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课稿课件

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最新9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泡面作文为您精心收集了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最新9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初中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式,摆脱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天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纵观小组合作运用现状,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故有必要以高效的应用策略规范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以全面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一、巧用“科学分组”策略,改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科学分组”是小学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但部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中往往忽略科学分组的重要性,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更不利于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巧用“科学分组”策略,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这种分组原则不仅有利于同一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确保成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公平竞争,不相上下。例如,在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中第一节“保存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但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进行科学分组,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讨论。最后,课堂秩序陷入混乱状态,一些课堂捣乱者趁机凑在一组,严重干扰了课堂教学。学生不仅没有完成合作任务,反而将合作时间当成了闲聊时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合作学习前一定要进行科学分组。第二,组内成员数量尽可能保持在4~6人,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引起组内混乱,不利于合作学习,太少无法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同样不科学,故要人数恰当合适。

二、引进“任务情境”策略,激发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引进“任务情境”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所谓“任务情境”策略,即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构建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成功完成任务。具体而言,这种任务情境的构建主要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法、问题情境法、生活化教学法等多种途径来完成。例如,在第五章《演示文稿的制作》第二节“制作演示文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构建小组合作任务情境。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以“我爱我家”为创作主题的优秀PPT作品,让学生自行观赏,激发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制作欲望。在播放作品时,教师可重点将文稿中所插入的音频、视频播放出来,供学生欣赏学习。做好铺垫之外,教师可用PPT课件为学生布置以下合作学习任务:“以‘我爱校园’为主题小组合作进行文稿制作,并通过小组讨论将制作步骤、制作方法归纳出来。”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必定在教师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见,构建小组合作任务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任务情境”策略的过程中,要对小组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三、注重“评价反思”策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信心

评价反思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渗透合作学习法时往往忽视评价反思。一方面,这不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并改正缺点,提升自我。另一方面,缺乏教学反思不利于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教师忽视“评价反思”策略,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很多教师确实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但评语往往是“不错”“好”“不太好”“有待改进”等十分笼统的字眼,并没有针对M员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二,不善于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从自身问题入手。诚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指导者、参与者,更是评价者与反思者,故教师不仅要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公平性、激励性评价,更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积累教学经验,为构建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小组合作课堂而努力。例如,在“演示文稿制作”小组任务完成后,对于优秀小组,教师要予以嘉奖,对于较差的小组,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激励其优化改进,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鉴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用“科学分组”策略、“任务情境”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多种应用策略,以真正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尚不成熟,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全面改进应用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二

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因而魔术师在操纵魔杖的时候也就有了相应的“约束”。

教育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将技术和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思想并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先驱,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育信息化要求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把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作为整个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识,快速掌握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抓住现代信息知识,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研究,以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在学科前沿阵地的基础上,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具体措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思想与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研修反思

此次的培训学习,让我收获不少,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和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1、观念上的更新。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在观念上有了更新。首先,付友花老师及其他专家的讲座就是我们学习的良好平台,另外,在交流研讨平台里,我们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反思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好好利用这个平台。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而我们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

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总之,参加这次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三

近年来,刊物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作者和读者,订户遍布全国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航天系统和部级的各类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分别荣获全国第一、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2001年被确定为首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2年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奖”。中、英文版均被世界著名检索机构EI Compendex(美国)、CSA(美国)、INSPEC(英国)、Zbl MATH(德国)的收录期刊,并被国内多种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英文版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

主要栏目:系统科学、系统建模与仿真、军用系统分析、飞行器控制、C3I、雷达、信息系统工程、机器智能、人工神经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空间电子学及相关领域。

投稿要求:

1、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2、稿件的篇幅(含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不超过7000字。撰写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基金资助课题或为省、部委重点课题、获奖课题等请予以注明。

3、稿件中必须给出文题、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以及上述从文题到关键词的英译文,中文文题不得超过20字,英文文题实词不得超过10个。

