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学生学习>学习方法

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泡面作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最新10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 课件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和延伸。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只要掌握了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刃而解,为此教材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

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有300名学生。从能力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课本上的新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也有少数同学在解法上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个别同学接受能力差或主动性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此外,在创造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和商的近似数。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把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 篇二

1、有两块稻田,一块有4.2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稻谷7.15吨;另一块有2.5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稻谷6.72吨。两块稻田共产稻谷多少吨?(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15×4.2+6.72×2.5=46.83≈46.8(吨)

2、服装厂要做120套西装,做上衣一共用去毛料192米,做裤子一共用去毛料132米,平均每件上衣比每条裤子多用毛料多少米?

(192-132)÷120=0.5(米)

3、阅览室有185本课外读物,其中少年画报有72本,是科普读物的1.5倍,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185-72-72÷1.5=65(本)

4、龟兔赛跑,全程2000,龟每分钟爬25米,兔每分钟跑320米,兔自以为速度快,在途中睡了一觉,结果龟到终点时,兔离终点还有400米,兔睡了几分钟?

2000÷25-(2000-400)÷320=75(分)

5、有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2厘米宽的纸条粘起来(接头处0.5厘米),竖裁或横裁,哪种裁法粘起来长?长几厘米?

横裁粘起来长,长1厘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 篇三

1、商店有彩色电视机210台,比黑白电视机的3倍还多21台。商店有黑白电视机多少台?

2、用一根长12.4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已知这个梯形的两腰共长6.4分米,面积是9平方分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答)

3、河里有鹅鸭若干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4倍。又知鸭比鹅多27只,鹅和鸭各多少只?

4、一个林场要栽树2000棵,前3天平均每天栽350棵。其余的要求2天栽完,平均每天要栽多少棵?

5、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一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修路队修一段路,前8天平均每天修路150米,余下3000米又用4天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7、一列火车4小时行了272千米,照这样计算,

①、行驶2312千米路程需多少小时?

②、这列火车15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8、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2.5米。采用新的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节省0.5米,原来做60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套?

9、工程队修一条长54千米的公路,前7天修了6.3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多少天完成?

10、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采集树种,一班45人,每人采集0.13千克。二班共采集6.15千克。两班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12、一间教室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需要27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0.3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3、工程队要全修一条长4.8千米长的水渠,计划用1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08千米,实际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14、4只大熊猫两周共吃掉竹叶169.12千克,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竹叶?

15、服装厂做校服,现在每套用布2米,比原来每套节省用布0.2米,现在做880套校服的布料原来只能做多少套?

16、一桶连桶共重9.2千克,倒去一半后,连桶还重5.6千克,问桶重多少千克?

17、小明的新房间准备用方砖铺地。如果用面积是0.09平方米的方砖需要160块,如果改用边长0.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8、某钢厂全年计划产钢54000吨,结果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实际每月比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吨?

19、学校买来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共用891元。已知1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的价钱相同,每把椅子,每张办公桌各多少元?

20、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3.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其中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1、爱达乐蛋糕房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王师傅领了5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22、水果店运来495千克苹果,用纸箱来装,如果每个纸箱装2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个纸箱?

23、化肥厂计划生产7200吨化肥,已经生产了4个月,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200吨,余下的每月生产800吨,还要生产多少个月才能完成?

24、塑料厂计划生产1300件塑料模件,6天生产了780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生产多少天才能完成?

25、学校食堂运回面粉26袋,每袋20千克,运回大米的重量比面粉重量的2倍少80千克。运回大米多少千克?

26、某工地需要47吨沙子,用一辆载重4.5吨的汽车运了6次,余下的改用一辆载重2.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多少次?

27、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下底是240米,上底是180米,高是6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28、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是货车速度的1.5倍。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答案:

1、63台

2、3分米

3、鹅9只鸭36只

4、475棵树

5、48千米/小时

6、350米

7、34小时1020千米

8、75套

9、53天

10、35千米

11、12千克

12、480块

13、12天

14、3.02千克

15、800套

16、2千克

17、90块

18、900吨

19、椅子27元。桌子162元

20、42千米

21、15个

22、20

23、3

24、4

25、960千克

26、8次

27、1400棵

28、600千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 课件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6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把一个红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

生:相等。

师:如果放入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吗?

