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最新8篇】

发布时间: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的小学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最新8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

这一周对我们小组来说,即是充实的也是繁忙的。作为本学期《路基路面工程》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实践性环节,对我们充满了挑战。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对设计软件、课程知识的运用自如,也让我们知道了,做学问必须应该沉下心去钻研。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设计路面结构,刚开始拿到课设题目时,觉得很难,一点也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经过组员的讨论以后,采用了分“两步走”的步骤来,即先确定好路基回弹模量和道路等级,经过讨论后确定路基回弹模量为38MPa,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然后再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沥青路面的设计,另外一个小组负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然后两个方案再进行汇总、比选。

我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任务是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和最后资料的汇总整理。在开始做课设的时候也是毫无头绪,自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了好久的书,把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弄明白了,才开始设计感谢组里的同学耐心给我讲解指导,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时,开始由于对软件也不熟悉,总是出现各种错误,不是有一个数据忘了输入就是路面层的厚度有问题,改了好几遍,才符合要求,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再最后资料汇总整理时发现了一个沥青路面有大错误——一级公路设计成了高速公路,不得不又重新改过,改正了n遍以后终于三个路面层结构全部符合要求,当然,在这不断改正的过程中,路基路面的软件也运用自如了。

最后,进行资料汇总整理,将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设计的三个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以及三个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整理成正规的课程设计的样式,汇总到一个word文档里。本来以为这个工作很简单,没想到特别繁琐,首先,软件生成的数据都是以txt的形式生成的,复制到word里时,那些数据就有些错位了,最后,把他们整理成了表格的形式,,淡黄与淡绿的底色应该也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舒适度吧。将计算过程分步骤写,看起来也比较有条理。本以为两三个小时能搞定的整理工作没想到前前后后用了八个小时,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了。最后还需要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定稿,力争完美。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课设也让我感觉本以为枯燥乏味的计算公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也能变得如此有趣。这次课设更让我明白了,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满足设计了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而且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美观性也是极其重要的。当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发现错误应及时改正,力求完善,不能怕麻烦。严谨、求实这应该是我们桥梁工程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最后,感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对我们的教导与帮助,不但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更提高了我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样,也感谢我们组成员对我的耐心帮助,团结就是力量!

课程设计方案 篇二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我院将"大学物理"列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统设公共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1。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即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课教学,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 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对物理学的当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并参照近年来国际上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本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保持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系统,完整;在讲授经典物理学的有关概念,规律时尽早介绍相应的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注意增强对当代发展较活跃的物理学领域的成果和进展的介绍。

2。以中学物理为起点,注意知识衔接,避免简单重复。

3。本课程应安排在高等数学讲授完微商和不定积分的有关内容之后开始。应注意训练学生使用已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来表达物理规律,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应适当。

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以下三级:

1。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属较高要求):

规定为深入理解或熟练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及其依据的现象,实验,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熟练地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某些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2。理解,掌握(属一般要求):

规定为理解或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依据这些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应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调整和操作有关的常用物理实验仪器,能应用处理实验数据的有关方法。

3。了解(属较低要求):

规定为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后知道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能识别其主要特征,方法和结论。对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标明的有关概念的定义能够识记。

三、学时与作业

本课程共需6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第八章静电场 26学时

第九章磁场 20学时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学时

总复习 8学时

四、大学物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理论核心部分

教学内容

教学的基本要求

绪论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

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对提高科学素养和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第八章静电场

8。1电场 库仑定律 电荷守恒定率

8。2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的计算

8。3E的通量

8。4高斯定理及应用

8。5静电场力做的功电势能

8。6电势与电势差

8。7电势的叠加原理及电势的计算

8。8电势梯度

8。9静电场中的导体

8。10电容 电容器

1。深入理解静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2。理解电场力的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深入理解静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及静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概念。掌握简单情况下根据电场强度分布,用线积分计算电势差和电势分布的方法。

3。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方法。

4。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理解真空中的电场能量密度公式。

第九章磁场

9。1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9。2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

9。3安培环路定理

9。4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9。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其应用

9。6安培定律

9。7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矩

9。8磁力的功

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2。理解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应用该定律求解通电长直导线周围和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4。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5。理解洛伦兹公式。掌握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时作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霍耳效应的原理。掌握安培公式及计算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和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力矩的方法。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1电磁感应定律