4、中文摘要应在150~250字之间,关键词3~8个。摘要必须: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要素,其中以结果、结论最为重要;以提供梗概为目的,不得评论、解释论文内容;尽量避免特殊字符或数学表达式。

5、稿件中插图宜少而精,一般不得超过5幅,图中字符和数据应准确无误,且与正文一致,图号、图题、图注一定要用中文(英文要译成中文)写清楚。照片图采用黑白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不得有污迹和折痕;稿件中表宜精选,表中字符和数据应与正文一致,表格要有表序号和表题;文稿中字母符号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通常变量为斜体,其他为正体)、黑白体(矩阵和向量为黑体)及上下角标应清楚区分;稿件中的计量单位务必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和规定。

6、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的编号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中、外文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期刊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写出,超过3人只写前三名,后加“等”或“et al”)、文章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等;图书为: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或全书页码)。

7、来稿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涉密稿件万勿投寄。

8、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稿件一经发表,编辑部将随即赠送当期杂志,并按有关规定付稿酬。投英文稿件时请将相应的中文稿一同寄至编辑部。

9、来稿须提供电子版,最好用E-mail投稿,可以打印一式两份,电子版稿件须为pdf格式,且将E-mail主题写作‘新投稿’;请提供作者简介和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本刊收稿后在6个月内通知作者刊用与否,在此期限内请勿一稿多投。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地址:北京市西区142信箱32分箱《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编辑部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四

一个学期的教学在匆匆忙忙中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从教学上我主要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做好中考学生信息技术复习辅导

利用2节复习课对中考学生的信息基础知识进行二次学习,加强巩固。利用正普信息技术考试软件,对中考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反复的测试。

三、做好现代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对学校所有的设备做到报修后及时维护,确保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虽按时结束课程,但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效课堂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2、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不认真,进入上机操作阶段时,总是没有把精力放在课堂上。

3、需要培养继续培养潜力的信息技术苗子学生,争取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五

结果那一行行的红色和黄色仍是那么的刺眼,看来电脑是最诚实的不会撒谎者,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是需要狠狠努力的。现在根据测评板块给出的意见,制定出这次国培的个人研修计划。

一、所处优势

1、从我能力测评的红黄绿板块来看,本人在技术要素、学习与发展上表现还不错,在其它几方面则表现平平,特别是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方面不合格。

2、曾经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初级和中级)的培训,对于电脑方面还算比较通。

3、比较喜欢多媒体教学的便利和实效性,能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课件,自己在课堂上也喜欢用体课件上课。对于WORD和、视频、图片处理之类的比较熟悉。

4、本人喜欢写博,在连云港教育博客上开辟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坚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和博友们通过博文互动探讨课改经验,参加博客评比曾获省二等奖和市一等奖。

5、本人喜欢学习,喜欢自己所学带给孩子们的收获和喜悦,这也是我参加国培研修最大的一个长处。

二、不足之处

1、本人缺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由于缺乏,使得课堂显得较单一,尤其在课堂评价与诊断上一筹莫展,有评价的这种意识,但不知道该如何、恰当的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不知道如何评价更有效,而且对评价诊断的相关工具一无所知,这方面需要多多学习。

3、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这方面的能力本人几乎就是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层面兼顾到了,但至于家庭和社会方面不知道如何做。

4、很少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的活动,对课堂的评价与诊断就更不用提了。

5、只注重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处理图片,视频录音等自己都通电,但是关注学生较少,尤其在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上指导偏少。

三、努力方向和措施

参照自评结果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今年的国培研修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按照自评结果,结合自身的不足,合理的选择课程并熟悉研修平台,积极收看专家的视屏讲座,思考专家的问题,按照每一板块的要求,主动参与群内的讨论话题,潜心研读学习内容,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不懂不会的知识,充分利用QQ群主动请教,加强合作与分享。在学习坊内,要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热心为同学解决软件的使用问题,虚心向有能力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达到在研修的过程中师生同进步的目的