生:不相等。

师:我们这节课来研究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会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

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场景再现)

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

(评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2、同步练习

拿出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的袋子,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2 师: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

生:1/3 师:袋子里都只有一个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里只有两个球,第二次口袋里有三个球。

追问:如果再往袋里放入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放5个球,其中白球1个。

(评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几个球,摸到其中一个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学例2

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说说这6张牌各是什么牌,帮助学生区分“红桃”与“黑桃”。

师:把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讨论后明确: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张牌,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摸到方块2的可能性是1/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

生3:一共有6张牌,“2”有两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这6张牌中,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对比练习: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五张,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请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说可能性。

汇报1: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2;摸到红色牌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评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从6张牌中任意摸到一张,每一张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从而为解答下面的问题奠定认识基础。教学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丰富学生对基本思考方法的体验。)

4、同步练习

①学生口答第(1)题中的几个问题

②学生讨论: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区域?

指出:由于停在红区域的可性是1/8,所以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红区域的次数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

③追问: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80次,停在红区域的次数一定是10次吗?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评析: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先用分数表示指针转动后,停在每种颜区域的可能性,再根据可能性推算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各种区域的次数。进一步加深对用分数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做练习十八第一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追问: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2、做练习十八第二题

①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

红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3、4、5、6;

绿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1、2、2、3、3;

蓝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2、3、3、3。

②组织比较:正方体都是6个面,为什么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抛绿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学生完成第(2)小题后,组织比较: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为什么不一样?

3、摸球比赛

师:红球4个,黄球3个,如果摸到红球算老师赢,摸到黄球算你们赢,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摸到的红球可能性是4/7,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7,比赛不公平。

(评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通过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总评: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先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游戏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对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2”。然后借助摸牌游戏情境,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并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学习过可能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 篇五

1、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2.5小时后相遇。快车每小时行4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5千米。两个城市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二位同学合打一份资料,甲每分打18个字,乙每分打22个字,两人用了30分打完这份资料,这份资料一共有多少个字?

3、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两地相距628千米,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相遇了吗?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合做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做124个,乙每小时做136个。他们合做了8小时,超额完成120个。他们原来打算合做多少个零件?

6、上午10时一只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1小时一只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4小时与货船相遇。货船每小时行18千米,客船每小时行27千米。两港相距多远?

答案:

1、(42+35)×2.5=192.5(千米)

2、(18+22)×30=1200

3、(50+40)×3+25=295(千米)

4、没相遇。(60+80)×4=560(千米)628-560=68(千米)

5、(124+136)×8-120=1960(个)

6、18×3+(18+27)×4=234(千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 课件 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3.做“练一练”第1题。

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 8,36 。)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 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发现特点。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2)完成“试一试”。

(3)发现特点。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2.做练习五第1题。

3.做练习五第2题。

4.做练习五第3题。

5.做练习五第4题。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 ),7的因数最大是( )。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 )的倍数。

(3)8是2的( )数,2就是8的( )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篇七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基本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就是说整数被分成了三类:负数、0、正数。0是负数和正数的分界线,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相对应的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友情提醒】

在看温度计上的温度时,一定要看清楚每一小格是多少度,有时一小格表示2度,有时一小格表示1度。

【经典例题】

下面4个数中,最接近0的是( )。

A.-1.5 B.-2 C.+3 D.1.6

☆☆☆最接近0的数不是挑其中最大的数,而是看哪个数在数轴上和“0”最接近,应该选“A”。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基本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这里的“底×高”是指对应的“底”和“高”。因为平行四边形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高,分别对应两条不同长度的底,所以,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对应关系。例如:如图所示,底BC(或AD)与高AF是对应的,底CD(或AB)与高CE是对应的。而底BC(或AD)与高CE、底CD(或AB)与高AF是根本没有关系的。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注意:这里一定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或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都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只能保证面积相等,而面积相等又有无数种情形。另外,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也就是说如果将AB看作底,那么BC就是高;如果将BC看作底,那么AB就是高。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梯形的两底的和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要分别知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数据才可以求面积。例如:用50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如图所示),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我们将50-15=35(米),“35米”便是两底之和。

