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观赏大棚、科技示范大棚,吸引了包括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和各界朋友近万人前来参观。园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领导来调研考察,很多高校以及各界朋友纷杳而至主动寻求合作,技术输出、项目输出、人才汇聚、校企合作等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使大禾园区的品牌和社会效应急速扩大,已经成为省城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产业符合性和先进性分析

纵观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经营设计,其园区立园思想正确,规划思路超前,作为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符合性和先进性表现在:

1.技术密集型产业。园区广泛采用了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设别等农业高新技术,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了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综合生产率较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些技术使大禾园区成为了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实现了先进农机和农业的良好结合。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是园区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率较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使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2.现代农业的特色明显。大禾园区的规划已经向兼容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兼具了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使园区的主要功能除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了人们的又一精神家园,引领了又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同时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还在践行着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传承者角色,在教育孩子、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园区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高集聚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性明显。

3.项目规划起点高。大禾园区规划中不管是蔬菜、花卉还是珍稀果树,都体现了现代农业运用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品种的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如引进荷兰、以色列等国外新技术和设施、设备的理念。且重视园区经营模式的农工科贸一体性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如与国家和省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的规划和实施。高起点的园区项目规划,使新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4.园区生态特性明显。清洁生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的广泛运用,则强调了现代农业园区环境、经营和产品的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园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环境标准、作业标准和监测标准,使得大禾园区成为了生态农业园区,成为了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成为了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使命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理念超前。

5.园区运营模式先进。大禾园区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和农业科技园综合联动的模式实施经营活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将千家万户中农民的蔬菜生产行为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大禾园区作为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一期开发基地、二期中试基地、三期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大禾综合产业功能的联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园区产业的高度商业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园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显著。

四、对发展现代农业园的政策建议

从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实践看,和国内其他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实际一样,该园区也同样面临着自身规划理念、市场定位、政策局限和经营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现代农业园乃至整个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改革适应现代农业园规划发展的土地制度。很多农业园区的发展无法迅速做大,一直受土地制度的制约是重要的原因。可见,土地制度的改革,哪怕是仅针对现代农业园规划发展的土地制度局部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园发展的根本性前提,政府应该就此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比如“政府协调、农民出地、企业建棚、共同收益”的土地政策等,以适应现代农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2.现代农业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做好园区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定位。一个合理的运营模式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必需前提。现代农业示范园其农业技术和产品示范归示范,但示范与盈利之间是有差距的,有时差距甚至是巨大的。要想通过园区的示范,最终达到主体产业盈利,需要狠下一番辛苦,打造园区基于产品、技术、销售、经营的综合优势。首先,比如大禾园区在经营思路上,因临近太原市,属于都市农业,其核心定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辅之以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和精品农业。政府应该强力引导和协调大禾园区在做好蔬菜产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的同时,在举行各种会议时利用显著的地方区位优势赢取可观的边际效益,通过可观的效益和效应促进大禾主导产业――蔬菜产业的发展。其次,园区要想获得主体效益,依靠政府项目扶持、科技展览集成及农民职业化都是获得效益的不错选择。但旨在发展日光温室的园区二、三期项目扩建,必然要面临庞大的产品销售问题。多功能定位的农业园产业规划和运营模式,决定了园区产品的基准成本必然要高于本地蔬菜甚至外地蔬菜。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这就需要依靠销售渠道。农业园应做好准备着力开拓销售渠道,因为渠道的建立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在扩大规模时先定渠道,再定规模。因为简单的强调品质,并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

3.确立现代农业发展的合作社运营理念,实现农业园区规划和经营的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有效的农业合作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借鉴国外先进现代农业国家的经验,我们的现代农业园区也应下功夫建立和有效运行农民合作社,以求得现代农业园的效益最大化。公司种地永远不可能比农民强,园区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在发展的时候政府要帮助企业有机地把更多的农民嫁接进来,用一种有机的模式,比如提供种苗,让农民自发带动,帮助农民解决渠道,而不要以公司行为在固定资产上投入过多。这样会导致后期发展特别被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建设时化整为零,把终端渠道抓起来,花大力气建设终端渠道。同时积极联合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公司提供渠道、建立仓库和蔬菜零售终端。公司负责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头尾问题,由农民负责中间整个种植过程,以避免农产品的高成本生产和销售。

4.政府要对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和成长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有具体到政府的支持,可以是积极实施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社会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柳百萍,胡文海。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10)

2.刘子亭,张保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9(24)

3.杨兰根。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江西农业学报,2008(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

5.舒尔茨。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篇四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viviye”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上半年度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科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上半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农业产业园建设、“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等工作。

一、理清思路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举措》(芜市发〔2021〕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实施我市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制定了《芜湖市2021年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明确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1、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工作。制定《关于开展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工作暨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通知》(市农社函〔2021〕14号),要求经常性地赴沪苏浙开展考察调研,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地区“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思路举措、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全面梳理收集沪苏浙地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政策性举措和创新性做法,研究形成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建议。目前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局属各单位已完成3次月报送,局科室完成1次季度报送,共计25条对标学习成果。局党组成员高芦生出访对接1次,副局长廖晓红出访对接1次,党组成员鲍蓓蓓出访对接1次。

