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学生学习>毕业论文

教学法论文教育学论文(优秀9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的9篇教学法论文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一

【摘 要】我国古诗文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习古诗文能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古诗文语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渐让学生感悟。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语感教学;策略

古诗文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古诗文教学重点在于语感的培养,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力求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古诗文,并对其加以利用,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提供辅助作用,同时对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滔滔不绝的逐字讲解,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缺失。所以,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文意境,培养学生语感。

1、古诗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体会感悟、累积运用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完全理解掌握古诗文的基础,便是做好语感教学,诱导学生深入感悟文字的意义,正确体会其所阐述的思想意境,进一步锻炼语言领悟能力。初中语文文化结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包含听、写及诵读,语感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感能力,有利于其准确快速的掌握古诗文内容,领悟其内涵。

2、当前初中古诗文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方式,几乎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缺乏新意。古诗文本身具有隐晦不易理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感教学更难以实施。当前,初中古诗文语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我国初中古诗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古诗文逐字逐句的译解,要求学生背诵,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程度不足。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对古诗文的主考内容主要是词句的翻译和背诵,教授范围和力度较大,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无形之中,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认为古诗文复杂繁琐,词汇隐晦难懂,诗句冗长难理解,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其次,知识面狭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知识来源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思想完全被课本束缚,知识禁锢在教材上,阅读面窄小,所以对古诗文的学习倍感压力。古诗文语法、词句含义、文字内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在词汇的译解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完全忽视了古诗文语感的锻炼。另外,加强对古诗文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领悟及语感的培养,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翻译词句、讲解生字词,最后进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归总,教学重点通常忽视了让学生熟读和背诵。

3、初中古诗文的语感教学策略

3.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语言潜力

古诗文语感教学的教学目的,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语言天分和潜能得到发挥,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面和语言功底,带动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主动性,掌握理解古诗文,自主分析相关问题。古诗文语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诗文语感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语感实践。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其一,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语言感受,对古诗文形式、内容、思想和内涵在认知及情感上的整体感受,即是所谓的感受。学习古诗文的基础即是感受,所以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前提条件,即为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其二,古诗文语感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所谓领悟指的是体会的到古诗文词汇的运用之妙,而不是单纯的对古诗文语言形式,以及思想内容的领会。所以,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其三,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语言积累,所谓积累指的是内容、形式和文道统一的成块语言的积累,并不是纯粹的词汇的累积。成块语言积累是知识和语感的积累,以及语境中动态词语的积累。因而,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其四,古诗文语感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运用指的是使用语言表达情感、传达意境、叙述事物和描绘物体,并不是单纯的对语言知识的利用。语感教学的目的,即能够对语言加以运用。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潜移默化的积累了语感,通过这个过程积累的语感,具有具体和个别的特点,逐渐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语感积累向语感能力的转化。

3.2 深化教师的主导意识

语感的形成,并不是教师一味“教”出来的结果,是学生本身“感”的产物,是学生本身对古诗文最为直接的感受逐渐沉淀而成。但是,对于古诗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感的形成,教师必须传授的是诵读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语感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其必不可少的形成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语感修养,若教师本身语感能力偏低,必然会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产生影响,若教师不能深入探析教材、深入领悟、感受语言,将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古诗文语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感素养,诵读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储备面必须不断的深化,为调动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积累条件。教师的语感能力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感教学的基础。

3.3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古诗文语感教学,应注重背诵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诵,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古诗文的印象,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经典的古诗文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发表意见、进行点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基础差异性,教师必须进行相对性的教学,即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基础的薄厚,进行具体的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

4、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延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对古诗文的学习,进一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二