【友情提醒】

1、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要特别注意除以2。反过来,在知道面积和底(高),要求高(底)时,因为我们还没有学方程,更要注意先将面积乘2,再除以底(高),求出高(底)。例如:梯形的面积是20,两底之和是8,求高。可以这样计算,20×2÷8=5。也可以这样写:8×高÷2=20,即8÷2×高=20

4×高=20

高=5,或者依次倒退还原也能得到结果:8×高÷2=20

8×高=40

高=5。遇到三角形的情况也同样来解决。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都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3、在进行面积计算时,我们要注意单位是否相同。一旦发现单位有所不同,就要做好记号,然后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4、在计算梯形的面积时,如果两底之和是偶数,可以先除以2,再乘高就是面积;如果高是偶数,可以先除以2,再乘两底之和便是面积。例如,可以将(9+10)×10÷2想成(9+10)×5;再如,可以将(14+16)×3÷2想成(14+16)÷2×3,即15×3。这样计算的话,是不是方便了许多?

【经典例题】

下面几句话中,( )是正确的。

A.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B.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C.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3倍,高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6倍。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不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等底等高。所以,选项A、B都错的,考察选项C,没有问题,应选择“C”。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基本知识点】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0.001;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数位顺序表要背得滚瓜烂熟。

3、整数部分都在小数点的左边,小数部分都在小数点的右边。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它在小数部分的最左边;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它在整数部分的最右边,个位和十分位在小数点的一左一右,它们也是相邻的数位,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为10。

4、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友情提醒】

1、我们把数位顺序表要烂熟于胸,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可以写成“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也可以写成“0.1”、“0.01”、“0.001”等,但不要写成“十分之1”、“百分之5”等这样的形式。

2、把8647300000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是( )。解决这种题一定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写,第二步求近似数。

【经典例题】

2.34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也可以说成2.34是由( )个0.01组成的。

☆☆☆2.34是由2个一、3个十分之一和4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也可以说成2.34是由234个0.01组成的。这是关于数的组成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基本知识点】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计算。

2、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字的特点。

【友情提醒】

像2.5+4这种口算题容易算错,应该是2加4等于6,结果是6.5。有的学生直接把5和4相加,这样就错了。另外,像6-3.18这种题也很容易错,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一位一位对齐相减。

【经典例题】

用竖式计算:74.6-7.68=

☆☆☆先列竖★WWW.PAOMIAN.NET★式计算,注意在被减数的百分位添0,最后不要忘了在横式的后面写上正确的结果。

所以,74.6-7.68=66.9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篇八

一、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二、点小数点的方法: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点位数不够,就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数比原来的数小。

三、积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四舍五入法: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由于小数的末尾去掉0和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取小数的近似数时不用把数改写成0,直接去掉。

2.205≈2 (保留整数)

2.205≈2.2 (保留一位小数)

2.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

四、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从左往右算

2)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

4)不用算的先抄下来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扩展:

(a+b+c)×d=a×d+b×d+c×d

数学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小学数学乘法法则

1、一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一位数乘法一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乘法口诀是根据。

2、两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法两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3、多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法则

因数末尾若有0,写在后面先不乘,

乘完积补上0,有几个0写几个0。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篇九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密铺

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小学五年级数学 课件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相关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202203-09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精选8篇06-07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归纳【优12-2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材【优秀01-3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01-30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优秀4篇03-05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优秀15篇)04-16

寒假作息时间表(最新5篇)01-01

周瑜的历史小故事【精选10篇】01-01

学习工作简历怎么写(优秀3篇)01-01

最新范文

新手开车变道的一些技巧(通用2篇)09-21

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录取分数线参考一09-21

空心音符简笔画最新5篇09-20

可爱音符简笔画优秀5篇09-20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最新3篇】09-20

最新血压计十大品牌排行榜排名【优秀09-20

2023上海大学排名(优秀8篇)09-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09-20

小学生时间计划表(优秀2篇)09-20

跑步的技巧有哪些优秀6篇09-19

82 37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