3、平时要多读书学习,使学思写相结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本次学习加强理论方面的`指导。

4、在博客上开辟一个研修专栏。撰写心得体会,梳理自己的学习历程,诊断自己的学习,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篇六

一、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小组合作学习,借鉴学者王坦先生的概念界定,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借助于小组学习的形式,对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成员,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但是这种主体性并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必须要融入到社会群体制,才能够形成自觉地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群体责任感,增强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具有重要作用。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的课程,不仅是由于当前生产、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现代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更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掌握世界发展的方向。结合该目标,在初中信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更为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指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旨在对于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

1.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合理分组。本着自愿分组的原则,在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分配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强、中等以及相对一般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很能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将学生分配完合作学习小组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自愿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学习的相关活动。

2.甄选合作学习的任务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分配合作学习小组只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距离来说,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主要是制作演示文稿,这其中的课程包括:搜集多媒体素材――加工多媒体素材――制作演示文稿――完善演示文稿这样几个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与学生一定的主题,让学生自觉的分配任务,并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让学生派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应用多媒体演示他们小组的课程作业结果。

3.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作业中完成较好的部分给与重点的展示,同时,教师还需要指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期待学生下一次作业能够完成的更好。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工作任务陈述。举例来说,X小组在完成演示文稿之后,不仅是要让A同学上台讲解内容,还需要向小组的B、C、D等同学针对A同学演示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就能够确保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对PPT制作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避免了只是表面参与小组活动作业的问题。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七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八

21世纪,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教育正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然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却现状堪忧,特别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基础差不说,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专任教师数量少。有些规模小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甚至只有一人,因此,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同虚设,校本教研成为“一个人”的“孤独教研”,久而久之,教师得不到成长,他们的课堂得不到成长,他们的学生更得不到成长!

2 具体案例

下面以平望片为例,具体说明农村初中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联片教研活动。

2.1 活动准备

1)定时间:虽然期初已制订了大致的活动时间,但组长仍应及时与教研员及视导片片长取得联系,根据目前全市及视导片的中心工作做时间上的微调,以便能保证更多的教师参加活动。

2)定地点:基本按照轮流制原则,在视导片各校分别展开活动,片长在片期初计划中作统一规划,在活动前,由教研员或片长出面,与活动校校长再次明确活动的时间与地点,以确保联片教研顺利开展。

3)定主题:每次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才能确保活动的质量。主题可根据全市的中心主题确定,也可以按照上次活动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而定,如课堂观察之如何设置课堂提问、Moodle平台的使用、电子白板的应用等。

4)定人员:除参加活动的人员确定外,最主要是落实开课的教师,一般每次活动安排两节课,一节为骨干教师示范课,一节为青年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双方互相促进。

5)定内容:开课内容根据实时进度,可以同题异构;也可异题同构;可以安排初一必修课程,也可一节初一的必修课一节初二的VB选修课。每学期两次的联片教研活动在安排内容时,注意穿插进行,这样听课教师的收获会更大。

2.2 规划流程

联片教研的流程规划,决定了联片教研的质量,最初采用“开课—听课—评课”模式,这种模式开展活动简单、快捷,开课教师经过紧张的准备与实践,收获较大,但评课往往走过场,因为评课的教师可能因为对开课的内容不太熟悉或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与研究等原因,把听课当作一次简单的活动,过了也就忘了,对大部分教师的促进不大。

2.3 及时通知

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人员和内容确定后,根据规划的流程,由信息技术组长拟定正式通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务必通知到每一位教师,以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知晓本次活动的主题,熟悉开课的内容,每位不开课的教师也必须根据两节课任选一节做好备课工作并打印好教案等。

1)通知人员。

①分管校长:在活动一周前,将书面通知寄到视导片各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处,由分管校长安排本校参加活动的教师,并及时调整好课务,以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通知到各校分管校长,学校会对联片活动更加重视,各方面的安排也会更周全。