2、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我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把长三角一体化内容纳入规划,同时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先进做法,梳理确定芜湖市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体系。制定我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差距,分年度制定任务措施并组织评估,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3、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上半年度对6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为市开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南陵县大浦现代农业产业园、鸠江区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湾沚区六郎现代农业产业园、繁昌区平铺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山经开区峨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监测工作,确保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省年度创建和监测要求。编制《芜湖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细则》,对市级产业园的建设目标、创建条件、申报程序提出具体要求,2021年目标新创建2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4、积极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梳理明确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完善工作推动机制,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探索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着力培育“1+N+N”品牌体系。围绕我市休闲食品、芜湖大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湾沚区作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单位之一,力争通过示范创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新发展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主导产业产值每年增长10%以上,打造成为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无为市、南陵县、繁昌区、鸠江区等地也要进一步明确“一县一业(特)”主导产业,打造全产业链。

5、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按照省厅《关于公布2021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级示范创建名单的通知》(皖农规函〔2021〕75号)创建2021年度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8个,创建工作分解为无为市1个、南陵县3个、鸠江区1个、湾沚区1个、繁昌区2个;对2020年度8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工作进行调度。编制《芜湖市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细则,明确创建条件,创建程序,对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2个创建任务进行分解,其中无为市7个、南陵县3个、鸠江区2个、弋江区1个、湾沚区5个、繁昌区2个、三山经开区2个。力争通过创建,每个省市级基地产值增长10%以上,基地农产品及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存在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仍弱。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十四五”规划目标体系因省级文件没有缺乏相关支撑。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篇五

承蒙组织的信任与厚爱,年6月,我从赣北来到赣西,从九江共青城来到任县委书记。是一代伟人胡耀邦同志革命生涯第一站,共青是他树立的一面旗帜及长眠之地。是块红土地,让我能循着伟人的足迹,身体力行地实现富民强县的人生追求,是我的荣幸。我作为一名新加入萍乡投身发展的建设者,10个多月来,我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刘书记、陈市长对事业和我个人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深切感受到萍乡在以和平书记为班长的市委坚强领导下,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工业项目之多、基础设施投入之大、城市转型举措之好、干部群众工作干劲之足,让我对萍乡有全新的理解、全新的认识,对的事业更充满信心。下面,我将县工作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对的县情有个基本的认识,是年从吉安地区划到萍乡市管辖,与其他4个萍乡兄弟县区比较,主要表现为“三大三小”,即:规模上,在全市是国土面积最大县107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最小县26万;产业上,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条件上,离萍乡中心城区距离最大,经济总量最小。基本优势可概括为:千年古县,人文荟萃;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民风纯朴,乡情浓厚。作为国定贫困县的,我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及开发的潜力和内在优势。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年,我县围绕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建设成赣湘边界转型发展工矿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宜居宜业风景区、城乡物流边贸区,打造名副其实的‘之乡’”的目标,兴莲产业,创莲文化,树莲品牌,育莲新人,取得了“六个新变化”,即:项目建设有新变化,主攻工业有新变化,城镇建设有新变化,农业农村有新变化,社会事业有新变化,党的建设有新变化。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4.9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实现4.65亿元,同比增长41.7%,提前一个月实现财政总收入三年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726元,同比增长21%。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省工业经济崛起贡献奖、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治安好转率列全省第16位。

回顾10个多月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一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三是项目建设至关重要;四是科学民主决策至关重要。

在品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甘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进程中的困难,主要是:总量小、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弱、财政穷的基本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少数干部群众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小进即满的落后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县是全省100个县区中没有通高速公路的3个县区之一;是全省100个县区中为数不多的没有通铁路的县区之一;是全省100个县区中为数不多的没有22万伏变电站的县区之一;是全省100个县区中为数不多的出境公路路况较差的县区之一。当然,变电站、吉莲高速今年年底有望得到解决。

年,我们按照省委苏书记在省党代会提出“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和市委刘书记在市党代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市转型,努力实现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名副其实“之乡”的发展战略,以“四区”目标为龙头,加快“四园”(省级生态工业园、文化产业园、荷花博览园、新城教育园)建设,突出“六个重点”(莲江开发、花节活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党的建设),加速推进“之乡”崛起进程。

第一,坚持“四区”目标,推进跨越发展。在工业方面,坚定“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思路不动摇,扶持壮大五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打造特种冶金材料生产基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主动对接大型国企,加快小江煤田开发步伐。在农业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争取启动寒山水利工程建设。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抓好花卉苗木、莲子瓜果、中草药材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在城乡建设方面,着力抓好莲江两岸开发建设,拉大城市框架。狠抓集镇建设,下决心改变以路为市的现象,全面提升全县各集镇的整体形象。坚持“七个结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生态建设方面,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将封山育林年限延长5年,保护好生态。在发展旅游方面,坚持以花为媒,举办好花节活动,打造好“福地”、“红色枪王”、生态休闲三大旅游品牌。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规划建设好界化垅物流边贸重镇,构建园区物流、城乡配送相互动的物流框架体系。

第二,加快“四园”建设,打造发展平台。高效益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加强园区基础建设,扩大园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建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高品位建设文化产业园,以花塘官厅(列宁学校)为基础,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00亩文化产业园,打造展示文化的“集聚区”。4月中旬将举行花塘官厅(列宁学校)修复峻工暨文化产业园规划新闻会。高起点建设荷花博览园,围绕做好“种好莲、品好莲、赏好莲、颂好莲”四篇文章,打造一个集莲科研、莲生产、莲加工、莲销售、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化科技博览园,打造全国一流的荷花“观光地”。第三季度将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高标准建设新城教育园,用一年半时间建设一个占地面积400亩集幼儿园、小学、初中、职高四大板块为一体的万人新城教育园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全省教育品牌的“示范点”。4月底或5月初将举办教育园开工暨中央领导为教育园题词揭牌仪式。

