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作文体裁>读后感

核舟记读后感【3篇】

发布时间: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写作文为您精心收集了核舟记读后感【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核舟记读后感 篇一

《核舟记》的创作者是魏学洢。他是明朝末期人,他的父亲则是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宦官、想弑君篡位的魏忠贤进行了坚决激烈斗争的大忠臣。但弹—劾奸人不成,反而惨被下狱斩首而怨死。魏学洢时年仅二十九岁,就在他护送父亲灵柩回家的途中,又不幸悲愤而亡,真是英年早逝啊!令人叹息。但这位既不是大官,又不是名士,更不是著名诗人作家的“无名小卒”却凭借他的笔墨乍现,给后人留下了大名篇——《核舟记》。

魏学洢在他二十五岁时写了这篇文章,给他悲惨的人生点缀了美丽,增添了色彩。我对古文的喜爱,就在于不仅有景、物的描写,更能抒发豪情,表达志向。《核舟记》正是这样的文章。

《核舟记》描写的是一名艺人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个迷你小船。天哪,你想象得到吗?八分长的一个坚硬核桃,不知是什么样的工匠,居然能够用刻刀、画笔勾勒小船,居然能在上面做成小窗,有窗栏、窗户!还居然有八扇!箬蓬也是栩栩如生。一个完整的船舱,居然只有四分长,真是鬼斧神工啊!可是,这还不是主体部分哟!

船头厚仅二分,上面居然有三个小人!你说神不?!此舟点明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船必是苏轼的仆人驾舟了,东坡先生与他的两个朋友同游赤壁。黄庭坚与苏东坡共执一手卷,相互指点侃谈卷中之物,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置身于广阔天地间,胸襟顿开,浩瀚江面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四周更是“山高目小,水落石出”。两次畅游赤壁,各异季节,带来不同景色,更是颇有一番情趣。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犹似笑弥勒一般,想必是闷得慌了,到江上风多处乘凉,无比快活。总之,我就像亲眼看到三人如何开怀畅游,悠闲自在的豪迈气度和潇洒姿态。作者观察细致,下手更是妙笔生花,写得既有条理,又令人陶醉,惟妙惟肖,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太令人叹服了!

舟子(撑船的人)两人不能算作主要人物,只能作个陪衬,但雕刻家王叔远仍将他们听茶声、作呼啸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更体现了他们“泛舟”江上时的悠闲、豪爽之情。

这核舟长不过一寸,宽不过二厘,但窗格、茶具、船浆、五个人物却尽其所展,实是不可名状的惊人之作。难怪作者惊呼:“噫,灵哉,怪哉!”。

核舟记读后感 篇二

古宗林《核舟记》的作者魏学伸虽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名人,但《核舟记》却是作者的大名作。因为,《核舟记》不但以仅仅400的字数囊括了那精巧玲珑的小小工艺品——核舟上的所有内容,而且,《核舟记》的语言还像它自身的工艺技巧一样精美,它400多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它以经久不衰的文学价值入选传统的中学课文。单单《核舟记》的语言就独到难得。笔者根据古诗文教改体验,认为导学本课时,可在学习字词后,从本文语言描写入手,以逐步地使学生整体感知这篇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体感。但是,要启发和指导好学生对本文语言的掌握,教者首先必须从如下两方面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课文体现了核舟这一事物与语言的精确美。

核舟作为古代雕刻的艺术精品,它离不开雕刻家的精雕细琢,《核舟记》语言的精确说明离不开作家的细微观察和妙手偶得,才使本文达到雕刻的精确与语言精确的完美统一。如果没有极佳的核舟素材,再高妙的作家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本文第二段只用80来字就清楚而准确地交待了核舟的形体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作者的文字稍不简洁,就不是80字能说清的,又因核舟的工艺是微型的,所以用词稍一马虎就可能欠准确,如二段中的“约”“有奇”“许”“旁开”“右刻”“左刻”和三段中的“卷端”“卷末”“微侧”等语词都准得恰好其分,却又十分精练,使读者一看就清晰明白。