②专任教师:在活动一周内,与参加活动的信息技术教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接到学校通知,是否对活动主题与内容已熟悉,是否做好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等,以确保联片活动的质量。

2)通知方式。

①电话联系:主要与教研员及视导片片长通过电话方式直接联系,以便迅速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这种方式反馈及时。

②书面通知:主要寄给相关的领导,如各校分管校长、教研员、视导片片长等,以便备案及安排工作。

③电子邮件:将通知发给各校参加活动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更方便与快捷。

④QQ群发:在市初中信息技术QQ群中再次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活动要求,再次提醒,以免个别教师漏通知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2.4 具体活动

根据规划的“说课—交流—改课—开课—听课—评课—总结”模式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因为考虑到说课、交流和改课的重要性,基本在开课1小时前报到,说课及交流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以确保开课教师修改教案的时间。

1)说课:由开课的两位教师就自己的备课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说说教材分析、教材处理、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说说教学方法,重点介绍本节课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并简单地说一说教学流程,说课时间大致在10分种左右。

2)交流:参与活动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给出中肯的建议,供开课教师参考。

3)改课:开课教师根据大家的交流情况,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半小时内做简单的修改与调整,进一步完善教案。

4)开课:开课教师根据新教案开设公开课。

5)听课:其他参加活动的教师,因为有了之前的交流,对开课的内容与思路已比较熟悉,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既看教师的教,也看学生的学,二者兼顾。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同时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6)评课:评课前,每位教师先对自己的听课情况做简单的梳理,填写课堂观察记录,准备交流发言稿。听课后的思考与整理相当重要,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评课发言时,要注意倾听别人是如何评课的,评课的过程又是一次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7)总结:在大家评课的基础上,最后由教研员、特邀专家或骨干教师做总结性发言,站在更高、更理性、更客观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点评,特别是一些共性的、大家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剖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带动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

3 特点与优势

3.1 参与人数多

参与联片活动的专技人员包含了教研员、学科研究中心核心组及中心组成员、视导片每个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等;管理人员包含了教育局相关领导、视导片片长、学校分管校长、片信息技术组长等;特邀人员包含了外聘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一般每次联片教研活动参与的人员在20人左右,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尽量把工作做细。

3.2 整合资源广

在联片教研活动中,有效地整合了市研究中心、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及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力量,也整合了教研员高瞻远瞩的指导力量,更整合了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力量,改变了过去的一些旧的教研形式,促使市、片、校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3.3 推动作用强

每位教师全程参与了课前准备、说课交流、听课、评课、专家指导及课后反思等环节,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得到很大提高,使得一部分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名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能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九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的获取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必须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习者有更高的素质,在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为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工作乃至社会交往的工具。其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这就必然会使信息技术与个学科融为一体,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量巨增,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陈旧率加大,有效期缩短。另外,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此带给人们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一切领域内深刻而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环境下,人们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得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出一批批多技能、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穿插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或较抽象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导工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市场有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这样,也就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模拟、测试、评定等。

5、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具有一定情境的学习资源,再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相关范文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优秀9篇02-22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7篇02-28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8篇)06-12

信息技术的评课稿(优秀3篇)07-17

技术评课稿【最新3篇】09-23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3篇)10-19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优秀10篇10-19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优秀4篇10-19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9篇】10-19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10篇】10-19

最新范文

数学评课稿(优秀7篇)12-19

小学英语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12-19

优秀幼儿园说课稿(最新9篇)12-18

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7篇12-18

小学音乐《嘀哩嘀哩》说课稿(最新7篇)12-18

科学评课稿范文(推荐(优秀8篇)12-17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精选5篇】12-17

电动机课件(精选6篇)12-17

精品课件【优秀4篇】12-16

《田忌赛马》说课稿【优秀3篇】12-16

61 5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