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物质的量教案4篇

发布时间:

1。物质的量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物质的量教案4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二、实地操作。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

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

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

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

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

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

【复习回顾】溶液的概念: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质量分数: 单位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计算;二、取固体和溶剂、三、溶解。

【问题导入】:即将收获:如何才能配制一定物的量浓度溶液?我们将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为例获取知识和实验的快乐?

【学生活动1】:请认真观看视频容量配的使用,讨论总结容量瓶使用情况。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用途:用来配制一定体积、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长颈平底细口磨口瓶。

2、规格:

50mL 100mL 250mL 1000mL

容量瓶上标注的内容: 温度 ,容量 , 刻度线 。

选用: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大于所配溶液体积。

3、使用:

(1) 检漏 :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注入少量自来水,盖好瓶塞,将瓶外水珠拭净,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手指顶住瓶底边缘,倒立半分钟左右,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旋转约180°再倒立过来试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

(2) 洗涤 :用自来水、蒸馏水依次分别洗涤2-3次。待用。

【学生活动2】:自学阅读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不能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更不能作反应容器。

(2)读数: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加入水过多,则配制过程失败,不能用吸管再将溶液从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不能再补加蒸馏水。

因为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摇匀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液面低于刻线,这是因为 有极少量的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所以摇匀以后不需要再补加蒸馏水。

(4) 容量瓶不能用来保存溶液,特别是碱性溶液,配好的溶液需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

【学生活动3】:请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6页,并认真观看视频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回答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并使用简单几个字概括各步骤内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实验仪器及用品:托盘天平、称量纸、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

药品:固体氯化钠、蒸馏水。

2、步骤概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保存。

【学生活动4】:根据视频内容及案例中提示,分组配制100ml1.00mol/L的

NaCl溶液。学生总结收获。

案例: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⑴ 计算:

n(NaCl)=c(NaCl)·V[NaCl(aq)]=0.1L×1.0mol/L=0.1mol

m(NaCl)=n(NaCl) ·M(NaCl)=0.1mol×58.5g/mol=5.85g

⑵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溶质的质量5.9 g

⑶ 溶解:将溶质倒入小烧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冷却致室温

⑷ 转移:将上述溶液转入指定容积的容量瓶。

⑸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⑹ 定容:在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⑺ 摇匀: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几次,混合均匀。

(8)保存。

【实验所获】:总 结:

一算二称三溶解;四转五洗六定溶;

七摇然后八保存;溶解勿碰烧杯壁;

转移需在刻线下;定溶平视要相切 ;

上下颠倒来摇匀;配制溶液要记牢。

【学生课后完成】

3.误差分析(所配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比较)

⑴ 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

⑵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对烧杯进行荡洗。( )

⑶ 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

仰视读数、本来到刻度线却以为没到 俯视读数时到达刻度线却以为超过了

⑷ 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有散热,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

⑸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时,不慎将液体洒到容量瓶外。( )

⑹ 将定容后的溶液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滴管加少量水使液面重新恢复至与刻度线相平。( )

⑺ 定容时,液面不小心超过了刻度线,并用滴管将超出的部分吸去。( )

(8)其它情况下可能引起的误差,应由同学们在实验研究中补充、总结。

板书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实验仪器:

2、步骤概括: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保存

《作文训练状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分析】

1、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乐于表达”,训练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3、能运用好学过的词语造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等标点符号。

【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能够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故事,并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用语言的能力。常常是条理不清、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 教学的重难点:

1、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2、“重视文本”根据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3、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4、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

5、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1、谈话启发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生:我的朋友有同学、邻居、亲戚,有小朋友,也有大朋友。

生:我有十分熟悉的小伙伴。

师: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

生:有!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这些也是我们的朋友。 师: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师: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你对它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1、亲自喂养、接触过的动物,如金鱼、猫、哈巴狗、小鸡、小鸭??

2、到动物园、海洋世界观察过的动物,如老虎、孔雀、海龟、各种鱼类??3在电视(动物世界)和书本上了解到的动物。

3、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 ,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把自己当成“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准备向别人介绍。

2、说一说

师:你画的什么,能向别人介绍一下吗?

生:我家养着一只小花猫,它的头上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身上长着四条腿,还有一条尾巴。

师:你讲得很清楚。可是,如果前面不说是猫,你们能知道所讲的是什么动物吗?不能!这是为什么?“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四条腿,一条尾巴”的动物多着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动物的特征,找出动物之间的不同点来。师:你的领悟很好,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喻说,鸡的嘴巴是尖尖的,鸭的嘴巴是扁扁的,小猪的嘴巴是圆圆的。鸟类的爪,兽类的蹄,贝类的壳,鱼类的鳞,它们的外形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师:这是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动物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呢?

