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高中教案>高一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写作文为同学们精心整理了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导语: 篇一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

《致橡树》说课稿 篇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致橡树》。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树》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题材和风格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诗人用象征手法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新型的爱情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关于朦胧诗的一些知识,加深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教学目标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又经过第一单元前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的意象有了较为具体的印象,初步具备了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和朦胧诗的特点等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作者新型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②提高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本文主要通过多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对各种意象的理解是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的第一条。

②理解、概括作者抒发的新型爱情观。

(2)教学难点:

本事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意象多,并且有些意象较为含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懂,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本事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水平,我采用诵读感悟法、探究阅读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文意象较多,我在上课开始通过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人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了解;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明确各种意象的意思和作者抒发的爱情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鉴赏,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法

(1)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诗情;

(2)诗歌意象较多,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勒重点词语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针对相应的内容,可以提出三两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并与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用一句话“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歌颂美好的爱情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的诗句”,然后让学生回忆三、五句关于爱情的诗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爱情诗的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②投影作者简介和“朦胧诗”的有关知识,为文本的学习作铺垫,也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2、感知意象

(1)朗读欣赏,初步了解课文。

多媒体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悟诗情。

(2)学生自己品读,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两个问题:

①诗中描写了那些意象?

②诗歌分几个层次?找出表示层次的句子。(两处:13、32句)

学生读完并简单思考后,提问并订正、明确。

3、学生分组讨论,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让学生看书、圈出关键词,并和前后左右同学讨论;然后提问并订正、明确(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1)凌霄花和鸟儿各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攀援、炫耀)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痴情、为……重复)

(3)木棉和橡树,两棵树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抓住关键词:送来、慰藉)

(4)橡树与木棉是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并概括。

①解题:“致”是什么意思?谁致橡树?致橡树什么内容?

②14-15句:平等、独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关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独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离

(5)32-36句总结:爱,就爱对方的一切。

4、课堂小结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提出理想的爱情观。

(2)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爱情观的缘由。

本诗写于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女诗人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爱情上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状态,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爱情独立宣言。

五、说板书设计

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恋传统爱情观否定

泉源奉献

险峰

日光、春雨

橡木棉平等、独立新型爱情观提倡

树相互依存

关心、理解

各自独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另一首朦胧诗代表作《双桅船》。

韦首建

致橡树教案 篇三

《致橡树》教案 (2课时)

语文组:李铮峥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以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并希冀由此赢得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教学重点 :

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

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 : 2 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定向导入 :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简介作者 : 【在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 的 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 多媒体播放 范读 【 诗歌需要有感情地朗诵,请大家听听范读。 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 。 听完了范读,那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尝试朗诵这首诗歌。】 请1—2个 学生 (分段) 朗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四、题解 【 课前大家已经做好预习,刚才我们又一起读完了这首诗, 相信大家 对 这首 诗已有了初步的印象。 】

1、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可以在书上划一下,然后回答。】

明确 :“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2、 诗的题目是《致橡树》, “致” 在这里是动词,橡树是宾语。那么“致” 是什么意思 呢 ?其主语是什么? 由此 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 【好,请同学说说】

明确 :“ 致 ”: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主语是:木棉(被省略),致的对象(宾语)是橡树,即为:木棉对橡树的表白。可见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和橡树( 注意这两种树 都是高大壮美的乔木)。

【这里的“橡树和木棉”作为意象,肯定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那么它们分别 象征什么 呢 ? 大家思考一下。提示:前面我已经说过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诗,众所周知,爱是建立在彼此欣赏、相互喜欢的基础上的,于是在诗中的 橡树:象征男性美;木棉象征:女性美。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 便是 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 】

五 、抓住意象,品读第一层 : 【除了橡树和木棉,在文章中还出现了许多的意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做好标记】

1、现在大家一起来说说。 本诗中还出现了哪些意象? 明确 :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2、那么对这些意象,诗人持什么态度呢 ?