二、形象鲜明美。

核舟这一“奇巧”的工艺品所塑造的每个形象之所以能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读者面前,那就是作者能依托核舟这一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结合合于情理的逻辑思维,使核舟上的事理逻辑与作者的语言逻辑完美统一,才如实生动地再现了苏、黄、佛印及舟子共五人各不相同的身分、志趣爱好、各为所事及细微动作,使他们各自的形象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如写鲁直“若有所语”,佛印的神情“与苏黄不属”,舟子中的“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所刻之字“细若文足,色画了了”。这些语句不仅使核舟上的人物在读者面前形象鲜明,而且使核舟上的事物在读者面前具体生动。与其说是对核舟人事的说明,不如说是描写。《核舟记》的语言看似古朴、实则精彩,特别是“珠可历历数也”一句使人感到那颗颗念珠历历在目,让人叫绝。核舟上,苏东坡《赤壁赋》的主题和意境也自然领会在读者心中。

上述所道之美就是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来实现的,它既表现出一个时代民间雕刻艺术的精妙绝伦和核舟上一代文豪的闲情逸趣,又表现出古代船工的生活习性和纯朴的热情,同时表现出作者的诗情画意。这不但使核舟成为一道朴素而精巧的人文景观,更使《核舟记》将这一人文景观创造性地给予丰富和发展,成为古代人文的佳作。《核舟记》从对核舟这一“奇巧”雕刻的事物解说上说是一篇小品说明文;从对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来说,它因极强的文学性又不失为一篇精美的历史散文。

核舟记读后感 篇三

《核舟记》是八年级下册一篇很特殊的文言文,它没有像大多数文言文一样写景记事,而是十分详细的介绍了一只长约八分有奇的小核舟。

这小核舟是用桃核雕成的,长度不满三厘米,关键这小周上有着五个人,八扇窗,34个字等等,这么小的身板上有了这么多的东西,让我对这个雕刻人有着满满的佩服。

文中说了这个神乎其神的雕刻家叫做王叔远,我到手机上一查,果然,跟所有名人的经历过程十分相似。手机上介绍他从小就酷爱木刻,经常上山尝试,总是把自己的手指划出一道道的伤口,鲜血直流。但他永不放弃,最后终于成为了明代著名的微雕家。这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的。

而这个核舟便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所有功底,就比如,舟上雕刻的佛印手上的念珠可以清清楚楚的数出来个数,舟项上刻的一些字的笔画,细若蚊足,但却让人看得十分清楚,光这两点便令人望尘莫及。

而就是这么一件伟大的作品,被王叔远直接赠予友人,光这份心性也就值得别人的敬佩。

这件核舟最让我了解的部分便是它所雕刻的内容了。它雕刻了苏轼观游赤壁时的景像,这或许也是对苏轼这位著名的词人的一种纪念了。

一艘小核舟飘漂过时间长河,来到现代,让我们一睹雕刻大师的风采。

【核舟记读后感】相关范文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6篇)01-01

西游记读后感结尾(优秀6篇)01-01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8篇】01-01

说和做读后感(精彩3篇)01-01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5篇01-01

灰尘的旅行的读后感(优秀3篇)01-0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读后感【优秀6篇】01-01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优秀10篇】01-01

森林报春读后感优秀4篇01-01

《小草》读后感【5篇】01-01

最新范文

读童年读后感100字精彩7篇06-12

父与子读后感优秀10篇06-12

《社戏》读后感【优秀3篇】06-12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优秀9篇】06-12

《智慧背囊》读后感(优秀7篇)06-12

员工《自动自发》读后感800字优秀4篇06-12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优秀6篇】06-12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优秀3篇)06-12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优秀10篇06-12

厚黑学读后感精选6篇06-12

25 2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