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接下来是关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下面是可爱的小编阿青给大家整编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篇一

案例教学是一种课堂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已被公认为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医学院校,医学生除花大量时间记忆繁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做实验、去医院实习,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时间较少。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效率,激发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表明,从2006开始,“思政”课教材改革虽取得了成绩,但是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调查显示,学生渴望活泼和创新的教学方法,52.7%的学生喜欢案例式教学,66.1%的喜欢以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介,50.2%的喜欢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他们认为“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希望“少说教,多案例”,“多一些案例讨论,多一些课外活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采用案例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讲授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学,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就是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集知识、思考和态度于一体,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看待社会问题,提高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后教师所做的评讲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的。“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评”的有机融合,以彰显出其内涵。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传授知识,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领会和运用知识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有效地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案例教学中学习知识理论,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案例中长见识,在讨论中增才干,强调“教与学”的联系,重视“评”,鼓励学生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允许其发表意见,使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达到学的目的。教师通过评讲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评讲,让学生认识到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解决不到位。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又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评讲过程中语言要精练,论据要充分,评论要正面、客观。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对于医学生来说,最大的缺失莫过于人文精神的缺失。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学习人文社科知识。教学评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体现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它打破了学科分界,强调内在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从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两方面着手,对医学生进行积极、高尚、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等教育医学生,在保持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用鲜活的案例来解读抽象的理论知识[1],既能把握时代旋律,又能坚持正确舆论和正面教育。教师要精选案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问题,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给医学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营造激烈探讨的氛围,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让其畅所欲言。同时在评讲中要注意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用中西方优秀的作品引导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文化视野看待现实社会,在美的熏陶下,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辨别能力[2],使医学生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现实,提高抵御挫折能力;用优秀的文化作品为医学院校审美教育开拓新的渠道,激发其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选取教学案例应遵循的原则

选取案例的总体原则应是“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案例最好与大学生密切相关,最好是近期发生的,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篇幅最好控制在3000字左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时间思考和探讨,具体说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参与性。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3]。“思政”课多数是大班上课,医学生对待本课程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上有不适应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好动员,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参与者转变,实现教学相长。(2)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才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才会具有教育性[4]。教师可收集CCTV栏目中的《法律讲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相关视频案例,以及《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刊登的案例。(3)实践性。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这样才能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的窠臼,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归属,通过学生体验学习获得相关有用信息。所以,实践性原则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情况。(4)典型性。没有典型性就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关注。案例选取应是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典型案例分为正面和反面,正面的典型案例对大学生起着矫正、启发、导向作用,反面案例对大学生起着告诫、警示和教育作用。

四、案例教学中的评讲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心理情况和道德水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选取的案例要与所讲的理论知识相呼应,使本次教学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形象化、直观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其主动参与、增加讨论和发言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于学生的总结发言,教师在肯定优秀学生的基础上,评讲案例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简明扼要地指出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与学生在课下交流、沟通,并把好的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正、剪裁和归档,为以后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评讲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要紧密地融合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总之,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运用案例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

[2]胡金凤。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理念[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历史由来已久,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出的诸多要求,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大趋势了。实践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事业,相当一部学校和地区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还没有被建立健全,尽管以远程教学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为先导的现代化教育教学革命已然到来,学校似乎在教学理念层面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针对这样现实情况,在践行案例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中培养的僵化的、唯分数论的传统理念,依托案例教学的相关手段,更加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助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二、着眼案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工作也不例外。在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相关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并寻找当前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给一线教师和学生一些自,除了规定一个固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不再为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予以规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互联网学习中获得快乐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便利性,发挥网络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着眼于案例教学,善用互联网

网络的深入发展,让远程教学成为了可能,当前,随着学校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机制的深度创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力求用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推进案例教学环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课程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应当绝对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才有可能可持续的发展,新技术才有能不断地被应用于实践。

四、依托案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的初衷,随着当前高等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进步,很多采取的教学改革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学校毕竟是集体学习的地方,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不过是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强调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的时候,还要强调大课、中课和小课的互补学习,其中集体课是教授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中课是针对主体学生的开展的一般难度的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而小课的开设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针对学习程度最好和最差的两组学员进行的单独教学。

五、改革考试制度

考为了推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学生考察中,应该将考试和考察的方式多样化,将更加丰富的考察形式带入到高中院校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教学的考察模式中。学校应该考虑改革现有的考察模式,以配合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和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学分制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改革方向。就是说,把以往用于考察学生学习程度的固定的学分标尺,改变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定义的相对概念。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从繁重的课业和练习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尽早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主见,建立自信。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2014(23):78-79.

