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发布时间:

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的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一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3.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的结合与应用 教学过程 回顾练习:

观察该数列的性质。【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都是3】

观察与思考 下面的几个数列性质并给出结论:(1)38,40,42,44,46,48,50,52,54(2)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麽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5,7,9,11,13,15,17 2,2,2,2,2,2,2,2,2 探究:

数列满足 判断此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推倒方法:

一、不完全归纳法。

二、迭代法。

三、叠加法 例: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3.请在12,24中间插入一个数字a,使得12,a, 24成等差数列,则a的值为多少。

练习: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研究: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等于18,它们的平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实际应用 某露天剧场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座位__________个。

总结:

1.等差数列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及其应用。3.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引申式。作业:必做习题3.2:1——

5、7 选作10、11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二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三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河北省卢龙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吕敬平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 模块第六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考班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但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跟他们基础和素质有很大关系,基础较弱,素质不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设计思想 1.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简单浅显问题(数数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形态,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并通过一定的实例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通项公式的运用。

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2、“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六、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由学生的总结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思考并交流对概念的理解,并总结: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n≥1)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9,8,7,6,5,4,„„;√ d=-1

2).0.70,0.71,0.72,0.73,0.74„„;√ d=0.01 3).0,0,0,0,0,0,„„.;√ d=0 4).1,2,3,2,3,4,„„;× 5).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d0,第三个数列公差d=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d 即:a2=a1+d a3-a2=d 即:a3=a2+d

„„

猜想: a49= a1+48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设计思路: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出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七、巩固新知应用例解

例1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2,公差为−5,试写出这个数列的第2项到第5项.

例2 求等差数列

1,5,11,17,...的第50项。例3 在等差数列an中,a10048,公差d,求首项a1.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八、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1、已知an为等差数列,a58,公差d2,试写出这个数列的第8项a8.

2、写出等差数列11,8,5,2,„的通项公式和第10项。3、求等差数列2,1, 8 ,„的通项公式与第15项.

55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九、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an-an-1=d(n≥1)。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十、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6.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四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思考: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三个数列:5,10,15,20,… ①48,53,58,63 ②18,15.5,13,10.5,8,5.5 ③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由学生讨论、分析)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

对于上面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间的关系,得到:

对于数列①,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5 ;对于数列②,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5 ;对于数列③,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2.5 ;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那么对于以上三组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5,5,-2.5。3.合作探究,深化概念

提问:如果在与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学生回答:因为a,A,b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那么由定义可以知道:A-a=b-A 所以就有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看来,则

从而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p+q下面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对于以上的等差数列,我们能不能用通项公式将它们表示出来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⑴、我们是通过研究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去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下面由同学们根据通项公式的定义,写出这三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个别指导经过分析写出通项公式: ①这个数列的第一项是5,第2项是10(=5+5),第3项是15(=5+5+5),第4项是20(=5+5+5+5),„„由此可以猜想得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② 这个数列的第一项是48,第2项是53(=48+5),第3项是58(=48+5×2),第4项是63(=48+5×3),由此可以猜想得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③这个数列的第一项是18,第2项是15.5(=18-2.5),第3项是13(=18-2.5×2),第4项是10.5(=18-2.5×3),第5项是8(=18-2.5×4),第6项是5.5(=18-2.5×5)由此可以猜想得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⑵、那么,如果任意给了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 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归纳:

和公差d,它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呢?

(n-1)个等式

所以 何表

„„

思考:那么通项公式到底如?

„„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引导下得出通项公式: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得出:以为首项,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教师板书)

就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知道了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d,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可以表示出来了。

(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动手画图研究完成以下探究:⑴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通项公式为的数列的图象。这个图象有什么特点?

⑵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3x-5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据此说一说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利用通项公式求出。经

分析:⑴n为正整数,当n取1,2,3,„„时,对应的过描点知道该图象是均匀分布的一群孤立点;

⑵画出函数y=3x-5的图象一条直线后发现数列的图象(点)在直线上,数列的图象是该一次函数当x在正整数范围内取值时相应的点的集合。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等差数列的图象是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的一个子集,是y=px+q定义在正整数集上对应的点的集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五

【课题】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定义中,应特别强调“等差”的特 点: an1  an  d(常数)。

例 1 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教材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次迭代的过程,所用的归纳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公式的正确性还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例 2 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中任一项的巩固性题目,注意求公差的方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a1 , d , n, an ,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7课时. *揭示课题

6.2等差数列.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观察】

将正整数中 5 的倍数从小到大列出,组成数列: 5,10,15,20,….

