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小学教案

小学数学考试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二、复习整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1)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数

(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数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练一练: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练一练:从小明家到少年宫有3条路,从少年宫到新华书店有4条路,那么从小明家到新华书店一共有多少条行走路线?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练一练:小红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北京奥运北京奥运依次写下去,那么第24个应是什么字?第45个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练一练:在下表中,每次圈出相邻的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圈出4个相邻的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三、巩固练习

1、街心公园一条林荫小路长200米,在林荫小路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月季花,共栽了82棵。每两棵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2、六一儿童节时,教室里按2红、1黄、1蓝的顺序挂彩灯,一共要挂38盏。算一算,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灯?

3、学校会议室里每排有20个座位,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打算坐栽第一排三个相邻的座位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4、丁丁的爸爸、妈妈各自去外地出差了,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写一封信,一共写了多少封信?

四、全课总结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 篇二

线与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69——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

1、复习概念。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

几何初步知识 线、角、垂直和平行、直线、射线、线段、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垂直、平行

教学反思:

图形与测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74——77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相互沟通联系,能应用公正确测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处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图形,学会计算多边形面积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师整理的知识点,问:根据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点,请给老师的这个整理提出补充意见。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ah

2、三角形的面积 s=ah÷2

3、梯形的面积 s=(a+b)h÷2

4、组合图形的面积 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先制定计算的策略,然后学生自己测量出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即兴发挥”这一环节后,用投影打出“各显深通”标题。这一板块,由浅入深的不同难度的有关多边形面积的题目组成,要求学生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能完成哪道题就完成哪道题。通过这一板块的练习,学生个性得到继续张扬,学生创造力也得到培养,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待学生完成后,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鼓励、赞扬。这一板块给学生创造了活动的机会,做到了分层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使不同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充分激励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五、综合练习:教科书74——77页的内容。

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

教学内容:教科书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事例,在系统复习中引领学生回顾图形位置的几种变换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对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相关方法有较为系统地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称:(课件出示)

师:认识这个地方吧?高大的威海之门为什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生:左右是对称的。

师:因为对称所以美是吗?(板书:对称)为什么说威海之门是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可以用这个长方形纸片边演示边说。

生1: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

生2:折痕所在的那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生3:有的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或多条。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

师:对称是位置变换的一种方式。(板书:位置 变换方式)怎样能又快又好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呢?根据什么?(课件演示:小船)

生:先描出对应点,再顺次连起来。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

师:同桌两人任找一组相对应的点看看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二、复习了平移:

师:能看出这形状像什么吗?这是海上公园人工湖中的一条小船,船头停着一只蓝鸟,船尾停着一只红鸟,小船开动了,它是在做什么运动?

生:平移

师:对,是平移。(板书:平移)平移是图形或物体非常常见的位置变换方式。这时两只鸟发生了争吵。蓝鸟说我在船头,我经过的路长一点。红鸟说不对不对,我在船尾,我经过的路比你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两只小鸟说的对吗?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停止争吵?

生1:两只鸟经过的路一样长。我可以数给小鸟看,红鸟移动了10个格,蓝鸟也移动了10个格。

生2:我可以告诉小鸟,船头平移了10个格,船尾也平移了10个格,所以它们经过的路一样长。

师:如果小鸟停在船上其他地方,比方说停在这个地方,平移了几个格?

生:还是10个格。

小结:这条船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平移了几格不是看两个图形之间空了几格,而是看对应点或对应线段移动了几格。平移时,图形上每个点移动的格数都相同。

师: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位置变了,形状大小没发生改变。

师:看来大家不但认识了平移现象,还掌握了平移的方法。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不简单。

三、复习旋转: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两只小鸟停止了争吵。打心底里佩服大家,也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呢。看着大家如此聪明,小鸟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不知你们愿不愿继续帮忙呢?

师:真是些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小鸟和你们一样也特喜欢大风车栏目,这几天在家练习画大风车标志。可是怎么画也不能让每部分一模一样,间隔的距离也不能一样大。这可愁坏了他。你能帮小鸟出个主意,怎样能准确画出这个图案?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生:先画其中一部分,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0画出第二部分,依此类推。

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旋转

课件演示。

师: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旋转的度数是900 ?你认为旋转后所到的新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桌俩合作完成,用手中的笔演示一下。

生1:方向和角度。

生2:还与中心点有关。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方向、角度、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一样。

师小结:旋转时最好以边为准,明确方向和中心点,从而确定旋转后每条边的位置。

师: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必须旋转一周才算旋转吗?

生:位置变了,但形状大小没变。

师:旋转也是常见的位置变换方式。(板书)比较一下旋转与平移这两种变换方式最本质不同是什么?

生:旋转是沿曲线运动,平移沿直线运动。

师:大家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说的是头头是道,操作起来是否也能游刃有余呢?一块来试试怎么样?

四、综合练习:教科书:78——79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教科书:83页——8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

“统计与概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而发生内涵扩张的数学教学内容模块,尤其是新增的“概率”部分,更是传统教材所不曾涉及的。所以,对数学教师而言,驾驭“统计与概率”尤其是概率内容便成了数学教学的崭新课题。为此,在全面系统的毕业复习前,数学教师应再度走进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深入感悟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能给予学生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这也是提升统计与概率复习效率的基点所在。

二、纵横梳理,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是完善认知结构,途径是加强知识梳理。基于主体参与的知识梳理,将平时独立存在的数学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统计与概率复习中,教师应该粗化流程组织,扩展问题空间,为学生主体的知识梳理提供较为宽绰的自主平台。

例如,“统计复习课”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对“统计初步知识的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条目标:(课件出示)(1)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和特点;(2)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较为整洁美观地绘制统计图表;(3)会根据统计图表上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信息分析。