[2]刘剑英,宋鹏。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中学报,2012(3):12-13.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三

关键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开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05-02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始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现在哈佛商学院所有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在培养众多的管理领域精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一、财务会计案例课程开设情况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契合点。但目前,高校当中开设《财务会计案例》这门课程的并不多。即使开设了这门课,也存在采用的案例过于简单,有些案例设计只不过是一些复杂的业务,类似课本例题式的案例等问题。从仅有的案例教材看,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案例少;定性分析案例多、定量分析案例少;案例的实际可操作性差;大量案例陈旧过时。在案例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案例资料不足、质量不高。许多学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的内容,缺乏对现实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也难以作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

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使用会计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同的职业判断所形成的经济后果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为社会培养管理型、应用型人才。

(一)在理论方面,会计案例教学将有力地推动会计专业课程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会计教学中,各科目相对独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自成体系,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的同时却容易造成知识之间的人为分割,难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会计案例教学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会计案例内容具有综合性。案例是对来自于客观世界的真实问题的描述,几乎事先不可能将其简单地划归某一具体的课程体系。其次,案例的分析、研究、解决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各种财会知识与技能。当学生为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而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时候,那些表面上似乎不相关的各科目的相通之处和本质联系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现实方面,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桥梁

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中的案例出发,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尽管这种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完全是一种对未来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模拟、“仿真”或预演,但是,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已显示出它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有效学习的极大优越性。

在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空间有所增加,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资产组的认定”、“开发阶段”与“研究阶段”的界限等,都需要依靠会计职业判断进行认定,从而能够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地处理,合理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鼓励学生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案例教学,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答案,关键在于分析过程中的思辩和推理,学生应掌握的是如何思考和分析。教师的讲授不是对案例的简单描述和说明,而应该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推理,寻求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尽管案例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演绎式的教学模式,但它作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已势不可挡。推广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会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三、财务会计案例课程开设的难点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案例教学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是起点,也是整个案例教学的终点和归宿,因此,合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目前,各层次的会计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偏重会计知识讲授而忽略技能培养的问题。因此,通过案例教学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和讲授,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会计业务系统综合处理能力、实践能力等,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及案例教学质量的好坏,财务会计案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理财和统计方面的实际资料。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很多教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走向高校,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历与知识。另外,我国高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会计教师接触较多的是理论知识,较少接触到实际的会计操作案例,难以在课堂上讲授出生动活泼的案例。所以,教师应通过参与实践,接触实际的会计案例并将其加以总结,这样讲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感而发。同时,实践中的案例,还需要教师对案例的整理,使其能够满足教学之需,所以,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三)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财务会计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数量、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实际调查、各种媒体报道、案例分析相关出版物等,获得充足、恰当的案例资源。而且还需要对取得的各种案例作出适当的整理和设计,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必须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择的会计案例还需要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案例选择上应突出以下特点:第一,案例选择的实务性。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地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因此,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会计实务为蓝本,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以提起学生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第二,典型性。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业务,要从众多的业务中,选取那些最具典型的案例以突出案例教学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方面的功效,使学生从初步的分析典型案例开始,逐步扩展到能够对一般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认识典型会计案例的要求和特点,能够归纳总结出会计与理财实际经济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第三,针对性。案例教学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选取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具体问题。第四,综合性。案例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从对单一知识点的了解转化为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案例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在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其涉及的问题予以综合分析,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知识,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四)与其他课程的协调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对会计学、财务会计的发展和延伸,是学生综合运用其理论知识对具体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与会计模拟实验相比,模拟实验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而会计是有经济后果的,不同的职业判断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注重的是会计职业判断所引起的不同的经济后果。与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相比,报表分析注重的是对会计行为结果的分析,而案例分析更加注重过程,着眼于过程是如何影响结果的。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与会计学专业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因此,各门专业课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协调,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四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五

