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批评反思

交通事故反思(最新8篇)

发布时间:

生命不是儿戏,人人都要重视起交通安全来,不让危险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下面是泡面作文为同学们带来的交通事故反思(最新8篇),希望同学们阅读之后能够文思泉涌。

交通事故反思 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在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习作,是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事,写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根据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在这节习作课的操作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怎样顺利地打通学生想象的通道呢?课伊始,进行故事接力,创设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维的涟漪;听声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动。再让学生说“111”是什么,利用简单的图形,从形及物,由此及彼,想象的大门随之洞开,而这“111”又正是这次习作内容所在的页码。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和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情绪,产生愉悦的心理反映。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听说习惯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然后,以一组组词语为载体,一个个事物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维的立交桥。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在学生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2. 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学生可以选择习作中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来编故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学生可以有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故事接龙,共同表演故事;从交流的对象上看,不仅可以和同学、和自己的科任教师交流,还能向听课老师请教、交流。课堂呈开放格局,凸现教学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交际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组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自然、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3. 关注生活,乐于表达 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提出:“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虽然童话可以海阔天空,驰骋万里,但是,它仍然与生活、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编写童话,不仅要充分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应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写得有意义、有新意。在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时,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联系此前学习《海滨小城》、《五彩池》等文后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生态环境的调查,以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讨论,来关注环保这个主题;联系学生不爱护眼睛,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者越来越多这一实际;联系个别同学不爱惜文具,不爱惜学校财产等行为;联系社会的旅游热等热点问题……一一反映在童话故事中。这样必将推动学生学会观察、敏于思考,更多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态,除采用智慧果、智慧书签等激励手段外,还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开始,我设计了“故事大赛”,那样,竞技性强,课堂活跃,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同学只能当听众。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中改为自由地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小组内让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会”,尽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把起点较高的“故事大赛”放到第二课时。课中还鼓励学生向听课老师请教,并且把交际活动拓展到课外,把同学当作邻居的小伙伴,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交通事故反思 篇二

关键词 驾驶员;交通事故;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76-02

在当前各地公路等级越来越高、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交通事故频发高发的态势,是值得让人深思的。作为一名老驾驶员,本人根据自己在行驶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从驾驶者自身角度出发,就当前公路交通事故预防问题,初浅地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1 驾驶员自身因素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员作为交通工具的掌控者,是公路交通行为的主体,在预防公路交通事故中起着主要作用。现实中,交通事故屡屡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性日益突出,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深入分析可知,驾驶员的以下一些认识和行为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1.1驾驶员对具体情况掌握不清

此处提及的具体情况是指公路状况和车辆状况。就路况而言,由于近年来公路建设处于大发展阶段,各地都建成了等级层次不一、体系完备的公路网络,形成了道路状况越来越好,道路系统也愈加复杂的双重情况,需要驾驶员具备了解熟悉复杂路况的应对能力。但是,实际上,有不少驾驶员对公路交通知识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致使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对车辆状况认知不清也是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由于驾驶员日常不重视对汽车的检查及保养,达不到安全行车的技术要求。有的驾驶员在将要开车时,才知道汽车出现了故障,这时有的驾驶员甚至还心存侥幸,怀着不影响行驶就不进行修理的心理,完全没有一点完全责任感,这样的车辆上路是相当的危险,常见的有机件失灵、灯光失效、转向失效、轮胎突爆、制动失效等故障。这些故障轻则损坏车辆面,重则殃及他人或者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

1.2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安全隐患

疲劳驾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精神不集中,注意力比较分散以及反应有些迟钝;在视觉方面表现得是;视线不是很清晰,产生失误的判断以及没有进行周到的思考;在注意范围方面表现的是:情绪相当的焦躁以及瞌睡犯困等;身体方面的表现是:手脚动作比较迟缓以及笨拙,驾驶技能下降等。相对驾驶员来讲,对疲劳的消除是相当重要的,对产生疲劳的云因进行分析,对疲劳消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驾驶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驾驶员的职业,不仅仅是依靠体力来进行,还需要脑力劳动,所以说,总体上来说驾驶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相当大的职业。在进行汽车的驾驶中,一定要对驾驶员的职业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处理相关的状况中才能够沉稳以及正确的面对;2)确保睡眠质量。不管从事那个行业,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就是保证一定的睡眠以及休息。所以,为了确保驾车的安全性,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将时间能够合理的进行分配;3)做到劳逸结合,科学驾车。通常,驾驶员驾车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驾驶车辆超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要靠在路边或者对交通不产生妨碍的地点进行休息。