第三,突出“六大”重点,建设福地。突出抓好抓好“一江两岸”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形成一个集防洪、休闲、商居、办公、旅游、会展、文娱等多功能、高效率、复合而统一的城市整体,打造一张城市靓丽名片。突出抓好花节活动,做好油菜花、、桂花、油茶花季季有花文章,办好花节,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好吉莲高速段、衡茶吉铁路段建设,加快推进吉莲公路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变区位劣势,提升竞争力。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罗霄山特困片区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政策,制定扶贫开发具体方案,积极向上对接项目,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社会管理,深化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深入开展“民情夜访”,努力化解好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创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突出抓好党的建设,按照“抓规范、强基础,抓示范、创特色”的要求,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和“清水”廉政文化品牌。

三、党建工作情况

去年换届以来,新一届县委班子突出党建核心地位,按照建设核心县委、和谐县委、勤廉县委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第一,深入开展“三抓三促强基础”活动。一是抓党委责任制落实,促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制度。二是抓支部晋位升级,促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普遍实现晋位升级。三是抓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促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全面实行党员“百分制”年度考核,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五增强”和争当“四大先锋”活动。

第二,全力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发挥“莲文化”和红色资源优势,实施“4113”党建工程,丰富“红色”党建品牌内涵。夯实“红色阵地”,建立4个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一枝枪纪念馆、列宁学校、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将军陵园)。弘扬“红色精神”,用2-3年时间,打造100个红色陈列室,展示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培育“红色队伍”,每年打造10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打造“红色长廊”,做红做亮319国道、吉莲公路、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之路三条党建“红色长廊”。

第三,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紧扣“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在全县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以“进农村访民情、进农户解民忧、进企业谋发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同”暨“民情家访”活动。以“服务‘四区’当先锋,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紧扣“三抓三促强基础、服务‘四区’当先锋”主题实践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建“五好”村党组织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四、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592个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21个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13个乡镇全部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有7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今年,在中央提出的新一轮扶贫开发目标中,我县列入了国家划定的罗霄山特困片区的17个县市之一,由省委常委、秘书长亲自挂点,对我县来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不辜负领导的关心重视。

一是抓政策扶贫。用足用活我县享有罗霄山脉连片开发特困县、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比照享受中西部地区开发、民政部挂点县等四大优惠政策优势,完善各类规划,主动对接项目;积极跟进主体功能区、中央苏区县争取工作。

二是抓产业扶贫。在农业方面,着力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巩固传统产业,发展莲子、油茶、花卉果木等产业。在工业方面,加大煤炭、铁矿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小江煤田开发,做大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在三产服务方面,引进和支持壮大物流企业,推进村镇银行的设立。

三是抓项目扶贫。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一个重大项目能带动一个县域经济发展、一个标志性项目能改写一个县城历史”、“项目不开工等于没有项目,不是好项目不如不上项目”等理念,抓好萍莲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跟踪落实。

四是抓移民扶贫。目前全县需要移民有2800户12700人,我们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100户5000人移民任务,推进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抓科技扶贫。加强科技创新,申报科技进步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扶持。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做好“雨露计划”培训,确保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六是抓合力扶贫。在工作中,我们注意避免扶贫工作“上头热、下面冷”现象,不等靠、不观望,积极配合,主动对接,有效作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加大定点扶贫力度,坚持和深化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制度。

五、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略)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省委领导视察为契机,按照省委常委赵秘书长的指示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更好结合,加速推进“之乡”崛起进程,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篇六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山西自2009年山西省设立运城、晋中、大同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133.1亿kg,连续4a稳定在110亿kg以上,首次实现“五连增”;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近1/3[1];果菜产量持续增加;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逐步增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达到30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近8万家,数量居全国第3。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8809元,同比增长10.8%[1]。尤其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6个县的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及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66%和59%,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建设成效显著。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不强。2014年山西粮食平均单产为4049kg/hm2,是全国粮食单产水平的75%,排名倒数第5位[1]。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79.5元,排全国22位。在全省119个县市中还有58个贫困县,约占到1/2,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36个,省定贫困县22个,贫困人口329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等支撑系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对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多个县、市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及对全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提出并分析这些客观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有益于加快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山西农业的特殊地位认识不足,对特色农业重视不够,对农业“特色”保护利用不力

谈山西农业,有3点必须关注:

(1)山西以煤炭为基础的资源型经济,日益受到环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和挑战,转型迫在眉睫[3-4]。对此我们准备不足,接续产业不仅不强,甚至不够明确。

(2)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2百分点[5]。贫困人口多[6],贫困程度深,到2014年底,全省还有贫困村806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8.5%,还有近10%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省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及干旱贫瘠土地面积比例大,生态环境脆弱;口粮自给率不足50%[7]。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体脱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所以,农业的使命极其特殊,作用不可替代。

(3)一直以来,人们把干旱少雨、山多沟深认为是山西农业不变的劣势,形成了重工轻农的思维定势,总以农业小省自居,认为没有规模成不了气候。而忽视了正是坡多沟深造就了“杂粮王国”[8-9]、“黄金养殖带”[10]、“优质粮果带”[11],正是沟壑纵横成为了发展绿色、健康、生态农业的天然屏障;忽视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表里山河”的一些劣势正在变成优势;忽视了北京“护城河”、“后花园”不可比拟的特殊区位优势。没有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就没指望它成事,没给它应有的地位,其他自然就谈不上。说是特色农业,没有弄清楚到底特在哪里?没有特殊待遇,没有超常规的特殊支持,没有特殊的办法,没有特殊的技术,保护、利用、发掘“特色”的意识淡薄,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地膜和化学品,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12],严重削弱了山西农业生产绿色健康的天然优势,因而“特色”农业特不起来,也强不起来。