明确: 诗人是 否定 的态度。 【 不知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没有,诗人写了这样一句:“ 不 , 这些都还不够 ”。) 诗歌 正是 从 这句话 开始阐述一种新型的爱情观。“ 不 ”,是个否定词,它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我们已经知道诗人对这些意象是持否定的态度】

3、但是 诗人否定的程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 不一样。“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 也不止像泉源 ”,“ 也不止像险峰 ” , “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 在诗的第一句“我如果爱你——”后诗人就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是。.。】( 这样引导学生回答出以上句子) 【大家自己读一读,可以读出声来,体会一下。 很显然 ,“ 绝不像 ”、“ 绝不学 ”表示诗人是坚决否定的,而两个“ 也不止 ”次之,两个“甚至”再次之。所以诗人否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可是大家思考过没有: “凌霄花”和“鸟儿” 分别有什么缺点使诗人坚决否定呢?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明确 : ①攀援的凌霄花

“凌霄花” 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 喜攀援树而生长。这里诗人写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人格尊严不顾,借 “ 橡树 ” 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呢?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也荣。 诗人是 “绝不像” 的态度。 ②痴情的鸟儿

是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诗人是“ 绝不学 ”的态度。

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道为对方歌唱 ,却忘了为自己歌唱, 完全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道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歌唱单调的歌曲、频频示爱 。 它固然是痴情一片 ,但爱的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上面 这样的爱情,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对此你怎么看?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想到就说】

注: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从大家的回答中,很明显这样的爱是不健康的爱,我们也是很难接受的。说完了“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我们接着来看看“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这些意象 。 在别的诗里 ,它们 可能是被赞美的对象, 同学们,我们也经常说“沐浴在阳光雨露中”之类的话。 但在这里 , 这几样事物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点?使得诗人否定它们 ? 【我给大家具体来分析一下, 然后你们自己做总结归纳。】

A.险峰 :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 :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 :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令人遗憾。

【 所以 归纳出 它们的共同点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 ”的爱情。(板书) 】

【当然,我们知道, 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 很多女性为了家庭,辞掉工作,专门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伺候丈夫,辛劳地操持家务,应该说是“无功也有劳”。 但 这样的付出只是 一种 “一味奉献、自我牺牲 ”的爱情 。 诗人 在“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意象前 用了 —— “ 也不止 、甚至 ”并且说: “ 不,这些都还不够! ” 虽然 并没有 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

让学生举例 【 我们共同来分享一下生活中像这种为所爱的人奉献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

处理1:【大家能够举出这样的例子,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非常好,我们就是要共同分享,共同探讨,才能真正地认识健康的爱情观念。下面,我来给大家补充个例子】

处理2:【没有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这样的例子吗?那么,我给大家讲个我身边的例子。】

教师补充举例 :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 ,同样的才华横溢、有胆有识,被所有的人看好。可是两个人结 婚后 ,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 ,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自己大好的前途 ,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勤俭持家,使丈夫能够专心工作,完全无后顾之忧。十多年过去了,丈夫事业有成,而妻子没了事业,青春也不复存在,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形象。丈夫开始嫌弃妻子是“黄脸婆”, 便另寻年轻美貌的女子,上演了一出抛妻弃子的悲情剧目。)

【这样的故事是令人伤感的,也许,我们有了健康的爱情观念,并不能完全杜绝这样的悲剧,但毕竟可以使我们的爱情更加健康,对我们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

教师小结 : 当然,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 诗人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 是 由衷的奉献也 还 是不够的 。那么,诗人所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根据课文第二部分,请大家下来思考。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我们再一起来探讨,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爱情。】

六、 作业。 根据 第二部分内容,请大家抓住意象,试思考诗人向往的真正爱情。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了解到,诗人对“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代表传统爱情观念的意象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理想的爱情国度,聆听诗人的爱情宣言。】

七、 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 : 作者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那么她 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既然有否定,自然就有肯定,分析第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提到: 诗人写了这样一句 :“ 不 , 这些都还不够 ”。) 诗 人正是 从( “ 不 , 这些都还不够 ” )开始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

【 同学们,请找出有关的诗句 ,大家一起来朗读一遍。

好,我们共同来分析这些表达了诗人的理想爱情的句子。我已经将诗人的理想爱情分为爱的前提、完整的个性、同甘共苦、灵魂依存这四个方面,请你们来帮我把相关诗句对号入座。】板书四个方面。 分析 :

(1)爱的前提 (双方具有同等的尊严和价值): 【首先,大家说哪一句诗表达了爱的前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舒婷自己说“花与蝶的关系是相悦,木与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儿、阳光、春雨的给予。”】 ——双方 应该 是独立的个性、平等的地位 , 具有同等的尊严和价值。

(2)双方要有完整的个性 : 【提示:个性是每个人所特有的,诗中的“你”有什么?“我”有什么?】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

—— 【铜枝铁干 象征 着 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 【红硕的花朵象征着女性的 健康活泼 、深沉勇敢。怎样“沉重的叹息”呢? 作者在《 秋夜送友 》诗中写道:“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我们的心啊/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可见“沉重的叹息”是对生活的思考,是感悟到人生使命重大 , 而决意承担人生风险和生活义务的心声,表现了女性的深沉和勇敢 。】 【男性刚强不屈,女性深沉勇敢就是他们具有的完整个性。】 (3)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 、 流岚、虹霓 。

