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六年级教案

听张忠诚的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精选14篇)

发布时间:

师:初次见面,可以很冒昧地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14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一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的老人。

2、通过朗读、情境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老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天游峰的美景:

2、导语: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生说。

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二、感悟课文:

1、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人。找出你感兴趣的语句细细品味。

2、学生品读。老师巡视。

3、交流:

你觉得老人是什么样的人?生(www.paomian.net)说。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对老人的印象。

导语例举: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老师听了,感觉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动。

老师感觉非常悠闲。

听同学交流,能丰富我们的感受。

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你能收获什么?

有人说,能说什么样的话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 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话题:老人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说,生读。

导语:(1)应该很累吧。(2) 感觉很累,心里很充实。

过渡:人生七十古来稀。老人却让人意想不到。

5 生成话题:

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让他恋恋不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导语:与山水为友,与花鸟为伴。老师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师也被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着,他的家人,他的儿孙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三、合作学习:

1 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角色。

(2)、读一读,想一想,他和家人会说些什么?

(3)、小组同学表演。

2 老师巡视,掌握情况。

3 请一组表演。其它同学听一听,再评一评。

4 师点拨:这老人够自信的,(乐观的)……你是老当益壮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实,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对他也是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区的领导不大同意老人继续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说服他。

1 自由组织说服。

2 我就是旅游区的领导:你这么一把年纪了,回家该享享福了!

3 生接着“说服”:

过渡:想不到,你这么一把年纪,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

4:谁还想说服我吗:生说。

过渡:看你这样子,再活个100岁没个问题。

四、引导想象:

1 过渡: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中

2 出示:画面

三十年后,我们又来到了天游峰,又听到哗哗的声音……

3 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景象呢?

4 学生练写。交流。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课本剧《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语文课堂轻松点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在课堂导语的设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这课时,开篇就布设疑阵:同学们去过武夷山吗?哪里有一处景色极秀丽的地方……(板书;天游峰)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包揽天游峰的美丽风光。不过在一路的游览中,我们还要和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而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与这位老人成为朋友的。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在指导《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的朗读时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低沉、缠绵柔缓采用个别读,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激昂、热烈的文字,采取集体诵读,体会节奏的奔放美。。这样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读出扫路老人的精神之美。

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的第7小节写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不易及扫路老人打扫天游峰的艰辛。这时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出示天游峰的插图,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作者的内心,从而更加突出扫路老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征。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问题的设计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的落实,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合作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于“他是哪里人”、“他就一个人吗”、 “他的工资收入有多少”等等,则放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语文,增长知识。

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不仅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们不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为他们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中,在讨论“老人累不累”、“环境美不美”与“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例如,一个学生说:三十年后,我们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因为老人豁达开朗,加上天天坚持锻炼,他的身体非常健康,再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喝不到。因为老人生活艰苦,加上他本来就瘦,可能营养不良,况且七十岁了,还要干这么重的体力活,他能吃得消吗?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语文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篇三

——第二教时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积极创设“主动参与,交往互动”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世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的老人。

2、通过朗读、情境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实录:

一、图文结合,引入人物。

师:通过咱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

生:感情朗读描写天游峰险的句子。

(师用粉笔简单勾勒图画: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师: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好险啊!真像是“银丝”。

生:要登上它,很困难。

生:要登上它需要有毅力。

师:可一位老人做到了,这位老人是谁呢?

生:扫路人。

师:谁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你们觉得干这种工作的人怎么样?

生:辛苦。

生:苦、脏、累。

生:伟大。

生:光荣。

二、探究方法,合作学习。

师: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老人?

生:想。

师:你们打算如何认识这位老人?

生:通过朗读课文,看看这位老人有怎样的性格。

生:通过读重点句子。

生:可以找一找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师:说得真好,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着一个深深的道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好好地读一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

师:读书前我得提个问题,能回答吗?拿起书来,看第四自然段,大家一起读这一节。

师:哪一句话最重要。

生:茶很热很香,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师:希望你们也与老人沟通。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体现出字里行间的真情。自己读,和同桌读,需多长时间?

生:五分钟。

师:先给五分钟试试,要想与老人沟通,看看哪个段落里的哪个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这就是与作者,与老人沟通了。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互相交流,师巡视指点)

三、主动参与,交流感悟。

师:先不要说,先读一读,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你们得注意了,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信息。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听出了吗?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说话)

师:说明语感不够,你再读一次。

(生又读)

生:老人相貌平凡,能看出他精神十足。

生:古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老人的身体很健康。

生:老人身体强壮,肯定和他每天扫路有关,扫路、爬山可以锻炼身体。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生:你能把感受传达给大家吗?

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没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来。

生:老人被美景吸引了,与这儿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离开。

师:为了巩固理解,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像不像老人,谁再来读一读。

(再读,师范读,齐读)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你说得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轻松自在、悠闲自得。

师:更深的呢?

