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总结报告

医药行业报告分析【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医药行业报告分析【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药行业的行业分析 篇一

一、行业基本特征

(1)从行业一般特征来看,医药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强,在生命周期上并无严格的成熟期。医药行业的发展轨迹侧重表现在因技术和理念创新而带来的行业突破,而非传统的因资源枯竭或需求萎缩导致的行业消亡再生,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2)医药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较小。它是典型的弱经济周期行业,在衰退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速,可以防御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数据显示:石油加工、有色金属、纺织、钢铁等行业在前一时期的萧条相比,医药行业明显保持了高景气度。

(3)医药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较高。在测试生产、销售推广以及临床应用等环节均设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操作约束。医药行业日益显现出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征,研发费用在行业成本中具有较高占比,研发能力正成为行业内核心竞争力的要件。

(4)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较小。医药行业市场需求具有刚性特征,稳定的市场需求成为行业持续发展和稳定盈利的基础。数据显示:医药行业近年来产能稳步扩大,市场销售和利润实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表现出稳中有升的市场需求。

(5)结合国情来看,国内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整体呈现垄断竞争特点,且竞争因素大于垄断因素,个别子域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李野,2002)。与数量占近九成的中小企业相比,国内龙头医药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国内医药行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弱,呈现内需拉动型特征:一是由于医药出口门槛高,本土医药企业多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二是中国医药市场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反而吸引了众多跨国医药巨头战略性进入。

二、行业成长驱动因素

(1)从内部驱动因素看,医药行业的发展活力源于科技进步和服务领域拓展,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医药技术创新能够降低成本、实现效率,甚至带来新一轮行业革命。加入WTO以来,国内医药行业加大了模仿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动了医药行业向纵深发展。

我国国民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生活的追求,优化了医药行业消费者偏好,促进了社会关注点、舆论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日益影响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向。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药品和医疗服务具有持续而旺盛的需求,全社会医疗开支在未来势必有大幅增长,进而带动医药行业发展。

(2)从外部驱动因素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当局的影响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加速器,新医改、新农村建设和保增长举措均为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医改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政策目标,中央和地方均将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医疗保障在农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覆盖,促进农村医疗和社区医疗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推动制药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具有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将受益。

新农村建设将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以及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建设,药品市场第三终端特别是郊区、乡村市场的规模也将得到加速拓展。国务院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保增长措施也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适当提高部分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些势必带动整个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

政府监管部门严格了医药行业的准入,部分中小企业单纯依靠廉价和仿制来获取市场份额的状况将得到扭转。而退出机制的建立完善也将促使缺乏竞争力的中小药企逐步退出市场。相应地,行业准入壁垒的提高使得具备规模经济、品牌效应和研发能力的药企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板块投资建议

国内宏观经济在今年一季度触底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基于医药行业基本特征和成长驱动因素,投资医药板块同时具备防御性和成长性。医药板块在金融危机中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并在2008年获得了较高的相对溢价,板块一度表现活跃,位于一季度升幅榜前列。尽管医药板块在2009年上半年的增幅落后于大盘,但行业自身的显著特征和高成长驱动使得板块中长期增长看好。

需要注意医药板块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部分ST个股的业绩难以支撑其持续发展,大小非解禁压力大。相比之下,医药工业龙头企业产品种类多样、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高,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在部分专利产品市场具备定价影响能力。医药商业龙头企业批发、零售规模大,销售网络覆盖面广,具有较明显的渠道优势和地域优势,医药板块投资首选行业子域中的龙头企业。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关键词] 医药物流;运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32-04

The problem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Pi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pecific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es, its circulation performance relates to every household,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cy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hus mak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structure develop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al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由于医药行业的流通绩效与千家万户都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为特殊的位置,实现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高绩效和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成为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中勾画了未来我国医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新蓝图,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医药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医药物流

关于医药物流的概念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医药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医药物流是指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中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通过对医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过程、存储过程、分拣过程和配送过程等一系列作业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医药订单的处理能力,减少医药货物在分拣时产生的错误,缩短医药库存时间与配送时间,进而减少医药物流的费用成本,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我国医药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用药需求;进一步规范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和药品的连锁经营,积极推进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的有机整合”。可见,医药物流是新医改政策的一个重点提升改造领域,推动医药物流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医药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1]。

2 医药物流的运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医药物流项目基本上大都还停留在医药企业内部的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医药供应商和下游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的整合,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重复运输和库存积压严重的一系列现象,致使医药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情况。

国内的一些已有研究探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特点、医药物流的本质和医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探索了医药物流行业的新型交易模式,但我国医药物流当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在医药物流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规划,目前医药物流中存在如下四大问题:

2.1 医药流通的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

在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交易渠道复杂,物流节点过多,致使流通费用过大,药价过高。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往往要经过5~7级经销商,过多的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医药物流商的利润,致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润率只有7%左右,而纯利润率仅为1%,其中平均物流的成本则占到了销售额10%以上。而在美国,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3%,销售利润率为2.4%[2]。居高不下的流通费用侵蚀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桎梏。

2.2 国家政策对医药物流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尽管我国曾对医药行业实施了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但药品管制的方法和监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不完善的阶段,管制政策也随着国家相应体质的完善而不断调整,政府管制的作用和影响虽然一直显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3]。医药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腐败现象较严重,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负担重,医药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大。因此,医药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推行的“医药分家”制度,旨在改变“药价过高,以药补医”的问题,但目前看来,效果不很明显。

2.3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规模企业,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排名前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而美国排名前三的医药物流企业占到美国整个医药市场95%以上的份额。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目多且规模小,导致医药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市场的集中度不高,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却偏高。当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