1.3驾驶员行车心理素质不高

作为一名成熟的驾驶员应该具有适应各种复杂交通环境的心理素质,以及得心应手地控制行驶车辆的能力。但事实上,一些驾驶员在自身心理行为上有明显影响行车安全的素质倾向。尤其是两类心理因素是造成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首先是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心不在焉,遇有意外情况往往来不及处置或处置不当即发生交通事故。其次是驾驶员神经过度紧张,在行车过程中随时处于紧张状态,遇有情况时精神更为紧张,动作僵硬,失去正常的控制车辆能力,极易发生事故。如:2012年7月,金华市下属的义乌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即为一大货车驾驶员经过行人较多的村镇公路时,遇到情况,心里紧张过度,突然紧急制动,导致车辆失控撞上行人和车辆,造成1人当场死亡,车辆严重受损的重大交通事故。

1.4驾驶员违规驾驶引发交通事故

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驾驶行为,是导致产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实际看来,驾驶员违规驾驶行为主要有超速行驶、违章掉头、不按规定停车、制动或灯光不符合要求、不按规定保持行车间距等违章事项。

1)超速行驶引发事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节奏感也在不断加快。在当前的交通行使中,大多数人行使的都是特别快。而一些驾驶员对我国目前公路行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直接来讲,就只路面状况好车速就应该快,有的为一时的刺激或其他原因而盲目超速行驶,把安全行驶抛之脑后。目前最终以追求刺激为目的超速行驶就成为诱发我国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科学实验也有力地证明了高速行驶对安全的影响:当车辆在高速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角会变得狭窄,视力急剧下降,动作变得紧张僵硬,对车辆控制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极易形成车辆失控。此外,超速行驶还导致机动车冲击力和惯性加大,如遇紧急情况,纵有再多的操作经验也难以化险为夷,最终酿成大祸;

2)违法停车引发事故。由于车速相对较快,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行驶时,短时间内很难判断前方车辆是在行驶还是在停车状态。特别是在夜间行驶,后方车辆只是根据前方车辆的尾灯判断它的存在,很难判断其行车的速度。一些车辆,在路途中发生小故障时,就直接在路边进行修理,也不设置任何的警告标志,有的还直接停靠在转弯或行车道上,后面的出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另外还有些驾驶员在乘车人员一遇到情况即在公路上随意停车,如换驾驶员、解手、停车问路、看路、检查车况等等,对防范交通事故麻痹大意,重视程度不够;

3)未保持安全车距。车辆时速在100km的情况下,和前一车辆的行车距离必须保持100m以上,这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的。但是,实际操作上,一些驾驶员对保持车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存在较为普遍的跟车行驶习惯。在当前路况好、速度快的行车状态下,过于接近的车距,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大雾天气,或者路况不是很好的时候,过近的车距很容易导致群车连环追尾事故,大量的事实证明,群车连环追尾事故其危害性较大、后果严重,因为他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带来严重的经济赔偿,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保持安全行车车距,是非常重要的;

4)违法超车倒车逆行引发事故。在公路上逆行、掉头、停车是较常见的违规现象,但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也有这几个因素而造成的,而不按规定超车是一种严重侵犯干扰其他车辆享有正常行驶路权的违章行为,这对车辆安全通行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少数驾驶员不按规定驾驶,随意的、盲目的、强行超车的超车,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驾驶员在行驶中与人闲谈、抽烟、打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也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交通事故后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驾驶员驾驶行为整个过程中,出现任何的纰漏都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只有在日常维护与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规范的操作,才能确保安全行驶,最大限度的避免交通事故。

2 公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通过从驾驶员自身角度出发,对导致公路交通事故规律性特征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控制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遏制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1是驾驶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要做到系统全面

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贯穿始终的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行驶教育管理,做到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在机动车驾驶技术培训、驾照考试中不断增加公路交通安全知识(含法律、法规)的内容,促进驾驶员增强安全行车的思想观念。经常性地开展驾驶员集中学习公路交通安全知识(含现实事故反面教材)活动,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对一些流动性比较强,无法进行集中教育的驾驶员可在交通管理执勤中以发放宣传材料、个别教育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弥补集中教育的不足,扩大受教育面。对部分肇事、严重违章、多次违章的驾驶员,在严格依法对其实施处理的同时,还应单独进行安全再教育工作。