生: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且当作一种享受。

师: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更深层的意思来了。谁再来读一读享受一下。

(指名读)

生:读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师: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什么信息来了没有?

生:作者所说的三十年后,是由衷地希望老人能长命百岁。

生:说明老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自由练读两人的对话,师生对读)

师: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词。

生:自信、开朗、豁达。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笑声惊起宿鸟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惊起宿鸟?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对自己说,若能写一句格言,一句警句更好。

生:老人,我希望您健康长寿。

生:您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我对您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生:老爷爷,您可真棒!

生:对自己说,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生:老师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师:可以呀,说吧。

生:爷爷奶奶,我希望你们能像老人一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师:多孝顺的孩子啊。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别对一点小事那么斤斤计较,开朗乐观一些,你的健康才是女儿最大的幸福。

(师生不由地鼓掌)

师: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终能够充满着自信,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那就不会有爬不过的山坡,闯不过的险滩,就会实现你们幸福完美的人生。

(学生鼓掌)

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五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2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德育目标: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学习文章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三课时

板书:        10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美、高、险

扫路人    热情、自信、豁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跟着一位扫路人去天游峰游历一番。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读课文

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6、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第一、二、七自然段,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1、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和扫路人一起去天游峰游历一番。

(播放天游峰图片。)

2、天游峰的景色美丽吗?课文中作者对天游峰的描写十分精彩,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天游峰,看看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几个字概括出天游峰给你的印象)

交流:一、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一二句话。

3、再读读,看看哪些地方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天游峰的美、高、险?

从“第一险峰”、“九百多级”、“一根银丝”、“抛”、“仿佛要断掉”、“飘飘悠悠”、(好不得意)等词看出天游峰的险峻。

“一根银丝”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级石梯,远远望去他仿佛是从空中抛下来的,多么险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这里的作用。(从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确实很险。)

4、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

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5、“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6、小结并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认识这位老人吧。

二、精读其余部分,感悟扫路人的豁达开朗。

1、看看课文哪几句话写扫路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相关句子后,交流并指导朗读)

2、“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从颇有节奏‘哗——哗——哗——’的声音,可以看出老人身体很健朗。

(最先吸引我的是老人扫路时的“哗——哗——”声,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3、“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非常朴素的老人。

(“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说明老人很热情。

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

老人生活在美丽的山中,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生活。他仿佛就是这山中的一员。他已经与武夷山的天游峰融为一体,以苦为乐,热爱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岁高龄,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彼,悠然自在。

6、“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大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终年在山上扫路被晒得黝黑,说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说明了他不怕累,对这项工作是乐此不疲。

7、作者猜老人60岁了,但没想到老人已经70岁了,这说明老人在山上扫路,锻炼了身体,可谓是身心俱佳,心态年轻,所以看上去也年轻了。

8、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非常热情、自信、开朗、豁达。

9、师小结: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0、老人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同样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你从哪里能看出作者也感动了呢?

(1)“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

11、 让我们再次倾吐对老人的祝福吧:“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二、扩展阅读,深化主旨。

1、教师介绍其他相关的故事:《峨眉铺路人》《守林人》。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扫路人,峨眉铺路人,守林人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不顾世俗偏见,对工作勤勤恳恳,对事业执著追求,你还知道哪些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3、说话练习:用搜集到的名言赞一赞这些普通劳动者吧。(也可以自己创作)

三、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1、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通过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3、交流评价。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天游峰的扫路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我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我们农村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 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明确任务——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读写结合五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填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热情好客、朴实、健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填(乐观)的扫路人,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适时问:“老人累吗?”

孩子们即时答出:“累。因为他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联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级,而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怎么会不累呢?”

还有的学生会说:“不累。虽然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但他认为扫路当成是欣赏风景,充分体现了他的乐观。”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与险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读完后,我这样问:“天游峰高吗?究竟有多高?”

学生回答:“天游峰有九百多级。”

我继续引导:“是啊,九百多级,教学楼一楼的楼梯大约有20个台阶,那么就相当于45层楼那么高。”

这时我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老人的乐观。

而后,我再引导学生朗读老人质朴的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发生共鸣。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

(四)整合提升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感知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周围,发现生活中的“扫路人”;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学习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

(五)品读感悟 读写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假如我们满足于课堂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未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份颁奖词,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资料 篇七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6

言意互转,转出阅读教学新境界——评陈建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

文:曹鸿飞

师:初次见面,可以很冒昧地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十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重。

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

师:同学们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经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

【评:在这个崇尚英雄、追逐明星的时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何以让人产生敬意?”陈老师通过一种悬念的制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引发了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学生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进行验证,进行期待。于是这种询问、验证、期待,成为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内驱力。无痕中,陈老师巧妙地运用了阅读期待的艺术。】

师:从哪里看出作者对这位扫路的老人怀有深深的敬意?能找到根据吗?

生:(读)“我紧紧地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说明“我”对扫路人很喜欢,30年后还要来看望他,说明他对老人已很有感情。

师:谁能体会到这种感情?读读看。

(一生读。)

师:交情好像一般,感情还不够深。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对扫路人的

敬重之情?