根据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容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大量使用案例来实施教学,对于现成的案例,需要充实、改进和迁移。除了吃透案例并归纳出方法和规律以外,还要走出案例,在生活中发现新的案例,运用所学加以解决。

一、课标导航

课标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表述,“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举例”、“结合实例”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认知内容。

根据本段课程标准行为动词的表述,确定本课标中,农业区位因素属于理解层次要求,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迁移水平层次。所以,表述中的举例、结合实例并不是由老师提供例子,学生对例子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解决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实例,并加以分析阐释。

二、充实案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开篇即是案例: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由图3.3将区位分析的各种要素做出梳理。明显的,在这里案例并没有被充分剖析,也无法具体分析,因为方法的缺失,只好先将方法提纲列出来。后面的活动安排则显得非常必要,表面上是一个活动框题,其实安排了三个案例: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对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的要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

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与气候区分布案例中,涉及气候资料分析,需要相应的知识铺垫。比如气候要素分析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力求使学生接触完整的思维角度。这些要素条件反映在统计上,最主要的是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而数据的呈现可以是数字,更多的是直观的图表,因此对于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能力也是必要的能力,应该得到强化。对于教科书上提及的三个地点,应该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去寻找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并训练读图能力。在这里,除了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信息,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实更多的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以提高整个案例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将案例分析得更加透彻,同时运用更多的方法技巧。因此,我们在必修2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科书上的案例需做足功课,将案例的背景材料、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的地理规律方法等充实进去。这种充实内容有些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呈现,有些则仅仅是教师的知识储备。

三、改进案例

在上述学生活动中并不涉及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我国拥有大面积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处于这一气候条件下的学校也是很多的。可否根据学校所在地情况,适当调整?与其直接套用书中的例子,不如修改为本地的素材加以分析,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建构新的系统的知识。本活动学生经过探究可以明白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在此过程中,学生由对本地的水稻种植业的直观感受而综合归纳出来的规律,对后面第二节专门讨论季风水田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条件有着非常好的方法积累。学生意识到农业区位选择还可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从而提供给他们一种地理的思维角度。同样的,商品谷物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教科书选用美国中部平原的案例。其实我国东北地区或者西北地区,同样存在这一形式的农业地域类型,何不干脆由身处该地区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素材。又如教科书讲述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时,选用了西欧的乳畜业作为学生活动的案例展开,在此我们可否考虑替换成学校所在地区的大城市周边的乳畜业。很多城市郊区都发展了乳畜业,并形成了乳产品企业,在当地超市销售乳产品,这一生活常识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立体农业时,也可采用其他地区的农业案例,如西南地区用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重庆湖北选用库区的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广义的立体农业)。

通过对案例的自主选取和加工,学生从生活中所熟知的地理事物归纳出地理的各种规律与方法,其知识建构在已知的客观事物认识上,必然会产生更加牢固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学习到生活中的地理,反过来也促使其在生活中主动发现地理。这样不仅符合新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能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案例

我们对教科书案例不断充实、修改,其出发点是因为这些案例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特征,学生知识建构非常有效率。由于这些案例具备非常广的代表性,因此我们要利用分析过程中掌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对地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亲身体验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科书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迁移。新的案例是必需的,可以由老师提示,更提倡学生自己去寻找。这样的案例,有的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锻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的可能会不那么典型,从而需要我们对各种干扰因素做出相应的考虑。这时,学生的思维要求非常活跃,要求其完全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活动主体性展现无遗。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篇六

1、资源的过度利用——资源耗竭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破坏

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什么是传统的发展模式

2、学生讨论:“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小结】略

【形成性训练】略

【课后记】

1、成功之处:

2、失败之处:

3、学生心得:

4、见解心得: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篇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与时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1]能有效地减轻存在高度抽象基本理论内容课程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对于面授课占时较少的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来说,更是一种多快好省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构建及其质量是案例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笔者结合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分类案例库的建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分类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一)预期学生情况分析对学生情况的事先了解是案例库构建及案例分类的关键性一步。三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广东电大校本部)课程学习前的预期学生情况分析。首先在新生入学前后发放调查表,摸清学生的职业、入学前学历、兴趣爱好等背景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本专业本科学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中小学教师,二是特殊教育教师,三是企业管理人员(其他)。实践表明,不同来源背景的学生,对课程案例需求或兴趣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二)计划型案例库的建立在未正式开课之前,根据预期学生情况分析以及专业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要求,提前收集、整理一批案例建立起计划型案例库。案例库划分为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应试备考型四个子案例库,[2]所选案例充分兼顾预期学生背景类型的不同需求或兴趣,并依此在前三个子案例库下建立二级案例库,即在每一个子案例库下根据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其他)不同学生来源再划分为三个二级案例库。应试备考型案例库则立足于考试实战应用,精选历年考试案例,并根据课程考试重点内容配备相应的案例。

(三)现有学生情况分析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有较多流失或转学等变动情况,所以有必要对本学期实际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及时把握学生整体情况,了解其学习需求,使整个案例库保持动态性,增强其教学适应性。

(四)实施型案例库的建立在对现有学生情况分析基础上,修改计划型案例库,形成本学期实施型案例库。实施型案例库为可应用性案例库,其所纳案例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与时效性特点。实施型案例库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保持动态调整。

(五)已分类案例的具体运用四个子案例库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或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应用侧重。由于电大开放教育面授课时间安排较紧,所以一般着重于问题评审型案例(给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方案);非面授课期间则侧重于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期末复习阶段主要讲解应试备考型案例。

(六)案例应用效果的评估在每一学期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前一周,在课程论坛上发动学生对所学习的案例进行有效性评估,学生参与评估的情况计入其形成性考核成绩。学生终结性案例考试成绩也是案例应用效果的一项重要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学期计划型案例库的修改依据。

二、分类案例库建设及其实施效果

以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为例,该课程分类案例库从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建设,目前共收集有案例42个,见表1。在三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分类案例库显示出如下教学效果:

(一)互动性强主要利用网上讨论课、课程论坛和小组讨论三种形式,策划组织若干案例,并培育和发展案例讨论的冲突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启发和激励、相互作用和协作的互动关系。特别是把有着相同背景的学生组成案例学习小组,大大提高了案例学习的互动质量。[3]

(二)适应性强分类案例库的建设,能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案例来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增强了与其工作实际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分类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中,始终保持动态性调整状态。此外,通过案例评估,使得案例始终与学生的需要或兴趣保持动态一致。

(三)学生更便捷地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知识分类案例库中案例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容保持高度一致,即优先选择与课程内容中理论性强、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以便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案例分析中较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四)学生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在案例库中占较大比重,但都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以角色身份讨论分析后提出决策方案,或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课本没有直接提及的决策方案。通过这种案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促进,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五)学生应试能力有所提高在大量的问题评审型、分析决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训练基础上,再针对性地开展应试备考型案例学习(包括对历年试卷案例与案例解题要求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做到触类旁通,降低了应试难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案例库建设的工作量较大由于考虑了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在把所有案例分组成四个子案例库的基础上,有时对于某一知识点还要同时设计出几个二级案例,所以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所做的初步措施是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供一部分案例,经过甄别选择后纳入案例库。目前,正考虑利用电大系统优势,在远程教学平台建立网上分类案例库,围绕案例库组织全省课程任课教师开展分类案例网上教研。

(二)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的学生应试心理较重,不太注重除应试备考型案例之外的其它类型案例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专门设立案例成绩,综合了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情况,其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15%。计算方法是:案例成绩=案例学习的参与质量(40%)+案例学习材料的撰写情况(40%)+提供案例学习反馈意见的情况(20%)。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相关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例优秀10篇03-29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优秀6篇)02-15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精选4篇)11-27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最新4篇】12-03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最新5篇)12-19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热门(4篇)01-18

古诗《示儿》优秀教学案例【最新3篇01-01

教学案例幼儿园大班【最新3篇】01-01

教学案例分析心得体会(2篇)01-01

POWERPOINT教学案例优秀7篇01-01

最新范文

情景式教学案例精选11篇04-22

情景教学法案例优秀6篇04-17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6篇04-15

化学实验教学案例(11篇)04-15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优秀10篇】04-14

语文课教学案例【通用7篇】04-13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精选5篇)04-12

生物课堂教学案例最新5篇04-11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优秀8篇】04-11

教育教学案例3000范文(必备(最新7篇)04-09

62 6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