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三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接下来是关于九年级政治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九年级政治教案优秀10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写作文给您的同学。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影响。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和影响。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课题

一、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活动二: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三:看视频: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连线题

活动五:交流碰撞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六:故事会

1、请说出课文中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这些美德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播放课件)

1、中华民族有哪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相关材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如何在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社会生活中继承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二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

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1)改变了以往的“大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1)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人们的辛勤劳动

(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7)坚持科学发展观

(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9)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39、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

(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

(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41、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

(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

(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

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

(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

(3)只有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7)让创新思维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

(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初中政治教案 篇三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活动一:面包、家庭居室、电子产品等这些商品从哪里来的?

生:……

师:很好,这些商品是通过生产出来的。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师:要满足我们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这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师:既然生产决定消费,那么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呢?请看图示(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的漫画“今非昔比”):漫画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生:……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那是无电视可看。

师: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幻灯片展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前,购物在人们的概念中就是要到市场或商场去买,聊天就是和朋友坐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可是现在购物、聊天这些消费和和娱乐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方式了。比如购物,我们可以网上购物,有很多人就喜欢到淘宝网吧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聊天可以通过QQ、飞信等交流,何时何地任你选择。由于生产的大力发展,导致我们购物、聊天等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随着一些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师: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又如20世纪70年代,青年人结婚要置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人们把这四样东西称为“三转一响”。而21世纪,青年人结婚“三件事”是:小轿车、住房、旅游。现代人的消费质量和水平远远高于以前的人,这又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生:……

师:很好。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以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都成很大问题,更不要说买房买车了。只有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才能提高。

师: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假设从我们这里到首都建立起了高铁,我想同学会优先选择乘坐高铁到北京,现代高铁的出现,促使人们有了乘坐高铁的强烈向往。同学们,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

师: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大家想一想,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消费,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高质量生活、高质量消费。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某种消费,是因为生产领域有了突破性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这种消费的欲望。同学们你们可以举一下其他的例子说吗?

生:……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什么)、决定消费方式(怎样消费)、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怎样)、为消费创造动力(想不想去消费)。总之一句话: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探究活动:想一想:果戈里的小说《死灵魂》中有个人物叫泼留希金,他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却不消费,钱锁在箱子里,以至纸币霉烂变质,用手一碰就化为灰,地窖的面粉硬的像石头,要用斧子去劈。如果人人都像泼留希金一样会导致什么后果?消费品就会卖不出,厂家就会亏本,再生产将无法进行,社会也就不前进了。 这一结论说明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消费多生产的反作用。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过渡)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欲望也就随着发生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没有生产发展的历史,不仅谈不上消费,也谈不上生存。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也有它的反作用。有哪些反作用呢?让我们来继续探究。

师:同学们,如果生产出来的牛奶不消费,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生:……

师:如果牛奶不消费、都卖不出去,那么牛奶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那么消费对生产还有那些反作用呢?

师:人们有擦鞋的消费需求的出现,促使擦鞋这一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再例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这说明,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师:过去人们乘坐的是旧式火车,速度慢、环境差,于是人们不断追求速度快、环境舒适的列车出现,从而促使今天时速高达413.6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出现,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些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师:想一想:大家学习累了时怎样恢复体力的呢?

生:……

师:想一想,人们最基本的消费是吃,人们还需要学习。这些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而劳动者智力体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住房等生活资料的消费。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总结: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包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同学们课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当地应该怎样发展生产力呢?

我的试讲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与竞争中合作;

2、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二,教学重点: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四,教学过程:

1、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汉王科技公司,两者既是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软的产品中有汉王的科技,两家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其实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指导学生划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97页)。

①活动: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②目的:通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个人进步更快。

③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讨论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归我们的启发?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④教师小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这一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在合作中竞争会使我们个人进步更快,使集体更加强大。

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下面我们看96页的材料,每位同学选一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面对竞争的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我们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在竞争中合作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师讲述97页心理学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后提问:(当堂实验的,让获胜者回答前两个问题)

(1)、你认为要在实验获胜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2)、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竞争中的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这样会两败俱伤,双反应精诚合作、各尽其职,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在竞争中合作真谛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哪?