生:“紧紧地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了。

师: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你体会得多好呀!多深哪!愿意读一下给大家听听吗?

师:给你这一读,这回是“紧紧握住双手”喽!我觉得这句的“再”字你读得挺重的,为什么?

生:“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师:对!一个“紧紧”,一个“再”字,确实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意!还有吗?

【评:在目前人文满天飞的第一范文,如何让学生把阅读的触角降临在文本的大地上,亲吻语言的馨香,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体温,掂量语言的轻重,辨别语言的色彩,玩味语言的意蕴。这是阅读教学中亟待加强和给与重视的问题。教学中,陈老师已经在进行自觉的实践。】

师:那么到底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山。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已是暮色中了,说明天快要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真是太累了,让人敬佩!

生: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就连游客们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就说明石阶太长太高,还很危险,游客们都提心吊胆的,而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这里扫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我觉得老人的勇敢令人敬佩!

生: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这样默默无闻地扫路,给游客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不图什么奖励,也不图什么表扬,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

师: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扫路人!

生:伟大的扫路人!

生:令人惊叹、让人钦佩的扫路人!

生:顶天立地的扫路人!

(掌声响起。)

师:好!顶天立地!这个词用得好!在书中这个词是写——

生:天游峰的。

师:“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生:从字面上看,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我觉得这是夸张,就是说天游峰很高,很有气势。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为什么说是“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呢?”

生:我想这是因为扫路人的精神太伟大了,他的精神顶天立地!(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品质太高贵了,让人敬仰!所以说他顶天立地!(掌声再度响起。)

生:他的心灵太美好了,虽然年事已高,本该退休了,却还在这样为人们付出自己的辛劳。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对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样。(热烈的掌声。)

师:精彩啊!精彩!你们高水平的发言,同样的顶天立地!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我抬头望了望”,读——

【评:“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陈老师以一个大问题顺着学生课始的阅读期待,搭起整课教学的研读框架,避免了琐碎问题的追问,并以这个大问题拉动全问的语言材料,默读、思考、交流、转换、朗读、品味,引领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在揣摩言语的同时感受到文本的意蕴,在心中树立起扫路人的精神丰碑。于是有了学生对“顶天立地”一词从描写天游峰到感悟是扫路人“精神、品质、心灵”写照的鲜活理解和生动演绎。】

师:对于这一节,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倒抽了一口气”,就是说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师:他的解答你同意吗?

生:我有点同意。

师:就是说还有点不满意?

生:我觉得既然是表示作者的惊讶。那为什么不说我不禁惊讶起来了呢?

师:你又提出了一个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我请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我不禁惊讶极了”或“我不禁惊呆了呢?”行不行?

生:我觉得可以。因为意思都一样吗?而且又读得通顺。

生:我认为不能换。虽然意思是一样,都是说作者很惊讶,但直接说出来了,反而没有“倒抽了一口气”给人的印象深。

师:为什么“倒抽了一口气”印象就深?

生: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掌声响起!)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惊讶”也可以,但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体会;说“倒抽了一口气”就形象化了,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表示害怕,还可以说成“倒抽了一口冷气”,“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发麻”。我们要学习和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下面,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大问题,扫路人还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大家再找找看。

(学生自由快速地读课文。)

【评:此环节教学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击节。妙在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了言语本身,妙在学生自发地产生了问题,妙在教师自如地展示了问题解决过程,起到了引领者的必要责任,更妙在学生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悟到了语言的内蕴魅力——形象化表达带给人的真切感受。谁说文本的人文只能靠教师大段语言的铺陈去激发?谁说文本的内核只能靠大量使用媒体手段去渲染?让学生关注言语本身,关注表达方式,切实进行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同样能让学生领悟到文本的人文价值,同时领略到言意融合给阅读带来的整体震撼。】

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非常朴素的老人。

师:从哪里看出?

生:因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说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经很旧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说明他生活条件也不好。

师:生活条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众笑。)

生:不一定。

师:再往深处想一想,从“褪色的衣服”、“精瘦”两个词还能体会到什么?可以讨论讨论。

生:从“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劳动,因为整天劳动就不容易发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风吹日晒的也容易变瘦。(掌声。)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说明老人艰苦朴素,也看出这是老人长期在外劳动造成的,风吹日晒才会褪色的。

生:老师,“运动鞋”也说明了老人是扫路人,穿运动鞋干起活来才能方便。

师:可见,无论是“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来!我们继续走近这位老人。

生:读“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师:注意!“瘦削”(xuē)不是“瘦削”(xiāo),读!再读!是“炯”(jiǒng),读!再读!是(yǒu)“黝黑”,不是“yōu”,读!再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又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身体健康的老人,因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有神身体肯定很好。

师:你从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出了老人的健康,会读书,会思考。

生: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因为书上说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老人。因为面色黝黑,说明他长期在外风吹日晒,“瘦削”和前面的“精瘦”一样,也说明他不停地劳动着。

师:谁来概括一下?