2.4 盲目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近年来由于医药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生产和药品批发企业所关注,因而,关于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实践性探索正迅猛发展。但部分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能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5];尽管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兴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也不是每个医药企业都需要配备物流部门,但在我国不同省市地区中依然存在忽视当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现状而盲目建设医药物流项目的情况,最终导致建成的医药物流项目不理想[6]。

3 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

2010年,商务部在首次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全国会议上明确指出:将开展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国药品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医药的连锁经营等一些较为先进的经营模式,通过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最近启动并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制度中也十分明确的指出:对于基本的药物今后将采用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的方式并实现药品的统一配送,并进一步规定医药生产的企业作为招投标的主体,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实现全部配备基药并使用基药,最终实现药品的零差率销售。显而易见,该政策启动实施后,那些网络覆盖面较全、药品的配送服务质量较好的大型的医药企业和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将在医药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购并和联合实现的,而这基本上也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果。而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医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政府的调控政策来引导和实现[8]。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医药行业的大企业进行兼并扩张,因此,医药企业之间合并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通过兼并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这对于降低医药流通费用、提高医药的流通效率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起来,仍相差甚远。

对于大企业来说,可采取兼并策略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场市场扩容、行业兼并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改革却是关乎自身的存亡,中小企业应积极谋求自身生存的发展策略,除了选择被大的医药企业兼并之外,还可以选择中小企业联合组成大的医药集团的方式来求得发展,否则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2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健康发展

医药行业是个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特殊行业,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受市场制约外,还很大程度受到制度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规、社会结构等都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还必须时刻关注制度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产生比较强烈的积极作用,而不合理的过多干预,将会导致医药市场失灵,致使制药企业给药品定高价。

为了促进医药物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2010年以后每年召开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等等,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一些急需得到改革的医药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彻底地解决。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正确使用价值规律,合理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来改革现有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利益格局,创建良好的市场运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医药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力量更加趋于均衡分布,利益分配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各主体间的协作性将会被进一步增强,最终会使医药物流的运作成本被极大地降低,医药物流的运作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9]。

3.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较为密集的颁布了一些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的制度和政策,显现出我国政府对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的极大重视。如2012年,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2009年国家公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从政策中可以看出,现代化医药物流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各界关注的重点,是否具备相应的现代化医药物流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10]。因此,新形势下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实现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管理来抢占医药物流市场先机。

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为物流企业创造出丰厚的利润。我国医药流通必须打破传统的医药分销体制,向公平化、透明化方向变革,在这种状况下,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来配合这种新型的医药交易模式。目前,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要求医药物流企业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将医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分装、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花费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是信息化,信息化使许多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起来,数据得以快速便捷、准确无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在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药品和药品订单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物流企业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也成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12]。作为医药行业经营实体的制药企业和医药经销公司应利用信息化的现代交易平台以及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面对WTO的挑战[13]。

3.4 建设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是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方医药物流是指由医药生产方和医药销售方以外的物流企业去完成医药物流的服务。借助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减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过多不必要的环节,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作和进行集中采购来实现规模化经济,从而降低医药物流的费用。

作为第三方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提供医药物流计划的能力,能够对医药物流的全程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明确药品的一些特殊存储和运送要求,能够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贮存、养护和配送,并可以提供一整套与医药行业的特殊要求相符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于国内一些已经具备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在现有物流能力基础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要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能力,就需要重组第三方医药物流批发企业的资产,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联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与医药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结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紧紧把握医药物流市场的节奏,以及时地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向其他医药公司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目前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为数不多。九州通医药集团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医药公司之一,九州通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拥有80余万平米物流中心仓储资源,4000多名物流精英,850余台运营车辆,集团7万余家医药上下游客户,良好的物流资源和业务资源为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4]。

3.5 研究医药行业物流网络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及运作形态

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医药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较大,还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政策、制度和法规的影响,同时,医药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其运作还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组织和物流运作具有较大程度的竞争性,企业决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致使医药行业中的企业供应链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缺少对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尤其缺乏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调查研究医药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现状。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运作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与此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探寻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良性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展望我国医药物流行业变革发展的趋势[15]。

3.6 构建医药行业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在我国医药行业领域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设计合理有效的医药供应链组织及运作模式,致使药品在供应链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诸多环节,极其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的医药物流管理体系。对于这种情况,应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有的制度嵌入对医药物流的产业结构和医药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所产生的相应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各项宏观管理政策是如何改变医药行业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嵌入性制度和供应链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进过程,探索制度嵌入关键节点和具体要素,从而构建与制度要素契合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组织网络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基于上述分析判断,通过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采用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对整个医药产业供需链进行整合,促进良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的有序发展,提升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提供医药行业物流产业化研究的新思路。

4 小结

从医药物流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医药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系统地分析、设计医药行业的流通体系和医药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亟需在理论方面对医药物流管理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还亟需在实证方面去探究我国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医药流通的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制订整个医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以促进医药物流的理论发展,并在应用方面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基于LC-NPV法的医药物流实现模式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3,(6):66-68.

[2]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3] 吕红。转型时期我国医药商业供应链的合作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4] 陈红丹,李锦飞。试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6):50-51.

[5] 李璨,游娟,吴志利,等。医院中药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1,(9):42-45.

[6] 赵忠璇。试论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1):68.

[7] 冉宝松。医药流通变革潮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50-52.

[8] 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9] 叶堂林。我国现行医药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战略构建[J].江苏商论,2008,(5):30-31.

[10]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11] 吴志利,程潇,陈瑞。优化医药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4):66-67.

[12] 藤志香,王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10):725-727.