古诗词一直是中国文化最美丽的部分,她是文化世界里最璀璨的明珠,是必须传承下去的文化精髓。可农村校园里的古诗词教学却是这样一种面貌:一、教师疏于学习,文学素养不足。二、以讲代读,烦琐讲解。三、以练代读,本末倒置。四、急功近利,随意增删。五、重鉴赏技巧的灌输,轻自主感悟、审美愉悦情感的培养。教学中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词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诗词教学的整体效率大大降低,使诗词激发学生情感、美化心灵的作用严重削弱,人文精神不能得以传递和弘扬。试问,这样死气沉沉的古诗词教学,何来美感可言,岂有活力之气?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尝试着去改变这些情况呢?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提高素养,形成魅力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社会对我们教师的期待,对我们的要求,这更是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过去,因为科技不发达,经济条件有限,不少教师无法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而现在是信息时代,只要有心学,每个教师都能拥有足够大的平台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从而散发出迷人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同行的肯定,为精彩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石。记得有一次听林老师《春望》一诗的观摩课,在分析最后一联时,林老师问学生:“请你描述出眼前的诗人形象?他为何40多岁就白了发?”一学生回答:“他一定认为自己此时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人,他想:几个月前还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现如今虽春光明媚,却是‘千秋雪’的情景了……”他的妙语连珠引来了同学们的喝彩。只见林老师说道:“祝贺你的回答赢来了喝彩,不过要记得,这首《绝句》是杜甫在《春望》这首诗之后才写的哦!”这样的课堂绝不会只是一潭死水,而能演变成波澜起伏的大海。其实,一个教师只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多几桶水”,那么,他就能给学生“每一滴水”。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为了应试,为了分数,割裂化、功利化了的古诗词教学早就被学生视若“蛇蝎”。避之不及,何谈热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妨从现实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还古诗词课堂一片蓝天。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开设一个“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专题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分小组收集和古诗词有关的流行音乐,再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可读可唱。然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经典作品及相关歌曲,如耳熟能详的《几多愁》源于李煜的《虞美人》一词;著名中秋歌曲《但愿人长久》,其词取自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三国演义》主题曲《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周杰伦《东风破》《青花瓷》等歌曲都和古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后,请学生把喜欢的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如果开设专题难以进行,也可以把专题的内容分散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用安雯的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借用歌曲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讲故事、吟唱、创设情境等方式,把久远的文化和真实的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1.巧用多媒体,能省时省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少收。尽管授课教师已是唇焦舌燥,听课学生可能还是一窍不通,真是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我们合理灵动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合适的时候出示相关的资料,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姜老师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由介绍导入新课,又在初读课文时出示文体介绍,然后在引导学生读懂诗人期盼一环时出示“安史之乱”的资料,最后以回顾故事、推荐书目作结。这节课授课老师在几个关键时候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既省时又省力,还能起到动一处而牵全篇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在古诗词教学中多花心思,筛选要点,灵活处理,那么同样能获得意外收获。

2.“多”用多媒体,促进语言积累。学生诗词知识的丰富、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记忆,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储存,能起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作用。这对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形、声、色等信息,变换形式,多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牢固地保存在学生头脑中,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比如教学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几多愁》。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背诵,又学会了歌曲,还能从歌曲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可谓一举三得。再以王维《山居秋瞑》一诗为例,王维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教学这首诗时,播放自制视频,融声色形于一体。学生置身于此情此景,怎能不爱上这首诗并牢记下来呢?

3.善用多媒体,深化理解,丰富想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习古诗词主要有以下五点要求: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也就是说,古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朗读的层面上,而应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要更深刻地理解诗词,首先要重现和再造诗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创造意境时,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的百变之身来达到目的。例如,陈老师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时,把整首词分解成了四幅画,再让学生根据诗意抓住关键词自己补充丰富画面,并用四字短语归纳画面:举杯望月――月下起舞――对月无眠――望月沉思。然后,幻灯片播放修改作品。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加上自身的想象,月夜思人的意境不知不觉就潜入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又如李丽老师在讲授《望岳》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她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然后一边描述场景,一边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课堂,美不胜收。 其次,深入作者心灵深处,有助学生把握深层主旨。每一首诗词,都有蕴含作者情感的“情词”,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含蓄深远,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若狂”、马致远《秋思》中的“断肠人”等,这些词句往往能成为理解作者感情的突破口。如肖毅老师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便是从“诗眼”入手的。先是让学生找出“有――无”这对反义词,然后提出问题:这首诗中陶渊明有什么呢?并投影提示语:我从“结庐”知道了有庐。再让学生逐一回答。接着引出作者心中有什么、无什么的讨论。最终得出有‘意’无‘扰’的结论,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陶渊明的情感和人格魅力。