2.2是驾驶员要加强学习预防、应对交通事故

这里所指的学习应对是指驾驶员对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和预防对策思考。作为驾驶员在平时工作中应该经常性利用一些事故案例开展自我教育,以便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查遗补漏,积极争取预防与控制公路交通事故的主动权。驾驶员所在单位要配合进行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实现年度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将事故预防工作实施重奖重罚。还要加强在交通事故预防与控制方面具有深层次、高科技管理、先进管理模式成果的相互借鉴交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的水平。

2.3是驾驶员要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

驾驶员所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基础,而车况良好、性能保持则是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驾驶员要始终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避免机动车在公路上带“病”行驶,在车辆上公路行驶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等,有些故障在低速条件下并不明显地表现出来,也不影响行驶,但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就会显露出来,如高速跑偏、摆头等,这可能都会对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辆产生较大影响。还要特别留心高速行车状况下对轮胎的要求,决不可将装有不符合要求轮胎的车辆上路行驶。

2.4是驾驶员要杜绝违反交通法规行为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驾驶、超员超载、超速行驶、不按规定停车、酒后驾驶等违反交通规范的驾驶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只有在驾驶环节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上述各类违反交规行为的,才能真正有效的遏制、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交通事故这一社会公害具有其阶段性的客观存在特征,作为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认真掌握其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从自身出发不断总结探索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地努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尽量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水平。安全驾驶的引路人。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 篇三

据新华网报道,公安部公布,2012年9月30~10月7日中秋加上国庆的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万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遇难、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25万元。

2011年,美国著名汽车行业杂志Wardsauto公布了全球机动车保有量排名,美国以2.4亿汽车注册量居第一,中国以7800万辆排第二,日本第三,7400万辆。根据这个业内比较权威的排名,比较汽车保有量在前六名的各国公布的交通事故官方数据,会发现中国以6.2万的死亡人数居第一,而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同一量级的日本,则只有4612人因交通事故在2011年死亡。遍览2011年世界各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国仅次于印度。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此高企的交通事故致死率? 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引发各主要媒体的热议。

交通事故致死率高应反思

许多媒体在公安部公布了2012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之后,纷纷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如此之高应当反思。

2012年10月9日《新京报 》在《长假结束不忘反思:794人死于交通事故》的评论中指出,一个假期,交通事故夺去794人的生命,听来确实令人唏嘘。不过,也不能因为节假日喜庆氛围仍有余韵,就讳疾忌医,不愿意看见这样一组伤亡数字。伤亡不可能因为数字的秘而不宣而有所减少,相反,将之开诚布公、理性面对,并找寻其背后的根源,才有可能找到治理之道,减少现实中的事故和伤亡数字。面对这样一个让人有些难受的伤亡数字,公众除了批评、监督公权部门的工作之外,恐怕也要多一些自省。类似占道行驶、抢道超车、变道加塞等易引发事故之举,固然要靠管理,也离不开个体习惯的养成。

2012年10月9日千龙网在《中秋国庆长假交通安全的反思》一文中指出,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今年长假,出现的一些群死群伤交通事故,让人感到非常痛心。如云南嵩待高速客车与货车相撞8人死13人伤,沪昆高速贵州段荷载50人客车翻车已致18人死亡,青银高速淄博段交通事故致14人死亡。虽然说,一些交通事故中不排除天气的缘故,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无疑显得更加迫切。如减少疲劳驾驶,杜绝一些不安全的超车行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呵护。面对让人感伤的伤亡数字,作为公众恐怕也应该多一些自省、自律意识。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加强交通管理的同时,更应该养成文明安全的行车习惯。

2012年10月10日北方网发表《双节长假794人死于交通事故 仍应反思》的评论指出,公众希望看见的,不只是假期伤亡人数,更希望看见相应的反思和改进建议。比如公安部日前修订条例,规定驾龄1年以下的驾驶员不得独自上高速,这便是加强交通治理的明确信号。

