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初中教案>初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

发布时间: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感谢您的阅读,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生:人种不同。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板书】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一课时

一、 三大人种

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

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

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

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

【板书小结】 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

生:黄色人种。

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

生:有。

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

【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 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

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种交界的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还生活着混血儿,他们之间没有种族优劣之分,只有体貌的差异。

承转:人的生产与生活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各异,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平衡?

【板书】二、人口的分布

师:指导学生读图F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

生: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读课文P51页。是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影响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

师:指导学生读图G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1、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读图思考回答,

1、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

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种的区别是依据体貌特征来分的,没有优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种的形成与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经济好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各人种的其他特征现状,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种族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5.学会分析人口增长率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1:标题

出示幻灯片2: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习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3:《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

(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4: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

(60亿,1999年10月12日)

出示幻灯片5:“资料: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

活动(一)P65页第1题,让学生读P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示幻灯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它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也就越快。)

出示幻灯片7: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

(让学生阅读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

出示幻灯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出示幻灯片9:举例计算人口增长率

活动(二)P65页第2题,让学生回答并提问: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低?

出示幻灯片10:图《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提问: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地区?最慢的是哪一个地区?

出示幻灯片1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好还是低好?为什么?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必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增长率过高,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贫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过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出示幻灯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来愈快。活动(三)让学生完成P66页图4-4《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并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画折线图,一名画曲线图。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

出示幻灯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单位:人)

出示幻灯片14:计算临盘地区的人口密度

活动(四)让学生填P67页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样的?

让学生读P66页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大于200人)

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小于1人)

出示幻灯片15:指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

出示幻灯片16: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至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原因我们下一节再讲。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率情况、人口曲线图的绘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识,希望对同学的日常生活有用。

出示幻灯片17、18:

巩固性测试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和 决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 和 部 洲和 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20__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教学关键:通过读图,分组完成。

四、教学方法:读书法、读图指导法等。

五、学法:读图查找法、填表比较法、练习法等。

六、教师准备: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七、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课前交流用英语宣布上课并提问。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2、画表格,指导生读图。 图文对照、查找答案、填表格(写语言分布)

3、组织活动。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插入北京之行实例。 生配合听并回答师提问。

5、组织学生读图。 自画表格完成三大宗教学习内容。

6、达标练习。知识运用能力提高。

7、总结并板书课题。生总结所学内容(语言和宗教)。

九、达标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感交流,精彩过渡

师以闲聊的方式与学生就单元测试情况进行交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干劲,展现学习风彩,恰到好处时用英语宣布上课。

2师宣布:(Class begin。 Gd rning class)

1、生听,并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展自己的风彩。

2、Gd rning teacher.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我们刚才的课前交流和相互问候共用了哪几种语言?你学到或听到的还有哪种语言?你会说吗?全世界主要使用语言有哪几种?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的主要语言”(师板书世界主要语言)

3、指名做答:我们用了两种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英语。

4、还有俄语、蒙语……

5、生试说蒙语

6、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图,进入学习状态。

十、世界主要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读图B“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提问:世界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师画表,师生共同完成汉语、英语的分布,其它四种语言的分布区,生分组完成。

世界主要语言

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3、能力培养

(1) 美国以南的美洲为何称拉丁美洲?

(2)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什么语言?为什么?

(3)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小结,鼓励学生的观点。

5、师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

19__年,我和五名同志被奈曼旗教研室派到首都北京学习。一天晚上,我们一同到天安门广场游玩。那时有很多老外,随行中有一人提出和老外照像做为留念。但苦于不会外语,无法沟通。我初中学过英语,便自告奋勇地与老外打招呼。

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xx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 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江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要多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再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训练学生学会分析课本插图、数字和文字材料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巩固在地图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国情主要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当前人口基数大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本节需要掌握的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理解的人口观点和原理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要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

本节需要掌握的地理数据是:我国有12.95亿人口(20xx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200万左右;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20xx年)。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新课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xx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再由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课本活动教材,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以及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印发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例如利用“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中国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还可以举例说明我国四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口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图表反映我国人口中大学、中学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数值还不高,再依据“中国各省(区、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图及“各省(区、市)人口的文化素质”图,分析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人口教育的宣传图片,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四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略

活动一: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教师引导: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课堂小结

提问: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七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

[教师归纳]  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

[教师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位置。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2℃左右。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诸岛气温大约是16℃。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8℃。

[提问]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1、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板书]

2、成因  [板书]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投影片。

从图表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白昼时间越短,接受的太阳热量越少,因此温度就越低,天气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气温越高。

[提问]  从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和风向考虑,分析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强烈,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岭高大地形的阻挡,使得冬季风的势力越来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气温高。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黑龙江北部和南海诸岛的气温各多少度?温差有多少度?

[教师归纳]  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6℃以上。黑龙江省北端气温约为16℃,南海诸岛的气温约为28℃,南北温差只12℃。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1、特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板书]

2、成因  [板书]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格,思考我国夏季为什么全国普遍高温?

从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阳高度越小,但白昼越来越长,太阳光照时间长,所以我国南北方接受太阳的热量虽有区别,但差异不大。所以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提问]  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为什么夏季时,气温也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温度仍然偏低。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区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气温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这节我们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分布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温度带  [板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板书]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示范练习]  教师以某地气象资料为例,做统计该地生长期和积温的操作示范。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10℃的年积温  [板书]

3、温度带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个部分。[请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课本33页图中各带涂上颜色]

(2)对照“政区图”说出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3)比较各种温度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种类?(中温带的甜菜、春小麦,暖温带的棉花、冬小麦,亚热带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用下表总结归纳我国各温度带的特点。

我国各温度带(区)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复习巩固

在一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说明其穿过的地区,并回答:它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相关范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5篇)02-02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10篇)01-13

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4-22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6篇09-03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9篇】11-19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8篇)02-01

《窃读记》教案最新6篇01-0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优秀10篇)01-01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01-01

《核舟记》同步练习(优秀10篇)01-01

最新范文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04-21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04-20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6篇04-20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6篇04-20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04-20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优秀4篇04-20

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604-20

八年级体育教案优秀4篇04-19

八年级体育教案【优秀9篇】04-19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04-18

46 2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