1.2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缺少总览全局的战略规划

现代农业以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为主要特征[13]。要求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机制保障为前提,以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手段为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最终形成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具备食品供应、吸纳就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的产业群。很明显它是一个整体推进和长期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不仅要有短期规划,还应该从战略层面进行中长期,比如10a甚至20,30a的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引领。而目前,除省里有发展现代农业的3~5a短期规划,运城市正在制定之外,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全面规划。全面规划的缺失,不仅谈不上规划引领,还放大了现行体制下,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以及一任领导一个思路的缺陷和弊端,使得哪些是必须坚持、必须坚守的不清楚、不明确,难以做到选对路径,一走到底。实际上没有规划等于家底不清、方向目标不明、路径不确定,容易造成政策的人为多变,难有科学性、连续性,加大了盲目随意和人为干预的风险,使有些本该坚持做的事情半途而废,走了弯路,影响了发展。比如农技推广体系的恢复重建就是深刻教训,而右玉的做法则可以给出很多启示。

1.3农业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1.4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格局

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没有产业的充分发育,没有农民的充分就业和脱贫致富,城镇化就无从谈起。只有链条拉长、产业做大,才能支撑和推进城镇化。即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16]。同全国一样,山西省的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相脱节,未形成协调同步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

(1)各级政府从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到实际运行基本处于割裂状态(分属农业厅、住建厅),没有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先导和依托,缺少以农业产业支撑城镇化的思路和规划,因此,不可能引导产业科学布局、合理聚集,影响着城镇化的方向和城镇化的整体进程。

(2)缺乏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靠科技创新发掘农业内生力,靠科学化、机械化促进规模化,靠规模化促进商品化,靠商品化促进产业化,从而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使农民就地变身产业工人,并辐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辅助以教育移民、卫生移民等多种举措,充分发挥其加性和集成效应,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试点、典型和样板。缺少示范和引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已有农业企业布局分散、聚集度低、规模小,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发挥农业产业应有的吸纳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的独特作用,从而支撑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1.5尚未形成给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产业发展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山西省目前还有约60%的农户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态。生产效率低下、利润不高,使得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尤其组织专业合作社面临困难。不少专业合作社,因无专业可合,徒具虚名,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山西省种粮大户6000多户,家庭农场9000多个,农民合作社近8万家[17],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农民参与产业化的程度远低于其他省份。发展中的合作社因在融资、土地流转、基础条件改善等方面遇到诸多问题而难以壮大[18-19]。如:大同金农合作社经营不错,先后被评为省级和部级示范社,也遇到了土地不能流转,无法进行长期投资以及融资难等问题。银行贷款要有国有土地作抵押,合作社哪有国有土地?所以,资金向农业倾斜,实际上很难落到实处。当然,合作社经营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比如,运城市家庭果园,收益很好,这样的土地流转成本高,农民不愿意,现阶段扩大规模就没有必要。迫切需要的是品种更新、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而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服务却明显滞后。

1.6科技创新体系不科学,创新能力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

(1)农科教职责不清晰,甚至交叉重复,不利于按特色农业的需求,履行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优势。现实中往往造成错位、缺位、不到位。同时缺少有效的配合协作机制,难以形成人才、技术、转化应用的合力,甚至还相互掣肘。

(2)高效科学的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科技发展规划没能与山西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创新链没能超前配置,难以起到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评价奖励导向不明确、不准确甚至不正确;科技人员诚信评价、信用约束体系缺失;科研人员不能够专注于研究开发,原来是跑项目找经费,现在是询价、招标、搞政采,加之检查汇报总结等等,需花去大量精力;农业科研单位收入偏低,队伍不稳的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农科院近2a已有多名博士因待遇问题离开,有多个岗位因无人报名而被迫改变招聘计划,2000年至今流出的高级职称人员已有近20名,而基本没有流入。

(3)人才队伍培养缺乏针对性,也无长远考虑。比如山西农业急需的农机、农产品加工领域人才匮乏。据了解,山西省农机研究院能绘图的不超过3人,根本谈不上队伍。2007年以来,我们率先提出并大力推进“艺机一体化”[4,20],但由于省内从研发到加工都比较落后,而不得不依赖外省,成本高、效率低,不仅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不利于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对策建议

2.1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找准发展路径,真正体现特色,发挥优势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坚定信心,把农业作为山西的民生产业和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充分发挥山有的农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病虫害少、生产条件易于控制、区位优越、是全国“综改试验区”的六大“特色优势”,把“什么还能吃?还敢吃?”的危机当作商机,走一条绿色、健康、精品之路,打造全国放心、高端、安全食品基地[21]。尤其要瞄准京津冀大市场,傍住北京来发展。不要只做护城河、后花园,还要成为首都的放心菜园、放心食品园、放心养殖园。要依靠高科技手段,深入发掘和利用特色农产品的功能、药用成分,大力开发主食化、方便、休闲食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保健需求,创造高附加值精品,打造驰名品牌,提升农业效益。以新晋商精神,做强特色产业,支撑转型,拉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迈过这道坎,可实现农业的多重功效,一举多得。以色列、荷兰均是资源贫乏的小国,均能以高科技支撑农业产业立国[22],只要努力,山西也能。