2012年10月12日柳州在线发表《双节重大车祸频发 我们该反思什么》的评论指出,节日期间,一些严重威胁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不文明驾驶行为频频发生:一些地区加强对大货车的管制,规定特定时段危险品运输车和重型货车不得在高速上行驶,然而,就是有人无视规定,在禁行时间内堂而皇之地照开不误。本是仅供抢险、消防、救护以及紧急公务使用的应急车道,被一些司机当成了超车车道。高速发生拥堵本该耐心等待有序行进,而一些司机则是乱超车、乱插队,让本来就拥挤的交通变得混乱。中小型客车免费通行,而一些大货车却鱼目混珠,以杭州某收费站为例,司机直接冲栏杆通行的达9起。遮牌、乱按喇叭、车乱停乱放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数不胜数……

驾驶素质低下是致死率高的主因

许多媒体在评论中,就分析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时纷纷认为:驾驶素质低下,是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2012年10月8日新华网的《8天长假794人车祸遇难 超速和疲劳驾驶成主因》一文指出,长假期间为何交通事故频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超速和疲劳驾驶。”

北京市民敬炜是一名私家车主,在刚刚过去的长假,他花了12h自驾720km回老家,又耗时10h返京,期间多次被堵在路上,并目睹了数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放假车多是一方面,路上事故我觉得才是造成拥堵的罪魁祸首。”敬炜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一些小车一有机会就飞速穿越,很危险。”谢英是在云南工作的四川人,2012年9月29日下午1点出发回家。谢英说,为了躲过“拥堵”,很多司机超速行驶,在密密麻麻的车辆中寻找机会,一路上就看见6起车体摩擦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后,恰恰是高速公路最容易大面积拥堵的时候。

“在路上看到好些驾驶员不按交通法规行驶,违规超车变道,这是很危险的。”湖南湘潭市民吴勇假期驾车回了老家浏阳,他说,驾驶员素质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广西南宁的陈先生在“黄金周”前刚拿到驾照,他告诉记者,今年南宁出台新规,从2012年10月1日起,C证学员必须完成55个学时才能参加考试。他说,趁之前有时间全部学时不到10h,就在异地考取了驾照。交通法规考试是应试,考过了就忘。

湖南公安驾校客车驾驶员专职培训教练周东林说,目前中国的驾驶员培训机制并不完全合理,在驾驶员受训过程中,公路行车经验太少,导致真正上岗之后驾驶员处理各类交通状况经验不足。另外,虽然交通法规等在考试过程中均有涉及,但许多人仅在考试之前背记题库,考过之后缺乏对安全理论的温习和实践。

2012年10月9日,腾讯评论《什么导致8天794人死于车祸》指出:一是不良驾驶习惯和驾驶素质低下是致死事故多的主因,九成以上事故都是“马路杀手”违法引起。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官方统计,很多驾驶员是不合格的,看看他们常犯的错误:未按规定让行17.28%;超速9.91%;无证驾驶5.76%;逆向行驶4.38%;违法会车3.69%;违法超车3.12%;非法变更车道2.49%。低下的驾驶素质让许多人是在“危险驾驶”,一出事故就是非常严重的。二是“马路杀手”先天被放水。在许多不同的调查报道中,都可看到各种驾校放水的新闻:请人代上课、课时不上满、花钱买驾照……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加强了对驾校的监管,授课和考试程序更加严格,但在其他地方,驾校考试放水的情况依旧很泛滥。三是“马路杀手”后天又缺乏约束,前不久,一本《寻路中国》的书在中国热卖,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开车的故事,书中列举了许多中国驾驶员的恶习,比如乱闪灯、乱按喇叭、乱超车……

安全发展重在落实

交通安全仅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个缩影,不遵章守纪、安全素质低下、监管不落实等交通安全领域乱象,同样也突出反映在煤矿、建设工程等安全生产的许多领域中。十一黄金周后的10月10日,安徽省淮北市梧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10月11日,已发现5人遇难、1人下落不明。同日,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108国道38km皇草坡段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工地宿舍发生火灾,造成13人死亡,24人受伤……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 篇四

[关键词] 农机驾驶员 心理健康 行车安全

[中图分类号] U4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14-02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进入各个家庭,推动了我国各地交通事业的飞越式发展,同时,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首位伤害因素。避免道路伤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驾驶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多种情况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大家思索和关注,驾驶员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驾驶素质来认真对待。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一定时期心理的趋势和走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其行动,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而在这繁忙的车辆驾驶过程中,如果农机驾驶员拥有不健康心理将会直接影响到驾车的安全。一个心理健康的农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驾驶熟练程度、车辆状况、道路情况、行人拥挤情况、天气和季节变化、制动性能、动作反应快慢、车速和跟车距离、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允许的情况下,对自己所驾驶的车辆正确判断、提前预防、合理处理,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来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农机驾驶员的心理分析