最后,迁移比较诗词,全面提高文学素养。这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学没有实现之前进行是比较繁琐的,教师既要搜集文字资料,又要打印印刷相关资料,因此被许多教师放弃不用。而现在,却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一搜一编,便能一览无遗,大大加速了课堂进程,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适当地进行对比阅读,有益于学生对所学诗词加深理解,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可以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为对比材料出示,比较苏、辛两大词家的异同。又如,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时,可以和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进行比较,对比两人在政治失意后的态度,进而探寻他们的人生态度及理想。这样的学习课堂,学生不仅不觉得无趣,反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展示了诗词不朽的生命力。

4.借用多媒体,提高运用诗歌的能力。诗词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赏读、体悟,也在于运用。农村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诗词运用这一块几乎为零。如何让诗词运用成为课堂真正存在的一环,并让它活起来呢?深圳市第二实验中学一位支教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值得学习深思的课。授课老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出示练习,仿照《秋思》一词,发挥想象,完成填词。授课老师考虑到山区学生诗歌知识积累相对薄弱,给出了相关名词,只要求补填形容词、副词等。这样的设计,合乎情理,不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样鲜活的诗词课堂,打破了以往沉闷压抑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象,它正在慢慢地将古诗词教学变得鲜活靓丽起来。但是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要想充分发挥它在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遵循“必要与适度”的原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来巧妙、合理运用。

参考资料:

1.刘麦青《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树人网教育报刊。

2.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浙江古籍出版社。

3.叶嘉莹《叶嘉莹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三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中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散文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

情感与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论文 篇四

一、小学英语教学实施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分析

1、小学生在智力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幼儿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幼儿阶段的学生其独立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没有基本的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在事物的表面,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的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都不强,而小学阶段的智力发展与幼儿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增强,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并且能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当中,运用自己独有的认识周围世界的方式,来了解新事物,探寻新知识。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原有的汉语学习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为英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小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性

中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学学生对新鲜事物虽然依然保持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鲜事物的选择,已经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方面所表现的个性化的差异较为明显,小学生与中学生相比较则存在明显的特殊性,最突出的是小学生对认为有趣的事物会马上产生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探寻事物的热情被点燃,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显得更加的强烈,并且小学生喜欢在问题的探寻中表现自己,喜欢展现自己非同寻常的一面,希望自己的卓越与不同能够引发别人的关注,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甚至在具体的学习中,即便是有了一点点的成绩也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许,以此获得内心的成就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做事情的目标性不强,学习活动缺乏应有的规划,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经常要在外部引领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些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推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1、要高度重视口语教学的作用