2.2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要摸清家底、深入研究,根据全省及各市、县的特色和优势,制定3个层级的短(3~5a)、中(5~10a)、长(10~20a)期科学规划,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目标导向。充分发挥综改区先行先试、自我改革的优势,真正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痼疾,实行大部门机制,突出顶层战略设计,制定与特色农业相匹配的特殊政策,创造特殊环境,采用特殊办法,创新特殊技术,助推山西农业真正走出特色之路。

2.3突出问题导向,创优发展环境,强化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与培育

重视解决农业生产最终的“出口”问题,把发展农业产业上升到战略高度。对于振兴翻番的“七大产业”,要认真总结每个产业不大不强的原因、困难和瓶颈,对“十五”以来“1311”工程、“513”工程实施的成效、问题,进行回头看,开展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找准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准确发力。该放给市场的放到底,该政府做的做到位。比如,搞好规划统筹,明确目标方向,创造优质经济要素集聚和良性竞争的环境,培育企业能够自由健康发展的土壤。在目前特殊的形势之下,要从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行业服务、科技支撑、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引导协调、激励、服务和推动,从支持企业(点)变成支持产业(链),下决心下大力气扶持培植几个特色大产业,发挥核心作用,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2.4将农业产业作为立城(镇)的前提和主导,统筹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山西实际,打破部门阻隔,突出顶层设计,将农业产业化作为立城(镇)的前提和主导,作为城镇化的最终依托来设计和规划,实现两规合一或多规合一。积极开展依靠产业带动和支撑城镇化的试点工作。要注意探索模式,树立典型,因地制宜推进。要充分发挥产业吸纳、分散农民,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产业链条将城市与农村连接起来,让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在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变身产业工人,持续增收致富。同时要与教育、卫生、生态移民等紧密结合起来,整体联动,协调发展。逐步将产业发达、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的村镇,培育建设成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城镇化。

2.5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

根据山西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度挖掘后进地区的潜在资源,扶持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起步。

(2)根据产业规划和市场需求,引导、培育、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专业合作社有“专”、有“业”,有“作”可合、有利愿合、有钱好合、有章法能合,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3)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主体集中,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分散吸纳农民深度参与,构建与山西农业特色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经营制度,从生产关系层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2.6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创新能力

根据新时期“三农”工作内涵的深刻变化、山西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存问题,科学划分和厘清农科教的职责任务,建立分工明确、合作有力、有机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农科教的统筹规划(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协同发展。充分尊重农业科技创新以及队伍成长的规律,积极研究探索新常态下提高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政策和办法,建立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奖励激励机制。通过正确导向和科学管理,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事业、感情、待遇都能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并根据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配置科技创新力量,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教育改革,摒弃大而全,建立与山西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需求相匹配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制度,造就特色人才队伍,为特色农业提供持续人力支撑。总之,既要充分发挥山西的自然特色和区位优势,也要充分依托综改区的大背景,发挥这一政治特色和优势,大胆先试先行,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制定上下真功夫,真正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给力经济转型,促进富民强省。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统计局。2015山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路丽虹。58个贫困县2020年全部“摘帽”[N].山西晚报,2015-11-11.

[3]霍海龙。山西省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22):5-6,15.

[4]闫菲菲。论我国煤炭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09(5):50-53.

[5]王娟玲。农业“艺机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9):1040-1045.

[6]解睿,何燕,刘枫。山西农村城镇化制约因素及其措施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5(8):46-47.

[7]许晶晶。山西“粮事”你知多少?全省口粮自给率48%[N].山西晚报,2015-10-17.

[8]郭峰峰。晋陶泉:打造三晋“杂粮王国”[N].科学导报,2015-11-03.

[9]王敏。打响山西“小杂粮王国”品牌[N].山西政协报,2009-03-04.

[10]赵万国,李志荣,兰世和,等。关于朔州市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J].畜牧与兽医,2014(6):66-68.

[11]王娟玲。科技创新和产业带动是山西农业破题的“金钥匙”[N].科学导报,2014-01-21.

[12]王风文。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3]王定祥,谭进鹏。论现代农业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15(9):23-28.

[14]郭光荣。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C]//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村农业改革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论文选编(上册).昆明: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014.

[15]策划,郭金相,崔忠银,等。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N].农民日报,2014-09-15.

[16]黄晋太,郭丽娟。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中国现代化的终极目标[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

[17]王引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5(8):36-37.

[18]孙才仁,王玉莹,张霞,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问题,2014(1):1-11.

[19]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3-487.

[20]王娟玲。农艺农机结合是推进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突破口[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6-30.

[21]王娟玲。对山西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4):397-399.