1.随意驾驶和侥幸心理。这种心理类型的驾驶员多表现在开车时不够聚精会神,随心所欲,东张西望,精力外移,随意吸烟、吃东西、听歌,甚至与旁人闲谈、、玩耍、打闹等等,这些不良恶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危隐患,是违章驾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仍要坚持错误的选择。这种情况在有经验的农机驾驶员之中表现较多一点。

2.盲目乐观和思想麻痹

麻痹心理。驾驶员出的交通事故,大部分原因都是因思想麻痹造成的。据调查,大部分车辆事故都是因为对事故的前期情况不重视,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了,或者对熟悉的情况不重视,这是造成恶劣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盲目心理。这类型心理的驾驶员多数表现在对辖区道路不熟悉,对哪一段路危险、哪一路口车多人多的情况掌握不明,这样也是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原因。

3.英雄自大和霸道蛮干心理。一些老驾驶员认为自己驾车资格老,开车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就掉以轻心。英雄心理。这部分的人多数是看到别人开快车,心理就崇拜,以致意识上受到一定的感染。霸道心理。这样的驾驶员心怀霸气,以为是驾驶技术天下第一,驾车起来威风凛凛的,气势凌人,不把交通规则、安全规定放在眼里。

4.情绪波动反常,控制能力弱等。驾驶员在遇堵车、红灯、愤怒、悲伤、恐惧时,或在别人违章超过自己车时,感受性、理智性降低,拙于观察和思考,跟自己堵气,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5.低落心理。农机驾驶员不能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利益与得失关系而导致的。一些农机驾驶员遇到挫折,心情低落,心里想不通,精力不集中。

6.抵触心理。这类型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一些农机驾驶员不能正确对待现实而形成的。一些反常情况,驾驶员不能正确接受,反而造成一种逆反心理,或对别人的批评劝阻耿耿于怀,心存怨言,情绪不稳定,想通过乱开车、开快车来发泄心中之恨。

7.急躁心理。此类型心理的农机驾驶员主要是在日常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下造成的,主要存在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新驾驶员之中。驾起车来就一味求快不求稳,不顾安全,遇上堵车或红灯,更加烦躁,还有的为了追求更多经济效益多拉快跑,开车起来就慌张起来,不知所措。

二、农机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育对策

人都有七情六欲,有时人的感情、情绪支配着人的行动,情绪高涨,头脑清晰,思路明朗,做任何事情都可能迎刃而解。反之,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做事情就可能受到阻力。农机驾驶员驾车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可能会酿成大祸。为此,对加强农机驾驶员心理影响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不良的心理状态实现“质的变化”,打造过硬的“心理盾牌”,切实预防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

1.加强思想工作,要本着对个人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加强文化、身体、尤其是心理等素质,做到政治思想好、作风纪律好、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过硬等基本条件。 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2.加强心理教育,解决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在驾驶过程中,要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的观念,充分认识车辆事故的危害性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自己心理行为对驾车的影响作用。进行心理培养,强化心理素质。在情绪波动很大时行车要注意控制情感、车速、给自己一个好的暗示;严重者可休息治疗。注意改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

3.加强沟通工作,化解心理矛盾。“安全工作无小事”。作为一名农机驾驶员发现自己有异常行为的表现和想法,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心情郁闷,精力涣散,那必定是心理有问题,要及时掌握具体情况,有思想问题的要自己化解或与人交流沟通,使自己有一个舒畅的、坚强的、积极的、温馨的心态,以更良好的状态和更充沛的精力驾驶好车辆。

4.加强心理修炼,增强“自控力”。一个掌控自己心理活动的人,行为上表现的是一个沉着稳重、冷静理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机智灵活。作为一名驾驶员要具备的心理素质。逐步确立“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凡是遇到紧急情况,都有镇定的去应急处理,要杜绝违反行车安全规定的现象发生,切忌不顾后果而心存侥幸、带情绪驾车,鲁莽、盲目驾车。

5.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农机驾驶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做好农机驾驶员的心理调适避免和降低危险是驾驶员长期的必修课。特别是在行车过程中,外界的各种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和影响。作为驾驶员本身,时时刻刻都要尽早地意识到各种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以便及时调整、集中精力驾驶好自己的车,主动地避开危险且不对他人造成危险。