2、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谈话:同学们,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边回忆补充,一边归纳完善如下知识结构表)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3——86页的练习。

可能性

复习内容:教科书:87——88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

2、再次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某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作出推测和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今天我们来把学到的统计和可能性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人的眼睛重要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眼睛的重要性吗?对,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眼睛,可是身边的同学总有不注意保护自己眼睛的,下面请看我

三、复习统计相关内容

1、多媒体出示第1题:光明小学2002年一至六年级近视情况统计表。(略)

①、从表中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患近视人数最多吗?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②、展示学生作业,并谈谈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③、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或对我们班的同学说什么?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多媒体出示第2题:三(1)班同学1分钟跳绳成绩单。(略)

①、我们应该怎样来整理这些数据呢?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分组——画“ 正”字记录数据——绘制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分析。)

③、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并完成统计图和回答后面的问题。

④、交流讨论:在整理数据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在绘制统计表的时候呢?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呢?在分析的时候我们用到了那些知识?

3、多媒体出示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在这个题目中你复习了什么知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求平均数)

二、摸球游戏:

①、学生猜测:在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袋子里拿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在8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袋子里拿一个球,拿出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

②、学生操作验证

③、交流验证结果

④、结论:哪种多,可能性就大。

综合练习:教科书87——88页的练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89——9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用倒推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倒推的基本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巩固倒推策略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整理,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学期主要学习了什么策略?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类问题是指条件中只说明了中间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要求最初状态的一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倒推的策略)

怎样使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先将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理清,然后从最后一步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解决。)

二、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2、 小亮在计算一道除法题的时候,把除数36写成62,结果得到的商是30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 一个水桶里面装有水,连桶称是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连桶称是11千克。桶里原来是多少千克水?桶有多重?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9——90页的练习。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 篇四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科书58——60页内容。

教学反思:

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62——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

教学步骤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5=9.5、7-4.2=2.8、3.6× 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x 3.2=8、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 ÷7=5、2x=0、 3.5x=4、11.2-x=11.14等都是等式,但35÷ 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2是方程x-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6

解: x=6 ÷4

x=1.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进行验算 ?

解方程的依据:

A、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 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B、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应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2——62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数乘、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自己理清这部分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对教学中易混题、易错题加以区分练习,对难点题进行重点复习,使所学知识更加巩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4、体验在线段和封闭图形上植树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利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会运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解决方程的方法,并会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植树问题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简易方程、数学广角的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

组间交流,汇报互评。

教师补充并板书:

【指导复习】

1、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的第(1)小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全班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的异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师:你认为计算小数乘、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计算中比较容易错的地方: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的(如2、7×0、03);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的,商中间有0的(如2、4÷0、06,6、03÷3)。

2、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总复习中的第1题的第2小题,接着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后,教师强调:在利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正确理解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计算,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3、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师: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些什么?我们一块儿来复习。

出示总复习第3题的第(1)小题。想一想: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该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吗?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复习解简易方程。

师:简易方程包括哪些内容?在你们的记忆中,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几个问题。

(1)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学生用定义判断。为什么第2个和第4个式子不是方程?

(2)完成总复习第3题第2小题。想一想: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师:可见我们在列方程时不仅要考虑每步的依据,而且要注意书写的格式,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5、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如下: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接着,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3题第3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6、学习植树问题。

(1)出示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你能想出几种植树方案?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2)总结学习方法:植树问题有高招,做题之前先分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五中第2题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学生算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2、练习二十五中第5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题中隐含着一个条件:一年有12个月。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练习二十五中第1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全班核对时,教师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4、练习二十五中第1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解题策略,只要学生能提供合理的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5、两座楼房之间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行能栽多少棵?

6、在一次歌唱比赛中,6位评委给⑤号选手的打分如下:

现在作为记分员的你,给出⑤号选手的最终得分是?。

7、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3km以内收费8元,3km以外每千米收费1、8元。杨红从家打车去该市书城共付了10、7元,她家到该市书城大约多少千米?

答案:1、130、068156355

2、2033、9÷12≈169、49mm

3、x=0、576x=1、5x=0、9

4、解:设现在可以做x个

3、6x=3、8×180

x=190

答:现在可以做190个。

5、56÷4-1=14-1=13(棵)

答:一行能栽13棵。

6、9

7、(10、7-8)÷1、8=1、5(km)1、5+3=4、5(km)杨红家到该市书城大约4、5km。

【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3、4、6、13、14、15、16、18

答案:第3题1、231、8、42、54+3、5、61、5

第4题3、153、242、86

第6题13盒

第13题4、534、0951321、95、6714、39

第14题32、993、0916、53

第15题

第16题30×2、56÷2=38、4(万千米)

第18题180×3、8÷3、6=190(个)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结:通过对小数乘、除法、简单方程以及植树问题的整理和学习,我理清了这部分的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加深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了解。

【课后作业】

第1课时总复习(1)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间距

间距=总长÷(棵数-1)

2、“两端都不栽”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

3、“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4、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相当于在一条线段上的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最外层总数=(每边的棵数-1)×4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感觉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在复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就的快乐,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习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近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可以再补充一些习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习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习“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习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考试课教案模板】相关范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优秀7篇03-21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优秀4篇】01-27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02-20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优秀7篇)02-21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4篇04-22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最新3篇05-24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10篇)06-08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6篇)06-11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9篇】07-06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优秀8篇】04-04

最新范文

小红帽教案【精选9篇】03-11

小学体育50米跑教案及教学优秀4篇03-11

小学体育课教案模板(优秀3篇)03-11

体育教案《实心球》(优秀3篇)03-11

藏书票(最新5篇)03-10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03-10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03-1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6篇03-10

小学班队活动教案优秀3篇03-10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优秀3篇03-10

44 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