农业产业园规划方案 篇七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大方县茶园面积9.4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2万亩,幼龄茶园8.21万亩。茶叶产量80吨,产值800万元。其中,名优茶叶产量15吨,产值240万元。茶树良种繁育基地3个,基地面积1000亩,可繁育良种茶苗20000万株。

目前,大方县茶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生产的茶品牌有“九洞天仙茗”牌毛尖、“九洞天仙茗”翠片、“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大方县香螺、“彝家女”牌绿茶、大定绿府茗绿茶系列名优茶,外形美观、回味悠长、栗香浓郁、耐冲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茶树品种上,除少部分茶区种植的茶树品种是地方群体品种,绝大部分茶区种植的都是福鼎大白茶、大白毫等优良品种。

大方县现有茶叶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4家企业取得了QS认证,两家企业获得了有机茶产地、产品认证,全县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个。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大方地处黔中高原向黔中山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享有“天然空调”之美誉。地势较高处周年云雾缭绕,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气温11.8℃,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是全国少有的寡日照地区。天然的气候资源优势条件造就了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机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由于县内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少,空气清新,水质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良。

2.区位优势

大方县“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县境内321国道、326国道纵横交错,毕节飞雄机场、杭瑞高速公路(遵义―毕节段)已开通运行,贵毕公路、大方至纳溪高等级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辅助性大通道;建设中的黔大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建设的成贵快速铁路、隆百铁路、昭吉铁路和毕水兴铁路在县境内交汇,将使大方成为川滇黔交界的结合部,彰显“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3.品牌优势

大方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茶叶品质和风格,是历史上生产朝廷贡茶的地方。近几年来,大方生产的“九洞天牌”毛尖、“九洞天牌”翠片、“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大方香螺、“彝家女”牌绿茶、大定绿府茗绿茶系列名优茶,外形美观、回味悠久、粟香浓郁、耐冲泡。其得高山原始生态之灵气,品之神韵十足,为大方绿茶之精品。“九洞天牌”毛尖、“九洞天牌”翠片在2009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银奖,在2009年第八届和2011年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双获一等奖;“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彝家女”牌绿茶系列名优茶在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和其他展销会、农展会上得到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13年,大方县猫场镇又被贵州省第二届“最美茶乡”组委会评选为贵州“最美茶乡”。

4.茶文化底蕴厚重优势

大方县产茶历史悠久,明代贵州著名彝族政治家、女土司奢香夫人以海马宫茶上贡,明太祖朱元璋品之,甚喜,厚赏之。夫人建就黔中驿道,海马宫茶绪为贡品,载入《中国茶经》。该茶具有茸毛显露、叶底匀整、汤色翠竹、栗香溢人、回味甘甜、耐冲泡等特点。逐步形成的奢香茶文化体现的核心和实质是民族团结文化、民族进步文化,且随着电视剧《奢香夫人》的热播而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这为进一步宣传和推介大方县茶叶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技术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茶园规模小,基础较差,建园标准不高,多为山地种植,水土流失严重,未按照生态茶园高标准建园,有机肥施入不足,缺乏灌溉设施。二是技术力量缺乏,社会化服务环节薄弱。缺少提供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的中介组织,茶叶产销信息闭塞。三是组织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茶农产品分散销售,存在恶性竞争。茶叶销售价格低,销路不畅。产品未统一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四是茶叶品牌多,产量少,市场占有率低。五是茶叶加工设备及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相当部分茶叶仍沿用手工加工,全程技术无规程,生产加工无标准。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质较差。六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没有以短养长、管护费用,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四、市场分析

1.国际茶叶市场分析

世界产茶国家(地区)多在亚洲,其产量在近40多年(1970~2013年)长期保持80%~90%,其次为非洲,同期保持10%~15%。长期以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保持世界五大产茶国地位,从2008年起,土耳其、越南超过了印度尼西亚。

2012年,世界茶叶产量462.5万吨,出口177万吨,进口162万吨。2013年,除印度尼西亚与坦桑尼亚产量比2012年略低外,其余茶叶主产国的产量均有所上升,总体增产比例在10%左右,2013年世界茶叶总产量预计大于500万吨。进出口总量分别逼近200万吨。

纵观近几年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茶叶市场消费保持稳中有升,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现象。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达500克,英国人均年消费2460克,日本1005克,爱尔兰3170克,中国330克,香港特别行政区1370克。可看出发展茶产业具有广阔前景。二是更趋向消费名特优新茶叶。从“物质”转向“感觉”的消费变化已逐渐显现。茶叶消费依据不同地区的饮用习惯而不同,但主要趋向消费名特优新茶。目前消费市场中,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名优茶的价格起码要高于一般茶叶50%以上。三是更加注重茶叶的安全。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进口国各种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标准的不断提高,“绿色壁垒”高筑,茶叶生产今后必须更加重视无公害生产,建立优良的茶叶生产生态环境和严格的无污染加工流程,超标茶叶今后在市场将无立足之地。四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包装。茶文化将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优质的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国内茶叶市场分析

2013年,我国茶园面积258万公顷,采摘面积194.5万公顷,总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7.57%;其中红毛茶19.8万吨、绿毛茶124.9万吨、乌龙茶22.9万吨、紧压茶原料19.7万吨、其他茶1.7万吨。茶业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名优茶84.9万吨,产值791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金额1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7%。2013年,随着茶叶消费朝着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内茶叶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明显。

2013年国内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茶叶品牌经营发展迅速,在市场的引导下,消费者的茶叶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二是红茶市场不再火爆,市场趋于理性化,价格较稳定;三是随着消费者对喝茶安全的重视,无公害茶、有机茶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目前,我国的茶叶市场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时代,开始由创名优茶发展到创名牌茶。如今的消费者不仅看重茶叶的质量,也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美感也越来越挑剔。从各茶类来看,绿茶依然会保持增长的势头,随着品牌建设的加强,名优茶的开发与生产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茶叶总产的快速上升;普洱茶已回归理性价格,产量有了一定幅度下降;红茶产量减少,花茶产量会有所回升,乌龙茶产量持续增加,紧压茶基本稳定。

