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高中作文>高中生作文

怎样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作文4600字

发布时间: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候通过说理未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通过恳求倒可能让别人接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确定现象,定义关键词

从写作要求“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来看,这是一道现象类作文题。阅读具体材料可以发现,我们所要探讨的话题是让别人接受自己主张的方式,需要思考的是“人们更愿意接受恳求而非说理的方式”这一现象。

为了更准确、深入地分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对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定义或辨析。“主张”和理论、真理不同,是基于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而做出的主观判断,不具备科学性、公认性。“恳求”是一种态度真诚的请求,重在以情动人;“说理”是一种基于事实分析、逻辑推导说服别人的方式,重在以理服人。“在日常生活中”则限定了让别人接受自己主张的场合,和谈判会议、法院开庭等严肃场合不同,是一种相对轻松的非正式场合,甚至以此推知,“别人”也多是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

二理性辩证地评价现象

基于对关键词的准确理解,我们还需要对材料给出的现象进行全面思考,做出理性评价。首先,恳求的确有效,你是否就此认同这样的劝说方式?其次,恳求是否是劝说的最佳方式?再者,恳求能否完全替代说理?又,我们劝说别人接受自己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果以获取他人暂时的肯定、赢得片刻的自我慰藉为目的,恳求显然是一个直截了当、少费口舌的最佳选择。然而,如果我们想要获得的是他人的心悦诚服、彼此的心灵契合,那么必然少不了条分缕析、据理力争,唯有把事理说清、道理阐明,才能获得他人真正的认同。

既能看到恳求的有效性,也能发现恳求的有限性,意识到说理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全面辩证地评价现象。

三深入探究现象的本源

既然说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劝说方式,为什么现实中说理者却屡屡失败呢?个中缘由值得深思。从接受方来看,需要具备倾听他人主张的耐心,有敞开接受他人主张的胸怀。从劝说者来看,需要具备听者意识,有同理心,懂得选择合适的对象来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就说理本身而言,它是冰冷的、烧脑的,似乎注定了要被急躁又怠惰的现代人拒之门外。当然,主张本身应当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才有被他人接受的可能。

接受者、劝说者、提出的主张、所说的道理,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使得劝说他人接受自己主張的努力失败。相比而言,恳求诉诸情感就要容易得多。

四提出观点,对症下药

找到问题,目的是为了对症下药。如果想让对方顺利接受自己的主张,需要上述四个层面都满足一定的要求。接受者能倾听、懂包容;劝说者能共情、会选择;主张的合情、合理、合法自不必多言,如何改变说理自带的高冷气质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中国文人自古就有讽谏的传统,长于借助寓言说理,并留下了大量成语典故。例如“一鸣惊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值得我们借鉴。

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从与事件直接相关的要素入手,也可以开阔视野来看。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说理与日常生活这一场景格格不入?因为许多中国人讲究人情而轻视说理。说理就意味着生分,意味着胜负。劝说失败,劝说者自觉颜面无光;劝说成功,接受者顿感矮人三分。缺少正确看待说理的观念、日常说理习惯的缺失、说理和懂理能力的有限,种种因素导致要改变现状需要一代代人的说理教育。而我们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本身就是在接受说理训练。

素材运用

适用素材

《陈情表》:李密孝感天地,晋武帝收回成命

西晋新建,晋武帝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为笼络人心,他屡次征召以孝道著称的李密。李密多次婉拒,换来的却是更频繁的催促。不得已,李密写就《陈情表》上奏晋武帝。文中,李密陈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说幸得祖母悉心照顾才有了今天的成人自立,如今祖母身患重病,命在旦夕,李密恳请晋武帝能成全自己,报答祖母养育之恩。其言辞恳切,真情流露,晋武帝看后深受感动,不仅准许李密请辞,还特赏其奴婢以照料祖母。