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语法理论方面的知识接触的比较少,同学们在英语口语交流中,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还不够多,这与初中生的英语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善于应用更多的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小学阶段是英语口语表达训练的最有利的时期。小学生与成人相比较,更愿意勇敢的尝试,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更敢于表现,并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只要教师有一个准确的示范,同学们模仿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对口语的掌握速度也更快,而且小学生是记忆力较好的时期,也是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英语口语教学的最佳时机,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下大力气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2、要以体态语言的运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运用体态语言要力求恰当,体态语言的运用要自然得体,不要在运用中,表现的动作过于夸张,让同学们觉得有些难以接受,过于夸张的体态语言甚至会影响同学们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要让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在体态语言的运用中,要恰如其分的运用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激发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丰富的体态语言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3、要结合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平台,有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单单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和刻板的教学形式来开展英语教学,时间久了,会让同学们觉得教学方式与内容过于单一,教学的方式有些枯燥,而以英语学习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英语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英语课外活动方式,其活动内容既可以有以英语为内容的表演活动,也可以进行英语歌曲的竞赛等活动,并且在英语活动的开展中要注意二者在内容上要有效的结合,做到内容结合恰到好处,相得益彰,让课内与课外,紧密的结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结论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相关问题开展了尝试性的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情感与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论文 篇五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英语这门语言渐趋全球化。近年来,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这门语言课程,已在小学教学中开设了英语课,可英语与汉语毕竟存在很大的差距,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汉语外的语言时难免产生困惑、厌恶等心理反应。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必须要有一套适用于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为此,情感教育理论这一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它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归纳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一、情感教育理论应用现状

1.教学观念偏离

新课改的实施推进使教师也学习了新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与调整,但这些认识与转变多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形成主观内在的自觉行为,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以教师为主体,重视课堂上传授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常常被动接受知识,使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2.应试教育影响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与学生都十分看重成绩分数,这势必会产生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严重违背了教育宗旨与平等原则。过分重视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将升学与考试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中心就偏离了轨道,这会对教师素质与知识结构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

3.知识水平制约

英语情感教学在开展之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为他们传授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情感的启蒙者,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与平等的心态。在目前,受多方面条件限制,部分教师无法满足情感教学的条件。此外,教育机构受传统教育观念与环境影响,并不重视英语情感教学,使教师与学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作引导,阻碍了英语情感教学课程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传授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学会角色转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优势、劣势,与学生做朋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与回应,并积极参与其中,切身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便掌握课堂动态,开展下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上或课堂下,教师要多听取学生意见,弥补不足,及时调整。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用耐心与爱长期浇筑,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呵护学生,才可以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环境条件、地区差异、智力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种种影响,学生所呈现出的学习状态也是大相径庭。由于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制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此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常会对学生做出“好坏”之分,这不但会加大教学难度,还会对学生心理情感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使英语教学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以平等的目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不以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好坏而产生个人好恶,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而在情感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

3.利用情感资源教学

语言是传递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它與情感色彩紧密相连。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情色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与之相反,若教师的语言多含有good,welldone等具备感情色彩的词汇,会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并影响学生的语言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借助实物展开教学,最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更好地接受。如,在进行英语“时态”讲解时,可借助钟表提问:“What’sthis?”然后调整时间,分别讲解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及将来时态,这样学生可以从情感上真正地理解。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教育目标已转向全球化发展的情形下,必须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是学生的情绪,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还未发展成熟,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李吉海。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2015(1):261.

情感与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论文 篇六

摘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化倾向,他们学习的坚持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 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重点。小学时期,是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情感这一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

情感状态包括激情、热情、焦虑和紧张等等。其中热情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而对外语学习活动经常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情绪紧张状态,情绪紧张会使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因此外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或消灭学生紧张的情绪。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情绪多变,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的快速进步。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降低或消灭紧张情绪同等重要。

(1)以演育情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表演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愉悦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产生了真实情感,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以歌激情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使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不断升华、强化。欢快动人的歌曲,学生又跳又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感。

(3)以奖激情

对小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素质教育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要用“OK ! Good ! Great ! Super ! …”表扬的话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是一个赞许的“Nodding or smile ”等。其次,开展课堂比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个体与个体、组与组、排与排、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个体或团体颁发“小星星”,“小鸭子”,“红苹果”等小奖品。哪怕在黑板上画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他们也会高兴万分。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4)以画助情

