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二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写作文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在作文写作上帮助到同学们。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篇一

《平面镜成像》

一、课前延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虚像的概念

(二)课前自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自学课本P43,边阅读边观察图2.3—1与2.3--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此实验是研究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2、虚像

1)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

2)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3)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4)况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6)总结:上面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2.3.4.

3、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三)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M,人与像的距离为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对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四)自学反思:

1、

2、

二、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精讲点播

【例题】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B'、C',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在图中AA'、BB'、CC'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B'、C'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图说明)

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许多知识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然后连接S'A,S'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答案如图13所示。本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很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跟踪训练】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4、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四)归纳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提升

(一)达标训练

1、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2、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3、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3:40B.4:20C.8:20D.9:40

55、当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现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图5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甲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乙中的()

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二)反馈评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2、交流总结;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1、创设情境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2、速度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物理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

例题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三

一、课前延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虚像的概念

(二)课前自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自学课本P43,边阅读边观察图2.3—1与2.3--2,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此实验是研究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察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2、虚像

1)观察2.3—2回答下列问题

2)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3)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4)况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6)总结:上面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2.3.4.

3、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三)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M,人与像的距离为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对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四)自学反思:

1、

2、

二、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精讲点播

【例题】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B'、C',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在图中AA'、BB'、CC'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B'、C'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图说明)

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许多知识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然后连接S'A,S'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答案如图13所示。本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很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跟踪训练】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4、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四)归纳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提升

(一)达标训练

1、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2、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3、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3:40B.4:20C.8:20D.9:40

55、当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现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图5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甲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乙中的()

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二)反馈评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经历选择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积极探索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3、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1、形变、弹力

2、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教具准备臂力器,体重秤,弹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气球

分组实验:弹簧、铁架台、刻度尺(30cm)、钩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进行新课

一、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

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

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

演示玻璃瓶的形变。如图5.3一l所示,找——只横截面为椭圆的大号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半径1~2mm,长约30cm)。向瓶内灌满红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适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衬以带刻度的白纸板。

演示时,先用教鞭(或钢笔杆)轻敲瓶壁,让它发出清脆的响声,(表示玻璃比较硬)。然后用手指沿横截面的短轴方向紧压瓶子。因瓶子受到这样的按压后容积变小,管中水柱明显上升(如图9)。当放开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沿瓶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压瓶,则由瓶的容积变大,水柱就明显下降(如图b)。这说明玻璃受力要发生形变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发生形变的,只是形变很微小我们肉眼看不出来而已。

师:归纳以上例子及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叫弹力。

板书: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师:要知道力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有: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挂环。

师:你观察很仔细、很全面、讲得很好,弹簧测力计主要构造是:刻度盘、弹簧、指针。

板书:2.弹簧测力计

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

师: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会不会无限制地伸长?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不会,当拉力增加超过某个限度时,弹簧会被拉断。师:对。弹簧要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

力计就是根据弹簧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书: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测力计?

生甲:握力计。

生乙:拉力计。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84的内容弄清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2)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准为止;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到刻度盘上。

师:说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针对这只弹簧测力计,再请一位同学说说如何正确使用?

生:①桌面上这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不要测量超过5N重的物体。②这只弹簧测力计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③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校零。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并让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师:你也说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①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指针如何校零?

生甲: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弹簧被拉长后不会恢复原状,甚至被拉断。

师:正确。

生乙:如果弹簧测力计不测力时,指针不在零刻线处,只要上下移动指针即可。

师:使用前还要上下拉动弹簧,看看弹簧是否靠在刻度盘上或指针是否被刻度盘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变的,要等指针稳定后读数才准确,如果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要抓住瞬间读数。下面分组实验,请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①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②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的拉力大些,想想为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请各组把你们所测的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时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组头发被拉断时拉力不同。

师:正确,因为不因人的头发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后得出:两个弹簧秤对拉,稳定时拉力大小相同。

师:正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乙: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师:你对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下面请大家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摆在桌面上,按照课本P84图5—17,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比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来。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生:老师,手边没有1N、2N、3N……的重物,怎么标刻度线?

师:可以用硬币,这时的刻度不是1N、2N:3N……而是一个硬币重,两个硬币重……当然,也可以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来与橡皮筋测力测互拉(平行于刻度板一条直线互拉),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作刻度为了增大橡皮筋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以把几根橡皮筋并在一起使用。

生:为什么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师:因为橡皮筋越拉长,直径越小,伸长与弹力不成正比。

请做好的同学拿到讲台上,请代表上台评比。

学生代表上台评比,比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教师将获奖的橡皮筋测力计保存在实验室,并向每人颁发奖品,以示鼓励,请全班同学掌声祝贺。

课堂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

师:你归纳得很好,很全面,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构造

2、使用方法

布置作业

l、课本P87,作业1、2、3。

2、同步学习与探究本节的开放性作业部分。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μ<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www.paomian.net》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

①曲线;

②规则(圆)。

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测量;

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

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

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

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时间的单位

3、长度的估测

4、时间的估测

5、长度的测量

6、时间的测量

7、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相关范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精选6篇01-06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精选4篇01-26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01-15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01-2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0篇02-16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7篇)02-20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03-2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篇02-28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3篇01-14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6篇)04-21

最新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优秀10篇】01-31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7篇】01-30

八年级地理教案(最新6篇)01-30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01-30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01-30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优秀10篇01-30

初二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01-29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教案优秀8篇01-29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3篇01-29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6篇01-28

46 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