生:这是一位健康的、善良的、勤劳的老人。

师:能用上四个字的词语吗?

生:这是一位身体健康、勤劳善良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勤劳善良、神采奕奕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精神矍铄的老人。(热烈的掌声。)

【评:从“精瘦”、“运动鞋”、“褪色的衣服”等词体会到老人的身份与形象,这是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中,意象得到了饱满和圆足。这时候,需要借助有关词语去固定、去充实、去梳理这份“意”,使“意”得以“立”起来,使“意”得以有声化或有形化。此处让学生用词语去概括老人的特点,将心中感悟到的老人形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从意到言的转化。不创设这样的言意转化,学生心中的意就会消解、就会模糊、就会生涩、就会淡化。陈老师适时地把握住了言意互转的契机。】

师:我很奇怪,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生:第一次描写是概括地写,第二次写得很详细。

师:你说得没错!但为什么不放在一块呢?

生:一口气写在一起太罗嗦了。

师:是吗?

生:在一块写也不是罗嗦。因为两段话加在一起字数也并不多。因为第一次写的是穿的衣服之类的,后面是写老人的脸和眼睛的。

师:穿着和五官不能放在一起写?

生:也不是。

(学生面露难色,一时说不清楚。)

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刚才有同学说了,第一次主要写了穿着,第二次却很细致地描写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脸色。那这两次描写的内容能不能颠倒过来呢?再读读这两段话。

(生自由读第3节和第8节。)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所以这时候只能从衣服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

(掌声响起。)

师:很有道理!接着说。

生: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掌声再度响起。)

【评:王尚文先生说,一个人的创造性常常表现为一种“问题意识”,即首先表现在对文本言语形式的不断探询与追求。目前许多的阅读教学都停留在文本精神层面的掠过,很少能进入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层面。此处教学,引导学生据“意”识“言”,认识和品评言语表达方式的功能和优劣,不仅内化了文本的意,而且内化了文本的言,积累了言语材料,储存了言语的表达形式。对当下的阅读教学来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师:精彩呀!还能从文中的哪句话里看出老人的豁达乐观?

生:(读)“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明明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他却这样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像游山玩水一样。说明他对工作很满意,很快乐,很乐观。

师: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我想到了这样几句话:知足者常乐!(板书。)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生写感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

生: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生: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工作。

生:学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话:对于一个不满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来之,则安之!

生:自信快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生: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你微笑!

【评:学生将心中的意转换为口头、笔下得体的言,这是一种创造,在这以“言”表“意”的转换中,学生经历了“语言的痛苦”而将意固定下来,明晰起来,丰满起来,于是学生在言语不断丰妙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变得丰韵起来。语文学习就是在这样言意互转的过程中,促进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总评:

语文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是言和意。那“言”是什么?“意”是什么?魏星老师认为,言,不仅指静态的、共性的、符号性的“语言”,更多的是指大量的、动态的、充满个性的、充满鲜活个性的“言语”,这其中既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又包括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意,不仅指思想、概念、鉴识、数理等逻辑思维,更多的是指印象、情绪、想象等形象思维和情感、思想、意念、理想等心理活动以及人性、人情、人道内在的心灵世界。

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李维鼎先生在著作《语文言意论》里更是指明了开展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旦建构起以上的理念,愚以为,本课的教学将视角瞄准了语文本体,坚持言语实践中的言意互转,着力于言和意的转化,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说了什么,更关注“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怎么说、写),演绎出阅读教学崭新的境界。

输理并审视本课教学过程,不难看出“言意互转”的三处痕迹:

1、据言得意,感受老人的可敬形象

阅读理解的首务在于对“意义”的追寻,而对“意义”的追寻始于对言语的感知。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对这位扫路的老人怀有敬意的理由”,从“精瘦”“褪色的衣服”“豁达开朗”“倒抽一口气”等语言来品读老人形象,在追问和揣摩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意逐渐明晰和丰满,于是一个怀有爱心的老人形象树立了起来,一个顶天立地的老人形象树立了起来,一个艰苦朴素的老人的形象树立了起来,一个健康、善良的、勤劳的、精神矍铄的老人的形象树立了起来,一个豁达乐观、默默奉献的老人形象树立了起来。老人形象的不断圆足,得益于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熟读、精思、生发,得益于对学生文本语言的想象、涵泳、玩味。

2、据意识言,体会老人形象的塑造

大多的阅读教学都只停留在据言知意的阶段,而至于这“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却很少关注。本课教学的意义之处就是呈现了阅读教学中这不可忽略的环节——据意识言。

陈老师以强烈的语文意识和高超的实践智慧抓住课堂上学生对“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的质疑,展开了淋漓尽致的导引过程。于是学生在比较品味中体会到了原来对一个老人的形象感知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形象的表达方法,是用了侧面描写,明白了作者对于老人两次外貌分开描写的用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从而体会到作者“以言表意”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不仅内化了言语作品的意,而且内化了言语作品的言,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