3、师生归纳

4、小组交流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读一读:○边读边把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改过来,把拗口的句子改通顺。 2评一评:哪部分写得欠具体,表达不准确,相互提议改一改。

3、想一想:自己的感情表达充分吗,还可以怎样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班级交流如何写作物作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篇三

一、概述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PPT课件

概念动画

实验视频

相关图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一)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

CO2点燃CO2

微观粒子数 11 1

物质质量12g 32g 44g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

(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提出问题

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

环节二:方法探究

(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

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

(2)摩尔——堆量

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

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

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

(3)迁移应用

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6.02?10232323时,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不变,引导学生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图片)

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样数目是6.02?1023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

设计意图: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

环节三: “物质的量”概念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

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图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

学生看教材P1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

(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图1-11给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

(“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6.02?10

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

(4)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个碳原。

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6.02?1023。6.02?1023mol

NA

学生体会,记忆。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

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

环节四: “物质的量”的应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

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

微观粒子数 11 1

1NA 1NA 1NA

物质的量 1摩 1摩 1摩

设计意图: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

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材选自人教版《体育》持轻物掷远一课,这节课是投掷教学单元的第一个课时,这节课主要解决肩上屈肘、快速挥臂这个重难点,为接下来更高难度的助跑投掷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主教材“持轻物掷远”是基础教材,作为新教材体系中“投掷”的重要内容。投掷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投掷教材方法多样、器械丰富、富有童趣,所以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和比较简单的投掷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班级人数40人。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对英语兴趣比较浓厚;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持轻物掷远的动作,培养正确的肩上挥臂姿势,突出重点――肩上屈肘,克服难点――快速挥臂,尝试简单的自我评价。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促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坚持锻炼的意志品质。

3、养成乐于与同伴交往,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肩上屈肘、快速挥臂,发展投掷能力。

五、教学准备:

器材:呼拉圈16个,标志杆4根,装沙的瓶子40个(学生自带),录音机1台,课前给每队排头发一支贴有福娃的火炬;场地:2个排球场;

六、教学流程:

神圣的火炬 英语过关 选择城市(立定跳远) 蛇脱壳 障碍赛跑

持轻物掷远 歌伴舞(放松) 小结

课的

程序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次数

时间

设计意图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服装情况,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神圣的火炬

4、英语过关

5、选择城市(立定跳远)

1、以问题导入主题: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

2、提出要求。

教师带领学生绕操场慢跑一圈。

导入:刚才在跑步时,我发现你们脸上洋溢着笑脸。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那么开心吗?

师生进行简单英语对话。

Hello !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

1、教师指引学生观察地上的三条线。

2、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选择城市。

3、教师及时点评。

集队做到快、静、齐。

1、跟老师绕操场慢跑一圈。

2、排头高举火炬。

1、学生按次序连续跳两次。

2、选最好一次成绩,汇报给老师。

四列纵队

跑成圆形

学生散点自由站位。

起 上 香 北

点 海 港 京

备注:男生跳远的距离比女生远。

1次

2次

8到

10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产生对这节课的好奇心,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作了铺垫。

运用英语与体育课整合,使本堂课更加丰富多彩。

抓住了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特点,创设情景--选择城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1、蛇脱壳

方法:跑到呼拉圈处,拿起呼拉圈套过身体,放回原位,连续套过四个,之后绕过标志杆直线返回。

2、障碍赛跑

方法:绕过四个呼拉圈及标志杆,取回一个瓶子,直线跑回。

重难点:

身体的'协调能力(转身时身体重心的控制)。

导入:接下来,让我来考考你们的身体素质,首先是身体协调能力的考验。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进行示范。

2、教师讲评。

3、教师置疑: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套圈吗?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比赛。

导入: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挑战第二关?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做示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套圈的其他方法。

3、请个别学生示范。

4、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比赛。

1、听取教师介绍游戏方法。

2、学生听哨声进行比赛。

3、小组讨论套圈方法,再次进行比赛。

1、听老师讲解游戏方法和示范。

2、学生认真比赛,并进行思考套圈的其他方法。

3、学生展示自我。

4、进行第二次比赛。

2次

1次

10到12分钟

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强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他们的主人翁地位。

课的内容丰富多彩,避免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物质的量教案】相关范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9篇01-12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02-04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8篇】01-19

《物质的量》教案优秀8篇03-08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06-24

物质的量教案优秀2篇03-06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优秀5篇01-01

《老山界》教案9篇01-0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8篇】01-01

政治优秀教案10篇01-01

最新范文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3篇07-05

国庆节放假安全教案精选3篇07-05

防溺水安全教案(最新10篇)07-05

《全神贯注》教案设计【6篇】07-05

教案【最新8篇】07-05

班会课教案【优秀3篇】07-05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教案(优秀3篇)07-05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优秀10篇)07-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07-05

《济南的冬天》教案(最新4篇)07-05

57 3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