6.农机驾驶员自己作好以下心理暗示和诱导

农机驾驶员要对自己多鼓励,安排工作要适当,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保持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也应讲究人格修养,扩大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

农机驾驶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给自己一个好的暗示和诱导,提前预防处理相关情况,同时加强道德修养,以健康的驾驶心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学习和运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防止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交通事故反思 篇五

近年来,在我市偏远的农村地区发生聚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日趋突出。制造交通堵塞、围堵行政机关等,聚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时有所闻。

笔者所在的某县县城就经常发生上述情形,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工伤事故、征地拆迁、非正常死亡等问题是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要源头,尤其是交通事故。在农村地区,只要发生一起交通致人死亡事故,一般都会引发一起群体性事件,其亲属对事故的处理方式不是寻求和求助政法机关依法处理,而是聚众上路,通过停尸闹丧行为制造交通堵塞,向主管部门施加压力,达到及时如期处理和处理结果符合其意愿等目的。为什么农民在选择对事故和案件的处理方式上,不去寻求正当的合法渠道,而是采取偏激的方式呢?笔者分析,一是农民对政法机关在处理事故和案件的透明度、公正性上存在质疑和偏见;二是长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堵塞交通、围堵行政机关是处理事故和案件的唯一有效途径;三是受法制意识不强的影响,不懂得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现行困难,认为通过司法部门处理事故和案件费时、费事和费力,没有实施堵塞交通和围堵行政机关的行为来得快。

笔者认为,从提高政法机关的公信力上,应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教育培训,转变群众对政法机关的错误认识。政法机关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职能机构,只有切实履行职能,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和尊重;相反,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公信力。作为政法机关,要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政法干警整体素质的培养,端正其执法态度,树立其执法为民的思想,并组织干警经常下乡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送法律、送温暖、送服务下乡,帮扶弱势群体,加深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一旦发生车祸之类的事故或案件,村民就不会为担心政法机关的“冷、硬、横、推”而迫不得已地做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在一些偏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仍是法制宣传的盲区。这些地区的群众法制意识普遍低下,有的对法律知识可谓一窍不通。在涉及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或案件上,他们在“法不责众”的陈旧思想迷惑下,往往采取偏激的做法。对此现状,作为政法机关,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辖区群众进行政策、法制的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阵地和工作机制。以农村地区的乡镇为中心,建立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接受群众对法律方面的咨询,指导群众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并无偿为家庭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援助。只有通过不间断地对群众开展法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建立法律援助服务机构以及法律信息服务渠道,满足群众对法制的应用需要,才能改变群众无视法律的落后思想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滞后状况。

交通事故反思 篇六

每个节日的意义都有所不同,有的传统节日是跟习俗有关,有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而设立的节日,就比如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这个节日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时间是什么时候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为每年的4月3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大量生命这一事实而设定的。

该节日设立时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社会背景交通违法行为危害超过战争,中国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痛斥交通违法行为,2005年死于车轮下的无辜生命已经达到了10万人,不亚于甚至超过一场惨烈的战争。良好的交通秩序是靠依法严管出来的,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必须严管重罚才能遏制当前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这不仅是交通管理实践,同时也被世界发达国家交通管理实践所证实。客运车超员、机动车超速、货车载人、酒后开车、疲劳驾驶,都是马路杀手,这种驾驶车辆的状况,都随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使每个出行者都成了潜在的被害人,随时都可能遇害,是不特定的,不管是谁。

漠视自己的生命和漠视他人生命的做法,或者叫生命意识的淡漠对国家、对社会、对受害人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也给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投下了阴影。对违法者的姑息迁就就是对人类的犯罪。公安机关的交管部门采取设立安全服务站,在重要路段设立安全服务站,对超员的车辆要卸车转移,对疲劳驾驶的人员强令休息,对重点路段超重驾驶从重处罚。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设立宗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凸显,交通事故频发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害。