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副好的图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有声有色的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科学的、得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仅有好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师生间的良好感情关系能帮助教师积极地、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激情。因为情感以兴趣、愿望、热情、厌恶、焦虑、排斥等形式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教师的威信常常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应有的威信仅仅靠教师的外语水平高还不够。有威信的教师在人格方面还应受到学生的普遍尊重和敬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不仅要有流利标准的发音,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综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该靠惩罚或威胁去建立威信。如果一个教师喜欢用威胁或惩罚的办法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可能出于对教师的畏惧,暂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投入当前的学习任务,但那仅仅是表面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除此之外,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言语、手势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在课上表现极欠冷静,又缺乏热情,言语枯燥而毫无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态度冷冷冰冰,这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不仅喜欢这位教师,而且还非常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设计每堂英语课,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操练和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激发积极学习的情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让他们动起来,使“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1、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食物或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或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这项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还能注意协调相互的关系并主动帮助较差的同学,以使活动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增进了组员间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小组竞赛: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竞赛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例如,在学完数字1-10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数比赛,说得又快又准的组为优胜组。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准备,积极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意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摸、演、唱、画等形式,不仅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学生一旦形成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十期。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党立新。《英语口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师院学报》年第一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丽、朱丽萍。《情感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国外语语言教育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情感与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论文 篇七

一、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优势

1、游戏符合小学英语教学任务目标。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的任务不是那么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设计每部分英语教学中的游戏活动,适当结合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和做到认真游戏,通过游戏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英语课堂教学其乐融融。

2、游戏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游戏教学充分改变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游戏中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英语认知水平,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段好的游戏活动,完全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玩的矛盾心理,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主动参与,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进步。

二、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游戏的时候要根据英语学习的特殊性,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设计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考虑每个班级或者不同阶段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这样才可以让游戏发挥出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

1、设计情景游戏,增强学生的听、读、写能力,通过这类游戏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活泼性格,教学前根据教学任务适当准备好字卡和图片等,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师读、学生听取回答的方式进行互动游戏,锻炼学生的听读能力。如在教学up,down,right,left(上、下、左、右)这四个方位词的时候,教师采用贴鼻子游戏的方式教学,教师让学生在黑板面前根据其他学生的英语方位提示,贴中鼻子的位置。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词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反复的游戏练习,不断加深英语知识印象,把这些单词深深烙印在心里。通过这类小游戏,学生表现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

2、适当的设计游戏竞赛,游戏竞赛模式可以培养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参加竞争的意识,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好胜心,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学习的知识竞赛,把他们的思维吸引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英语知识。适合竞赛类的游戏有抢认单词、拼读游戏、模仿情境,等等。如进行单词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字母卡片,不常用的字母(如Q,Z)可以一人多拿几张,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单词,如:ship,或出示一张轮船的图片,两个小组内持S,H,I,P字母的学生应立即站到讲台前按顺序站好队,先按正确次序排好队的为优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会逐渐加深,单词中字母的顺序会记忆得更加清楚,教师适当地指挥引导,调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知识的掌握。

3、适当地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表演游戏,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动作的能力,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方法。游戏表演可以说是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适当地通过一些真实性的景象,深化英语知识学习的内容,通过表演让英语知识融入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小学生当明星,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英语知识,把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灵活变通的能力,这样就完成英语教学重要任务,并学以致用。如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课外阅读或者小故事,以“Outcomesthebabybirds”(《小鸟出壳》)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做好故事中出现的道具———蛋,然后将其出壳的步骤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出具“蛋”这个教具,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小鸟出壳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表演欲望被激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将故事中出现的词语大声说出来,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结语

英语教学中游戏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将学生吸引到学习英语中,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和谐愉快的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学习英语知识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游戏的过程中,挖掘自己的潜能,思维也会更开阔。游戏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很好地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法论文 篇八

试论教育为何就是教育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究竟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思考,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涉当代教育的成败,结合当前教育痼疾,从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本质出发探析得知教育就是教育。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教育究竟是什么?它该如何定义?这个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的同时,我们不由得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发言权。为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细微到一针一线,可谓“润物细无声”;为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一问一答,可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学者,他们对教育的定义更是追根溯源,颇有“树一宗,学百家,求创新”之风范……但教育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否真如数学题一样需要一个标准答案来一锤定音,告诉世人“……才是教育”,笔者认为不然,正如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而教育不也正是这么一回事儿吗?