首先,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板书)

团的精神使团的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它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使个人利益服从团的利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团队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3、课堂小结:现代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要走上社会,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共享,以适应未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五

一、基本国策、战略方略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二、基本路线、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四条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15、要解决我国存在的诸如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8、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19、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0、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6、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0、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1、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最、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

5、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6、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7、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0、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1、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2、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4、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六、特点、特征

1、我国现阶段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七、内涵、含义、定义

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4、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8、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八、机关、机构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我国的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5、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6、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我国的监察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9、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九、主体、主题、核心、中心

1、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8、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10、我国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是:经济建设。

十、关系、关键

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3、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4、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关键(措施)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必要前提;保持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7、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的关键是: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十一、因素、趋势

1、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以下因素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4、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贸易摩擦、领土争端、资源争夺、宗教矛盾等。

十二、包含、包括、范围

1、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权利和自由。③监督权。

3、人民享有的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4、我国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如受教育权、出版权、知识产权等。

5、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6、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8、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

十三、带“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正确的选择: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4、一个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我国的“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我国的“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8、我国的“一个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十四、带“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3、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十五、带“三”的知识点

1、我国现阶段总体小康的三个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三大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5、我国的三大重要国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十六、带“四”的知识点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大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四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四大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华民族精神的四个主要内容: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人民代表大会的四大主要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一、“本质”、“实质"类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4、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5、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二、发展战略”类

1、可持续发展战略

2、西部大开发战略

3、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

4、中部崛起战略

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6、实施“走出去”战略

7、科教兴国战略

8、人才强国战略

9、乡村振兴战略

三、“基本国策”类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四、“制度”类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伟烃经济共同发展。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纬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文明”类

1、物质文明

2、精神文明

3、政治文明

4、社会文明

5、生态文明

五、"基础"类

1、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晣能力的基础。

2、公有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科技和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4、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5、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六、“核心”类

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依法治国的核心一依宪治国

3、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5、生态文明的核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6、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8、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权

七、“原则”、“准则”类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道路、"专政"、领导"、“思想"。是立国之本。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依法治国确立的根本原则——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5、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原则--一个中国

6、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7、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的违法犯罪案件中应遵循的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八、“特征”、“特点"类

1、法律的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最主要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最本质待征---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本质待征〕,触犯刑法受刑罚处罚。

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4、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

5、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

6、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九、“基本”、“根本”类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6、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7、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第二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其他基本权利

8、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9、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1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4、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介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5、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有本质、领导、理论、改革开放等)

16、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十、“目标”、“理想”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

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六个“更加’(课本130页

最关键目标-—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3、三步走战略目标

4、两个100年目标-—即建党100周年目标(2020年〕和建国100周年目标(2050年)

5、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六

导入: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同时,多媒体出现教材上的导语部分的一段话。

引入本课课题:直面风风雨雨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请同学们列举与下列情景类似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情景,体会自己的情绪反应。

如:课堂上,与同学讨论问题,老师误会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了解什么是挫折。(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总结,用大屏幕展示)

当人们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某种无法克服的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诸如紧张、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反应,这时我们就会说自己遭受了挫折。

2、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困难、挫折的干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麒麟等同学遭遇的挫折”完成后边的思考题。

教师:回忆自己曾遭遇过什么挫折,当时的情绪反应。(分小组统计,教师再将出现频率较高的挫折类型用大屏幕展示)

过渡:我们青少年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不够渊博,难免会遇到挫折。是不是只有我们青少年才会遇到挫折,成年人就不会遇到挫折呢?

3、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经历坎坷。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漫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漫画所反映的内容。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及家人曾经遭遇过的一次挫折)。

过渡:我们普通人难免会遇到挫折,伟人、名人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些杰出人物的坎坷经历。

4,即使是伟人,也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学生活动:点击名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曾经遭遇挫折逆境的名人事迹,课堂上分小组展示;教师也准备一些相关资料,用多媒体播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居里夫人的事例并完成相关思考题。

小结归纳: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人说,挫折和逆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过渡: 面对亲朋好友,我们常常致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之类的美好祝愿。但是,在生活旅途中,我们总会遭遇挫折。那么,导致挫折的原因有哪些?挫折对我们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1、 导致挫折的原因

多媒体补充导致挫折的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预料或避免的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生老病死等。如踢球时下起了大雨;地震造成经济财产损失;亲人生病等。

社会因素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例如因正义得不到伸张而长期蒙受冤屈;由于受到他人的排挤而使个人才能无法发挥等。

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材、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如眼睛近视者相当飞行员,身材不高者想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

心理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期望值过高;或者是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等,造成愿望、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的挫折。如有的人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有些挫折是由于个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造成的,如好吃懒做的想了欲望得不到满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明小华和小强的事例,体会导致挫折原因的多样性,并将具体原因填在表格里。

过渡: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一样吗?

