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课稿课件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泡面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中历史说课稿 篇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地讲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以及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入具有初步判断、推理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树立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改革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重点、难点:

本课有两个重点:一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二是商鞅变法。

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即铁农具与牛耕的推广与各国变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因为本课内容难度较大,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所有教学内容均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逐一解决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关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目的可以分为“铁农具”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

1、“铁农具”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然后组织讨论)。

③《战国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演示教材《分布图》,然后提问,组织学生归纳——铁器分布非常广泛,说明铁农具不仅开始使用,而且得到推广。

2、“牛耕的使用推广”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②牛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3、“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这一小目下可设置问题: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组织学生拓深、拓宽教材内容来回答,教师作必要的分析补充)

二、关于“商鞅变法”可设置以下四个问题展开教学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信变法?(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

2、你知道“商鞅舌战”和“徙木立信”的故事吗?请讲给同学们听听。(对商鞅变法主要的经过补充一些故事,这样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中哪条措施最重要 ?为什么?

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将内容与作用结合起来,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挥,教师随机演示)

内 容 作 用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废除了旧制度 增强了国力

奖励耕战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建立县制 增强了秦军战斗力

总结:

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2、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拓展延伸

1、设置材料问答题:

(多媒体)有一次,前总理朱镕基在北京观看话剧《商鞅》。当该剧最后演到商鞅因变法被旧贵族们处以极刑车裂而死时,朱总理潸然泪下,感慨地说道:“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①设问:旧贵族为何这样仇视商鞅?商鞅遇害后,他的变法事业失败了没有?为什么?朱总理的话表达了他一个怎样的信念?

②问答题:

为什么“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它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初中历史教资笔试考试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掌握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并讨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提高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难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2017年5月39岁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微信朋友圈以马克龙的名字为切入点流传过这样的一个段子:说真的,姓马的都厉害,我这一生就服姓马的人,第一个是马克思,他改变了我的思想;第二个是马化腾,他改变了我的交流方式;第三个是马云,他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念……

教师引导:马克思是谁?他有什么成就?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人的思想?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一下马克思。

学生回答:卡尔·马克思,德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教师补充: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实指的就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理论。我国也正是因为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教师出示史料并提问:马克思为什么要创立这样的理论呢?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德国开展起来,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而且资产阶级为获取更多利润,剥削压榨工人,底层民众生活悲惨,社会矛盾尖锐。

教师补充:正因如此,马克思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思考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才逐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二)过程

教师出示有关马克思的视频,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个人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请大家观看视频,思考其创立的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马克思从小就有着较为清晰和宏大的理想,17岁时就提出“择业的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他博士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政治活动,结合当时社会的情况在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抨击政府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文章,后来报纸遭到德国政府的查封。

教师继续引导:被查封之后马克思放弃了么?

学生继续观看后回答:没有,他去往了巴黎,结识了恩格斯,二者继续探索工人运动,不断丰富和借鉴前人的思想,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教师补充: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不断吸收前人的思想文化、深入分析工人运动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才形成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精神品质

教师出示史料,请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影响世界的思想?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品质?

小组代表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积极投身革命;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

教师补充:183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后,几乎每天都前往大英博物馆和图书馆,积极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正是这样的坚持与刻苦,才能够创立指导全世界无产者的马克思主义。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观看电影《年轻的卡尔·马克思》,下节课谈谈观后感。

四、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里第2课内容,本课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的,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列宁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符合苏俄的国情,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斯大林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本课共有两个子目。“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介绍了1921年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介绍了斯大林实施一、二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和利弊。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③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二。说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回顾上节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入新经济政策,让情境走进课堂,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感官和心理的强烈刺激,引发学生兴趣

2、问题式教学法:将知识引入课堂,提出问题,以疑导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

3、运用导学案教学,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疑、讨论、探究,教师参与答疑,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讲解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突破难点问题。

三、说学情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列宁和斯大林两位领导人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措施和影响。为了让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我把上一课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对比,从而让学生知道这种做法是符合苏俄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对于“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评价,学生不怎么了解,我创设情境,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每个问题都由情境导入,学案概括,提出问题,课堂讨论,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进入教学设计部分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讲述新经济政策时,我通过导学案提出问题(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这一枯燥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激发出来,突破教学重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对于苏联的成立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苏联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上填出15个国家,让他们认识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为什么要成立苏联,是为了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进一步认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对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个重点,我首先设计了问题一: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让学生回答,引出历史背景,斯大林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措施,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为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快发展速度快,我设计了苏联的工业化和英国的工业化的表格,分别从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对比,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强调农业集体化这个重点,我准备了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的话这段材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强迫让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所产生的弊端。再对比我国实施的一五计划,让学生体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是本课的难点。出示邓小平对两位领导人进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不同看法的材料,并提出问题“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其目的是肯定了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好处(符合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实际相结合,至今任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教师提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背景?让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体会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计划经济弊端。通过读“斯大林模式”利弊,,提出问题:“斯大林模式”给我们什么教训?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3、反馈总结:

教师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曲折性,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由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让学生体会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学生说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从而达到“以史明理”的目的。

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__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__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__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__。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2: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较能力)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找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谁?是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清兵如何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还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王闯”指的是谁?

2、材料中说“近来贫汉难存活”,为什么会这样说?

3、“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喜和拥护?

4、“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5、“闯王”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

6、“闯王”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局面及影响,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__了明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初中历史说课稿】相关范文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10篇02-10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03-09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精选4篇)05-02

初中历史教资笔试考试教学设计优秀707-10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08-04

初中历史说课稿【最新10篇】01-08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6篇)02-26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10篇】04-01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优秀5篇】04-09

初中历史的说课稿(优秀15篇)04-19

最新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7篇01-13

说课稿优秀7篇01-12

说课稿(优秀6篇)01-12

说课稿(优秀7篇)01-12

音乐律动课件大全5篇01-11

《挺身式跳远》说课稿最新2篇01-11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3篇】01-11

《古诗》优秀5篇01-10

语文说课稿(最新8篇)01-10

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01-10

61 5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