10。2感应电动势

10。3自感和互感

10。4磁场能量

10。5位移电流

10。6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1。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深入理解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

2。理解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概念。

3。了解互感,自感和涡电流的概念。

4。了解磁能密度公式。

5。了解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设。

6。了解电磁场的概念。

7。了解真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2。大学物理专题讲座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物理学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在当代获得重大发展的物理学的主要领域有所了解,对其中的重大成就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有所了解。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定性介绍的内容为主,不强调教学推导。讲授中应将相应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和各种科技文献以及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物理专题讲座包含的内容非常生动和丰富。因此,各教学班应认真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课。

课程设计方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课程设计方案 篇四

本单元按照“预习自学课”与和学习结果展示分别设计,分3节课进行。前2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制作学习汇报材料,第3节课由各组代表在全班做展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校本课程研制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念;

2.理解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把握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和策略,掌握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校本课程研制概述;

2、 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

3、 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

4、 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

2、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

3、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

四、学习过程设计:

(一)活动形式

1.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教材进行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分工制作学习结果汇报的课件;

3.汇报、聆听与提问;

4.总结、评价

(二)活动目的

1.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2.学会选择学习主题;

学会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和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

(三)学习进程

第一、二节——“预习自学”布置和展开

第一步:教师展示已制作好的PPT,简要讲解“校本课程研制”的基本原理。主要说明本单元的基本教学方式“小组自学基础上的学生代表课堂交流讨论”。(5分钟) 第二步:教师讲解“小组自学准备”的要求:(5分钟)

1、结合教师提供的PPT,网上阅读“校本课程研制”的相关文章,提出提出本组学习的重点和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确定本组代表的交流提纲;

3、小组代表整理编制出“交流提纲”,并制作成PPT(视情况教学生制作PPT的技巧),内容包括:

(1)展示和简要介绍案例内容,

(2)展示和简要介绍教材的相关内容,

(3)“我们组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4、各小组交流时间为8分钟以内。

第三步: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重点自学内容、参考文献选择和课外学习计划与分工。(5分钟)

第四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随时提供帮助(持续至第2节课结束)

第三节课——交流分享学习的体会和收获”(40分钟)

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引入(2分钟)——根据PPT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选择4个组——各组代表顺序交流,未上台交流的“相同组”准备补充——教师点评与适当补充——最后评选“最佳自学交流小组”。

五、学习准备

1、本课内容的PPT;

2、提前上传网络学习材料;

3、邀请对校本课程研制有自己看法,并能熟练制作PPT的研究生参加。

课程设计方案 篇五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像课14学时,网上辅导9次。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

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

⑴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改革观念。

⑵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

⑶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⑷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⑸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本课程的办学形式

本课程的办学形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属于“开放教育试点”课程;二是它属于中央电大与地方电大的合作办学的课程。前者决定了它必须在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后者决定了它与地方电大必须紧密合作。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学习对象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知识能力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着足够的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及具体实施中,对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都应通盘考虑、制定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的举措。

4、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本课程采用三种教学主媒体和其他多种辅助媒体。主媒体即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和形成性作业等。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录像教材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理清知识思路和要点,减轻学习的难度。IP提供较新的信息,教学指导等。不同教学媒体有自己的教学功能,“各有侧重、优化整合”,共同构成本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以支持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本课程每学期组织提供9次网上学习指导,包括:教材章节的学习引导、测验和学习资料;同时按学习进度在期末举行一次直播课堂(复习辅导)。

二、学习模式

作为“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寻找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据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拟将教学与研究共同推进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展开积极的双向互动,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即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学习本课程的外在程序。学习过程模式更侧重于教学管理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注册登记,领取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或VCD光盘、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等);

(2)接受学习指导(如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

(3)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实践学习过程:(自学→小组协同学习→面授辅导)(平时成绩考核)+实践环节(平时成绩考核)→期末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4)毕业或结业。

2、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

本课程的学习实施模式即学习实践模式,它强调的是从学生学习的内在程序来描述学习过程,是学习过程模式的内化和具体实践。学习实施模式更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许多概念和理论涉及多个的学科,学生自学会感到很困难,教师要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自学。

