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常用范文>范文大全

社区矫正人员须知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社区矫正人员须知优秀10篇,仅供借鉴。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一

2013年,司法行政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全面实施“七大工程”。

第一、加强基层日常动态管理,全面实施基层工作提质加速增效工程

(一)在司法所推行工作日志制度。司法局统一印制《司法所工作日志》分发到各司法所。工作日志以表格形式设计,包括工作单位、日期、工作内容、问题描述、解决方法、工作完成度、建议或说明事项等内容。实行工作日志管理制度,是对司法所工作情况的一种日志化、过程化的管理模式,是科学指导司法所工作实践、加强司法所日常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司法所干警素质的有效途径,必将促进司法所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和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

二是推行司法所工作短信提醒制度。为使机关科室与基层司法所做到工作联系到位、动态管理到位、信息反馈到位、监督考核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发文件慢、网上收件遗漏问题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话拨打遗漏、无人接听、关机问题发生,科室每月初向直属司法所和中心司法所发短信提示当月工作重点,各直属、中心司法所发短信温馨提醒片区司法所当月工作重点。

三是继续推行司法所电话报到、大所管小所、各项业务工作项目式管理和完成情况每月通报制度。按相关要求执行。

四是开展“庸、懒、散、浮”治理活动。今年,要下大力气解决“责任心不强、标准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优、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凡是局纪委和政工科作风巡察、督查不在岗的,按司法局七项规定处理。

五是开展“司法所开放日”活动。为让辖区居民了解司法所工作内容,以及让辖区的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派出所干警、法庭法官了解司法所做的事情,征求对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党政领导、辖区居民群众对司法所工作的知晓率,拉近司法所与居民群众的距离,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主动接受指导、监督。司法所要在今年7月和12月,以“聚集执法公正”为主题开展2次“开放日”活动。活动内容:所长汇报司法所工作情况,介绍司法所的执法职能、服务内容和办公流程等,解答一些居民群众的疑问和法律问题,发放便民服务宣传资料。展示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等工作图片和档案资料。

第二、强力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实施市民法律指数提升工程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层面,要邀请高水平的法律专家、律师、法官,举行一到两次法制讲座;在居民层面,要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文艺队,下基层、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公益性的宣讲和法制文艺演出;在青少年层面,今年要会同教育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系列法宣活动:如“交通安全进校园”、“水法进校园”,“远离”等,组织学生观摩法院刑事庭审。在农民层面,要精心搜集整理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编印成《农村法律知识读本》,赠送给全市万家农户,方便村民学法用法,同时送法制文艺下乡。

二是进一步拓展法制宣传阵地。在各乡镇建立法制宣传专栏,通过主题宣传栏、开设法制夜市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要利用两岸一江的led电子显示屏、地埋音响等全天候实施普法宣传;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展板展示、展评活动,并将这些宣传展板分类配送到全市有关机关办事大厅,以及农村、企业和学校开展普法;要通过雄州普法网、法建简讯、普法微博、qq群等形式不断把“六五”普法工作引向深入。

三是持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农村、社区居民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要求我们着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居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以及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今年,重点是:要引导农村、社区实施村务、社务公开、村务、社务大事民决、村(社区)党支部领导的自治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对村务、社务管理、财务管理、土地征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村和社区,要协助政府进行重点专项治理,使农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民主法治村”建设的实际效果,增强参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起法治的权威,保证“民主法治村”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积极主动融入企业工作,全面实施法律服务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是认真搭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顾问平台,着力服务工业建设和招商引资,做好“填空题”。要不断拓展法律服务新领域,积极建议、及时调整市政府律师顾问团,为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市领导选配个人公务律师,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导的宏观经济决策出谋划策;协调市行政服务中心,选派1至2名律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每月一次值班制度,与“市长热线”实行无缝对接。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治企,做好“选择题”。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直通车,今年,要在“法律六进”活动中突出“法律进企业”活动,重点利用法制宣传车、宣传展牌、文艺节目到企业巡回宣传,开展法律咨询解答活动;新市、简城司法所联合在十里坝工业园区协调一、二家企业,建立一、二个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养马、石盘司法所联合在城资工业园区协调一、二家企业,建立一、二个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贾家司法所在贾家工业园区协调一、二家企业,建立一、二个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

三是指导企业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建设,有效维护企业稳定,做好“应用题”。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组建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企业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业务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第四、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实施人民调解拓展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做到网络建设“三延伸”。一是要实现网络“向上延伸”,形成高位、高效、专业的民调工作领导机制。要筹建建人民调解专家团,定期分析民调工作态势,进行疑难纠纷“会诊”,协调重大案件处理,二是要实现网络的“向下延伸”,深化人民调解“六进”,编织纵横交错的三级民调大网。今年,基层要协调大调解中心,在新区汽车总站建立一个人民调解室,在比较大居的民小区建立一、二个人民调解室。三是要实现网络“向内延伸”,加强人民调解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在每个乡镇培育了2-3个标准化调委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规范化调委会建设。同时,加强档案建设,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民调档案工作现状。

二是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做到业务建设“三结合”。一是要结合业务发展,搞好专门培训。全年业务知识培训不少于2次。二是要结合召开会议,开展间隙培训。三是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针对培训。1、各所要从全市发生的矛盾纠纷中,筛选一批有意义、有影响的案件,在调解技巧、运用法律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和评析,汇集成册,分发传阅,让广大调解员全面了解法律法规的运用,为遇到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2、要在调解矛盾纠纷中让调解员参与调解全过程,通过“肩并肩”实战式培训和“手牵手”师徒式培训调解员,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要组织调解员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巧,增强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是大力实施和谐文化创建工程,做到服务大局“三围绕”。一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做好基层民调工作。全市陆续开工兴建100余项重点工程,这些工程涉及到房屋拆迁安置和土地征用补偿。为此,各司法所要主动参与,采取和谐文化,教育先行,民调工作紧跟的有力举措,深入到各家各户,开展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依法为拆迁户维权,自觉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二是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民调工作。把今年作为“人民调解年”,在全市开展“人民调解年”活动,提升人民调解个案数量。三是要围绕完善机制做好民调工作。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机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每月20日以前上报纠纷排查情况,对可能引发不安全、不和谐的苗头,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消除和化解工作,确保稳定的大局;要建立应急调处机制。重大纠纷案件中,司法所要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当事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平稳事态的发展,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恶化。

第五、坚持法治惠民不动摇,全面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一是降低门槛,扩大覆盖面,服务民生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十大民生工程”,根据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努力实现援助范围“双覆盖”目标,首先是放宽适用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对象:人均月收入为6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其次是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重点是将农民工在劳务方面或返乡创业因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导致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因购买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质量低劣产品导致经济损失等情形,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在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二是明确责任,提高效率,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多数工作站人员不重视,被动开展工作,服务很不到位,法律援助中心要思考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市法律援助服务区域范围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全市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三是整合资源,服务困难群众,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法律援助中心要思考组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服务团”。组成人员由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优秀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法律援助中心,要明确“服务团”的服务内容、工作要求。“服务团”争取在4月30日前组建完毕。