在生产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口茶叶的种植基地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出口茶叶的原料必须直接来自于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种植基地,非备案基地的茶叶原料一律不得用于出口。二是加大生态茶园的建设力度,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2007国际茶业大会暨博览会上发表的《全球茶产业宣言》中指出,全球茶产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质量保证、茶与健康、环境保护与茶业可持续发展等四大问题。三是培育知名茶叶品牌,提高我国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大方县茶叶产品开发方案与市场定位

(1)产品开发方案。大方县茶叶开发将以名优绿茶为主,适当开发其他茶类;以开发绿色食品,有机茶为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在开发中,围绕“九洞天”、“海马宫”品牌,重点是提高毛尖、翠片、竹叶青、大定府绿茗系列名优茶的品质,开发相应配套茶叶产品,形成品牌系列茶叶,通过品牌茶占领市场。

(2)产品的市场定位。大方县茶叶的开发应注重品牌茶叶的开发,在档次上以高中档茶叶开发为主;一是满足大方县旅游开发的需要;二是满足礼品市场;三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市场定位,立足本地,以国内市场为主,短期以贵州、广东市场为主,长期以开拓北方市场为主,同时努力开拓有机茶国际市场。

五、大方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园区化

随着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小面积,小作坊形式的茶叶加工产业将逐步淘汰,而规模化、园区化的农场型生态有机茶叶产业园区的建设才是大方县乃至中国茶叶产业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园区建设后的集中连片种植不仅使茶园便于管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种植、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机械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有了科学的规划布局和相应的管理技术支持,更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在如今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茶叶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园区化不仅是使农民增收、企业创收、政府丰收的利民需要,更是解决土地资源不足,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单位面积产值能力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迫切需求。

2.订单化、信息化

大方县如今的订单农业雏形已基本形成,以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大方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茶叶分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制定茶叶的最低保障价格。这样的订单化农业不仅能保障农户的种植利益,将茶叶种植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更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量在生产之前进行规划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必要投入,减少甚至消除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在全球市场化的今天,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更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是否失衡的重要标志之一。完善的信息及网络系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市场信息,掌握行业脉搏。在必要时更能够成为国家工具进行宏观市场调控。

3.科技化、知识化

随着产业的发展,生产的集中,规模的增大,过去粗放式的种植管理终将会被更加系统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取代。少量但知识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将替代大量粗放式管理人员;如今简陋的,科技水平含量较低的农用生产加工工具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科技含量更高,更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新型农用机械所替代,而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又能投入到其他行业或生产环节知识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环节创造更多地价值。

4.产业化、系列化

茶叶的发展要与其配套的产业体系融合关联发展。从产业链来看,单一的茶叶种植,或者茶叶初加工不仅种植加工利润低,销售渠道和方式单一,更由于未形成产业化体系资源浪费严重。茶叶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体系的制约,产业体系的完善需要茶叶发展过程中联结生产、管理、收获、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集农、科、工、贸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如今茶叶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单一品牌的茶叶销售或单一的茶叶产品销售将不再是主流。茶叶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品牌,更加专一而细致的分类,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外多元化的茶制品,包括饮料、保健品、药品、食品、工业用品的开发利用更容易提高产品知名度创立民族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效益,还使茶叶产业更加成熟。

5.绿色化、有机化

随着产能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简单的产量增加或品牌包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要求。而绿色化、有机化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日渐提高的食品安全要求,更是由于无污染,无残留,产品品质更高,口感更好,这对品牌化占用户关注比例越来越高的将来,更能够提高产品知名度,创品牌,拓销路。大方县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建设“猪―沼―茶”生态茶园,已新建高标准高山生态茶园规模25万亩。将来的生态园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绿色可循环的茶叶生产模式将是当地农业包环境创效益的一大突出亮点。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篇八

[关键词] 《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中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Building a Middle Stag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the Xinjia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

YANG Hu, WU Zhengping

Abstract: Taking the Xinjia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 (2011-2020)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divides the assessment into four parts, in terms of region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major projects, supporting systems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To build the index system in a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reasonable way and adjus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c method are used to proof the layer and weight of relative index and finally define the layer of each key index. In building an index assessment system,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expert scoring method work together to set up the index evaluation model. The study seeks for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planning of agriculture projects with field research and analytical calculation.

Key words: Xinjia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 middle stag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一、前言

农业中长期规划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对规划中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适时开展评估,客观评价规划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各项指标等完成和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成效,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根据区域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进一步改进规划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牧业现代化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产业及技术装备农业,引进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论,采用先进的农业管理制度,不断替代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力,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最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以促进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新型农业支持服务体系,争取早日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分成了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高级实现阶段这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根据农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评判,最终确定其实现的阶段。截至“十二五”期末,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模仅为起步阶段,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发展与中东部发达省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下一时期的发展中,提出四项基本任务和目标,分别为: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重点工程、支撑体系和规划实施效果,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中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1]。一方面构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整个评价体系能够切实反映全区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客观地体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应科学地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使之能够充分体现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工作绩效。这就要求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评估理论、方法,结合新疆农业部门专家意见和建议,对该规划的中期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从而符合科学的指标构建原则。

2.系统性原则。中期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原则要求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首先应具备完整性,整个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做到指标层次明晰,指标内容明确。整个评价系统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各元素应相互联系,具备可比性,使每一项指标都属于整体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由各元素组成的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工作绩效;其次整个指标评价体系应具备层次性,将农牧业现代化分成不同的层次,各层次由不同的指标构成,从而由各因素通过不同层次来反映工作的整体绩效和农牧业现代化整体进程。