【诗人告诉我们:爱的双方 ——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 而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

——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 双方要 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4)灵魂上的依存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紧握在地下的根,相触在云里的叶,风过后的我们,互相致意,彼此心领神会。这真正是“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哪。 ——双方必须相知相依,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 】 【诗的最后,诗人写到: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这几句诗很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看法 。】

——当把“ 土地 ”与 外在身躯 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 内在的品质 ,是“根”,是心灵 、 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 于是 ,“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 内在精神领域 的东西。

【诗人完成了她的告白: 爱,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 教师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诗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重复的脚步么?作者不仅让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成为爱情中应有之义,而且旗帜鲜明地指出,爱情绝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情不应凌驾于事业之上,爱情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只有把爱情的力量化成崇高的事业追求,爱情才能成为一株光辉美丽的长青树。全诗气韵顺畅,喻意明晰,层层递进,力量渐升,最后水到渠成,升华主题。又自然贴切,毫无雕琢之痕,是诗体结构的一种典范。学习《致橡树》重点要领悟诗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含蓄美,并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了解了诗人向往的理想爱情,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触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想说的话。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写一小段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话语。题目是下面这样的形式:】

八、延伸拓展:

1、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触: “凌霄花,我想对你说”

或:“绿阴下的小鸟,我想对你说” 或:“舒婷,我想对你说”

教师选取学生作品略作评点,并对写作成果给予鼓励。

2、朗诵与表演: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之后,我们将自己的理解展现出来: (1)朗读:——低沉到高亢或高亢到低沉都可,要大气。 (2)配乐:——爱情故事。

(3)角色:——A、教师读中心句。

B、二男二女:分角色领读。 C、其余学生齐声诵读。 教师寄语 :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 “ 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 ” ,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 “ 寒潮、风雷、霹雳 ” ,是否已 “ 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 ?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 比如: 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十、作业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编写故事,按小组表演。教师品析,选出作品和节目精品,进行班级间巡回展览。

《致橡树》优秀教案 篇四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

(1)学生朗读。

(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1、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2、教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九、作业:背诵全诗

《致橡树》教案 篇五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 (1)学生朗读。

(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1、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2.教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九、作业: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篇六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致橡树》教案 篇七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朗读。

3、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明确:“致”是给的意思。主语是木棉。题目应是,木棉致橡树的诗。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树。其中橡树象征着男性,木棉象征着女性。

4.如果说把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断开?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研读诗歌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节,然后思考: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 明确: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凌霄花有什么特点?诗人对他的 态度怎么样?

明确: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树。诗人对他是鄙夷的,从“决不学”可以看出来,读的时候要重读。

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3“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明确: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明确:“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5、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明确:“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

总结: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五、那么,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作者对这部分的爱情是肯定的,所以要读出坚定。

2、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写作文 paomian.net…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中,你最认同哪一点?说出理由。

3、学生交流

参考: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双方必须相知相依,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在《秋夜送友》诗中写道:“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我们的心啊/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可见“沉重的叹息”是对生活的思考,是感悟到人生使命重大而决意承担人生风险和生活义务的心声,表现了女性的深沉和勇敢;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深沉勇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总结: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4、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5、总结诗人的爱情观

作者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的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另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暂新的爱情观。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说说他们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2、谈谈你对舒婷的爱情观的理解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这个年纪谈爱情,是否太早了点?真的早了点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 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

匆匆地解开 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 只觉得心在狂跳 烦闷

欣喜

苦恼 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

看完这首诗,大家都会心一笑,或许有的同学也有过诗中的经历。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大家正处于花季雨季,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讨论交流。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我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致橡树》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伟人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

三、设疑:

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

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

c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f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总结全文:

⑴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说《简·爱》中向我们点明了。

⑵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诗: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六、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1、请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板书教学目标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裴多斐的诗、林觉民的《与妻书》。.。.。.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七、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相关范文

舒婷《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02-19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06-13

教学设计《致橡树》优秀5篇12-29

《诗经》两首 《采薇》教案【优秀7篇01-01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优秀10篇)01-01

《包身工》 教案【优秀7篇】01-01

《沁园春长沙》教案4篇01-01

5.2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6篇)01-01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01-01

鸿门宴教案(优秀6篇)01-01

最新范文

高一英语教案优秀9篇11-30

5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