[13] 卢奇,王荣。医药物流商与渠道商的整合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0):72-73.

[14] 谷春光。物流需要变革和创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 (22):44-45.

[15] 王苹,尹曙光。制度理论背景下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运作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50-52.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省市的决策要求,全力落实开发区党工委在2014年初召开的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三项中心工作,重点抓好“保持出口政策的基本稳定、积极扩大进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等5项重点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加快外贸转变方式,努力促进进出口稳步增长,持续推动经济技术区外经贸科学发展。

二、工作措施

1、稳、保、促外贸,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改变外贸发展方式

一是加强联系沟通,深入外贸企业及时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强引导扶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发展潜力的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发展动态,积极做好进出口运行监测,重点监测订单、成本、汇率、卖价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及时出台、调整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二是充分利用广交会这个平台,为本土企业积极争取更多参展机会;着眼长远,积极谋划解决本土企业展位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三是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要调整结构,围绕杭州的转型升级,加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整合,建立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2、建立开发区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实行海关、质检、国检、工商等部门联动工作

进一步强化全员工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努力做好各项为企业服务工作,大力营造工作团结氛围。努力打造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有力服务保障。加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市场和第三方的资源,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导以及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与海关、质检、国检、工商等部门经常保持业务联系,及时沟通协调,统一开展行动,提高工作力度。

3、深化信息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

为了维护我区开发区生化医药行业正常的、公平的出口贸易秩序,强化该行业对外贸易预警意识,提高我开发区生化医药行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少该行业出口贸易损失,并结合我开发区生化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申建立了杭州市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同时,建立对外贸易预警信息联络员队伍了,由重点监测企业专设信息联络员,组成联络员队伍,做好预警信息的统计和汇报工作,定期上报对外贸易信息,按季度完成企业的预警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和综合性预警信息报告。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开发区生化医药行业的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预警工作的实效。做好今年“一个基地、一个预警点”的申报工作,努力开拓相关工作,完善工作台账,做好企业宣传,为开发区外经贸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利的抓手。

4、完善制度,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为保持我省外贸进出口平稳发展,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贸易平衡,提升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省财政设立了促进进口专项资金。根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研究制定了《促进进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此,我们与区财政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各个部门、企业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好钢用在刀刃上。

同时,我们完善为企业申报各项资金的工作,力求每一笔资金都能准确、及时的帮助企业申报成功。

5、强化宣传,完善企业风险体系建设

为了给开发区外经贸企业的出口保驾护航,不遗余力地向企业宣传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各类培训会、企业面对面的走访,加大企业对其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体系建设。

4月28日,为了宣传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外贸预警、防范及应对,外贸合同风险,知识产权及跨境投资等内容的交流咨询,我们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号路城市彩盒四楼一号会议室,举办了政策与法律服务团进驻外贸预警点专题服务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有省商务厅和市外经贸局的领导、招商局领导和外经贸科、综合科50人以及萧山、江干、橡胶企业和开发区32家企业。

三、工作成果与收获

2014年,我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美元,同比增长%;进口美元,同比增长%,进出口总体保持协调发展。

四、工作问题与不足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外贸企业出口实绩严重减少;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意识不强;三是进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制约外贸发展;四是综观形势,影响我市外贸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明年的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医药药品行业报告 篇四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少。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指出,临床用药当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20%,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死亡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死于药源性疾病。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报道住院患者中有2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若按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依据,推算我国住院病人每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数应为250万~750万人,其中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就有20万人[1]。但是,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一数字。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2002年末总人口数为7380万人,2003年末总人口数为7405万,2002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率为15.05份/百万人口(1111份/7380万人口),2003年的报告率为32.23份/百万人口(2387份/7405万人口)。再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总数在江苏省是最多的,其中2002年的报告率为95.33份/百万人口(538份/564.38万人口),2003年的报告率为162份/百万人口(927份/572.23万人口)。以上数字证明,江苏省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距国际通行标准(不低于200~400份/百万人口/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其他省份也大致如此,有的省份差距更大[2]。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不高。200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参考了《WHO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级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规范分级标准》,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分为5级,0级最低,4级最高。从北京市2004年的情况看,4级和3级报表仅占61.3%,2级以下报告占38.7%[3]。江苏省2002年省、市级医院4级报表所占比率为31.23%,2003年省、市级医院4级报表所占比率为33.31%[2]。分析相关的报表质量,主要问题是:(1)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记录比较简单。药品不良反应过程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多长时间出现反应,包括阳性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和体征,对不同的表现要有详细的描写。如“皮疹”,要求写明皮疹的形态、部位、面积等内容,而多数报表仅仅记录了“皮疹”。(2)用药情况记录不规范,对药品名称、剂型、药品生产企业的名称等记录不规范,以致影响报告表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也会影响对某药品的再评价工作。(3)药品不良反应分析项不严谨,不能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科学准确的选择,这会直接影响个案药品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3]。(4)许多报告表不同程度地存在填报缺项和无意义项。比如,报告表中的电话、病历号(门诊号)、药品批号、药品不良反应名称等缺项严重[3]。

(三)有单位不重视或忽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按要求上报ADR报告表。医院担心用药不良反应上报会引起患者对医院用药的怀疑,生产厂家害怕上报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业绩,药品不良反应“漏报”严重。比如2004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备案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原有88家,但只有48家单位有报告表,40家单位没有报告表[4]。肇庆市2006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161家,该年度肇庆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单位45家,有8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零。(四)药品不良反应的恶性事件频发。近年来的“欣弗”事件、“齐二药”事件都是比较典型的、出现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我国个别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质量控制系统存在问题,也说明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要求。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未明确提出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制强报告制度,在法律上未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为法定义务进行规定。已规定的相关处理的措施不完善,而且没有进行认真的落实。许多单位和个人认为对药品不良反应是否上报不是大问题,不报告也不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许多基层医疗机构错误认为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还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误会,引起医疗纠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对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不重视、不严肃认真地对待。事实上,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鉴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的行政规章,以严格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