第六、加强特殊人群管理监控,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创新工程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控水平。矫正科要积极探索监管模式,从规范社区矫正人员行为入手,借鉴监狱系统的行为规范,结合我市矫正现状,制定《社区矫正人员行为规范》,加强对违反《规范》的社区矫正人员的处理,对违反规范的社区矫正人员,统一集中到社区矫正学校进行教育和学习。

二是创新矫治机制,提高矫正实效。各司法所今年要建立“两所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管片民警每月定期进行走访,充分听取村、居、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矫正措施;制定《社区矫正人员风险评估办法》,全面开展矫正人员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增强对宽管、普管、严管级的矫正人员监管的针对性,特别是对“严管级”的矫正人员,全时段进行跟踪掌握。

三是创新帮扶机制,增强帮教能力。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教目标,广泛开展“爱心工程”和“返助工程”,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落实。各所要通过对全市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归正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走访、谈话和调查,对经济困难的,要主动帮。

第七、争创特色提升档次,全面实施司法行政工作品牌工程

一是精心打造人才培育品牌工程

2013年,拟选派6名基层司法助理员到全国最发达地区司法所跟班学习锻炼。

二是精心打造普法宣传品牌工程

1、开办普法视频专题。为了更好地做好法制宣传工作,拓宽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展现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工作特色。利用“普法网”和“两岸一江的led电子显示屏”开办视频类专题节目。

由宣教科负责摄像、制作法治新闻宣传片及相关资料的留存与编辑制作(或者请1706工作室负责)。每月一期,每期不少于2分钟,内容涵盖法制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处、公证等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工作。通过视频节目这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广大市民群众在欣赏影像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法律知识,更了解司法行政各项职能。

在选好题材方面。局机关各科室、各基层司法所都有搜集线索、并及时向负责视频节目的工作人员报告的义务。通过全局干警的共同努力,力争将视频节目办出水平、办出档次、办出特色,成为宣传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崭新窗口。

2、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工程。一是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在重要法律法规施行纪念日或重大节假日,针对性地发放印有法制宣传标语的小物件。①编印“普法三字经”小册子发到市民群众手上;②把“普法三字经”印在法制手提袋、法制围裙、扇子”上发到全市居民群众手上。二是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活动。创作法律宣传小品、快板书等法治文化精品,适时在镇、村开展法制文艺演出。

三是精心打造法律援助品牌工程

1、实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百分制”量化考评。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量化考评制度。法律援助中心要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考评结果直接与补贴挂钩,有效推动办案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时,要按照案件办理和质量管控流程,量化考评按三个阶段每项指标逐项考核。一、受理阶段重点考核证据材料审核、一次性权利义务告知等内容;二、办案阶段重点考核认真调查取证、周密分析案情进行风险告知、配和受援人做好相关费用减、缓、免申请工作、(辩护)词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适用法律准确;三、结案阶段重点考核结案报告表填写、卷宗是否材料齐全、装订规范、按时归档等内容。每件法律援助案件依据质量考评量化标准进行量化考评打分,并依据考评结果适时发放案件质量考核费用。

2、举办一次“正义使者”法律援助主题报告会。结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力争在11月底日举办一次“正义使者”法律援助主题报告会,旨在展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成就,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弘扬公平正义理念。报告会实况在“12.4”期间以电视节目、led电子显示屏”的形式进行播放。

报告会要以我市近年来五个案情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法律援助案例为题材,由承办律师、法律援助机构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进行声情并茂地讲述。案件类型包括工伤人损、医疗事故、农产品损害、交通事故、农民工讨薪等,充分体现法律援助工作心系民生、匡扶正义的价值和追求,以及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是精心打造人民调解品牌工程

1、筹建全市最高权威性的“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团”。为了提高全市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攻坚能力,彻底解决一些处理难度大,专业性强、部门管理综合性强的矛盾纠纷,成立“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团”。

“调解专家团”成员组成:一是从市直属机关、部门中选聘一部分精通本部门业务、熟悉相关法律并且热心调解的业务骨干和离退休干部;二是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所的人员以及执业律师中聘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调解能手;三是从基层聘任一部分群众威信高、善于开展调解工作的资深人民调解员。

“调解专家团”工作流程。凡是各级各部门拿不准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中心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召集调解专家团相关专业的专家对该矛盾纠纷进行会诊,给出调解方案,必要时派专家到场指导实施调处;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的,则由人民调解中心牵头,相关领域的调解专家共同组成调解专家组进行联合调解。

2、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调解工作室”。律师具备专业法律素养、熟知法律和政策、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运用律师这支专业的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到调解中,使人民调解走向专业化、社会化。

3、开展“你有矛盾纠纷,我来免费调解”品牌创建活动。加大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你有矛盾纠纷,我来免费调解”的调解文化理念,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的身影。各司法所要在每个村最醒目的位置,把这一调解理念用墙体标语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你有矛盾纠纷,我来免费调解”的品牌效应家喻户晓,让群众有纠纷能及时找到调解组织,形成“人人知道调解,人人乐于以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的局面。

4、进一步落实“随手调”工作机制。各所要将“随手调”工作机制纳入乡镇综治工作目标考核。

五是精心打造社区矫正品牌工程

1、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卡”制度。为最大限度地统筹社区矫正人员的业余时间,规范统计每次参与劳动的时间,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保证公益劳动的参与率,决定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卡”制度。

司法局上统一印制“劳动卡”,平时由司法所统一保管。社区矫正人员在规定时间到所在辖区司法所领取“劳动卡”,劳动结束后,交劳动基地填写“劳动记录”、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还司法所。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集体劳动的社区矫正人员,需在一周内到司法所领取“劳动卡”,自行到劳动基地或村(居委会)进行公益劳动。公益劳动登记卡的内容记录将作为每月或每季度考核的依据。

2、推行社区矫正工作“四必须、一后果”措施。“四必须、一后果”,即:必须按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报到;必须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服从司法所管理;必须按司法所要求,定期参加学习培训,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必须参加由司法所组织的公益劳动;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严重后果:撤销缓刑(假释),执行原判刑罚。

“四必须、一后果”措施由司法局统一印制成卡片,由司法所在社区矫正人员入矫前予以警告和训诫,树立司法行政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的权威。

3、推行司法所给矫正人员发温馨短信制度。为进一步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教育方法,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让矫正人员感受到一种温暖,在司法所推行给矫正人员发温馨短信制度。如:“春节假期结束,××司法所温馨提醒,请您在外出务工途中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请遵守每月八小时的教育学习和八小时的社区服务制度,最后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4、聘请律师担任“社区矫正官”。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今年,我们将尝试聘请律师担任“社区矫正官”,希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律师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回归社会、做守法公民的信心。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二