在对学员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员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与心理规律要在了解、理解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善于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与难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心理规律、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以自主学习法为核心学习各种学习材料(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教材、期末复习提要等)认真作好学习笔记;

(2)以合作学习法为核心参加小组协同学习;

(3)以辅导交流学习法为核心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4)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如信函、电话答疑、电子语音信箱、直播课堂、电子邮件等);

(5)以实践学习法为核心参加集中实践环节的各种活动。

三、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

与以上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模式、学习实施模式相对应,中央电大(课程组)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提供本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等。

(2)提供本课程的学习材料,主要是多种媒体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习的主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字教材为方便学生自学,将教学和导学合一,

设计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案例介绍。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录像教材(14学时)是重要的助学教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理清知识要点、提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强化自学、指导复习。

IP教材(2学时)分为4个专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使用。

(3)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为了减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难度,在开学初,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班,聘请教材主编或主讲讲解教材思路、结构、重点及难点。

(4)提供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指导性意见和交流性信息,如开课前、后及其中间运用直播课堂、VBI、计算机网页、有关课程教师的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5)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本课程主持教师:中央电大师范部李小林

联系电话:(010)66490662;E-mail:lixiaol@c

2、 学习进度及方法提示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媒体及学习方法提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四、地方电大的职责与任务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地方电大是执行部门,其职责与任务主要是:

(1)根据中央电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文件,联系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招生。

(2)提供学习本课程所必须的硬件条件,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面授辅导及小组讨论教室等。

(3)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其职责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诸环节的介入以及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提出实施性意见,指导学生展开自学、小组学习、参加面授辅导以及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和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

(4)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

(5)组织实施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五、“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各章节的实践性学习的任务,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作业和实践考察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中一些实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内容也可供有选择地重点学习。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情况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要求是:

⑴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做好课程作业,尤其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认真完成好各学习单元后所附思考与练习和“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的论述题。

课程设计方案 篇六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减时增效,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为指导,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深化教学研究,重视常规教学,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制定教研计划

(1)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试方向,学习考试说明。积极投入到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论文的撰写。鼓励学期结束每人交一篇教学反思或论文。争取有论文公开发表。

(2)备课组1------2周安排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每期都要讨论和交流上期的教学体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对下期工作做好部署。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

(3)组内所有老师每学期按学校的要求要上一次级内公开课或校内公开课。

(4)组内所有教师需制订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2、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各备课组的老师要刻苦钻研、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并在备课时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讲究备课的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写教后记,把教学感受写下来。各备课组老师要团结协作,共同讨论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请专家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认真做好记录,使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通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力求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在每节课中的渗透,寻找和探索每节课的探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达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3、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 高一年级衔接教学,打好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以“低起点,精讲解,多练习,勤反馈”为教学的指导方针,注重作业精选、面批和更正,注重保护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惯的养成。注重平时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平时备课注重老师间的沟通,保持进度相同,重点和难点一样,随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注重变式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力争做一个有风度的教师和学生喜爱的教师,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不好,作为起始年级要从规范化做起,从细小的一个集合的表示法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较高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保持适量作业,因为学生的习惯也要在做的。过程中培养的,要提高数学成绩没有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熟练程度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数学是在不断纠错的基础上渐进的过程。

(2) 高二数学组着重研究新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教改力度,探求适合我校数学教学的新授课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升入高三做好准备。

a.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开展校本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b.通过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及时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补缺补差。

c.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把握高考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与高考全接触。

(3)高三数学备课组结合学校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定位高考走向。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提升各类考生数学成绩。

a.工作重点

1、构建多元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高三第一轮、第二轮复习模式。

2、努力探索高三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

3、加强案例教学,力争每一节都成为集体智慧结晶。

4、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运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5、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6、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性学习。

b.工作措施

1、在教师方面

①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集体的智慧。加强对教材、大纲、考试说明、近三年课改省区高考试题的研究。

②认真钻研新教材,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新理念探讨,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各种情况,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研题”。

③努力提高高三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处理新教材、新大纲的变化,了解难度要求等有什么不同,从而指导我们设计课堂教学(难度、类型、思想方法渗透、课堂模式等)。

④抓科研,走教学探究模式的研究和反思性教学。

⑤积极参加省、市、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加强信息的搜集与整合,使高考复习少走弯路。

2、在学生方面

①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课余适量练习”,任课老师要反复强调这四点,要做到落实到位不放松。