2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制度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双重属性,两者是相伴而生的。目前,各国对照新药审批主要依据动物实验和部分病人临床试验的结果,但是动物与人在生理、病理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临床试验存在观察时间短、参加人数少等局限性,许多发生率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的不良反应,在审批时难以充分了解。所以,不少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包括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ag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根据各自医疗管理体制以及药品监管现状,建立了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机构和监测报告体系,包括自愿报告系统、处方事件监测(PEM)、医院集中监测系统、自动记录数据库、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等。在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机构是食品药品管理局下设立的药品评价研究中心,执行自愿报告与强制报告并存的不良反应报告体系。欧盟各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体系不尽相同,一般对于制药企业要求强制报告,对于医务人员采取自愿报告。在法国,1973年建立了“药品安全性监测系统”(FPS),1982年政府颁布药品警戒法令;1984年政府通过了强制报告ADR的法令。德国则要求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所有相关人员均强制上报。我国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同时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联合签发并施行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并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但未明确国家实行的是自愿报告制度还是强制报告制度。笔者的理解是:我国应当实行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制度。所谓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必须向国家药品监测管理部门报告其所发生、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及事件,否则应负法律责任,国家支持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一)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即义务主体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我国现行法律未将“医务人员”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这是不够的(统计在我国医生报告ADR的比率)。因为医务人员是用药的一线人员,直接与病人、与病人用药发生联系,最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将一线医务人员排斥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义务主体之外,显然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虽然他们可以通过其单位或者单位的专职、兼职监测人员进行报告,但这显然不利于他们履行其报告义务,也不利于医务人员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的另一方,即权利(力)主体,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述双方主体之间形成药品管理行政法律关系。

(二)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必须履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义务。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无正当理由(免责事由),拒不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三)国家支持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自愿报告,广大群众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的,也要积极进行报告。国家对于在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方面工作积极认真、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进行精神上、物质上的鼓励。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制度包括有机的3个方面:一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二是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三是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不同的报告主体法律应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操作要求,其中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报告制度是重点,在制度安排和操作方面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之所以把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定位为强制报告制度,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是法律本身的强制性。一切社会规范都具强制性,都有其保证实施的社会力量。法律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所谓国家强制性就是指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迫人们遵守的特性。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人们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将招致国家强制力的干涉,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报告、监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密切相关,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密切相关。因而,相关的法律制度就应当具有强制性,而且应当将这种强制性以明确的方式加以表达。第二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要求。从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实践看,报告的数量较少,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出的期望和要求,无法满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需要和要求。而一旦实行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制度,就能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相关的惩治与鼓励措施,激发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报告积极性;就能够增加ADR报告表的数量,提高ADR报告表的质量,及时发现和防止类似于“齐二药”事件的发生,为用药安全提供必要的参考。第三是药品管理法进一步完善的需要。我国的《药品管理法》于1985年7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20余年了。虽然在2001年2月28日曾作过修改,但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面的规定没有大的变化。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运行,药品管理法应当随着人民群众对安全合理用药需求水平的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作出更加科学、细致的规定,也应在法律制度方面有所创新。第四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需要。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基本上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说明这一制度确实能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比率,更好地对药品进行上市后再评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也应考虑实行这一制度。

3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的完善

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法律制度,与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相比,不仅仅是增加了“强制”二字,而是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方面有重大的观念和制度变更,是对现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药品监测管理制度与时俱进的一个突出表现,要建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就要对有关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我国的《药品管理法》是国家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行政管理的基本法,也是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管理的基本法,因此基本法对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制度进行明确规定,是建立这一制度的根据保证。

(二)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法规位级,并按药品管理基本法的要求对其更名。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签发的,其法规级别较低,属于行政规章的范畴。由于其法规位级较低,影响了其执行和实施的力度,也影响了它的强制性。如果这一办法由国务院,就会成为国家的行政法规,不但其法规位级会提高,它的执行性、强制性也会提高。这就更加有利于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无疑会使人民群众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相应的提高。当然,其名称也应变更为《药品不良反应强制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三)加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方面的奖惩力度。首先,要加快惩罚力度,《ADR管理办法》规定了责令改正、通报批评、警告、罚款等多种处罚措施。这些处罚措施存在着先天不足:一是责令改正、通报批评、警告这些行政处罚措施处罚力度太小,对违法者来说不痛不痒,起不了多大教育和惩戒作用;而罚款是壹仟元以上叁万元以下,起点太低,也起不到惩戒作用;二是这些处罚措施的对象是单位而不是直接责任人个人,使那些真正应当负责任的人逃出法网之外,不能被追究相关的行政法律责任。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单位的处罚力度,比如将罚款的下限定为叁万元以上或五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等,也应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通报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撤销行政职务、罚款等,以教育和惩戒那些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不力,负有责任的人,使他们能够提高责任心,促使他们做好此项工作。在完善惩罚制度的同时,也应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中认真负责、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

(五)改革和完善定期报告制度。建议将现行的按季报告,修改为按月报告,以增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时效性。同时在每一个报告义务单位内部,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第一责任人,也要设立专职的报告人和人数不定的兼职报告人,并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药行业的行业分析 篇五

关键词:财务绩效评价;熵值法;沃尔评分法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35-02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医药制造行业包括七个子行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饰品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以及卫生材料及医药服务器制造七个子行业。