3、以言表意,沉淀心中的老人形象

学生在据言知意的过程中,意开始酝酿。一个可敬的老人形象已在眼前鲜明起来,同作者一样,学生对这位老人也怀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情动而辞发”,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时候,就必须以言的介入来实现意的完行。陈老师深谙此道。一是要求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随着学生言语的生成,老人的形象便留在了学生的心里,这是学生自己心中的老人形象,是学生自己的语言与心中的意粘合的老人形象,因此是内在的,是刻入心灵的。二是在教学的结尾,让学生把阅读的想法写下来,此处的表达,是糅合了本课文本阅读的全部意义之后的一个升华。如果第一次的“辞发”是读出言里之意,作者之意,那么此处的“辞发”则是读出言外之意,言之不尽之意,读出学生自己心中的意。于是这个老人已不仅仅是一个可敬的老人,而是化作了学生心中“不计较得失、不抱怨、脚踏实地、好好工作、自信快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乐观一些生活会永远对你微笑”的人生信念。学生的心意因有了言语的生成,便将本课的意化作了精神的使者、心灵的细胞。阅读教学需要这种嵌入心灵的言意融合。

据言知意,据意识言,以言表意,就在这言意互转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螺旋式的提高。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源网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游峰的扫路人 篇八

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我又遇到了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

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啊,原来是30年前的小伙子,你说话可真算话,说30 年后来看我,还真来看我了。”

老人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你说话也蛮算话的,说过30年后请我喝茶,你不也请我喝茶了吗。”

顿时,我们俩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就连树丛中的小鸟也飞了起来,又悄悄的落回了原处,我和老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篇九

第2课时

执教:徐州市大马路小学      邹凯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四、教学过程 :

(一)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篇十

昆山柏庐实验小学  张建珍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

1、词语:层层叠叠  顶天立地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2、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些什么感受?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谈。

过度:大家对词语的感悟还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加深我们的理解。课文题目是——重点是写“人”,但离不开“峰”。

二、引导体会山峰的“险”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那么它险在哪里呢?请打开书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节,自由读,具体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峰的险?

3、读好第二句,这一句没有一个险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让我们可看出石梯的险,峰的险。

4这么险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读——“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你读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悦,艰辛的历程)喜悦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5、这一句同时也写出了峰的险。采用了什么方法?游客的表现烘托了什么?

6、如此险峻的山峰,我却爬了上去,心里自然——好不得意。回到第二节,读出天游峰的险峻,及作者登上了险峰时的喜悦心情来。

三、引导体会老人的“乐”

(一)、外貌部分

1、傍晚时分我下了山,但游兴未尽便散起步来。在一片静寂声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声音由远及近,一声比一声分明。引出——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2、自由读这段话,再看看插图,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课文还有哪里也写了扫路人的外貌呢?

出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4自由读这段话,从这段外貌的描写中,你又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呢?

5、都是写外貌,却分两次来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不一次写完呢?

(二)内在部分

1、与老人的谈话,对老人的进一步了解源于什么?(热情好客)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2、于是,有了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4-12小节,把对话读好。

3、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从哪里看出来 的?

老人自在悠闲、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我此时倒抽了一口气,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老人舍不得什么?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

(4)、“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四、引导体会作者的“情”

1、课文学得差示多了,那么你知道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具体落实在作者的哪些言行上?

2、出示:我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的的祝福。

3、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

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到这里,这笑声应该永远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今天,我们跟随课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险,并且认识了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人的岗位可以不同,但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应该一样:我们要永远做一个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自强不息的人。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充满自信

陡      险      豁达开朗

窄                 自强不息

课本剧《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十一

特级教师陈建先《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赏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前几天有幸听了陈建先执教的这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从这节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现摘取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

一、巧设导语,撩起“问”的涟漪

师:初次见面,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千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佩。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

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

师:你有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爸爸,真为你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亲人。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陈老师抛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曾预约的精彩----含冤入狱的司马迁从远古走来,驾驶“神五”的杨利伟在眼前升起,被誉为“飞人”的刘翔在眼前闪现……正当学生情绪高潮的时候,教师话题一转,在不知不觉中拨起了学生“问”的琴弦----为什么他会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产生敬意呢?此时学生心理升腾起的是快速读书的欲望,一个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书的“场”被教师巧妙地营造起来了。】

二、因势利导,感悟“品”的高大

师:扫路人的哪些地方让“我”敬佩?

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墓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已是暮色中了,说明天快要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九百多级台阶,真是太累了,让人敬佩!

生:那层层叠叠的石阶,连游客们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这就说明石阶太长太高,还很危险,游客们都提心吊胆的,而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这里扫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我觉得老人的勇敢令人佩服!

生: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这样默默无闻地扫路,给游客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不图什么奖励,也不图什么表扬,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

师: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扫路人!

生:伟大的扫路人!