②利用统考的契机,大力开展边缘生辅导。多关心边缘生,给他们树信心、定目标、找不足、提方法,让他们趁势而上,不断进步。

③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工作。

高中数学课程设计方案

(一)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数学教研组有20个教学班,由20位数学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教研教学工作力度有所加强,并取得初步成效,新课程的实施,它给我们小学数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困惑阻碍着我们小学数学健康和谐地发展。

1、学生计算能力不强。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总觉得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很简单的计算也要出错。也许,我们还在以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课程标准》早已不在要求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计算”,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这样显然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由于要求降低了,数学教材上计算题目也明显少了,很多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对计算教学不怎么重视了;另外《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开放式思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就一味强调、分析、引导多种方法计算,这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是“喝足了”,但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一下子“这种方法”,一下子“另一种方法”,最后“一点儿也喝不到”。虽然《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是降低了,对计算的方法是开放了,但并不是对计算没有要求了,还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况且数学是永远也离不开计算的。

2、学生数学练习量减少。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上面的练习题比起老教材也相对减少了,供学生练习用的也只有《课堂作业》一本练习本。因此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影响着现在学生数学的练习量。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没有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是很难巩固的。3.、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强。使用新课程教材,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1、每个知识在教材上的呈现比较简单。2、知识点的分布也比较分散。3、有些知识点还是在练习题中出现的。4、有些知识点原本在中学才有的,而如今在小学就出现了。4、《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而我们农村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并不怎么好,甚至有些老师还没有形成要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意识。部分老师还是按照教材的呈现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以致有时课上了一半内容就上完了,接下来就没事可做可教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和各年级教学任务。

(二)、各年级教学任务:

1、结合本学科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用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加大教研教改力度,鼓励每个教师进行教学、测评、作业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3、督促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和新教法的研讨,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争做科研型教师。

4、积极搞好数学辅导训练,设计补充一些层次性作业,安排一些数学实践性作业。力争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其思维和实践能力有长足的发展。

5、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组教育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继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组织本组成员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探寻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尽力上好每节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2)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按时按量写好教学反思,并适时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

(4)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

(5)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共同探讨学生作业的布置及批改的新方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同时做好培优、稳中、补差的工作,逐步提高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6)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认真完成各自的听课任务,每学期听课的次数教师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

(7)督促和帮助组内人员上好组内研究课、接待课或比赛课。

(8)组织老师们认真评析所上的每一节研究课,使上课老师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继续加强教研教改,做到课题研究落实到位。

(1)保证集中学习的时间。规定两周一次业务学习,学习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三节,根据活动内容,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将结合的形式。教研组长负责记录考勤及活动情况。

(2)要求教研组成员多学习理论知识,多进行探讨实践,多做实验总结。本学期力争做一个课题,进行申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应课题的论文征集或交流教学经验的活动。

(3)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合理整合。

(4)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加大集体说课的力度,让教研组成员在“团结、奋进、创新、实干”的氛围中开展工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做反思型教师,从认真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原则上每周一篇教学反思,并及时发在自己的博客上。

三、教研组教研活动安排:

9月份:(1)、讨论并制定本教研组计划。

(2)、落实个人研究课内容及时间。

(3)、业务学习:看录像课,并进行交流。

(4)、业务学习:集体备课,

10月份(1)、业务学习:专题探讨“弹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业务学习:集体备课

11月份:(1)校公开课,并进行评课

(2)、期中检查(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学生作业)

12月份业

务学习:主题论坛,观摩录像课,并进行主题1月份:(1)、讨论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2)、分组研讨复习方法

与策略。(3)、各种资料整理归档。(4)、业务学习:集体说课,并进行交流。课题资料交流,并整理。

课程设计心得 篇七

这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我很用心的去完成,当总原理图绘好的那一刻,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从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真正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拿到课题后,我首先将《数字电子技术》中有关本次设计的内容复习了一遍,比如七段译码显示器、计数器、振荡器等等。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我去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整体框架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完准备工作后就正式开始设计与绘图。先要将没每一功能模块设计出来,再整体排版、连接。