每年的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尊重生命,让“马路杀手”销声匿迹。

交通安全常识交通信号灯的判断

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四面都悬挂着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它是不出声的“交通警”。红绿灯是国际统一的交通信号灯。红灯是停止信号,绿灯是通行信号。交叉路口,几个方向来的车都汇集在这儿,有的要直行,有的要拐弯,到底让谁先走,这就是要听从红绿灯指挥。红灯亮,禁止直行或左转弯,在不碍行人和车辆情况下,允许车辆右转弯;绿灯亮,准许车辆直行或转弯;黄灯亮,停在路口停止线或人行横道线以内,已经继续通行;黄灯闪烁时,警告车辆注意安全。

交通标线的判断

马路上,用漆划的各种各样颜色线条是“交通标线”。道路中间长长的黄色或白色直线,叫“车道中心线”。它是用来分隔来往车辆,使它们互不干扰。中心线两侧的白色虚线,叫“车道分界线”,它规定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路口四周有一根白线是“停止线”。红灯亮时,各种车辆应该停在这条线内。马路上用白色平等线像斑马纹那样的线条组成的长廊就是“人行横道线”。行人在这里过马路比较安全。

如何安全走路

交通事故反思 篇七

关键词:车辆交通事故 不良习惯 思绪漂浮 应对策略 心理学技术

一、车辆交通事故的概述

据各国事故数量统计的报告: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在5500万起,其中死亡30万人,受伤800万,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位。从国内外专家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因驾驶员的原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80%已上,而在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中,有40%是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良所导致的,所以说,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现象分析

2.1侥幸心理。其是指在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驾驶员不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而消灾免祸的心理。它是由于驾驶员对个别经验的不正确的总结而形成的。

2.2逆反心理。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当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或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限制时,有人就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并在心理身上构成障区,形成一种对抗情绪。这种逆向思维和反抗控制的情绪,就是逆反心理。

2.3恐惧心理。驾驶员面对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时所体验的情感。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难以做到眼明手快,驾驶操作容易出错,也易发生交通事故。

2.4消极心理。其是车辆驾驶操作优化的大敌,也是发生事故的祸根。有些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驾驶员消极心理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半数以上。

2.5利弊心理。驾驶员遇到事关利益的情况时迅速权衡利弊,采取相应措施的心理称为利弊心理。正确的利弊心理能够在权衡利弊后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公私分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三、不良驾驶习惯的表现

3.1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会造成驾驶员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的降低,头脑反应迟钝,产生厌倦心理。

3.2随心所欲。随心所欲是“无所谓”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拐弯、并道、起步、停车时不打转向灯。

(2)强行插队。

(3)夜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4)乱停乱放。

(5)慢车占用快车道。

3.3自我控制力差。自我控制力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3.1侥幸。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3.3.2赌气。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为了一些让自己烦心的小事情赌气。

3.3.3英雄主义。有的驾驶员自觉技术高明、头脑灵活,开辆好车就感觉“高人一等”。

3.3.4慌乱。出现异常情况时,表现惊慌失措。

四、对于不良驾驶习惯的应对策略

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危害,建议试试以下几种应对“思绪漂浮”的策略。

4.1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4.2合理安排安全教育。

4.3把心理疏导引入安全例会,引导大家如何面对种种压力,让大家各自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压力管理模式和应对策略。

4.4做好包括单位、家庭、社会各层面人际关系的交流沟通工作,让自己处在一种和谐、温情的氛围中。

4.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车习惯。充分休息好,吃饭要定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五、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学技术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里选拔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理选拔是保驾驶员具有较高心理品质的重要步骤。因此,对驾驶员心理选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5.1情景测试。情景测试主要是模拟现实交通中的情况,测定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5.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也被普遍重视的方法。在心理选拔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5.3面试法。面试法对于选拔者有较高的要求:一是选拔者要经过必要的训练。二是要形成详细的询问计划。

参考文献:

[1]宋传平,刘军民。驾驶员心理训练与事故预防[Z].

[2]胡智庆。汽车驾驶员安全防护与保健[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009-01-04。

[4]韦德,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3。

[5]金会庆,张树林,戴平,等。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69-371.