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世界贸易增加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103亿元增长到15382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2.3%,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产值、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完成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我国医药产业总资产16408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产值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化学原料药3305亿元,同比增长16.6%;化学药品制剂5089亿元,同比增长24.7%;中药饮片1020亿元,同比增长26.4%;中成药4136亿元,同比增长21.3%;生物生化药品1853亿元,同比增长20.5%;医疗器械1573亿元,同比增长20.6%。

2012年,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50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1731亿元,同比增长20.4%,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在七个子行业中,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高于行业水平;生物制剂行业虽然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但由于得到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支持,其净利润率最高;同样属于中药类子行业,中药饮品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性均不大理想,而中成药则表现较好;化学原料药行业则由于竞争激烈,其毛利率和净利率皆处于较低水平。

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划分标准,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中门类为“C制造业”,大类为“C27医药制造业”中的以化学制药为主要经营业务的2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9家,研究样本为:浙江医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现代医药、天药股份、联环药业、康美药业、华海药业、哈药股份、西南药业、华北制药、东北制药、普洛股份、新华制药、北大医药、广济药业、京新药业、海翔药业、莱美药业、华仁药业。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上市公司基本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对外公开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国泰安数据库和证券之星等。上述20个医药上市公司样本的15个财务指标均是根据指标公式,借助Excel软件计算而成。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

1.盈利能力评价

(1)每股收益

从每股收益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0.338。收益最高的为浙江医药,每股收益为1.79;每股收益最低的为广济药业,每股收益为-0.38。

(2)销售毛利率

医药行业一直有着较高的毛利率。从销售毛利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31.2%。这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固定的前提下,考虑加入其他业务净利润的盈利能力、以及剔除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对利润的影响因素,每一元销售收入对利润总额贡献0.312元。收益最高的为恒瑞医药,销售毛利率为84%,销售利润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销售利润率为3.4%。

(3)销售净利率

从净利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5.7%。这表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给净利润贡献0.057元。净利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净利润率为21.2%;净利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净利率为-26.3%。由于广济药业的指标值为负,且绝对值较大,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率的计算影响过大,故应剔除该特殊值点计算出相对客观的行业数据,调整计算出的行业净利率指标值为0.074。广济药业该指标为负数的原因是本期发生了亏损。

(4)净资产收益率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7.8%。表明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每一元净资产能创造0.078元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收益率为23.34%,收益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收益率为-14%。20家上市公司仅有广济药业因当年出现亏损该指标呈负数,另外,华北制药和东北制药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为正数,但是仅分别为0.004、0.007,股东的投资报酬率不甚理想。

(5)成本费用利润率

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8.9%。成本费用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为恒瑞医药,为32.2%;成本费用利润率最低的公司为广济药业,为-20.3%。

2.偿债能力评价

(1)流动比率

2012年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的平均水平为2.274,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较为合适,相比之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该指标略高。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和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的“2012年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以下简称“中华工商”)中,其流动比率参考值为1.68,医药行业的该指标也高于参考值。样本公司中流动比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其流动比率为10.258;流动比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其流动比率为0.653;只有5家样本公司的流动比率在平均水平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现代制药,其流动比率为1.738,还有康美药业,其流动比率为3.07。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进行补充的一个比率,它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值越高,短期偿债越有保障,该指标一般以1为宜,属于适度指标。2012年样本公司的速动比率平均水平为1.547,相比之下,医药行业该指标略高。在“中华工商”中,其速动比率的参考值为1.16,医药行业的该指标也高于参考值。样本公司中速动比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值为8.685;样本公司中速动比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值为0.329;只有5家样本公司的速动比率在平均值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现代制药,速动比率为1.127,康美药业,其速动比率为2.01。

(3)资产负债率

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负债率,2012年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为46.2%。样本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公司为西南药业,其资产负债率为71.4%样本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为恒瑞医药,其资产负债率为13.79%。在“中华工商”中,其资产负债率的参考值为35.53%,在这一水平左右的公司有康美药业、京新药业。

3.营运能力评价

(1)存货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3.67。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华北制药,其存货周转率为7.06;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华海药业,其存货周转率为1.76。

(2)应收账款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平均值为7.38。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天药股份,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4.25;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华仁药业,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60。

(3)总资产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0.73。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哈药股份,其总资产周转率为1.14,表明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快,经营利用效果较好,公司的销售能力强,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高;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广济药业,其总资产周转率为0.26。

4.发展能力评价

(1)总资产增长率

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表现各有千秋。在样本公司中,2012年总资产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5.83%。总资产增长最快的公司是普洛股份,增长率为99.21%;增长率最低的是西南药业,增长率为-3.78%。

(2)主营业务增长率

2012年,样本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0.06%,增长最高的公司为普洛股份,增长率为126.79%,增长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增长率为-13.05%。由于普洛股份的指标值为正,且绝对值较大,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主营业务增长率的计算影响过大,故应剔除该特殊值点计算出相对客观的行业数据,调整计算出的行业净利率指标值为14.44%。在“中华工商”中该指标的参考值为5.98%,与之相比,医药上市公司的该指标值高了8.46%。指标值比参考值大表明2012年主营业务较上年的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很好。

(3)净利润增长率

2012年,样本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值为-9.36%(由于普洛股份和广济药业偏差明显较大,因此在计算平均值时剔除了这2个数据)。净利润增长率最高公司为普洛股份,其增长率为4065.17%;净利润增长率最低的公司为广济药业,其增长率为-13070.33%。

