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精选9篇

发布时间:

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

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因为在探讨光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用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这个实验,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部分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做硬币“上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考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原因。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原因。

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原因”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讨论法、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

利用企鹅取暖的'现象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拿出两副眼镜请学生观察,其中一副为近视眼镜、另一副远视眼镜(俗称老花镜),并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远视镜中间厚、边缘薄。教师由此引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让学生区别认识。然后展示课本图3.1-2引导学生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利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教师强调该实验中的现象就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是薄透镜,发生两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路径,学生观察与自己所画路径进行对比,教师由此向学生讲解焦点、焦距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发现过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学生自己动手,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诶知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第6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5题

选做题:如果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被困在一个小岛上,他想生火烤点东西吃,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你能帮助他生火吗?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反馈练习。

观察、思考猜想假设

猜想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回答巩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较

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篇四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表达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七

一、课前延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虚像的概念

(二)课前自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自学课本P43,边阅读边观察图2.3—1与2.3--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此实验是研究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2、虚像

1)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

2)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3)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4)况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6)总结:上面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2.3.4.

3、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三)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M,人与像的距离为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对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四)自学反思:

1、

2、

二、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精讲点播

【例题】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B'、C',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在图中AA'、BB'、CC'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B'、C'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图说明)

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许多知识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然后连接S'A,S'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答案如图13所示。本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很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跟踪训练】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泡面作文●www.paomian.net(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4、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四)归纳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提升

(一)达标训练

1、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2、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3、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3:40B.4:20C.8:20D.9:40

55、当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现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图5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甲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乙中的()

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二)反馈评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八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

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因为在探讨光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用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这个实验,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部分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做硬币“上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考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原因。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原因。

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原因”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身边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

推进新课

一、实验准备

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t=,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有下列实验器材: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活动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二、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强调要求按图组装器材,注意斜坡坡度较小,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较长,越易计时。

分组实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教师辅导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三、实验结果讨论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 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 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

教师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四、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

课后小结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实验器材:停表和刻度尺,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结果

活动与探究

探究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变化

提出问题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不蹬车时,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实验器材粉笔、停表、刻度尺、皮球

进行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相关范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精选6篇01-06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精选4篇01-26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01-30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01-15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01-2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0篇02-16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7篇)02-20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03-2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篇02-28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3篇01-14

最新范文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04-28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优秀8篇)04-27

八年级课文《荷花淀》教案(优秀11篇)04-24

八年级上《老山界》教学设计【最新1104-23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11篇04-22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最新11篇04-22

《答谢中书书 》教案【优秀6篇】04-20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9篇)04-20

气候的威力优秀5篇04-20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6篇)04-20

46 66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