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颐和园》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颐和园》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同学。

《颐和园》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分层次写具体。重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1)分层的提示是: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2)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或齐读。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5.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1)小题。说出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1)明确要求:先说出长廊的整体特点“长”;再分层说出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什么样的,并以长廊的内部为主。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2)小题:登上万寿山,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1.提示说明: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这与整篇课文“移步换景”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让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种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学生可以按照书上的方向顺序来说,也可以变化一下方向顺序来说。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2)小题。

1.出示这段话,说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2.说说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

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归纳总结:

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 “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这是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静的美来。

(七)学生对课文第二、三段这部分内容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还没有讲的问题。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画出二--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句话看出的,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学习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或句子感受到的?

(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滑”可以换成“划”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拓展练习:说说石狮子有的在( ),像在( )。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当小导游介绍你喜欢的一处景点。

2、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游览景点的文章应怎样写了吗?(按顺序、抓特点、突出重点)

六、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三

之六

授课人:王倩

一、导入  。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4、理清思路:

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

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①长②美

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㈠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㈢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首尾照应。

【《颐和园》教案】相关范文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8篇)02-26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5篇)02-18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02-13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7篇】03-04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3篇】03-09

《颐和园》教案设计(优秀10篇)03-09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20

《颐和园》教案(优秀10篇)04-10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05-15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3篇】06-14

最新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6篇)05-02

《出师表》教案【优秀4篇】05-0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7篇)05-02

硬笔书法教案优秀9篇05-02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4篇05-02

《海燕》教学教案【优秀5篇】05-02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案【优秀8篇】05-02

《静夜思》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05-01

渡荆门送别的教案设计 渡荆门送别优05-01

狼教案【8篇】05-01

57 2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