这次有幸参加社区主职干部赴北京丰台党校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座谈交流,并实地参观了丰台街道的丰益花园社区,切实感受到了丰台社区干部明晰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举措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耳目一新、深受触动,也对今后如何结合汉江实际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摸清家底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必要基础。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社区干部被称为"小巷总理",要"总理事务",首先就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在丰台,每个社区都有一张地图,上面大到一栋楼,小到一棵树、一个井盖,详尽、直观地标注了所辖区域的具体情况。除此之外社区还有"民情图",即在一张表格上,用各种符号把整栋楼的居民家庭情况标示出来,楼里居民户数、门牌号,谁家是空巢老人,谁家有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长,谁家是残疾人或低保户,谁家的房子在出租,全都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尤其是社区矫正人员、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都有相应的图标和台账。要摸清家底,就需要深入实际、走家串户。为了详细掌握情况,了解群众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在每周都会抽出一天去自己包联的片区去走访,做好离案记录。每次不求入户多,只求摸深摸透,及时掌握信息,从而积少成多。通过这种脚踏实地的离案走访,也进一步拉近了居民与社区干部之间的距离。其实我们每个社区也建有台帐,如计生台帐、户口台帐、重点人员台帐等,但却没有实现有效整合。社区虽然也实行了包片责任制,但一些干部的工作只是蜻蜓点水,对自己辖区情况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更谈不上为居民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只有做到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才能真正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社区发展规划,合理设置相应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创新服务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必然要求。社区是党委、政府联系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除了传统的大厅一站式服务外,社区更应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借助网络、微信等,创新便民服务模式,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及时、便捷的服务。在丰益花园社区参观时,我们了解到社区还开发了一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集社区信息与事务办理一体,并实现了与微信公众平台、OA办公系统、计生系统的对接,从查询居民信息、开具证明到各项惠民政策申办、统计报表等一应俱全,既整合了各项资源,(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也提高了办事效率,简化了办事程序。结合汉江实际,可以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微信公共平台,辖区居民只要扫码加入,就能随时了解社区里的大小事情况、咨询各项政策、反映各类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范围,因地制宜地发展家政、文化娱乐、居家养老等社区服务,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缩短服务半径,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凸现社区的凝聚力。

发动群众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区人手有限,且承载了许多社会事务工作,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干部常常觉得心力憔悴,居民却时有不满。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时候社区是靠一已之力在单打独斗。在居民参与上,我们可能仅限于开开会、谈谈心,虽建有志愿者队伍,却收效甚微,形同虚设。如何培养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引导包括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丰台各社区成立了"议事堂"、"协管会",并通过场地、物资支持、"时间银行"等方式培育社会组织、发动社区居民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例。在汉江,东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协会在服务居民、丰富居民生活乃至社区换届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居民做为社区的一员,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参与者。只有充分利用居民爱家、爱院的热情,采取思想发动、组织启动、典型鼓动、服务驱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激发居民的"主人翁精神",社区工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利用自己的服务平台和优势,整合社区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孵化、培育各种互助、志愿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一支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社区居民为主体,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使"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这样才能实现居民的自我服务与管理,变社区单打独斗为社会群策群力。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三

5月8日-5月12日,我有幸参加天津市司法行政基层干部第二期培训。课堂上,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使我从思想上受到强烈震撼,理念上有全面更新,知识上得到充分提高。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和收获。

一、强化队列训练,展现干警风采

"时而番号声震天,时而踏步声铿锵有力……,这不是部队的训练场,而是我们每天清晨操课。无论一天的培训是多么的辛苦,无论自己的身体有何不适,每天清晨参训人员都早早来到场地,准时参加队列训练。通过训练,进一步加强司法干警的作风养成,培养规范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警容风纪,树立司法干警举止端庄、行为规范、纪律严明的良好形象。

二、更新思维理念, 提升综合素质

纵览5天课程,既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也包括对突发事件应对的解决办法;既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的深刻学习,也包括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舆情,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涉猎较广。通过近距离与专家教授进行互动交流,让我感受到他们在专业领域内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分享到他们长期的研究积累的成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对我今后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业务交流,增进同行友谊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天津市各区司法行政干部,在课后交流中,大家围绕着新形势下司法所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通过沟通交流,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虽然大家相识的时间不长,但都赤诚相待,尽力将自己最热情、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让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

学习培训虽已经结束但此次培训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永恒而美丽的回忆,更将成为我今后奋力工作的动力。在今后司法行政工作中,我将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努力实现本职工作的创新突破,努力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

司法所行政基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二)

2月23日上午,县司法局举办全县司法行政业务培训会,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初次参加由局里组织的培训会,培训内容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自己在业务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更让我的思想得到升华。

培训会上共7名领导分别向我们展示有关司法所工作的6项内容,涵盖了司法所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怎样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二是怎样在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报表;三是怎样"保护好自己,团结好同志,干好工作";四是对公证工作的解读;五是讲解一体机如何使用;六是遵守工作纪律,做好新时期的司法行政人。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司法所人员我深知自己今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经过培训我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矫正人员要进行严管、普管、宽管的分类管理。明白了在网络平台上对两个管理系统的报表填报分为每月报表,每季度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进行报表填报时同一报表要前后数据对应并且与上次填报的报表数据对应以及和纸质报表数据对应。知道了作为一名新人要保护好自己,应该按照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不犯错误,不出漏洞,时刻不疏忽大意不懈怠对自己的要求。了解到进行公证需要去公证处,合同、遗嘱、财产分割、出生、死亡、身份等都可以进行公证,公证可以给我们日常生活减少麻烦和不必要损失。学习到在一体机各种目录索引中如何添加文件内容,如何添加图片和背景音乐,充分利用一体机的功能给群众带来方便和工作方式的创新。铭记住做好一名新时期司法行政人要遵守纪律,遵纪守法,守住党纪的底线和法律的底线。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四

一、狠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放松,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攻坚活动,加强“两会”、“两节”及省、市党代会召开期间矛盾调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42479件,已调处矛盾纠纷40102件,调处成功38117件,调解成功率95%,无出现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引发的。全市“12348”电话共接受电话咨询、接待来访群众1.4万人次。二是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行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全面建成12个县(市)区人民调解中心,打造衔接大调解的重要平台。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351名,壮大了我市人民调解员队伍,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推进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基本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在卫生、国土资源等矛盾多发行业中的全覆盖。三是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贯彻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指导意见》,在仓山区、闽清县先行先试检调对接机制的基础上,11月11日,联合市检察院召开了全市检调对接推进会,在全省九个地市中第一家启动检调对接工作,尝试刑事和解制度,拓宽人民调解的深度和广度。四是健全完善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去年全市共接访医患纠纷投诉296件,其中市医调中心接访医患纠纷投诉172件(涉及患者死亡的重大纠纷68件),立案81件,结案75件,结案率92.6%。市医调中心在现场应急处置、疏导患者情绪上始终保持中立第三方角色,为我市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有益的实践。32字工作方法(迅速反应,冷静介入;引导调解,预防激化;坚持原则,灵活处置;案结事了,不留尾巴),受到省委书记孙春兰、省委副书记陈文清等领导及中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不放松,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发展后劲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司法部、省司法厅一项长期性的战略部署,是夯实司法行政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思路,扎实推动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有新成效。去年推进48个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其中新建合建的26个,已完工10个,已动工15个,未动工1个;购置、调整和改扩建的22个,已完工16个,已动工5个,未动工1个。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包干督导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市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帮助基层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司法局加大了与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国土资源和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抢抓工期、抢抓进度,把司法所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司法所队伍建设有新成效。严把人才“进口关”和“质量关”,采取公务员招录、接收干部和调任等方式,配备司法助理员342名,编制使用率94.2%,专项编制使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力推动副科级司法所长配备工作,市局多次向市委组织部作专题汇报,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已配备副科级所长128名,配备率74%,比2010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比。