(1)

将正奇数从小到大列出,组成数列:

1,3,5,7,9,….(2)

观察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发现:从第 2 项开始,数列(1)中的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 都是 5;数列(2)中的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 2.这两个数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第 2 项开始,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相同的常数.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 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 等差数列的公差,一般用字母 d 表示. 由定义知,若数列 an  为等差数列,d 为公差,则 an1  an  d , 即

an

1 an  d(6.1)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12,公差为−5,试写出这个数列的第 2 项到第 5 项.

解 由于 a1  12, d  5,因此 a2  a1  d  12   5  7 ;

a3  a2  d  7   5  2 ;

a4  a3  d  2   5  3 ;

a5  a4  d  3   5  8.*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1.已知an 为等差数列,a5  8,公差 d  2,试写出 这个数列的第 8 项 a8 .

2.写出等差数列 11,8,5,2,…的第 10 项。*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你能很快地写出例 1 中数列的第 101 项吗?显然,依照公式(6.1)写出数列的第 101 项,是比较麻烦的,如果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就可以方便地直接求出数列的第 101 项.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设等差数列an  的公差为 d,则

a1  a1 , a2  a1  d , a3  a2  d  a1  d  d  a1  2d , a4

 a3  d  a1  2d   d  a1  3d , ......

依此类推,通过观察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1 

 n  1  d.(6.2)知道了等差数列an  中的 a1 和 d,利用公式(6.2),可以 直接计算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在例1的等差数列{an } 中,a1  12,d  5,所以数列的 通项公式为

an  12 (n  1)(5) 17  5n,数列的第 101 项为 a101  17  5 101  488 .

【想一想】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量: an、a1、n 和 d,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针对不同情况,应该分别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 2 求等差数列 1,5 ,11 ,17 , ...的第 50 项。解 由于 a1  1, d  a2  a1  5  1  6, 所以通项 公式为 an  a1 (n 1)d  1(n 1)6  6n 7 即 an  6n  7.故

a50  6  50  7  293.例 3 在等差数列an 中, a100 48, 公差 d 1/3, 求首项 a1.解 由于公差 d 1/3 , 故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n  1) 1/3

由于 a100  48,故

 a (100  1) 1/3,解得 a1  15.【小提示】

本题目初看是知道 2 个条件,实际上是 3 个条件:n  100,a  48, d  1/3.

例 4 小明、小明的爸爸和小明的爷爷三个人在年龄恰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他们三人的年龄之和为120 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 4 倍还多 5 岁,求他们祖孙三人的年龄。分析 知道三个数构成等差数列,并且知道这三个数的 和,可以将这三个数设为 a  d , a , a  d ,这样可以方便地求 出a ,从而解决问题。解 设小明、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分别为 a  d , a , a  d , 其中 d 为公差 则

a  d   a  a  d   120, 4a  d   5  a  d  解得

a  40, d  25 从而

a  d  15, a  d  65.答 小明、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分别为 15 岁、40 岁和 65 岁。【注意】

将构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数设为 a  d , a , a  d ,是经常使用的方法。*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练习 6.2.2

1.求等差数列 2/5 ,1, 8/5 ,…的通项公式与第 15 项.

2.在等差数列an 中,a5  0,a10  10,求 a1 与公差 d.3.在等差数列an 中,a5  3,a9  15,判断-48 是否为数列中的项,如果是,请指出是第几项。4.已知三个数的和为18,且这三个数组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求这三个数。*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结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a1   n  1  d.*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六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片断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晓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直奔课题

①德国数学家高斯八岁时计算1+2+3+„+100=?时,所用到的数列:1,2,3,4,„,100。②姚明刚进NBA一周里每天训练发球的个数依次是: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③匡威运动女鞋的尺码(鞋底长,单位是cm):22,23,23,24,24,25,25,26。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数列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容易发现这些数列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此时写出课题)。

2.阐述定义,理解内涵

在前面的基础上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你觉得在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时应注意什么?启发学生回答: ①“从第二项起”(这是为了保证“每一项”都有“前一项”);

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因为“同一个常数”体现了等差数列的基本特征); 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一串数学表达式,即a2a1d,a3a2d,,anan1d,an1and,,这其中最能刻划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的是哪一个等式?