5.研发状况

在样本公司中,2012年研发收入比的平均值为2.86%。该指标最大的为恒瑞医药,研发收入比为9.84%,由此可见,恒瑞医药的研发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指标最小的是北大医药,研发收入比为0.08%。

三、综合财务绩效评价

(一)基于沃尔评分法的评价体系及其指标选取

1.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是由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的。该评价方法,最初主要是用于信用评价,后来通过研究改进,较广泛地应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比较评价。

沃尔评分法的操作步骤是,首先选取若干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财务指标,然后分别依据不同的标准设定标准数值,将实际数值与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并结合该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分值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

2.指标选取

关于评价指标,基于相关性、可比性原则,本文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指标进行选取。对于偿债能力,选取了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于营运能力,选取与营运成本相关的存货周转率以及与营业收入相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对于盈利能力,选取了反映经营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以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企业发展能力,选取反映盈利增长能力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

(二)熵值法

熵反映了系统无序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对于财务绩效评价,如果某一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差异程度比较小,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作用也较小,差异系数小,相应的信息熵较大;反之,相应的信息熵较小。由此可见,某一指标下,不同评价对象的差异程度的大小,反映了该指标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地位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财务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对各财务指标赋予恰当的权重。

熵值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a.指标预处理:在该指标体系中,除了偿债能力指标,其他的都是越大越理想的指标。因此对偿债能力指标做以下处理,将其转化成越大越理想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研究

分析中选择样本中的18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13个指标,进行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沃尔评分法财务绩效评价。

第一,依据上文的方法步骤,数据经预处理,得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由于东北制药和普洛股份数据偏差较大,故不列入表。

第二,为保证求对数有意义,坐标平移,并求权重。

第三,依据沃尔评分法及熵值法确定的权重,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评价。

综合各项指标的分析情况可以看出,2012年医药上市综合财务绩效较好,呈稳健上升态势,其中表现突出的有康美药业、浙江医药和恒瑞医药。医药行业盈利空间较大,盈利能力较强,但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药品降价及反商业贿赂等会对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实际影响较小,主要是对医药商业行业的利润进行了压缩,而生产厂家总体是受益的,特别是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将会乘机大力发展自己的规模。而在营运能力方面,各项指标均低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医药上市公司投资回收期长,资产周转的速度较慢。在偿债能力方面,各项指标均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说明医药行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与此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货币资金的闲置,加强货币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货币资金的获利能力;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发展能力方面,各项指标均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说明医药行业的发展能力较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企业财务通则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篇六

关键词 博弈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政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3-0048-03

Analysis of the policy optimization for monitor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China

LUO Feng-qi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Trade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game in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and discuss the policy optimization for monitoring ADR. Methods: A game model is established among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drug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s well as medical institutions,and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policy in ADR monitoring are analyzed. Results & Conclusion: We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establish effective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clear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ADR relief system so as to make policy for monitoring ADR optimized.

KEY WORDS game theory;ADR;monitoring;policy optimization

我国自1989年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9年更名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来,在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方面虽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上报的报告中有警戒意义的报告率偏低以及报告主体错位颠倒等。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92 904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9 991份,占总报告数量的15.87%,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不少于30%的标准。从来源看,来自医疗机构的占84.7%,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占12.7%,来自个人的占2.5%[1],医疗机构仍是报告的主要来源;而美国仅有7%来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报告率达65%以上。可以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事实上,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报告与否以及监管部门如何监管,都涉及到各自利益要求,这些利益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且可能存在冲突,各主体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还原成利益博弈的结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存在如下博弈关系。

作为组织,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都面临着3个方面的利益:公共利益、组织利益和个体利益。因此,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各主体都是在一定的利益考量下做决策,追求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组织利益和个体利益之和的最大化。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如实向监管部门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则监管部门据此进行决策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却可能面临因为对事件预防不力、前瞻性不够等而带来的组织处分和个人处分。此时,监管部门在3个利益方面都实现了最大化,但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却承受了组织利益和个体利益受损的风险。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选择瞒报或虚报,监管部门不能正确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则会导致公共利益受损,同时组织利益和个体利益也会受损。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弈主体的分析,有助于认清各博弈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应急管理服务。

1 从博弈角度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优化

1.1 监管部门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2]

模型假设――

局中人:监管部门D,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E。

行动:在本模型中,监管部门的行动集合假设为AD={发现,不发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行动集合假设为AE={虚报,实报}。

信息:本模型中假设局中人的信息是完全信息。

收益(表1):本模型中,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虚报信息而未被发现时获得的额外收益为R;在虚报信息而被发现时遭到的损失为(H1+H2)(H1为组织的纪律处分;H2为个人罚款和职务撤销等);不虚报则不遭受任何损失,即收益为零。监管部门的收益假设为: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信息而未发现时,监管部门将会遭受到损失L(比如,上级处罚、威信降低、职务变动等),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未虚报且未发现时,收益为0;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审查是自身职责,额外收益为0,同时,发现虚报花费的成本为C(比如,如果发现虚报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处置,分散监管者的精力)。

假设本模型中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以P1和(1- P1)的概率选择虚报和实报;监管部门以P2和(1- P2)的概率选择发现与不发现,则本模型为混合战略均衡模型,其纳什均衡求解如下。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UE=P1[P2(-H1-H2)+(1-P2)R]=P1[R-P2(H1+H2+R)]。

对P1求偏导,得∂UE/ ∂P1=R-P2(H1+H2+R),

当∂UE/ ∂P1>0时,则P2<R/(H1+H2+R),此时UE单调递增。

监管部门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UD=P2[P1(-C)+(1-P1)(-C)]+(1-P2)[P1(-L)+(1-P1)×0]=P2(P1L-C)-P1L。