生:令人惊叹,让人钦佩的扫路人!

生: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掌声响起。)

师:好!顶天立地这个词用得好!在书中这个词是写——

生:天游峰的。

师:“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师:那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又怎么理解?

生:扫路人的精神太伟大了,他的精神顶天立地!(掌声响起。)

生:他的品质太高贵了,让人敬仰!所以说他顶天立地!(掌声再度响起。)

生:他的心灵太美好了,虽然年事已高,本该退休了,却还在这样为人们付出自己的辛劳,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对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样。(热烈的掌声。)……

【此起彼伏的掌声折射出学生对文本的精彩感悟----好一个“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多么独特的阅读感受,顶天立地是对扫路人品质的最好诠释。学生之所以有如此深的感受是与老师的适时点拨分不开的,不难看出,教师以情激情的点评,因势利导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再次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出人物品质的高大。】

三、品词析句,感受语言魅力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我抬头望了望――读!――”(学生深情地齐读第7节)

师:对于这一节,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最后一节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生:“倒抽了一口气”,就是说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师:说得很好。我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我不禁惊讶极了”或“我不禁惊呆了!”行不行?

生:我觉得可以。因为意思都一样,而且读起来也通顺。

生:我认为不能换。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很惊讶,但直接说出来了,反而没有“倒抽了一口气”给人印象深。

师:为什么“倒抽了一口气”印象就深?

生: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掌声响起)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惊讶”也可以,但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体会,说“倒抽了一口气”就形象化了,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表示害怕,还可以说成“倒抽了一口冷气”,“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发麻”。我们要学习和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言语的积累与感悟。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细细推敲,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具有了选择自由的时候,其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都成为可能,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开出了艳丽的花,结出的丰硕的果。“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这是多么深的体会!在我们为学生体悟出人文精神喝彩的时候,别忘了为他们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助威。从这一片断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了语文教学应该姓“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这一节课里得到了很好的彰显。本课从导语的预设,到引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什么值得敬佩?在贯穿教学主线时,陈老师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定教、以读促悟的原则。整节课“读”字当头,读出层次,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启发、激趣、鼓励、期待,使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碰出“情”的火花。

游峰的扫路人 篇十二

第一课时

师:头一次见面拘束吗?不拘束怎么脸上没有一点点笑容?敢说话吗?开始上课好吗?先别坐,先来两句对答。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

师:同学们请坐。

生:老师请坐。(老师请上坐。)

师;谁敢露一手的,请举手!谁敢?

师:大声地,响亮地把今天上课的课题说一遍。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真好,其他同学后悔吗?

生:后悔。

师:这也是一种竞争,我们要善于把握住机会。看我写字。(板书:天游峰)

师:谁去过?在哪里?

生:在武夷山。

师:武夷山在哪?

生:福建省。

师:游玩后有什么感受?

生:没有毅力的登不上去。

师:你的意思是,“我登上去了,我很有毅力,我很自豪是吗?”

生:是的。

师:看我画,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这样的,而是拔地而起。人们过去一般竹筏漂流过去。师画。人们从哪儿登的?画路。现在该写什么了?(板书:扫路人)谁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

师:你们觉得干这种工作的人怎么样?

生:辛苦而光荣。

师:加上个“的”,怎么看到?

生:很幸运,能在天游峰扫地。

生:我觉得很伟大。

师:你们觉得课文好学不好学?

生:还可以吧,不算太难?

师:难在哪?

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扫路人的高尚很难?

生:文章短小精悍,但道理深刻,很难理解,很难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他的伟大与平凡。

生:我觉得既难学也不难。说不难是因为我们是六年级,理解能力一定比五年级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师: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道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好好地读一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

师:你们很会读书,我说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采用的默读,这种方式最有利于思考。

生;武夷山那么高,扫路人应该很累,为什么他说不累?、

师:问题有意思,把这个问题写上来。

生:作者说过,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游人半途而返。而扫路人却轻轻松松。我更觉得他了不起。

师:住过宅楼吧?一般有十八到二十级。

生:书上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现在已经七十多了,三十年后已经一百岁了,很了不起。

生:扫一程,歇一程,好山好水看一程。可以看出他的乐观。

生:为什么写山游峰的景色。、

生:这位老人了不起,一级级扫出来。

生:我也想去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七十岁时也去扫路,欣赏那儿的景色,锻炼身体,游人来了,我也跟他说:“三十年后,你再来,我请你喝茶。”

师:如果要等到七十岁再去努力,你可能就爬不上去了。

生:我会不停努力的。

生:为什么这位老人对武夷山的景色这么留恋?

师:写上去。(生板。书)

生:读了这篇课文――

师:不行,我的话筒离你这么近,你读一读扫路人的性格。

生: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生: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开朗,乐观。

师:他怎么这样的自信?

生:真正体现他的乐观、豁达。

师:还要读书,读书前我得提个问题,能回答吗?拿起书来。看第四自然段。

大家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师:哪一句话最重要?