三、狠抓社会管理创新不放松,进一步消除不稳定因素

创新对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两类特殊社会群体的监督、管理及帮教工作。一是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刑法修正案(八)》使社区矫正制度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169人,解除矫正2994人,重新犯罪13人,重新犯罪率0.18%。市局增设社区矫正处,鼓楼等6个县(市)区司法局成立了社区矫正科。招录社区矫正工作者317人,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按照社区矫正人员人均1500元标准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认真开展日常矫治、监管及公益性劳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5件,进一步规范、统一社区矫正制度。其中市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行为处罚办法》出台以来,63名服刑人员受到治安拘留处罚,41名缓刑罪犯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在全省率先实行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各县(市)区司法局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对1138名刑事案件被告人实施审前社会调查评估,评估报告采信率99%,实现社区矫正向审前延伸。二是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共有安置帮教对象20138人,其中刑满释放16335人、解除矫正2313人、解除劳教1490人。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市局在全省率先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实体“市曙光中途之家”,解决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问题。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从监所接回机制,推动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建设,已建安置帮教就业基地28个,安置就业157人。各县(市)区还出台了对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的鼓励性措施。

四、狠抓法制宣传工作不放松,进一步增进法治城市氛围

探索法制宣传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拓宽宣传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和感染力。一是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成立了市法制宣传机构,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会同市委宣传部制定了市“六五”普法规划》,并被市委、市政府批转。8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10月10日,组织召开“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大会,启动了新一轮普法工作。二是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了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工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活动,推动法治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法治文化载体建设。不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组织以“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法治”论坛,提高了我市法治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司法行政自身宣传。制定市司法行政系统新闻报道考评办法》,深入开展主题、典型、成果宣传,扩大了司法行政知名度,树立队伍的良好形象。加大与党委宣传部门、中央驻榕和省市级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重点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度挖掘司法行政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集中开展专题性、连续性的宣传报道。去年全系统共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发新闻报道1560篇,其中《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27篇,《日报》、《法治今报》省级媒体285篇,日报》、电视台等市级媒体1248篇。

五、狠抓律师工作不放松,进一步促进律师业健康发展

市领导高度重视律师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徐凡新出席了市律师协会换届选举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去年全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1186家,办理各类案件13000多件,收费10136万元,比增25%。一是加强律师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律师事务所、律师年检注册工作,共对98家律师事务所751名律师进行年检、注册登记。规范律师执业准入制度,加强对申请执业人员实习的管理、考核工作。举办了第二届律师论坛、资本市场与法律服务沙龙等培训班,邀请了著名法学家游劝荣等专家授课,圆满完成了律师业务轮训工作任务。二是开展涉法法律咨询工作。律师坚持每周参与涉法接访工作,共接待2300多起,接待法律咨询2.8万人次,依法疏导和帮助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受到群众和部门的好评。三是改善律师执业环境。为全市律师建立“律师职业责任险”,防范化解律师执业风险。市局、市律协积极与公、检、法等部门沟通协调,着力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市律协联合市法官协会、市检察官协会举办了羽毛球比赛等联谊活动,促进律师与法官、检察官的良性互动。

六、狠抓公证业务不放松,进一步拓展公证工作领域

去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9.8万件,占全省一半以上,收费5032万元。其中办理国内民事公证3万多件,涉外民事公证12万多件,涉港澳公证近1000件,涉台公证1.5万多件。一是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围绕南台新城、王庄旧城改造、马尾新城建设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指派公证员深入现场,受理证据保全、继承等公证事务,促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罗源、闽清、永泰等公证处积极为农民、渔民办理承包合同、小额贷款合同、山林、滩涂承包招投标现场监督等经济公证,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加大业务建设。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等国外形势的影响,我市传统涉外公证业务滑坡。组织优秀公证员到厦门学习经济公证业务,奋力开拓经济、民事等公证类型。全市经济公证收费661万元,占总收费13%;鼓楼等8家公证处实现了经济公证零的突破;市公证处毛维旺副主任办理的经济公证,单笔收费达150万元。推行新的定式公证书格式,针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调整业务规程,规范公证程序。三是认真开展公证质量建设。年全市公证质量检查共抽检1479个卷宗2688件公证文书,检查结果优秀率为66.4%,良好率31.7%,合格率1.9%,没有发现错证、假证及不合格证。9家公证处与当地效能办进行监控联网,促进提高窗口服务水平。

七、狠抓法律援助工作不放松,进一步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685件,比增7%,接待群众法律咨询8292人次。一是开展为民服务便民窗口建设。投入资金74.5万元,改建、扩建法律援助便民窗口,80%的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在一层、临街地点。设置LED显示屏、智能排队叫号机及无障碍等配套设施,提升法律援助窗口服务水准。二是扩大工作覆盖面。将医疗纠纷、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等62类案件纳入法律援助受理范围。扩大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的受案范围,对月收入950元以下以及农民工或因突发事故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等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使在榕务工的农民工享受到更大范围的法律援助。三是开展专项创建活动。精心准备省级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迎检工作,受到考评组的好评。同时,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培训,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检查,提高办案质量,确保专项经费使用到位。

八、狠抓司法鉴定、国家司法考试工作不放松,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水平

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鉴定25799件,业务收费共2278万元,比增10%。其中法医类15746件占61%、交通车辆事故类6326件占24.5%,其他占14.5%。开展了13次专项检查活动,组织了181名司法鉴定人参加全省司法鉴定人法律知识考试,新申报的12名鉴定人已通过省司法厅培训。

按照全国“四最”“四严”的要求,认真开展国家司法考试工作。去年考区共有4142人报名,参考3455人,成绩合格的有741人,合格率17.9%。

九、狠抓队伍建设不放松,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和形象

始终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一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领导干部宣讲、集中培训、撰写心得体会、观看《中央政法机关光荣传统教育报告会》录像片、举办演讲征文比赛和唱红歌等各种方式,推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组织人事工作。市局机关提任、转任科级干部8人次,交流轮岗干部22人,增强队伍活力。考察复核9个县(市)区司法局拟任免的领导班子成员15名,配强了基层领导班子。组织处级干部、县(市)区司法局新任局长参加司法部、省厅举办的培训班共57人次;组织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班、初任培训及《党史》知识测试、干部学法用法等学习培训400多人次;市局政治部、基层处、法规处,市律协、市公协等分别举办培训班,对全市1000多名司法助理员、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队伍执法、执业水平。三是加强党建工作。重点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要求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机构变更到哪里,党员组织关系就接转到哪里,5家司法鉴定机构成立了党支部。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广泛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标准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在去年省司法厅和市纪委、市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政风行风考评中,市局获得了好评。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五