这次设计让我熟练掌握了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时计数器我选用的是74ls290,我觉得用它来做时计数器比较合适,教材上关于74ls290的内容比较详细,因而设计起来也很顺手。我使用振荡器是由555定时器与rc组成,因为学过555定时器的应用,所以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收集资料和充分利用资料的能力,原本想用74ls290或是74161做分秒计数器,结果发现画出来太复杂,连线太多。通过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在了解了中规模计数器74ls90的功能后,我认为选用它做分、秒计数器设计出来比较简单。还有校时电路的设计,我查到了关于这方面内容的详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理解和分析,弄动其工作原理后,我设计出所须的电路。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另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刚开始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手,找了一些资料但看不大懂,而且不知道怎样将报时电路与总原理图连接。我和我们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仔细研究资料,终于把整点报时电路高清楚了。回过头来一想,其实设计这些电路也并不是很困难,而且还十分有意思。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将总原理图用protel话出来,因为时间关系只画了几个局部图。

课程设计是一个学习新知识、巩固加深所学课本理论知识的过程,它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加深了我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还让我感受到了设计电路的乐趣。在这次设计中,我一点也不怕麻烦,反复设计、绘图与修改,就是希望能把这次课程设计做好。因此对我来说,这次课程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课程设计方案 篇八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的课前整合过程。它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取得教学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

的步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能力,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辅资料,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然后用教学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全面规划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日益发展,以电了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大量介入课堂教学,参与教学设计,并逐步取代传统备课方式,使教学设计日趋科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究竟给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与传统备课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以学生为轴心的全面整合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备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思考如何构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机制,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相对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识信息的载体——教材作为教学的轴心来设计课

堂教学。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教师备课也就成了纯粹查资料、抄教案,堆砌生题、偏题、怪题,以备灌输的简单活了。教师不仅把自己束缚在大纲教材上,而且把学生的视野也限制在自己备课的范围之内,整个教学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繁冗而陈旧,令人望而生厌。

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种物质技术,又是一种观念技术,是现代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媒体的统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术上的直接体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的。那么,现代教学设汁运转的轴心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即是素质教育观,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对大纲和教辅材的研究,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脱离学生这一轴心而我行我素。那么,教学设计的核心支点是什么呢?仍然是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教案给谁看,写来为谁服务的,是写自己怎么教,还是写学生怎么学等;二是应用哪些教学媒体来促进师生合作,达到教学过程的和谐;三是师生运用媒体的共同指向是什么,应该达到何种目的等。

总之,教学设计绝非教师与教材的简单结合,也不是教师与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师、教材、辅材、教学媒体,在一定时空中的最优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学、最优化的特点。

二、以电教为手段的系统策略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传统备课侧重对单个知识和单篇课文的条块分割,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而把教学媒体排斥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也就是说没有把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纳入教学设计的范围,因此使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孤立、单薄,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设计之后,教师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师跳出了教材知识的圈子,能够从更高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媒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系统的教学策略。例如,过去用传统手段难以讲清的抽象内容,是教学难点,现在用计算机演示,可使之具体、生动、形象,那它就不是难点了。就单个知识看是重点,但纳入知识体系之后,或许是非重点。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成果。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处理知识信息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并随时与信息系统整合,从而确立单个知识或课文的重难点,以避免知识遗漏或重复教学,从而增加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思想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备课提出的新的要求。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传统备课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把知识孤立起来,割裂其内容联系,忽视了知识的前后影响,更没有突出知识的生长点,因而在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现代教学设计就是要把知识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发挥教学设计的系统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以导学为环节的人机共振

教学设计除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外,必须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这便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传统备课在这方面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其侧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更没有考虑如何运用媒体去促进师生的合作,把教学设计片面看作是“备课”,只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当然这是与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在视学生为客体的前提下,教师只能选择“填鸭式”灌输方法,以实现“填”和“灌”的目的,当然也就是不用考虑师生和谐,人机合作的问题。

【小学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相关范文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优秀9篇)01-17

教学课程设计总结【优秀5篇】02-15

教学课程设计最新10篇09-12

小学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10-28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优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竹节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1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4篇01-01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01-01

最新范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秀3篇】07-2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4篇】07-25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9篇)07-24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优秀3篇)07-24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1007-24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9篇)07-24

《游泳》体育课教学设计(最新10篇)07-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07-24

课文《大瀑布的葬礼》的教学设计精选07-24

微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07-24

59 3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