对P2求偏导,得∂UD/ ∂P2=P1L-C,

当∂UD/ ∂P2>0时,则P1>C/L,此时UD 单调递增。

故,此博弈的纳什均衡为:[C/L,R/(H1+H2+R)],

亦即P1* =C/L,P2*=R/(H1+H2+R)。

1.2 博弈模型的启示

1)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信息虚报的最优概率P1*与C成正比,与L成反比。这表明,要有效降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信息的概率,必须从降低监管部门发现信息虚报的额外成本以及加大对监管部门失职的处罚力度两个方面来考虑。

2)监管部门发现信息虚报的最优概率P2*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虚报信息而被发现时获得的额外收益R成正比,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虚报信息而被发现时遭到的损失(H1+H2)成反比;因此,要增大监管部门发现信息虚报的概率,要从加大对信息虚报的惩处力度和减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信息虚报的额外收益两个方面来考虑。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的现有缺陷

2.1 监测体系建设缺少法律支持

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充分起到为我国推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驾护航的作用。现行《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仅规定了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于细化的规范、程序、要求,尤其是处罚,没有明确规定[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部门规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罚则也存在法律效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对于忽视药品安全性监测,不履行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缺少法律法规层面的制约措施,全国尚无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的案例。制约措施的缺失,导致报告单位缺乏开展监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报告主体的规定方面,许多国家把不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定义为犯罪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都会受到包括警告、罚金及若干年监禁的处罚;在我国法律中,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有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义务,但仅属于强制性规定,相应的违法罚则不明。

2.2 缺乏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尚没有适用于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的规定,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由于药品不良反应损害难以通过诉讼获得救济,导致很多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升级为社会纠纷,从而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在处理这些纠纷时,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手段而陷入两难局面。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特别是一些医务人员由于担心纠纷,对临床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否要报告给有关部门顾虑重重[4]。法律缺失、救济难获,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不利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保护用药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政策优化建议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改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的途径主要表现为降低监管部门发现信息虚报的额外成本、加大对监管部门失职的处罚力度、加大对报告主体信息虚报的惩处力度、减少其信息虚报的额外收益等。为解决现有缺陷更多地应当从政策的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3.2 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建设,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报告或匿而不报、没有按要求修订药品说明书的单位和个人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因地制宜地给予相应处罚。对未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义务并致用药者受到伤害的的药品生产企业,应责令其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必要时政府部门可终止其药品批准文号和上市资格。对违反国家政令继续生产或销售暂停使用药品的企业,要坚决予以严惩,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应加大对零售药店的监管力度,对未按法律规定配备执业药师的企业予以取缔,治理执业药师不在岗和未经审查医师处方就销售处方药的现象,督促药店人员积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建立药师责任制度,对未按照安全合理用药原则向患者推销药品而造成药品损害事件的行为追究其责任[6]。

3.3 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法律地位[4]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已是必然趋势。这项制度的建立将涉及多个部门,如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民政救济、卫生、药品监督、基金管理和保险管理等,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建议在《药品管理法》中增加相关条款,为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EB/OL].(2011-05-04)[2011-10-12].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pgz/201105/51770.htm.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7.

[3] 赵志燕,胡光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一般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0):90-91.

[4] 董铎,吴桂芝,田春华,等。从药物警戒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探讨《药品管理法》尚待完善的有关内容[J].中国药物警戒,2009,6(2):67-68.

[5] 王明珠。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8.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七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分析;研究;工作水平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医药行业的扶持不断加大,随着医药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竞争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年产值增长率已经达到了20%,医药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但是就目前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医药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改进,实现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障医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获利能力

在企业考核体系当中,利润指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能够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呈现出来。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持续关注利润指标的现状,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同时强化经营利润效益以及毛利等指标的改善。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可以针对渠道效能、出账收入、资源消耗等进行分析,掌握其中效益水平影响的关键因素,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2]。与此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情况,针对其盈利能力开展研究,持续改善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控制企业成本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其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成为了医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下,可以更好的明确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同时强化对以往销售数据的分析,合理的调整产品布局,增加畅销药品的生产销售,避免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3]。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成本控制,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经营单元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在进行评价分析机制构建以后,可以结合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的调配资金的方向,对自身的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升资金的使用价值,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4]。在目前经济下行的阶段,资金成为了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到合理调配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取得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提升绩效评价效果

在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借助其提供的各种数据,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掌握,比如现金使用流量、实际营运能力、负债情况以及盈利能力等指标,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依据。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财务分析的帮助下,能够对企业发展的原因与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推动企业改革工作的开展,增强管理能力,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五)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掌握实际的运行情况,包括企业的利润收益以及成本支出等,从而制定合理的措施,对现有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弥补企业存在的各种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更为便利,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掌握自己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活力。

二、医药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外部环境重视

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建立在外部宏观环境基础之上,不管是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医疗系统改革,还是税率调整等,都会直接影响医药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医药企业的经营呈现除杂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必须紧跟时代,迎接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科研水平、企业文化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同样会对财务分析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现阶段有些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中,重点放在了财务报表数据,对于内外部环境缺乏重视,并没有紧跟国家政策变动与行业发展趋势,造成其很难开展财务数据的横向对比,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5]。与此同时,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忽视了医药研发与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使得其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全面性,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协调。