一是发挥政治理论教育作用。利用周二下村、党员学习夜、党员活动日、三委会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时机,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政策法规、农村经营管理等知识,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开拓治村思路,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各站点组织学习了两会相关精神,收看了答记者问等节目,并还结合自身生活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后大讨论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用效果。

二是发挥创收致富培训作用。联合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用人单位,调查紧缺的劳动力需求信息,寻求适用的实用技术培训课件,邀请基层党校、党员服务中心(站)的有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对下岗工人、无业人员进行指导,提高就业成功率;发挥妇联、残联组织优势,根据个体差异及特长、爱好,推介合适的岗位,利用远教平台进行各类岗前培训;建立“远教+合作社+基地+专家”模式,发挥农民致富学习会及专家辅导队,通过集中讲课、现场答疑、实践指导等方式,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强社员增产增收本领;联系企业、中介等组织,为他们提供销售、管理等知识培训。到目前为止,街道已开设了餐饮服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大棚蔬菜种植、茶叶栽培加工等各类培训共十五期班次。此外,街道还通过送光盘、邀请专家进行实地指导等方式,帮助解决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三是发挥法制意识培养作用。依托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远教平台中的典型案例现场说法,增强法制宣讲效果;联合司法所、社区及团工委,组织矫正人员收看心理健康、法制教育方面的节目,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组织义务夜巡队成员,开展治安维护、自身防卫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和谐促进会”作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治安和刑事法律法规学习,预防减少违法犯罪。

四是发挥先进文化传播作用。结合各站点的实际,整合资源、挖掘特色,在有条件的站点,积极开展“一站一品”活动。如草湖村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传统特色,整合农民信箱室资源,开辟远程教育特色播放室,为村里的舞蹈队、戏曲队、武术队等民间组织提供相关的学习课件;开设“远教影院”、“星期天课堂”,利用村民闲暇时间,针对不同的人群,播放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以建党、建军、国庆等节日为契机,将红色经典影片、相声小品、戏曲舞蹈等远教节目送进公园、广场、外口之家,为群众送去远教的“精神大餐”。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六

一、研究部署新年工作。2013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局长即主持召开了龙年第一次局务会,研究部署新一年工作安排,重点抓好五件大事。一是建设司法局业务用房,要把建设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确保今年开工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工程竣工。二是履行职责,服务大局,在服务百里绿色长廊、月亮湾新区、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三是认真抓好个案(公证、律师、法律服务)的跟踪管理、回访,文明执法,以“认真履职、爱岗敬业”为着力点,提高服务质量。四是以“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为抓手,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司法行政工作效率大提高。五是争取大重视,年内要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配齐配备司法所长等。同时,要重视拆迁安置后续工作,相关拆迁工作人员要包干负责。

二、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抓好干警的管理。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组织督导组明察暗访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尤其加大了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人员、重要执法环节和重点敏感时段的明察暗访力度,切实把潜在的问题挖掘出来;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不力、走过场、搞形式等现象以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案件进行督办、限期解决,并将整改处理情况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并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中召开了动员大会,将实施方案下发到每位干警手中。三是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全系统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在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治学习教育,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确保了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为切实加强对干警的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我局坚持政治立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原则,年初即制订了机关干警和基层司法所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制定了更为严厉的奖惩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严格督查和考核。

三、组建、运作好“三个中心”。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我县成立了“三大中心”。花2.8万元装修赎回一楼的一个套房改造成集“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人民调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三位一体的办公场所,将办公中心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区分,重新进行了装修,购买电脑、办公桌等办公设备,高标准筹建到位,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保证了“三个中心”各项业务工作的运作。一是法律援助中心,我县法律援助中心解决了人员编制的问题,现有专职律师3人,为更好地做好我县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人民调解中心,经县相关会议研究决定,设立“县人民调解中心”,明确县人民调解中心隶属县司法局领导,级别为副科机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定编28人。三是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经2月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中心从县司法局抽调3人、县公安局抽调2人、县法院和县人民检察院各抽调1人组成集中执法的社区矫正监管中心。

也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为我局今后更好的开展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切实加强律师、法律工作者管理。为加强对全县律师、法律工作者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提升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思想观念,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我局先后召集全县律师、法律工作者分别召开了律师、法律工作者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规章,肯定了上一年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要求他们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紧紧围绕提高群众满意度做好法律服务工作;全体律师、法律工作者递交了责任状。另外,对上一年度所承办案件的当事人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我局组织人员进行了回访,了解了对律师、法律工作者在服务态度、办案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六、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安置帮教工作。我县现有人档齐全的社区矫正对象55名,共接回刑释解教人员261名,我们按照管理、教育、挽救、帮教、稳定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对社区矫正人员,要求按期汇报思想,每月定期见面,掌握思想动态,面对面地进行法律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通过一系列措施,矫正对象没有出现脱管、漏管的现象。对安置帮教工作,我们按照“必接必送”无缝对接要求,共接回刑释解教人员261名,均建立了档案资料,健全了帮教小组,稳定了思想、生活,解决了就业,没有出现重新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七、认真总结了“五五”普法工作,启动了新一轮普法工作。2月10日,在县迎宾馆会堂召开了“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启动大会。会上,对“五五”普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认真总结,表彰“五五”普法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99人,同时对新一轮的普法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会后全县各乡(镇)、单位都认真进行了传达贯彻,为下步普法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最近,我们印制了宣传手册7万册、法律宣传资料20万份,深入乡村、单位、工厂等进行广泛宣传,从而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局面。

八、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彻底甩掉黄牌警告的落后帽子,近日,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在六个方面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大走访,五一之后,发动法制宣传队伍和个乡镇司法所干警、公益性岗位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力量,出动宣传车,到各乡村进行宣传,发放宣传手册、法律援助卡片、宣传单等。二是大走访,各分管领导按各自挂点司法所进村入户进行上门走访,带上宣传手册、卡片和笔记本等,同时,要填写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走访登记表,特别是要走访公路沿线、村干部、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产业大户等知名人士。三是大调解,在走访的基础上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对重点单位、重点对象要上门做好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四是大服务,在走访过程中做好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相关法律服务工作。五是大培训,5月份,组织人员对个乡镇调委会人员进行培训,以乡镇为单位,培训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如何维权等方面的知识。六是大提高,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要使我局知名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有大的提高,切实提高公众安全感满意度。

九、下步工作打算

1、精心组织,多方协调,全力完成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任务,力争2013年下半年完成图纸设计、施工,201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2、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干警整体素质,举全局之力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扭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低的问题,摘除黄牌警告的落后帽子,重新树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

3、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促提高,抓管理促效益,抓纪律树形象,抓稳定促和谐,最大限度发挥干警能动性,调动积极因素,发挥职能作用,为县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司法行政虽然是政法部门的弱势群体,但仍然有大作为,要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维护稳定,做好服务,为重点工程、为群众提供良好法律服务,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七