适用主题

劝说要晓之以理,还需动之以情。

运用示范

李密借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为政思想,向晋武帝表达了要奉养祖母的心愿,以彰显晋武帝为政思想的合理性。但若是没有前文自述悲惨的幼年经历、屡遭征召的无奈及后文描写祖母病重之惨状,如果不以真切的情感恳求晋武帝,恐怕这个屡次违逆帝王旨意的李密,非但不能实现奉养祖母的愿望,还可能被愤怒中的晋武帝处死。由此可见,即便有理可说,但有时恰当的恳求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你的主张。

适用素材

《汉书·艺文志》中指出人往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意为人总是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对异于习惯的事物往往持有排斥心理,拒绝接受。

适用主题

说理劝说方式不适合的原因。

运用示范

我们不会轻易接受他人的主张,因为人总是“安其所习,毁所不见”,自然地拒斥和自己立场不同的观点。因此,想要让他人接受与其观念相悖的主张,单刀直入的说理方式绝非最佳,因为任何观念上的差异都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

适用素材

徐贲在《明亮的对话》一书中讲:“说理并不总是相互争执、相互对立的辩论或争辩,说理并不需要老是与他人针锋相对,也并不需要以自己压倒对方为目的。说理常常是与他人一起讨论,共同辩明事理。”他认为好的说服应该是如希腊哲学家芝诺所言,“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不是限制对方的看法,不是要争个你死我活、逞口舌之快,而是把你领会、理解并相信是正确的主张清楚地讲述给他人听。并且,说理的目标不是不容辩驳,“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适用主题

说理并非一争高下。

运用示范

我们拒斥说理,和中国文化缺少说理的传统有关。在我们的观念中,说理是件严肃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熟人之间;说理意味着把对方置于对立面进行批驳,接受说理意味着落了下风丢了面子。对此,我们急需树立正确的说理观念。徐贲曾说“说理常常是与他人一起讨论,共同辩明事理”,将说理视为一种不同思想的沟通、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摆正对说理的态度,或许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以恳求替代说理的现象。

适时恳求又何妨

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分校高三王彦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想通过说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但此举常常失败,恳求反而可能达成目的。

①开篇点明现象,引出论题。

说理强调理性,是基于逻辑上的推导,而恳求往往意味着放低姿态的请求。显然,说理更有说服力。那为什么说理要常常让位于恳求呢?

②简要分析两种方式的本质差异,问句引出后文具体原因分析。

说理的前提是对方懂理,学识不同的人之间很难进行理论、逻辑上的顺畅交流。“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人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限制,水平有高有低。差异明显的人之间说理,双方很难互相认同。而恳求省略了繁复的说理过程,只呈现简单易懂的结论,因而也更容易使人接受自己的主张。

③原因一:说理需要双方具备可以沟通的基础。

即使双方学识相近,恳求更占据情感上的优势。费斯廷格提出的“認知不协调”理论告诉我们,当他人的主张不符合我们固有的认知时,我们会本能地排斥,并且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和压力。此时,若我们仍一板一眼地说理,只能火上浇油,甚至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最终适得其反。而恳求,鲜明地将双方所处的地位进行区分,暗自迎合了人渴望受到认可和尊敬的心理,较之说理显然更有利于主张的被接受。

④原因二:说理不及恳求占有情感优势。“认知不协调”理论增强说服力,有深度。

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恳求的前提是主张本身的合理性,绝不能将恳求表现为形同撒泼耍赖这种刻意宣泄情感的行为。同时,作为被恳求者应当格外警醒,不可纵容固有认识像不受支配的野马般排斥不同主张。

⑤对恳求的主张进行限定,对恳求者及接受者提出要求。

然而,我们也不能视恳求为“万金油”,而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张之所以被接受,并不是因为主张本身足够使人信服,要承认这份接受、认可是廉价而脆弱的。我们断不能依赖“恳求”这一权宜之计,而是应专注于提升自我的水平,努力使主张更有说服力,那么适时的恳求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⑥进一步对观点进行补充,恳求不可替代说理。

当“晓之以理”行不通时,何不转换为“动之以情”?适时地退让恳求又有何妨?