生:荼很暖很热。很快把我们的心灵沟通了。

师:希望你们也与老人沟通。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体现出字里行间的真情。自己读,和同桌读。要多长时间?

生:五分钟。

师:先给五分钟试试。要想与老人沟通,看看哪个段落里哪些句子你有哪些感想。这就是与作者,与老人沟通了。

(生默读思考)

师:先不要说,先读一读,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你们得注意了,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信息。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听出了吗?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说话。)

师:说明语感不够,你再读一次。

(生又读)

生:相貌十分平凡,在他们中间也不乏像这些老人一样的相貌平凡却十分伟大的人。

生: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师:从他的读你听出什么信息来了没有?

生:作者的三十年后不是诺言,但又不是开玩笑,而是尊敬。老人说三十年后,是谦虚。

生:我不同意,说明老人很自信。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自由练读两人的对话,师生对读。)

师: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词。

生:自信,开朗,豁达。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惊起宿鸟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惊起宿鸟?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交流!可惜的是刚才的交流,我们的读没有让其他同学听出信息。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把两段描写老人的话连在一起。

生:因为两处不同的情况引起作者对他的不同的观察。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师:你能把感受传达给大家吗?

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没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来。

生:说过了一半。老人被美景吸引了,与这儿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离开。

师:看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为了巩固理解,再读一读。

(生指名)

师:像不像老人,谁再来读一读。

(再读。师范读。齐读)

师:你觉得老人真正的心情是什么?

生:轻松自在,悠闲自得。

师:更深的呢?

生: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是当作一种享受。

师: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深层的东西来了。读来享受一下。谁没读过?

(指名读)

生:(读时早晨的晨读音不准)

师:如果你把“早晨”读准了,王小丫就是下岗了。

师:要理解老人的生活态度,要参照哪一段来读,就能读得更好了。

生:参照第二段。

(指名读)

师:你读得是险峰吗?(生再读)你读得不像“银丝”,像一根铁棍。(生读)看得清吗?(生再读)读得像风筝在眼前飘,不够远。(生再读)

(指名读,师范读)

师:谁再来试试,最后一个名额,没有读过的。

(指名读)

师:为什么我要让你们参照第二自然段来体会老人的生活态度。

生:前面突出老人的了不起。

生:课文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来表现老人的了不起。

师:是啊,这一对照,对老人印象更深刻了吧。

生:第六自然段里有一段,“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点出刚才的问题,及提问的人自己解决。

生:我觉得第七自然段。(生读)

生:我重读了“游客”和“一级一级”,游客多是二三十岁的人。游人半途而退,老人很有毅力。

生:一级级,好几个来回,老人看得很淡,他觉得和风景在一起,非常值得。

师: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不准说伟大,有毅力。

生:别人把它看成猛禽,但老人把它看成小绵羊,每天都要抚摸它。

师:这个比喻非常精彩,每天都要去抚摸抚摸这只小绵羊。

生:攀登不止,勇往直前。

师:我们的享受都是吃些好的,穿些好的。写老人的服装是为什么,明白了吧。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指名分段读)

师: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对自己说,若能写能一句格言,一句警句,铡

生:老人,我希望您像天游峰的石阶,越活越长。

生:老爷爷,你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您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我对您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生:对老人说,三十年后,我对作者说,三盾

生:老人,你真该评为全国十佳劳模

生:老爷爷,你可真棒!

生:对自己说,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生:说我以前写错的字吧。“瘦”里面写了“白”

生:“攀”字难记,中心的叉忘记了。

师:一起来读书黑板上的名言。

师:享受生活地读一读。这个问题还用答吗?

师:应该下课了吧。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 篇十三

一、破题,初读。

学生静坐后,我板书课题:天游峰  扫路人

学生惊呼,少字了。我再慢悠悠地加上。请他们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提问。有问: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有问: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他不是很普通吗?有问:天游峰在哪?景色美吗?……

请他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解决新词意思。还要想一想哪些问题你能通过自读找到答案。

按照常规交流生字音、形、义和新词意思。有学生说会回答问题了,扫路人是一个70岁的老头儿。余人轰笑,问为什么笑,又愕然。提示:是因为70岁的老头儿太多了,不能显示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特别之处?点头默许。有人说,我知道天游峰了,根据书中的描写不是很美,只是很高很险。一学生不同意说:不对,天游峰很美,书上说是“好山好水”。我微笑,在黑板角落留下这对矛盾。

二、抓住课题,研读。

天游峰到底是怎样一座山峰呢?请你到全文去找相关句子,说说天游峰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四句话。学生一读就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天游峰的高险。我所做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了破折号的解释说明和第一处句子的强调作用,第二句抓住比喻来认识,第三四处句子分别是列数字和衬托,学生很快就能读出天游峰的高和险。

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是怎样一位老人呢?学生寻找了相关语句,通过读来理解后,我又引读,我看到了扫路人,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学生很快找到了两处外貌描写的句子,问:从这些句子你知道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也要突显人物的特点。

