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五年级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页是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108-109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

计数器,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十个数字,它们是……

生:0、1、2、3、4、5、6、7、8、9。

师:就是0-9,用这简单的十个数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呢?

师:问题提出来了,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

生:举个例子吧,221不行,因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复了。

师:看来“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指百位、十位、个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咱比一比,谁写的又准确,速度又快。

二、研究问题:

1、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仪展示)123,321,213,132,321。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生:(投影仪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师:两种写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生:第二种更好。

师:为什么?(学生茫然)同桌讨论一下。

生:第二种更好,因为第一种有遗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学是有规律地写的,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观察第二种写法有重复或遗漏吗?

生:没有!

师:看来按规律写是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老师把这种写法记录下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讲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六相关习题。

【讲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

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3、 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讲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讲学难点】

理解、抽象出单位“1”。

【讲学过程】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一、预习·导学

复习回顾:

1.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2.你已经知道了那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刚才同学们已经回答出许多有关分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3.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 ),9里面有( )个( ),0.9的计数单位是( ),0.9里面有( )个( )。

二、互动·研讨

1、出示例1组图

(1)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独立《泡面作文·www.paomian.net》完成在书上,后回报所填写的分数)

(2)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指出:一个饼可以成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

(3)出示 。

猜一猜: 是把(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学生讨论交流,班内汇报。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提问:(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教师相应地板书。

(4)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 ,后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同样是 ,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认识分数单位。

谈话: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5/8里有5个1/8,5/8的分数单位是1/8,3/7、1/5、1/2呢?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揭示。

(1)试一试:

学生先自己试说,交流时,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它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完成“练一练”。

提问: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

学生汇报所填分数,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巩固

1、自我检测。

指名读题,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

(2)5/9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的数。

(3)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4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

2、快速抢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

( ) ( )

3、仔细推敲。(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2/4 4/5 3/9

1/3 1/4

4、数形结合

5、点击生活。(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计算小数乘小数要注意什么?

3、 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变直观,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1)认识体积

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

3、体积的概念。

4、比较体积大小。

香蕉和鸡蛋。

老师叫一位学生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但体积不变。)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生:妈妈把一团面擀成一个薄饼。生:奶奶把一个黄瓜切成了一片片的。)(2)认识容积

1、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

师:请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认识容器。

师: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1:装饮料、学生:2盛水,学生3:装茶叶)教师:容纳东西(板书:容纳东西)

师:还有什么能用来装东西?

师:像脸盆、油桶、水杯这些能容纳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

板书:容器

3、感受物体容积。

4、出示容积概念

(四)复习巩固,升华主题

1、出示课件。谁搭的体积大?

2、出示课件。那一个的体积大?

3、出示课件。

(五)、总结评价

师: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课件出示:

1、写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

(1) 故事书的3/5是150本。

(2 )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

2、复习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1)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4)根据题意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二、导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一)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简要回答

2、出示例题:

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

半数:参加活动总人数XX2/9= 跳绳的人数

(未知) (已知)

4、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

同桌互相说说,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生反馈,师板书。

学生口头检验对错。

5、对比复习题和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二)巩固新知

看情景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1)生提问题,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三)练习、巩固

打开书,29页,试一试1,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

回过头来看例题,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用除法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五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 7/13+7/13 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 1-2/9-5/9 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 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 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108-109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

计数器,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十个数字,它们是……

生:0、1、2、3、4、5、6、7、8、9。

师:就是0-9,用这简单的十个数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呢?

师:问题提出来了,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

生:举个例子吧,221不行,因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复了。

师:看来“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指百位、十位、个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咱比一比,谁写的又准确,速度又快。

二、研究问题:

1、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仪展示)123,321,213,132,321。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生:(投影仪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师:两种写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生:第二种更好。

师:为什么?(学生茫然)同桌讨论一下。

生:第二种更好,因为第一种有遗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学是有规律地写的,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观察第二种写法有重复或遗漏吗?

生:没有!

师:看来按规律写是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老师把这种写法记录下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经历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物体。

4.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正方体模型,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师:正方体具有哪些特征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组1:我们组发现正方体所有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而且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组2:我们组还要补充很重要的一点,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长方体的长、宽、高不会出现都相等的情况。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组3:我们组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组4:我们组发现正方体相对的面也完全相同,正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也相等。因此,我们组认为:正方体也是长方体,只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

3.小结。

(1)师:同学们的研讨交流非常好,的确像同学们所发现的,正方体完全符合长方体的特征,它是一种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谁能完整地概括一下正方体的特征呢?

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有12条棱且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是一种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那么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1: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正方体的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2.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我们这节课都研究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正方体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12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后思考】

正方体特征的研究是以长方体特征的研究为基础的,在教学中把两者联系起来,通过长方体特征的研究方法的迁移,使学生自主进行正方体特征的研究,学生运用实物、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并明确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发展了空间观念,也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知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是这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

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 ﹥或﹦

23441124○ ○ ○ ○ 55789736

二 、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教学预设

(1)求谁看的页数多实际就是求什么?

(就是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今天我们就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板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交流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预设:

●用画图的方法比较.

展示:画图表示

教师引导:如果分母或者分子数太大,这种办法就不好用了,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自己探究(此时要给学生留些探究的时间),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学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他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就便于比较它

12们的大小了,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和 都转化成不改变原23

34分数的大小,但分母都是6的分数和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66

3412大的分数比较大,因为 <,所以 <6623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2●想一想,在把 和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中,都23

借助了哪些旧知识?

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得出: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

(3)认识通分

12把 和 这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范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02-05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02-0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01-21

数学五年级下册优秀教案优秀7篇03-1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02-0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04-08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04-2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05-0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07-03

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优秀5篇)02-18

最新范文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04-28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04-27

小学五年级语文《鲍叔牙真心待友》教04-27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精04-26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04-26

《难忘的一课》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优秀04-25

谈礼貌(优秀15篇)04-25

《最后一分钟》教学案例优秀7篇04-25

《天火之谜》教学案例优秀7篇04-24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04-24

42 6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