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一年级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在作文写作上帮助到同学们。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33~34页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会数整十数左右的数。

教学过程: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多少只羊吗?

学生:6只羊

老师和学生一起说出他们分别是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

2.加深理解20是多少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大草原看一看。瞧,草原上来了两群羊。同学们,仔细数一数有多少只羊?(出示主题图)

生:有20只羊。

师: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会说出是,一只一只数的,两只两只数的,五只五只数的,十只十只数的。)

[设计意图:先数20只羊目的在于联系旧知,为本课找到知识点。在感知20的大小后更有助于学生感知100的大小,形成100的数感。]

3.整体感知100有多少(出示整个主题图)

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羊吗?猜猜看,看谁猜得准?(这里不需要学生数出准确结果,仅仅是猜测)

4.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里确实有100只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数数是100的物体

①老师:同学们一起数一数这些小棒,然后形成一捆后,那一捆里面有多少个小棒呢?

学生:10个小棒。

老师:很好。那我们可以看出10个一是十,十里面有10个一。回到第3张PPT,同学们这里到底有多少只羊呢?

学生:100只羊

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一捆一捆的来数(PPT6),那这里有多少捆呢?

学生:10捆

老师:同学们真棒!回到第5张PPT,我们知道一捆里面有10个小棒对不对?那我们这十捆小棒总共有多少根小棒啊?

学生:100根

老师:非常正确!那我们可以看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学生互动:

1.让学生数100根小棒,两人一组,数100根小棒,一人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进行。我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数法。

2.汇报数数的方法。

老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数的?

(学生会回答:一根一根数的,两根两根数的,五根五根数的,十根十根数的。)

我紧接着问:100里面有几个一?(有100个一)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数得正确的小组,然后鼓励合作不够好的小组下次表现更好。

[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100的大小和计数单位。]

引导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种子,同桌的互相述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

数100只小羊。

让学生回过头来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提示学生每数10只就用笔把它圈一圈,然后10只10只的数,看看图中是不是有100只小羊,对比自己刚才的猜测。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再次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教学例2:从88数到100

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学生:一起数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89添1是90,99添1是100,我们接下来从35数到42好吗?

学生:一起数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39添1是40

老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学生和老师一起:69,70,71,72,73,

2.智慧闯关。

①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一百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一。

②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这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小棒,让学生拿出32根小棒,往前数就是依次拿掉一根,拿掉一根是31,再拿掉一根是30,再拿掉一根是29,依次是28,27。然后再脱离小棒数数。)

③摘果子游戏。(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说出他的组成,说对了水果卡片就归谁。)

④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气泡?

试一试:看哪个同学做的又快又准?

做一做:说出10以后的整十数

猜一猜:看谁猜的最准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评价自己学得怎么样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

,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四

一、捆小棒

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搭积木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有几瓶牛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四、有几棵树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五、买铅笔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通过创设“过生日”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2、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

六、跳伞表演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4、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七、美丽的田园

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一入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看一张图提问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智慧老人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几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接下来的学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 篇五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方法:

游戏、实践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 paomian.n paomian.net et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4、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自己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左右》教学反思

阳沟小学吕敬琴

“左、右”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前、后、上、下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教学的重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的认识物体的左、右相对位置关系,老师把本知识点的切入口放在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乐中悟。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七

目标:

1、能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运算。

2、能积极参加数学计算活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加法算式题卡(10加几)青蛙头饰9个,身上写着答案是11—19的加法算式的蝌蚪宝宝图片若干,数字卡片11—19.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加法算式题卡

3、操作卷第6册第27—2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碰球游戏,如教师出示数字卡“6”说“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回答“嗨嗨、我的1球碰5球”游戏可变换数字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①复习10以内的加法教师出示答案在10以内的加法算式,请幼儿口算得出结果。

②学习20以内的加法

创设情境:神奇工具显身手,刚才我们做的是比较简单的加法,稍微复杂一些的加法怎么做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工具,它的作用很神奇哦。

教师出示教具“加法、减法板”介绍“加法、减法板”的各个部件:加法减法底板,红、蓝定规等。教师将“加法、减法板”的各个部件逐一顶出,按顺序摆放好。

继续创设情景,可是,怎么用它来做加法呢?看,神奇的工具开口说话了,我叫加法,减法板,学习加法离不开,白色底板一长条,红蓝定规放置好,前面加数取蓝条,后面加数取红条,摆放一起看的数,做出加法快又好。我们来按它说的方法试试看。

教师从提卡中取出一个10加几的加法算式,如“10+2=”教师先示范读出算式,然后从蓝色定规中取出10放在加法、减法板的空格中,再取出红色定规2放在定规10的后面,看看合起来是多少,即10+2=12

③幼儿操作学具练习20以内10加几的加法

3、分组活动

教师:用“加法、减法板”做加法,是不是很简单呢?每个小朋友都来操作体验下吧。

第一组:操作学具“加法、减法板”做10以内或10加几的简单加法练习。

第二组:操作侧

4、游戏活动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牙、尺”两个字。

2、体会自选商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3、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把字词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商品名词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本课不注音的9个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课件将生字变为红色)。

齐读生字

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指名认读生字

将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3、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4、课件出示:小兔走迷宫(在迷宫里认读生字)。

5、出示“面包、牛奶”等9种商品图,学生贴商品词卡。

(贴对了带领全班齐读,错了同学纠正齐读。)

6、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7、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了,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二)学习课文

1、师:小明逛了自选商场,他是怎样夸自选商场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反馈(东西多,买东西方便)

4、出示句子朗读指导。

自选取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5、说话练习,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9个词,并边说边出示商品词卡。

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有XXXXXX,有XXXXXXXX,还有XXXXXX。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牙、尺”两个生字。

2、你会书空“牙”吗?(“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

指名书空。

3、学生齐书空,教师范写。

4、教师范写“尺”,提醒“尺”的撇、捺要舒展。

5、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6、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商标拿出来,指名认读自己收集来的商标上的汉字。

2、逛“自选商场”。

(1)四人小组将商标分分类。

(2)全班“购物”: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再想办法(请教同学)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记得最多,最能干。

(3)反馈:我在自选商场买了XXXXXX、XXXXXX、XXXXXXXX。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购的“物品”。)

(4)评选“识字大王”。

(五)总结。

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用自己的办法认识了好多商标上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认识更多的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范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4篇)01-20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最新4篇02-1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12-04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01-09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02-09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02-18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优秀5篇)02-16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01-10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实用创意小学05-04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05-13

最新范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2篇04-21

课堂常规【优秀5篇】04-21

一年级上册语文《d t n l》教案(优秀804-21

《14.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优秀6篇04-21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优秀3篇)04-21

《柳树醒了》教案(优秀3篇)04-2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04-20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学歌》教案【优秀04-20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优秀9篇)04-20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9篇04-20

38 2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