。an1and(d是常数,nN*)或anan1d(d是常数,nN且n2)通过下面三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① 9,8,7,6,5,4,„„是等差数列吗?(递减等差数列)②常数列3,3,„,3,„是等差数列吗?(常数列)

③数列1,4,7,11,15,19是等差数列吗?(非等差数列)

由此三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公差d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当d0时,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当d0时,等差数列是递减数列;当d0时,等差数列是常数列。④若数列{an}满足:an1and(d是常数,nN且n2),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吗? 3.探究交流,发现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n}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这个等差数列a2,a3,a4如何表示?an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不难由学生完成:

因为a2a1d,a3a2d,a4a3d,„„。所以a2a1d,12121212a3a2d(a1d)da12d,a4a3d(a12d)da13d,„„„„„„„„„„„„„„„„„„„„„„„ 由此完成ana1(学生回答)

当n1时,对(*)式两边均为a1,即等式也成立,说明(*)式对nN都成立,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ana1(n1)d,nN。

上面求通项公式的过程是迭代的过程,所用的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更为严密的推导方法。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d填空,得ana1(n1)d„„(*),这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让a1a1 a2a1d a3a2d

„„„„„

anan1d

将以上n个式子相加得ana1(n1)d。这种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叫叠加法,这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证明方法。

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此公式进行理解:通项公式含有a1,d,n,an这4个量,已知三个量,就可以求出第4个量,即“知三可求一”,这样通项公式就是方程,从中让学生体会方程思想的运用。

4.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1已知等差数列18,15,12,9,„„。

(1)请写出a20,an;

(2)-279是否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说明:要判断-279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279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an279的正整数解。

例2已知等差数列{an}中,a510,a1525,求a25的值。解略。(a2540)

解方程组比较麻烦,可否避免?让学生发现:a15a510d(155)d。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对任意的两项差都满足?提出

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思考: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中,an与am有何关系? 由ana1(n1)d和ama1(m1)d易得aman(mn)d(证实并非巧合),从而也有d aman。

mn2

让学生比较ana1(n1)d与aman(mn)d发现,前式是后式的特例,后式是前式的推an(mn)d叫做等差数列的变通式。让学生用变通式再解例2。广。为此我们不妨把am探究活动二:通过例2发现:5,15,25成等差,a5,a15,a25 也成等差;在等差数列{an}中,k1,k2,k3„成等差数列,那么 ak1,ak2,ak3„成等差数列吗?(让学生课后思考)

探究活动三:

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ana1(n1)ddn(a1d)(d,b是常数),当d0的时候,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式,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等差数列通项可以写成anpnq形式;反之,如果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判定数列{an}是不是等差数列,也就是要看an1an的差是不是与n无关的常数。这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以完成证明。

由此得出: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探究活动四: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n3n21(nN*)的图象。这个图象有什么特点?(无穷多个孤立点。)

(2)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函数y3x21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an3n21的图象是直线y3x21上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3)等差数列anpnq与函数ypxq图象间有什么关系?(anpnq的图象是直线ypxq 上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5.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一个定义: an1and(d是常数)。

两个公式:ana1(n1)d,anam(nm)d。

三种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要追问在哪里体现了这些思想方法?

三种方法:不完全归纳法、迭代法、叠加法。6.课后作业,运用巩固

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1,2,6 题。

备选题: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a10是第一个大于1的项,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2.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卷中第25题记有:“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分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

3.选做题: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a716,求下列各式的值:(1)a6a8;(2)a3a11。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七

新蔡二高教学设计 年级:15级 学科:数学 主备课人:徐德功 日期 2017年12月5日 课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等差数列 1.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与前n项和公式Sn的关系. 三 维

1、知识目标 2.能通过前n项和公式Sn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教 学 提高对等差数列的认识,优化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提升数学表达的能

2、能力目标 目 力。标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美。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运用。难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优化。教学过程:【知识精讲】

一、基本概念、性质

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 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d叫做等差数列的,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a,A,b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即2A 或A。

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公差 时,数列为递增数列; 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时,数列为常数列;

4、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性质:(1)对于任意的整数p,q,r,s,如果pqrs,那么apaqaras(2)对于任意的正整数p,q,r,如果pr2q,则apar2aq(3)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b,数列{ban}是等差数列,则{an}是等差数列(4)已知{bn}是等差数列,则{anbn}也是等差数列(5){a2n},{a2n1},{a3n},{a3n1},{a3n2}等都是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Sn = 注:(1)、在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五个量的关系,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可求其余两个量。(体现方程的思想)(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特点是n为关于n的二次式,且无常数项。即:s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相关范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3篇)01-12

等差数列教案【优秀4篇】01-26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8篇)06-14

等差数列数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07-02

等差数列教案优秀5篇08-03

《等差数列》教案【优秀9篇】08-23

等差数列优秀教案(通用7篇)02-24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优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1

最新范文

初中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8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3篇】01-08

初三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优秀01-08

电工基础课件【优秀10篇】01-08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优秀8篇)01-08

优化教学设计(优秀9篇)01-08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设计【01-08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8篇】01-08

《画家乡》的教学方案设计(优秀8篇)01-08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精选4篇01-08

59 5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