交通事故反思 篇八

目的:在当今设计被越加重视的大环境下,设计领域迎来新热潮,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故事化设计思维在设计意义上的延伸与探索,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方法: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析,来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通过总结归纳现有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案例分析,浅析故事化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应用。

结论:故事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提供设计的新思维,以新的角度来解决设计问题,挖掘和延伸产品的内在意义,创造出更宜人的产品,营造充满故事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设计趋势 设计思维 故事 故事化设计 产品内在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创新时代,设计以其独有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满大街的创意海报,琳琅满目被设计过的商品随处可见。从起初设计作为促售的一种手段到设计驱动式创新,设计的地位也从物理逻辑逐渐向行为逻辑发生演变。众所周知,设计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人说它是继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制高点――体验经济,有人说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后工业时代,人们从追求“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表达”的产品,最后到“形式追随故事”的产品。设计总是一步步地向“人”靠近,甚至还要超越并引导人。设计的理念随着时展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本土化设计”、“大众设计”……这些新的理念一窝蜂的充斥着设计的各个角落,好比交互设计也不再是产品的制胜法宝,设计不能仅仅被局限在交互或是体验设计中,设计需要寻找全新的思路。每当设计的概念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我们便需要回到设计的本源,去找寻设计的内在意义。回归本源,设计总是在做一件事――为人讲故事。如果说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那么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好故事的创作过程。我将它理解为:故事化设计思维。

1.有关“故事”

故事之于我们是亲切而自然。我们从小在故事中长大,故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听着别人的故事,也继续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可以是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段过程,一份体验;一种思想,一股精神,一次记录,一份传承;一种沟通,一份表达,一种情景,一些信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感悟与想象……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故事中成长,也将故事演绎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纵观人类本身亦是故事的承载体,聚集着以往的经验及阅历,也浓缩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听众,故事便成了一种简单分享信息的方法。

人们习惯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自然的表达自我、与人沟通交流。故事的构成要点:视角、情景、角色、形象化、语言。这些简单的元素加在一起所带给人的精神价值与情感体验是无价的。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好比在设计要素中也常关乎多维度体验设计、系统环境关系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以及设计的表达技法与设计思想等。元素总是简单的,但是如何去运用元素来传达思想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文化修养。设计的灵感源于生活,生活阅历加上创新,便会产生故事。作为一个故事讲述人,把一幅画面、一个愿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创新的世界,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给人,以给听众带来启发与共鸣。好的设计就犹如好的故事。

2.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有人曾说,设计本身是一门语言,起初我们在努力的学习如何去做设计,而当设计已被普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怎么来掌握设计,去描绘一幅拥有故事感的画面,就像学习一门语言。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设计师要懂得讲故事,也有人意识到故事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与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当将故事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构成要素与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源自两者都有生活作为基础,都在做一件与人有关的事情,都在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与揭示生活,都在赋予事物更多的灵魂与意义……

这种内在联系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与人文基础两方面。在自然基础上,故事与设计起初都是源自生活,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而设计的人造物,到如今每天被各种产品环绕的日常生活,设计―直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更引导提高着我们的生活。故事也是源自对于生活的细微的观察与感悟,承载着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设计与故事又可以归属于艺术,都以其独有的魅力描绘或创造着我们的生活。有人可以运用语言写出《啥利。波特》,有人可以创作出《格林童话》,文字是故事的组成,技术便是设计的外衣。在人文基础方面,故事是很好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是好故事的天生听众与创造者。在设计领域,故事感的存在也很好地将设计师与目标用户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设计师营造的故事化环境体验,从而在精神与情感上与设计师产生共鸣与呼应。然而设计师、故事、目标用户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可以促进设计进一步发展,互利共生(如图1)。设计的趋势总是逐步向人靠近,故事化便是一个很好中枢,将设计与人更好的连接与融合。

【交通事故反思】相关范文

交通事故的检讨书(4篇)01-25

交通事故大反思心得体会【精选9篇】02-23

交通事故反思报告【通用3篇】04-06

交通事故检讨书优秀8篇04-19

交通事故反思优秀10篇07-25

交通事故的反思心得体会优秀8篇10-19

交通事故反思(最新6篇)10-23

关于交通安全事故反思优秀6篇12-04

交通事故反思【精选4篇】01-16

交通安全事故反思总结优秀9篇03-21

最新范文

思想方面的自我剖析 自我反思思想方12-13

课后反思4篇12-12

大班《戏说脸谱》艺术活动反思2篇12-11

批评的反义词是什么精选4篇12-10

班主任教育反思(优秀5篇)12-09

最新开展自我批评要求 开展自我批评12-08

检讨书:考后反思【优秀6篇】12-08

拯救小猫咪简短 救救我小猫反思(2篇)12-07

《大自然的文字》课后反思2篇12-06

幼儿园老师用椅子压幼儿 园长回应已12-06

73 45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