率先垂范激活力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总支就是一个飞驰的火车头,以局长为领头人的党总支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以我为镜,以身作则”的口号,唱响了“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的主旋律,使全体党员做到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言行一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龙头”。

党总支部自2008年成立以来,以创建“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形象”为抓手,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建立了一套责任体系,锐意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机关党建工作,从一开始的1个党支部、4名党员到如今的6个党支部、47名党员,党员队伍逐渐壮大,党组织逐渐扩展。为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局机关设立了党员工作岗位牌、干部去向牌,实行公开承诺、亮牌上岗,在办公室内外悬挂廉政警言,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提高效率。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局党总支与匹克集团党委和泉州市鸿杰皮塑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开展基层党建联建联创活动;党员干部根据各自挂钩单位和服务对象,指导挂点企业党建工作,积极开展“联一帮二带三”活动。

“近民、便民、为民”是党总支部创新的服务理念,以“一个窗口一面旗,服务群众零距离”为主题,在下属的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调委会、律师所等4大类型、30个窗口单位中,开展争创“文明示范窗口”活动,让每名党员、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自觉做到“四声三个一”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事后有回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敬、一张椅子让座,在服务能力上求突破,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服务形象上做文章。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群众对司法干部的评价是:业务精、风气正、干劲足、形象好。

立足岗位作奉献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幸福莫过于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党总支部带领局全体党员干部恪守职责、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将司法局的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水平推上新高度,被列为司法部和全省的示范单位,为全区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你好,请问离婚时对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办?”“当单位规定与合同约定起‘冲突’时,哪个说了算?”“在去公司上班的路上被车撞伤,算工伤吗?该如何理赔?”每天都有一些群众把律师党员龚万宾围得“团团转”,纷纷咨询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听完她耐心的解答后,咨询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牢记党员义务,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牢记于心,在工作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先后获得锦旗数十面。2012年以来,丰泽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75件,受援人达745人次,接待咨询人数985人次,为受援人免收法律服务费用228万元,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376万元。

“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触及灵魂救赎、提升社会福祉的民生工程,而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法律性、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对于走出高墙,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特殊人群,只有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真情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说服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才能把这件功德无量的惠民生、利民生的好事、大事办好办实。”局党总支书记高志超深有感触地说道。

几年来,在局党总支的带领下,全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采取帮扶为主、管控为辅的管理举措,首创具有丰泽特色的社区矫正“九化”监管模式(衔接无缝化、监管严格化、矫正个性化、工作社会化、教育科学化、劳动公益化、帮扶人性化、考核公开化、覆盖网络化),加大帮困扶助力度,规范“曙光安置就业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全面落实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就学、低保、临时性救助等政策,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仅2013年,用于帮扶的资金就有5.3万元,有效促进特殊群体的教育转化。

攻坚爬坡显身手

“普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创新普法形式,则是取得实效的关键。从“三五”到“六五”,他们积极探索,集思广益,创新普法的方式方法,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着眼于实现“法律六进”从“进”到“驻”的转变,使普法工作高潮迭起,形式生动活泼,为推进依法治区,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领导干部学法方面,创造了“五个一”方法:每人每年有一套普法教材和学习资料、一本学法笔记本、一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撰写一篇学法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参加一次集中学法考试,并监督落实。在全民学法方面,利用“两节”、“3.15”消费者权益日维权、“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组织街道、社区通过法制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横幅标语、宣传板报、法制宣传栏、法制讲座、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围绕社会热难点,结合实际,以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的法律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禁毒宣传、打假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等专场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坚持实行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努力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学雷锋送温暖”、“反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等专题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制夏令营、法制主题班会、赠送《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2012年以来,共举办法制讲座530场和法律咨询专项活动365场,听课人数5万多人次,印发宣传材料25.4万份,现场接受咨询和接待来访群众3万多人次。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八

一、目标任务

开展社区矫正“铸魂工程”建设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核心,以“四项规范”为抓手,通过对全市社区矫正人员实施严格教育管理,从灵魂深处触动和教育转化社区矫正人员,使其认真改造顺利回归社会,实现社区矫正人员无漏管、无脱管、无重新犯罪、无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和悔罪自新的目标,使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走在乃至全省、全国同等县市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和谐正能量。

二、具体措施

(一)规范矫正衔接

1、严格审前评估。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收到委托机关的调查函后,迅速组织司法所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估意见,按时提交委托机关。

2、及时登记接收。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负责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登记接收手续,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3、规范档案管理。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执行档案,司法所建立工作档案。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指导,确保档案收集及整理规范无遗漏。

4、定期研判情况。建立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信息共享,无缝对接。每月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检查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联合考评总结。通过会议、检查和考评方式,定期研判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规范监督管理

1、建立“三包”制度。将全市10个镇(办事处)划分为5个片区,实行市司法局班子领导包片区,局科室负责人包重点对象,司法所包辖区的管理制度。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村(社区)及家庭,通过走访、问卷、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控教育。

2、培养社会意识。教育和引导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交通文明劝导、社区公益劳动等“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化服务活动,切实增强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意识。确定每月16日为社区服务劳动日,由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就近到社区服务基地进行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3、实行多方监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志愿者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家属在管理教育中的监督作用,发挥以“司法E通”为核心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作用,实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矫正轨道、再次违法犯罪。

4、加强应急处置。市司法局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定社区矫正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大突发事件防范力度。社区矫正人员一旦发生脱离监管、参与、实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响应,确保对突发事件处置及时,应对有效。

5、强化执行监督。市司法局联合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机关每季度开展一次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员进行执法监督,对不服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实行诫勉谈话和收监处理。

(三)规范教育矫正

1、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司法所要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纳入重点工作范畴,每月组织开展8小时以上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公民准则、心理健康和时事政治等内容开展专题教育,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学备课、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考试测试、有交流园地,并注重培养和宣传矫正改造积极分子。

2、把握教育关键环节。司法所工作人员要做到社区矫正人员入矫时必访,了解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在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必访,掌握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及现实表现、思想动态;在矫正对象遇到重大困难或发生纠纷时必访,帮助其解决困难和纠纷,体现党委和政府温暖;在解矫时必访,宣告解除矫正,进行解矫教育。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在市司法局建立社区矫正宣告室、谈话室、心理咨询室等,对社区矫正人员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需求的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康复心理,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加强心理咨询室规范化建设,争创省级示范心理咨询室。

(四)规范帮扶措施

1、开展帮扶活动。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扶心、扶智、扶困、扶技、扶业”五扶活动,即加强正面教育、情绪疏导,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健全人格,培养健康心理;关注社区矫正人员或其子女学业,给予必要帮助,促进成长;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专业技术;适时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安置矫正人员就业。各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2项以上帮扶内容,并常年开展帮扶活动。

2、建立联动机制。市司法局要积极加强同民政、财政、教育、人社、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出台优惠政策,帮助解决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就学问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和企业减免税费等政策,镇(办事处)要力所能及为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会创造条件。要广泛动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力量,因地制宜发挥帮扶作用,努力形成社会联动合力,提高帮扶效果。