一、直面实事:教育本身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引论中指出:“我们对逻辑学所提出的规律的意义,对‘概念’、‘判断’、‘真理’等等及其各种划分做初步反思时,我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词’,即‘对语词单纯的象征性理解’。那么产生于遥远、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去。”[1]所以,我们谈到教育,就得回到教育这一事实本身。研究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是必过的坎儿,所以我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要素的理解,对“何为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马克斯范梅南解释道:“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学的意义。”[2]因此,学生能不能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着莫大的关系。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并且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但这些教育工作人员真是教育者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得打上大大的问号!在《语文建设》第1期中有一篇文章,其记录了一节公开课结束后的一个片段:主持人: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语文课?学生:希望老师能让我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不喜欢老师讲给我们听。学生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的根本问题本就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尽管在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教师仍旧忽略了教育这一本质特点,如一位青年教师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四个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并在学生满脸疑惑想继续问下去时示意学生坐下,这就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而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学生思维活跃,超过了自己的预设,致使自己无法掌握课堂。

从何谈起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呢?甚至让我们从何谈起教育呢?做教师易,做教育者难。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做孩子的先生,先要做孩子的学生。”若教师只是将受教育者当作道具,将课当成舞台,那就是假教育。而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试想,若教师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没有使学生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那我们谈教育中介系统也无多大意义,谈教育更是“索然无味”。

二、追根溯源:教育背后

在探求事物的本源上,西方哲学一直遵循着古希腊的传统,认为事物的根源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背后,故我们再从教育背后谈教育,怎样探究教育背后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我们唯有不断从问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从教育目的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在目前的教育方针中有鲜明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从此段话中,可看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即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人才性质的要求,而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是政治的产物”,这些恐怕都是对这段话的过度解释,还有甚者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着手,认为“教育是经济的产物”,这更是不恰当的解释。故谈对教育的理解,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人那里开始。叶澜老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弊端,就是“大量养成以被动接受现成知识,以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缺乏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

[4]而对这种教育的校正与超越,则是“人的主动发展”,唯有采取主动方式去参与活动并形成积极的关系,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是能在当今社会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人和创造幸福的人生的人。如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版)极其强调作为学习者本身的价值,其中“主动”一词出现12次,“自己”一词出现了45次,可见课堂逐渐从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课堂”,语文老师也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戴老师在上《想念地坛》这一课时,她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力。课上她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研读文本,使得学生在深刻领悟史铁生的人生态度这一基础上,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堂课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将语文的“人文性”贯穿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目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源是人。

一些教师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却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在课堂上问一些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展开讨论,尽管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讨论得面红耳赤,但问题的结果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他们都不得而知。这种“伪讨论”、“伪合作”的教学也是对教育的过度理解,是一种忽略了根源、架空了根基的“伪教育”。所以,教育是真心诚意为人服务的,而人主动发展后又试图将所学知识、所得经验教育给下一代,故为人服务之根本还是为教育服务。教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它不是被某个词汇、术语或概念所规定的,应该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也就是说,在极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就在这儿!就在这儿!”[2]