3.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指标层次体系中无论是中间层还是具体的指标,都应切合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估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中期评估的绩效评判。一方面涉及的层次与指标应科学合理,要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计量性和采集数据时的可得性,尽可能使评价指标和整个层次体系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指标评价体系无论从整体到部分、从总的层次到具体元素应符合评估工作的需要,目的性应该突出,每项指标评价的工作应该明确,避免出现重复。所选指标数量不应过多,给评价工作增加不必要负担。同时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必过少,从而不能客观反映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绩效。

4.因地制宜原则。参考国内外对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项目评估、中期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客观分析其他地区的相关领域成果与绩效,本次研究对农牧业现代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应符合新疆发展的实际特点,纵观其他学术成果与工作实践,在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中,往往较为突出“大农业”的概念,即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包含的概念广,所涉及农业领域较为宏观,其发展往往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值的增加,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相较新疆而言,农牧业发展往往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二者相互促进,因此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新疆实际状况,将农牧业发展与现代化理念相耦合,从而制定出符合新疆实际的农牧业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德尔菲法。德尔菲(Delphi)法亦称德尔菲技术,由美国兰德公司最先发明主要用于企业战略的预测分析,属于集体性决策方法。德尔菲法广泛用于专家对于某一问题的意见或决策建议,建立在专家的多次意见交汇和讨论,通过反馈和集体交流,最终形成统一的专家集体看法、建议和决策[2]。

2.AHP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把总的决策和目标进行层次的分解,在总目标下,分成准则和方案等层次,将各层次元素进行归纳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对总的目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3]。它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决策进行比较判别、分解,形成有机的统计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结构清晰,要素齐整的评价系统,多用于指标评价中权重的确定和计量。

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将整体的目标分解成若干要素,在归类之后按重要性,将各要素分解成不同层次,进而有利于比较。在整个要素层次中,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层次分解,同一层次相互平行,上一层相对下一层较为重要,通过一系列比较和计算,最终测算出各元素权重。

三、指标体系构建

(一)中期评估指标体系

依照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结合新疆农牧业发展现状,在咨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新疆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后,确定了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指标体系如下:

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层,依次是目标层“新疆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策略层“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重点工程”、“支撑体系”、“规划实施效果”和指标层的“全区粮食总产量完成值”等21个具体指标。

目标层的确定即本次研究的任务,即做出对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的中期评估,策略层则反映了指标评价体系的中层主要指标,是对目标层的模块化处理,依据《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的部署,选取的四个主要因素较为切合规划中的四项基本内容,具体的指标层则根据策略层的任务规划,总结和提炼出21项具体指标,符合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考核指标。同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本次研究选取的具体指标数据主要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2016)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农业工作的相关机构协助获取,若干指标数据通过选取南北疆20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访与调查问卷的发放获得一手的数据。

(二)规划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本次研究的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权重设置为1。目标层下分策略层4项指标,指标层设21项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结合德尔菲技术与层次分析法,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研究在层次分析法中采用和积法的运算方式[4],最终确定了指标层各项指标权重。

策略层四项指标权重利用德尔菲技术法,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口部门与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后,认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重点工程、支撑体系和规划实施效果这四类指标所占比例应相等,即各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25%。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理论要求,指标层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各专家打分与交流,最终形成了各项指标的专家打分表,根据各位专家的打分情况,最终计算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

四、结论和展望

本次研究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出发,对新疆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进行界定,首先从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体系入手,依照新疆农牧业发展的实际,将2020年作为实现新疆农牧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节点,进而逐层、逐个确定发展指标。在指标的选取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技术对相关指标的层次和权重反复论证,最终确定每一关键指标的层次[5]。

通过对新疆农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进行样本分析,进而适合新疆本地发展的农牧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新疆农牧业发展的总体评估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次研究重点放在了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当中,选择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的方式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在两种方法中,层次分析法注重数理理论的算法分析,专家打分则偏重主观意愿的评价,因此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主观局限性。

本文将中期评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对得分结果的区间进行了划分,是对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农牧业工作绩效考核的一种新的尝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今后农牧业发展的绩效评价研究中,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估模型的确定和考核结果的判定中,应尽量选择假设情况少且涉及主观评价较少的模式,进而遵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对发展规划的评价落脚点应该是中期考核这一宏观目标,进而为工作实践的调整和发展提供指导和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晓,林正雨,何鹏,曾鸣,雷波,刘强,陈春燕,古稳。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3):953-958

[2]周灿芳,曹阳,余华荣,张禄祥,柯清标,段洪洋,黄红星。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2):136-139

[3]周灿芳。我国区域农业规划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6):301-304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相关范文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08-21

农业生态园规划【3篇】09-18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优秀5篇)09-24

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方案【优秀3篇】10-13

平安建设工作计划(优秀5篇)01-01

2023工作计划工作思路最新10篇01-01

社区创建工作计划(优秀5篇)01-01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与思路(通用901-01

学生大学规划【优秀3篇】01-01

小学体育年度工作计划(优秀3篇)01-01

最新范文

俱乐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推荐(通用7篇03-29

营销工作计划(优秀6篇)03-29

农村小学安全工作计划(优秀3篇)03-29

农业的发展规划优秀7篇03-29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精选6篇)03-29

syb创业计划书【优秀5篇】03-29

招商引资投资计划书【精选10篇】03-29

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优秀9篇)03-29

民政工作计划【精选10篇】03-29

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最新3篇03-29

70 55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