(二)不符合企业战略决策需求

在企业战略决策当中,财务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不同阶段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企业财务分析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自身的财务分析报告符合企业战略决策需求。但是在现阶段有些企业的财务分析,关注点仅仅局限在财务报表之上,缺乏对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的分析,导致其很难实现战略管理与财务分析之间的匹配。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部分医院管理者局限在财务数据经济含义层面,忽视了财务分析在战略层面发挥的作用。比如说在进行利润率计算的时候,仅仅从企业销售能力与成本管理水平出发,并没有以此为依据,为企业营销战略制定提供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甚至出现了相悖的情况,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受制于财务报表信息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得出准确的结论,服务企业的管理决策。这就造成财务分析的结果会受制于财务报表的信息,如果无法保障信息的可靠、真实、完整,则很难获得预期的分析效果,一旦出现信息错误,则会造成财务分析产生错误结论,进而使得企业产生错误决策。从现阶段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来看,通常局限在财务报表信息方面,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比较有限,更多的体现在货币数据变动与规模方面,但是针对企业管理效率以及销售渠道等信息,缺乏完善披露,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完整。在财务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医药企业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呈现出来,对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化产生了严重制约。

(四)财务分析方法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必须要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积极的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发挥财务分析工作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国推行会计电算化已经多年,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融合,发挥出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或者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企业来说,其自身的财务分析依旧停留在传统手段方面,这就造成其在财务分析全面性与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分析结果对于企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采用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则很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财务分析指标问题

通常来说,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指标构建的时候,需要以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作为依据,在进行大量计算以后,获得最终的数据,但是并没有与质量因素形成融合,造成其所制定的财务分析指标无法将其自身的真实财务状况呈现出来。在财务指标当中,许多比较工作仅仅从横向上进行比较,这就造成管理者无法掌握实际财务情况。在现阶段的财务分析工作当中,行业划分存在许多不明确的情况,这就造成其缺乏统一的标准,代表性不足。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出现了许多改变,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对复杂经济活动开展准确全面的分析,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医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提升措施

(一)强化环境分析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内外部环境基础之上,从而保证自身财务分析内容的全面性。在部分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并没有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造成其自身的结论不适应环境需求。这就需要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角度出发,借助PEST模型,针对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坚持基础。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保证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相适应。与此同时,必须要强化内部环境的分析工作,不仅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同时需要掌握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强化内部环境掌控,做到内外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战略导向原则

在现阶段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的产业优势出发,明确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自身表现出经营周期长、科技能力强以及投入多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在进行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发,提升战略目标的可执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战略导向原则的基础之上,财务报表数据指标的分析工作必须做到全面、准确,不仅需要对其中所呈现的利润成本联系进行考察,同时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变动趋势与预期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符合战略目标。只有实现财务分析与战略目标之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财务分析的作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优化信息质量识别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受到了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实现自身信息质量甄别能力的提升。首先,医药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特点出发,在掌握货币资金项目的同时,强化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固定资产项目的分析,同时分清主次,重点分析一些关键项目,保证关键信息能够纳入到企业财务分析系统中。其次,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开展横向比较,衡量自身在行业内的位置,此外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开展纵向比较,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最后,对指标分析层次进行优化,在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探究企业的风险性、盈利性以及增长性,对数据背后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准确把握自身的经营现状,提升财务分析工作水平。

(四)引入先进财务分析方法

在医药企业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引入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弥补以往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在财务分析中,需要将以往滞后的财务分析方法剔除,为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财务分析结果质量提升。在开展财务分析中,需要开展本行业同规模企业的横向比较,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其次,将分析指标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借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手段,积极的应用比率分析与比较分析,实现不同指标之间的互补,保障财务分析工作的高效、精准。最后,积极的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财务分析可靠性与准确性的提升,弥补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实现财务分析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五)强化财务分析人员素质建设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必须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素质建设工作。首先,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客观来说,财务分析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必须要合理的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这就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再教育工作,在实现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增强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其次,积极的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与设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在便捷的财务软件与工具支撑下,实现了财务分析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最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足够的职业道德修养,医药企业必须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实现道德品行提升的基础上,开展自我约束,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数你开展。

(六)提升财务分析重视程度

在现代医药企业发展中,从管理层角度出发,必须要提升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开展积极的部门沟通与协调工作,实现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效率的提升。在财务分析中,各个部门必须要开展积极的配合,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发挥出财务分析结果的作用,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财务人员需要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价值形成正确认知,积极的投身到财务分析工作中,实现财务分析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忽视了内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与企业的战略需求相契合,影响了自身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不断优化财务分析体系,加强对内外环境的分析,从企业战略需求角度出发,识别优质的财务信息,发挥出财务分析工作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路径研究—基于企业财务分析[J].财会学习,2019(25):2.

[2]杜俊波,王斐菲。哈佛框架下中医药行业财务分析——以D公司为例[J].北方经贸,2019(9):88-89.

[3]诸业霞。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千金药业为例[J].经贸实践,2019(1):55.

[4]呼妙炫,王辉龙,都晓春。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20(4):628-635.

[5]谭俊美,陈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3):46-47.

【医药行业报告分析】相关范文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7篇】07-02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报告【最新5篇】10-07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优秀4篇】11-05

医药药品行业报告【7篇】01-17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优01-01

交警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优秀8篇)01-01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优秀5篇01-01

2022派出所工作总结7篇01-01

2022年民警个人工作总结最新3篇01-01

公司领导班子2022年度述职述责述廉报01-01

最新范文

个人回顾工作总结最新6篇03-29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习报告【优秀6篇】03-29

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最新5篇)03-29

化学实验报告【优秀8篇】03-29

财务人员年终个人述职报告【通用5篇03-29

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3篇03-29

先进集体事迹报告优秀3篇03-29

网络购物调查报告【最新6篇】03-29

信用社年度工作总结(优秀4篇)03-29

财务审计情况报告(精选4篇)03-29

68 55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