三、实事本质:教育就是教育

在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在许许多多微小的经历当中,人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意识就产生了,这种意识被马克斯范梅南称为“教育学意向”,即“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发现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2]他说:“教育学的意向也是我们面向孩子的最基本体验,我们将孩子看作是走进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人,他向我们提出要求,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因此我们今后遇到“儿童的阅读体验本身是什么?对一个年幼儿童而言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这类问题时,我们不能随意作答,倘若仅凭借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理论的掌握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就设定答案,这就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身处其中进行人文体验后才能作答,如在指导学生如何作文时,教师应做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自己先下水”,即教师勤练笔,就作文题目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写成文章,体会学生写作时的所思所想,再在评讲时谈谈自己对该题目的思考以及文章的不足,这样教师才是真的与学生感同身受,并能在教学中找准着力点,加强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而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而究竟该如何着力,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单单是身体,心智水平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教育的本质,从教育根源出发,以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内涵,而有的学生只能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万不可以同样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来要求这些不同的学生,应做到耐心对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才是对教育最忠诚的态度。

倘若非得就“教育是什么”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笔者非常赞同张楚廷先生的回答,那就是“教育就是教育”,颇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的气势,而且,“教育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尽管这一回答非常简单且万能,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从教育的自身来阐明、解释教育,张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再结合自身的体验回答了教育的本源意义,这是对当今社会纷纷质疑教育并认为“教育是无用的”最有力的回答,而他也主张人们就该问题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展开,并沿此走下去,因为我们与其多说教育,不如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多践行,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弄得尽可能明白、清楚一些,这才能“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胡塞尔。逻辑研究[M].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薛晓阳。教育原理与策略[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4]叶澜。新基础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九

论文摘要:实训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然后以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为例,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问题。

论文关键词:电子产品整体装调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前言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集教学、设计、装配和调试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一般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局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的按照的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实训模式,会导致学生不愿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到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实践性强,更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不要求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复杂的整机电路,但应该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块所起的作用,对于学过的单元电路应能够正确选取和使用。而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将超外差收音机装调作为电子产品整机装调课程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②具备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③具备分析典型、常用电路能力;④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指标测量的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能力,

把实训项目一共设计成3个子项目,具体如下: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和性能参数测试。

2.2制定计划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收音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实训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比如收音机安装项目,对学生的焊接技术、工艺和元器件识别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他们大一都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训,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安装项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可能焊接技术还不达标,那么他就要计划安排时间先练习焊接。因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布置本次实训要完成的项目、实训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的统调与维修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2、实施阶段

为了推行项目教学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贴片生产线和插件生产线。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可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实训材料的发放和工具的领用等。在实施收音机安装子项目时将生产线分为十个工位,包括准备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装工位(每个工位可负责插3-5个元件)、元件插装检验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点检验与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机安装项目后,本组成员对自己生产的收音机进行调试,每个学生至少调试一台,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调试电子产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项目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收音机的原理、电路板识图和收音机调试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试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完成收音机调试后,还应对自己调试的收音机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主要测试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机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测试这些参数的方法,还要准备一些自制的设备,比如在测试灵敏度时要求每组自制产生标准电磁场的装置。除了学生自己测试参数外,还应有质检员测试,质检员可有同组的其他成员担任。

2.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总结。

3结语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异更小,学生的职业气息更浓,为以后毕业直接上岗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 13(1):42:45.

2 丁琦,杨龙。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xx,29(3):211-212.

3 史翠兰。 项目教学法在CAD/CAM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xx,5:61-62.

【教学法论文教育学论文】相关范文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优秀9篇05-06

教学法论文精选4篇05-22

教学法论文优秀8篇07-04

项目教学法论文优秀5篇07-04

教学法论文【最新10篇】09-01

教学法论文优秀4篇10-26

教学法论文【优秀6篇】11-18

教学法分析论文(优秀3篇)12-12

教学方法论文(优秀3篇)12-16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精选7篇)01-11

最新范文

教育学论文优秀9篇04-24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最新14篇04-24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04-24

科技道德论文优秀5篇04-24

有关铁路方面的论文【精选12篇】04-23

新闻学论文【最新7篇】04-23

毕业论文提纲格式【通用3篇】04-23

乡镇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优秀7篇)04-23

论文的可行性分析最新5篇04-23

大一物理论文范文【最新7篇】04-23

79 57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