2、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媛媛和贝多芬的经历”,想一想,媛媛同学的经历和贝多芬的经历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那么,在你看来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让我们进行课堂辩论。

辩论主题:错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挫折是好事

反方:挫折是坏事

教师归纳:挫折本身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坏事,它给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压力,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甚至是一些人失去生活的信心。但是挫折也可以使人受到考验,得到锻炼。对于有能力承受挫折的人来说,它能磨炼意志,激发斗志,使人变得聪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挫折又是一件好事。可见,挫折是把双刃剑,他是坏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如果你因遭遇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挫折便成了你成长和发展的障碍,相反如果你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认真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到了合适的解决办法,你便能走出困境,争取成功,挫折也就成了你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说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对待挫折。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受挫经历,当时你是怎样面对的,结果如何?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生的道路崎岖难行。在这崎岖的道路上,总有风风雨雨。只要我们怀着希望,坚信风雨后总会有彩虹。让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勇于追求,直面挫折!勇于追求,战胜挫折!勇于追求,挑战挫折!

板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七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落实这种分配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

3、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即“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4、懂得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品、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收入结构,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本P93-95页《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第一,调查自己家庭收入的主要来自——第二,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帮后富对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第四,教材中小严的创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切入

导入:新闻播报:播放个人所得税调整得相关视频和显示材料

学生观看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短短5年时间个人所得税的三次调整说明了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老师总结,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设疑,导入主题)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展示交流: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经济学家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我们面对着每年10%的经济增长速度制成的蛋糕,该如何分分配,怎样让人民共享成果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切蛋糕”的方式即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老师归纳总结】人们获得合法收入的方式有:

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等等。

【过渡】让人民共享社会经济繁荣成果,分享社会财富的合法方式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例分析:多媒体显示材料

请同学们帮忙分析一下他家收入情况主要依据什么来分配的,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设问】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通过图示讲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过渡】为了调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是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合理?我国确立了分配的原则。就是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课文P93材料及观看《共同富裕》的相关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作一份贡献。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

(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

(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

(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

(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

(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

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四、走进生活

学生交流展示

五、深化小结

学生谈收获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九

执笔人:______ 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二十周上课时间:第二十一周

复习方法:见复习计划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

课时:二课时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现代科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各个方面的开放。怎样坚持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 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5、我国的环境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 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6、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7、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8、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

9、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 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 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11、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2、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13、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4、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也不能对它随心所欲。

15、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形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16、可持续发展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的必要性

知识体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做改革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地位:

本课时的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前承“一个中心”,后接“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理解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有真切的感受,通过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改革对当代中国前进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体现实行改革是党的英明决断,拥护改革,拥护中国共产党。

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但仅仅是停留于理论上理性的认识,缺少感性的感悟,对基本路线的认识缺少深度的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满足本节课的需求,在分析能力上较好,能借助于教师的指导,通过合作来完成预设的任务。本节课设计上以材料为载体,通过学生研读材料找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感受改革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真切感受当代中国要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从而明白改革的必要性,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在分析问题上可能考虑的高度还不够,理论知识的深度也不足,容易形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故而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拥护改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2、热爱改革开放的事业,做改革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知识:

1、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理解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3、知道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能力:

培养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改革的必要性

【九年级政治教案】相关范文

九年级政治教学设计【优秀6篇】01-21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优秀5篇01-22

九年级政治教案【精选9篇】02-01

九年级政治教案【优秀6篇】03-04

九年级政治教案(9篇)03-04

九年级政治教案(优秀10篇)03-19

九年级政治教案【优秀6篇】02-22

九年级政治课教案模板优秀8篇02-17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10篇)04-19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01-01

最新范文

初三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优秀9篇05-30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05-29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05-26

《林中小溪》九年级语文教案优秀3篇05-25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8篇】05-19

九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精选7篇)05-19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8篇05-17

谈骨气精选4篇05-14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05-12

初三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05-11

47 3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