3、发挥基地作用。整合资源,兴建一个集学习、劳动、就业等一体的市级过渡性安置基地。各镇(办事处)要至少确定一个辖区企业作为本地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基地,并每年至少安置一人到市级或镇级基地就业,让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基地就业修复社会关系,培养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和纪律意识,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提高对社区矫正“铸魂工程”建设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活动开展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铸魂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分步实施。要周密部署,确保利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铸魂工程”建设任务。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8月)。制定下发方案,组织学习动员,明确工作重点,及时部署实施。二是全面落实阶段(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重点抓好学习教育、公益劳动、规范管理、帮扶活动、争创示范等工作。三是总结验收阶段(2017年3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在活动中组织得力、工作规范、社会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健全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社区矫正管理局全力抓、司法所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九

一、着眼于激发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活力,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再上台阶。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维护全区社会安全稳定的中心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多次召开各乡镇办司法所长会议,安排部署民间纠纷排查工作,并深入到各乡镇办走访摸底,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开展矛盾纠纷常规排查调处和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报告”,做到“排查一件调处一件”,使大量群众性、复杂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为确保“两会”、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期间或重大活动的社会和谐,组织调解员深入基层村居、社区,扎实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规范了村级调委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区共建立标准化调解委员会49个,全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71件,调解成功1269件,调处成功率达99%,没有发生一起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

(二)安置帮教工作稳步开展。今年以来,我们以调查摸清刑释解教人员底数为基础,以管控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为重点,不断创新机制,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到了接茬到位、帮教到位。计划依托区直骨干企业建立2个安置帮教基地,已经落实1个。在全区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网上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利用网络平台,扎实做好在服刑人员的摸排工作和预释放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刑释解教在册人员122名,已全部衔接,落实帮教人员,无一重新犯罪。

(三)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行。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区、乡镇、村(居)三级社区矫正工作网络组织机构,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组建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队伍、社区矫正工作站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新出台《区司法局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办法》、《区司法局关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位监管的告知书》、《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补贴办法》等制度,促进了我区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对矫正人员加强教育矫正,今年共开展集中教育516人次,个别谈话424人次。目前,全区共有129名社区矫正人员,有11人已解除矫正,除近期解除矫正的,其余99人全部实行手机定位监管。

(四)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省司法厅关于基层司法所装备配置的三年规划,充分利用好上级资金,年内已为河东、河西两个司法所配备了警用制式面包车。完善了全区9个乡镇办、1个北方基地园区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司法所所长例会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生活会制度等。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着眼于“平安”建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一)总结“”普法,谋划“”规划。今年是“”普法总结和“”普法启动年,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对年普法工作进行谋划,以区普法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年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指导全区普法工作,推进全区普法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12月份,区普法办已做好全区“”普法总结表彰暨“”普法动员部署会议的全部筹备工作。

另外,今年12.4,区普法办通过区委、政府两办转发了《区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的安排意见》,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这次活动,全区共有33个单位169名同志参加,共设立法律咨询点33个,悬挂横幅、标语、宣传画78条,制做展牌26个,接待咨询群众2000多人,解答涉法问题100多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000多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围绕工作大局深化普法教育。围绕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各级党委、政府的重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普法宣教活动。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在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依托相关主管部门在每种类型的单位,各自确立4-5个试点,培养“”工作亮点。普法办发挥指导、督促、协调职能,上报典型,推广经验,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着力解决在基层中出现的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着眼于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积极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加强法律服务管理,狠抓法律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创先争优与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对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开展教育整顿活动。一是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规范上墙,建立监督台,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开展了自查自纠和互查互评活动,纠正了在管理和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织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接待工作,按照市、区综治委安排,我区一个律师事务所和八个法律服务所都抽调了业务骨干到市接待中心轮流值班,历时半年,与群众面对面接触,解答法律问题,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诉求,取得较好效果;四是扩大了法律服务领域,组织中衡诚信律师事务所与新华路公安派出所合作,在参与警民调解工作过程中进行了尝试;五是强化法律工作者的岗位培训,提高了政治业务素质。并严格对照年检考核标准,完成了8个法律服务所、3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年检注册工作。按有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初审权的职责,完成了1个律师事务所、22名律师的年检注册初审。目前,法律服务人员共办结各类案件1097件,其中诉讼案件768件,非诉讼案件229件。六是落实市、区政法委的工作安排,成立了“区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并落实办公地点、标示制作、机构、制度上墙。

(二)采取便民利民措施,深化法律服务援助工作。在9个乡镇办和北方工业基地、327个村(居)委员会全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400多名,联合工、青、妇、残联、劳动、等部门,成立了16个相关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起纵到底、横到边、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好已建立起的“法律援助自选超市”和半小时法律援助圈,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新开通了法律援助咨询热线2312348,法律援助案件大幅攀升,有效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局将法律援助中心信息管理纳入了省法律援助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科学管理,并自行开发了基层法律援助上报信息系统,确立了河东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先期试行法律援助信息上报网络,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2件,其中诉讼案件141件,非诉讼案件261件,法律援助办案量居全市第三名。

(三)延伸办证领域,规范办证程序,确保公证质量。公证处主动介入城中村改造和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积极承办拆迁安置、产权过户、股权转让继承、证据保全和现场监督等公证事宜,服务于“一拆两改”和重要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重大合同委托书、授权书、土地拍卖等,在冀衡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上市准备工作中发挥监督证明作用,从法律上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公证处以“三化一建设”为抓手,结合创先争优与职业化建设,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将办证流程、公证员职责、档案管理规定、公证人员文明用语等多种制度上墙,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8月份,公证处“三化一建设”工作通过了省厅验收。在办证过程中,严格规范办证程序,严把受理关、调查关、取证关、审批关、出证关。建立了“四不办”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即事实不清不办、证据不足不办、不符合办证程序不办、没有法律依据不办。目前,共办理民事类公证931件,经济类公证2519件,真正达到了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目的。

四、着眼于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自身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一是建政治坚定的班子,增强凝聚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要求每名班子成员加强学习,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围绕纪检监察系统组织的历次警示教育活动,开展针对性的警示教育,提高政治敏锐性。二是建和谐统一的班子,增强向心力。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制定了议事制度,定期召开班子会,研究工作,交流思想。三是建创新有为的班子,增强发展力。深入开展“调研周”活动,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分乡包片深入基层处、所,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梳理,并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领导驾驭分析能力。

(二)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详细制定了每个阶段每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将对标夺旗任务、创争目标及完成情况、党员践行承诺情况进行公示。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者中开展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承诺行动,全体党员签订承诺书。三是开展“强、抓、转、促”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按部署逐步实施,完成规定动作。同时,把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强、抓、转、促”活动与司法行政系统职业化建设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全体干警集中学习相关文件,要求每名干警都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把心得体会张贴在学习园地中。同时,在公证处、律师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窗口单位,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公开,完善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式,便于群众办事和监督。并采取主动服务、阳光操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真正让服务窗口亮了起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干警工作作风,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

