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泡面作文为您整理了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6篇】,希望同学们阅读之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学过程 篇一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想: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案、学案、cai。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cai,一学生明确)

1、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三、课文研讨

1、完成目标1──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指导1:

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思考: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一段怎样的故事?请用概括的语言复述。

明确:略。

2、完成目标2──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学习指导2:

(小组合作探究,从文章中寻找语言信息,抓关键语句品味情感蕴含。)

探究1:

品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的第一本书到底承载了些什么?

思考:

⑴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总领全文?

⑵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的感觉?一种怎样的感觉?

⑶哪些语句带给你同样的信息?请勾画下来。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一段苦难的岁月,以及人们同苦难抗争的心路历程。

思考:

(学生读第4,8两段)

⑴童年的记忆除了苦难还有什么?

⑵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物有哪些?

⑶父亲是如何处理我的撕书事情的?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父亲的深情。

(学生读第6,7两段)

⑴乔元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⑵作者是如何对待贫穷的小伙伴的?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同学的情谊。

(学生读第12两段)

苦难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天真的童趣。

探究2:

品评“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思考: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感情如何?

(学生读第14段)

⑴作者对书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⑵如何理解“本”?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就会积淀起快乐而丰盈的人生岁月。

3、完成目标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学习指导3:

⑴资料讨论:

“超女”与“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⑵“希望当你们老去,回首你们如花的青春岁月时,既有超女们快乐的歌声,又有洪战辉们人之初的真情。”

四、布置作业

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点滴,积淀起快乐而丰盈的岁月。仿照课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我的第一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体裁不限,(诗歌也可以)写到读书笔记上。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四

知识目标

1.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能力目标

1.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2.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

1.诵读法。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人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磨磨蹭蹭()

脊背()掺和()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相关范文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优秀5篇)01-26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4篇02-15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最新9篇12-26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03-26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4篇)05-09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7篇09-07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精选4篇)02-05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8篇03-01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优秀5篇01-01

《老山界》教案9篇01-01

最新范文

学前班数学教案【最新9篇】09-07

《春》优质课教案(优秀4篇)09-07

数学除法教案【优秀8篇】09-07

安全教育教案优秀4篇09-06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09-06

《位置》教案【优秀3篇】09-06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教案【优秀3篇】09-06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3篇09-06

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6篇】09-06

《氓》教案优秀10篇09-06

57 4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