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同学们带来的《云南的歌会》教案(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云南的歌会》教案 篇一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依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同学思路、激活其思维。充沛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与“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如。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具一格: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若无其事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憨厚:老实朴素。

教师请同学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身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同学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 写作文 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安排作业

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同学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局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局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偏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局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局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局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同学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掌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身的理由。

同学合唱。

同学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同学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同学择其精要,研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同学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洁。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学说出自身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同学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同学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局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课后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溢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身。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云南的歌会》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情感和态度: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黑板展示,让学生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云南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一起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及作品风格,了解云南民歌特色。

2、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三)连线作者,了解民歌有关知识(6分钟)

1、民歌释义: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

歌会释义: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

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四)一读课文,梳理脉络(10分钟)

(或集体朗读,或分组分段朗读)

自学指导:根据朗读划分层次,概括段意。教师巡回检查。

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五)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侧重于人物)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侧重于景物环境)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侧重于场面盛况)

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六)当堂练习:(11分钟)见小本名校秘题

(七)布置作业(1分钟)

1.课后练习一。

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1.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二)赏析品读课文:(30分钟)

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赏读“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

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对,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读“山路漫歌”研读品味4─5段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

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甲生:这是写实。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乙生: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丙生: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板书:以景衬人

4、赏读“村寨传歌”

齐读第5段。

1、“金满斗会”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2、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板书:点面结合

5、赏读完三个歌唱场面,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以更好的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斜体字部分由学生完成)

内容特点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唱歌人

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唱歌的场面

(三)总结(1分钟)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也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3分钟)

1、教师:愈是世界的就愈是民族的,请你给你最喜欢的歌会写一句广告词吧。

教师范例:今年过年不听歌,听歌只听云南歌。

学生自由套用电视上的现存广告词。教师提供一些设计的广告语:

如果你没有听过,你委屈了自己的耳朵,如果你没有见过,你对不起自己的眼睛。歌声在碰撞智慧在闪烁。歌声穿林樾百鸟相和鸣。亲近自然聆听天籁。

2、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潮剧、英歌舞、舞虎狮、潮洲大锣鼓、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

(五)当堂练习:(9分钟)见大本名校秘题

(六)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云南的歌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文,掌握文章大意。

2、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3、通过读文、视频欣赏,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朗读,用心品味。

2. 分小组讨论分析文中重要的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3. 延伸拓展,增进学生对民歌民谣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云南的民风民情,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知识技能”中的1、2点。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注:PPT已经上传,请查找)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播放《56个民族》。

一、出示课题《云南的歌会》。

二、检查预习:

1、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迤(yǐ)西 蹲踞(jù) 酬和(hè) 凤哕(huì) 箍(gū)桶

忌讳(huì) 掠(lüè)地 即物起兴(xìng)

2、词语释义:

歌会:各族男女青年会聚一堂,以歌会友。或聚在一起唱歌。

酬和:用诗词应答。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它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它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龙吟凤哕:龙叫凤鸣的声音。

3、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进入正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简介云南。

2、展示云南风情图片(多媒体展示),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想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flash朗读,学生边听边想:

1、文中写了谁在唱歌?

2、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唱歌?请用“场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几个歌会场景。

三、拓展延伸

1、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出示视频电影《阿诗玛》片段和《凌云茶文化节》片段)

出示幻灯片:(通过对比体会云南歌会的特点)

歌会

对比项

表演场地

演员

排练与否

云南的歌会

演唱会、音乐会

2、民族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为了让咱们云南的歌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之写一句广告词吧!

3、收集身边的民歌民谣(如《刘三姐》片段、《民歌大联唱》片段、田阳壮族民谣《迎客歌》等)

四、研讨

文章的细节和字句就像两扇门窗,前不久,我跟一个QQ网友聊《云南的歌会》,有个叫“天涯海角”的网友给我提了这样一个看法,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来请教诸位,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来帮忙解决?(可分小组讨论)

沈从文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幻灯片展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沈从文《湘西苗族的艺术》

【《云南的歌会》教案】相关范文

云南的歌会【优秀9篇】03-04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优秀5篇01-01

《老山界》教案9篇01-0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8篇】01-01

政治优秀教案10篇01-01

森林防火主题班会教案优秀5篇01-01

《学习雷锋精神》主题班会活动教案(1001-01

2022班级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教案优秀801-01

4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优秀8篇)01-01

剪纸教案精选10篇01-01

最新范文

期末考试动员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01-18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优秀4篇)01-18

鸟的天堂教案优秀8篇01-1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01-18

语文优秀教案【优秀7篇】01-18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01-18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3篇)01-18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5篇】01-18

《狼和鹿》教案(优秀3篇)01-18

《兰兰过桥》教案3篇01-18

57 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