作者还抓住了扫路人的语言进行描写,同捉分角色读,深刻认识扫路人的精神世界:乐观开朗、勤劳节俭、热爱生活……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领悟课文对话的简洁,我甚至还原课文,假如,让你们写,可能会这样:

我问:您很累吧?老人回答:不累,不累!我又问:怎么会不觉得累呢?老人又说:……

学生笑,在笑中明白对话需简洁,作者为了刻画扫路人,所以把扫路人的语言写得很详细。而且你们平时的对话都连在一起,作者却巧妙地分节了,以后你写人物对话,也可以分自然段,这样你会更加注意对话的简洁性。

除了对老人进行外貌、语言描写来反映老人的特别之处,还有其他吗?

最后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天游峰高而险,有人却说是“好山好水”了吗?学生立刻会意了,加深了对老人的认识。

三、回到课题,理清层次。

你能根据课题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吗?说一说各段写了什么?再说一说全文写了什么?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小练笔

像作者那样,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你不写出他的名字,要能让我猜到他是谁,那么你的描写就成功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十四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一

作者:葛雪卉    转贴自:通师三附    点击数:50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一

通师三附   葛雪卉

一  投石激浪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胜地,号称武夷第一胜景。如果我们同学也有机会到那儿旅游的话,你会特别留意那儿的什么?(风景名胜、游人)

3         可是我们的作者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扫路人的身上。(扫路人下加点)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再次齐读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这是怎样的扫路人?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写扫路人?……)

二  读中感悟

(一)闻声寻人

过渡: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扫路人?用“——”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

△     找到了吗?你来读读看。

(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这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节约、俭朴) (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精瘦、褪色、运动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朗读)

△    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人呢?(听到扫路声)课文是怎样描写扫路声的?

(出示)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从哪儿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颇有节奏” 、 “一声比一声分明”)

是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的侧面描写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干劲十足的老人。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好不好?(齐读)

△            作者闻声寻人终于见到了这位质朴但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示两处外貌描写)但是这两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来写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细打量。)作者为什么会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对老人有了敬佩之意)

(二)小屋茶香

过渡: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意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老人那飘满茶香的小屋。

(出示)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 ;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和温暖读出来。(齐读)

(三)心灵沟通

过渡:那么作者和老人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呢?我们再一起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语言,用波浪线画出来。再小小组交流一下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画交流

△(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 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觉得累 ) 从哪儿体会到的?(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 同学们,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师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比一般的扫路人更累,你们同意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 (出示)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累?(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在课文中点出词语)

(2)我们来比赛读读看,看谁能让老师听了也抽口气。 指名读。齐读。

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到?

◎ (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说说为什么?(因为天游峰高、险)(板书:险)哪儿具体写出了他的险?(第一险峰、九百多级、像一根银丝、飘飘悠悠、风一吹就能断掉)  能读好吗?

(2)(出示天游峰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天游峰,想说什么?

(3)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

过渡:面对如此险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边爬一边扫该有多累呀! 可老人却觉得——(指读:不累不累)为什么呢?

(相机引读:)他――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带着喜欢的感情读。)

所以老人说得——?(板书: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能轻松悠闲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

△  (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1  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这儿的生活环境好。)

2   老人喝的是——                      (我们喝的是             )老人吃的是——                      (我们吃的是                     )老人呼吸的是 ——                     (我们呼吸的是    )

3  这样的生活老人当然会舍不得。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空气,爱这儿的一切。所以老人会说得那么——(点:悠然)。能悠然地读一读吗?(指导朗读)

4  这儿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这儿过的简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 让我们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快活读出来好吗?(齐读)

5  是的,老人已经与天游峰融为了一体,即使自己已是70岁的高龄,却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疲,悠然自在。实在是令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敬意再一次读出老人的悠然与不舍。(齐读)

△     “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1)  这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的?老人愿一辈子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出示: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 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老人天天这么扫,很勤劳,能活到150岁。  山上空气清新,能活到100岁。 自信,豁达。

(3) 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长寿命。 这是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板书: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4)  让我们读出老人的自信和豁达来!     指导朗读

三、结尾转换,小结激情。

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生:笑声留在作者心里。   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心里。 ……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住地就没有了吗?谁能把这句改得更好?

(学生交流)

(3)师: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4)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了一位扫路人了吗?(这是一位……的扫路人)(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5)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听张忠诚的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相关范文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优秀8篇】03-04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9篇】03-09

课本剧《天游峰的扫路人》(最新5篇)04-01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资料【优秀304-01

游峰的扫路人(优秀3篇)04-10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7篇)05-06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5篇)06-21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3篇】08-17

支玉恒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10-12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8篇)10-13

最新范文

《七色花》教案(最新7篇)04-13

北师大版《营养配餐》教学设计【优秀04-1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04-11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04-10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6篇04-10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1篇】04-10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0篇)04-09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10篇04-0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04-09

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4-09

43 6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