存在的问题

(一)各项工作经费不足。司法系统业务经费及装备水平偏低。并且随着法律援助面的扩大,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以案定补”的试行,法援案件和调解案件增多,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日渐显现,建议上级部门予以调整增加各项业务经费。

(二)人员编制配备不足。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既要承担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要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方面做大量工作。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任务不断加重,但人员编制长期没有得到补充,现急需补充新生力量,建议上级部门予以增加人员编制,配备专业人员。

(三)基层司法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区基层司法所以乡镇办管理为主,主要精力投入到当地中心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影响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建议按照司法部、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安排,加快基层司法所实行双重管理的工作步伐。

年工作谋划

二、深入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网络,整合社会及执法资源,形成加强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合力,强化衔接管理,做到接茬到位、帮教到位、安置到位。抓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教育矫正的工作措施,与专业的心理工作室对接,对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教育矫正的效果。年,依托骨干企业,根据区域布局,规范现有的1个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同时确定1个骨干企业,使我区的安置基地达到2个,扶植典型,落实上级扶植优惠政策,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对社区矫正人员抓好网络监控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作用,实施对所有矫正对象的有效监管。

四、规范法律服务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加强法律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深入律师所、法律服务所调研,结司法行政系统职业化建设,搞好以教育整顿为中心的法律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行为。二是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要在巩固传统诉讼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非诉业务发展领域,扩大法律服务对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渗透面。三是拓展公证服务领域。认真贯彻执行《公证法》,强化对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依法管理公证工作。积极引导公证工作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提供服务。四是着力强化法律援助职能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覆盖面,做到应援尽援,把援助工作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民心工程抓落实。

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 篇十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只有在被普遍接受、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转化为群体意识,从而被广大干警自觉遵循和奉行。为提升干警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理性认同,红桥区检察院将以研读传统道德经典为内容的读书活动纳入建设学习型检察院的制度构建范围。一是明确范围,保障阅读内容。一方面提倡干警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阅读《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另一方面由政治处从近千余种传统道德相关图书中,甄选主题鲜明、内容精炼、语言通俗易懂的书籍进行推荐,经过广泛征求干警意见和多次试读,最终确定将《党员干部活学活用的国学经典》和《中国传统道德》作为传统道德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二是完善制度,保障读书时间。为确保读书活动落到实处,红桥区检察院专门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五有”读书要求,即: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研讨有考勤,集体交流有情况通报,经验体会有文章;修订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将“每年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要求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完善了部门“学习日”制度,要求各部门将传统文化学习纳入年度学习计划,全年学习不少于6次。三是改善环境,保障读书条件。在将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大厅纳入新办公楼建设规划的同时,对旧办公大楼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集图书、报刊、杂志、网络为一体的资料阅览室,以现有办公格局为基础打造文化走廊,充分利用院局域网开辟读书栏目,定期为干警统一购买学习资料,统一下发读书笔记本,并发动全院干警为图书室捐书赠书,为干警打造了便利的读书环境。

二、写文章,将道德感悟升华为检察干警规范化行为模式的理论指导

传统道德教育一定要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生活感受进行,在交流感悟和理论升华中促进理念的形成,从道德感知上升到理论认同,并最终对行为模式产生影响。红桥区检察院紧扣“三个环节”,督促干警将读书感悟转化为理论成果,为检察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智力保障。一是紧扣活动环节。要求干警在研读传统道德书籍后,撰写读书体会、心得感悟,并鼓励干警运用多类型文体,结合多种主题,在文章立意和形式上尽量做到不拘一格。在道德体会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干警结合“天津检察精神”“读书最美”等主题参与征文活动,让干警带着主题读书,带着思路写作,极大增强了检察干警读道德、写感悟的自觉性。今年以来,全院干警共上交心得体会文章80余篇,30多篇文章随笔被区级、市级以上报刊、网络刊发。其中,由我院干警撰写的《检察人也需要温情》一文被登载在《天津检察》上,引起广大干警的共鸣。二是紧扣交流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在院局域网开辟读书专栏,专门刊登干警的读书心得体会,为干警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分享平台。通过撰写和交流读书体会,使干警充分感受到到传统美德在强素质、砺品质方面的突出作用,从而加深对检察官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文化认同。三是紧扣激励环节。为调动广大干警的创作积极性,区检察院制定出台了调研、宣传奖励办法和职级晋升加分制度,不但对多写、能写的干警给与物质奖励,更将文字成果转化为职级晋升时的重要加分条件,鼓励干警多思考,勤动笔,实现了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根本转变。

三、比奉献,以道德熏陶为动力带动全院创先争优的整体氛围

四、创举措,用弘扬践行传统道德带动检察工作整体上水平

一抓对接机制,搭建道德实践平台。将传统道德教育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接,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兼为传统道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活动进度、检查督促、组织经验交流,以点带面,统筹规划,发挥合力。各部门将弘扬传统美德与深挖“”问题相结合,以美德为引导,以“”问题为警戒,制定制度措施。侦查监督部门制作案件审查逮捕流程图,用直观方式评查跟踪案件审查期限,确保程序公正;公诉部门开展“案件百日评查回头看”活动,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复查、再查,增强办案人员“公心办铁案”的责任意识;自侦部门重新修订了严守工作机密和托情通报制度等13项制度规范,严格办案纪律,确保秉公用权。

二抓服务机制,提升道德实践成效。以“勤政爱民、文明清廉”的道德要求为标准,探索创新了多项为民服务机制,提升检察机关服务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开通“红桥案管——细致入微”律师接待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文明高效窗口服务;将犯罪典型案例配以犯罪特点分析及安全防范提示,设计制作成《案例示警》,向社区居民发放或在社区宣传栏中张贴,营造平安法制环境;将职务犯罪预防知识设计制作成红检预防专刊、廉政海报及公益广告,将预防普法送进企业,筑造绿色健康的经济秩序;开通24小时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热线,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与全区9个街道签订“民事行政检察支持基层组织法制建设协议”,将检察工作融入街道、社区的常态化工作之中,提升了执法为民效果。

【社区矫正人员须知】相关范文

社区矫正人员个人总结(最新3篇)02-23

社区矫正人员个人总结【优秀5篇】03-30

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管理规定通用9篇11-03

社区矫正对象须知【精选10篇】11-03

经典美文摘抄及赏析【10篇】01-01

成人高考的复习资料(优秀4篇)01-01

2023年十大世界实力最强国家排名一览01-01

2023年北京最新购房政策(优秀3篇)01-01

2023年新年祝福贺词【优秀7篇】01-01

2023年“青年大学习第31期”具体答案01-01

最新范文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3篇)02-15

今天是你的生日歌词【最新4篇】02-15

关于感恩母亲的诗句【精选4篇】02-15

范玮琪《最初的梦想》歌词(优秀2篇)02-15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译文【优秀302-15

跨年在一起的文案(精选句子【精选4篇02-15

形容身边女人多的词语【8篇】02-15

党性锻炼【优秀7篇】02-15

家访记录表内容怎么写(优秀9篇)02-15

关于形容谦虚的成语4篇02-15

81 52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