⑦重申观点,照应标题。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63分。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行文紧扣现象进行分析,两个原因概述简明。以“即使”让步,引出第二个原因,相较于“其一”“其二”的表述更能体现考生的思维水平。文章在充分肯定恳求之余,又从恳求者及接受者两个角度对观点进行限制,思考全面。考生并未就此停笔,而是进一步对观点进行补充,强调恳求仅是权宜之计,仍需针对问题提升说理水平。“锦上添花”一词形象、准确地区分了说理与恳求的主次关系。(忻微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分校高三陈嘉莹

李密通过恳求统治者实现了奉养祖母的心愿;触龙以亲情之辩劝服太后以爱子为质。恳求与说理从来都是劝说他人接受自己主张的两种方式,两者并不是割裂的。我认为说服他人应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①以事例引入论题,生动准确。开篇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诚然,恳求这种手段更易被众人接受。即便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但本质上人还是感情动物。借以情绪“煽动”,以低眉顺眼的方式来承认对方的主体性,更易于打破他人固执己见的壁垒。此时以对方的角度来看,便是持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往往会感受到高于他人的被尊重感,从而放下自我保护意识来认同他人的主张。

②分析恳求易于被人接受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说理。说理是沟通的对话,用来实现道理的传递;说理也是辩论的对话,用来实现思想的交锋。恳求靠的是人情,今天对方因为人情接受了我的主张,明天也可能因为人情接受完全不同的另一主张。而用严密的逻辑来说服别人的方式恰能弥补恳求的最大漏洞。因为说理的特点正在于越辩越明,不害怕站在高处接受众人的审视。

③比较恳求和说理两种方式的差异,阐述说理的必要性。

那为何现实生活中说理依然让对方筑起抵触的高墙?主观上,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文化修养不同,因此对于事物的认知存在差异。从“认知不协调”理论上说,人天然地对与自己原本观念所不同的观念存在排斥心理,即使在有充分道理的情况下亦会认为自身被侵犯而全然否决。客观上,说理更侧重于抽象思维,它本身的局限性使很多道理往往与具体生活关联性不够,故而人们更易于筑起抵触的高墙。若想打破抵触的高墙,被劝说者必须要学会包容、接纳存在差异的主张,劝说者也应审慎选择说理的方式。

④从主、客观两个层面进一步思考人们拒绝说理方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恳求之语易入人耳,说理之词深入人心。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各有不足。晓之以理,离不开先动之以情;而动之以情之余,也离不开晓之以理。两者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说服效果。

⑤重申观点:劝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64分。

文章观点鲜明,议论层次清晰。首段以事例引入,一则以情动人,一则以理服人,扣合材料中恳求与说理两种方式,安排巧妙。文章先提出观点,后逐步展开论证,从肯定恳求方式的优越性到阐述说理的必要性,再到分析说理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抽丝剥茧,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观点的论证。与多数考生以现象分析为主线的构思不同,本文能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观点为主线逐层展开,构思独特,更能体现议论的主动性。不足之处是收尾略仓促。(忻微宏)

【怎样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作文】相关范文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作文2900字11-10

留一泓清泉给自己作文900字11-09

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作文1100字11-07

张杰歌曲《自己》歌词(精彩8篇)01-19

往后余生,不讨好别人,不委屈自己作文2111-10

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作文800字11-07

我有自己的印章啦作文700字10-28

无论别人如何对你,都不要看轻自己作文10-30

拥抱自己的不完美作文900字11-02

致敬那些捐献自己的小孩作文1400字11-27

最新范文

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作文3600字02-27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4500字02-27

《呐喊》作文3500字02-27

退休少将回乡种树18年作文2000字02-27

写就是了作文900字02-27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作文5800字02-27

取法名家,飞扬文采作文3300字02-27

碰撞:“留一手”与捐器官作文900字02-27

强弱转变之哲思作文5700字02-27

热爱让我如此美丽作文1100字02-27

22 15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