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作文体裁>读后感

《科普读物》读后感6篇

发布时间: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写作文为同学们精心整理了《科普读物》读后感6篇,在同学们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写作文给您的同桌。

《科普读物》读后感 篇一

今天,我读完了《植物揭秘》这本书,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的内容,也看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这本书的主题主要是“草药植物”、“植物的秘密”、怪异植物“植物世界的吉尼斯”、“沙漠植物”、“植物习性”。我对这些主题都很感兴趣,原来植物世界也有这么多东西可以探索。我就说一下我最感兴趣的的“植物世界的吉尼斯”吧。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只要活到七十岁以上就算不错了。可是在树木面前人类界的长寿简直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蚂蚁”。世界上最长寿的树是非洲西部加那利岛上的一颗龙血树。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测定它大约有8000~10000岁。可惜在后来的一次风灾中毁了。

植物界中还有命很短的“短命鬼”,瓦松。瓦松是长在瓦房顶上的植物。只要等到雨季一来,它为了“能多活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繁殖了自己的后代,随后就是“等死”了。只要雨季一过,它便很快枯黄死去,结束了生命历程。

还有更绝的树。铁刀木,它的种子都刀斧难入,可想而知它长成后的身体有多么坚硬了。铁刀木的硬度可达每平方厘米656~698千克,用斧子去砍它竟还会迸出火花。

水瓶树,对待火就像一个小儿科的把戏似的,毫不放在眼里。他高大粗壮,主干高达几十米,酷似一个巨大的水桶。其实真可以说它是水桶。它的藏水量可达一吨多。即使来了火灾把附近的植物都烧光了,它也只不过损伤几根枝条树叶而已。

看吧,光植物就有这么多奇妙的东西,那么大自然呢?至今世界上还有很多都没有被发现的`科学事物,而身为祖国希望的我们又何尝不能将它们一一发现呢?

科 www.paomian.net 普读物读后感 篇二

在课外刊物中,我最喜欢科学大众杂志社出版的《小诺贝尔》这个刊物,这本书讲了许多我感兴趣的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这其中有关世博的﹑有关动物的、有关智力游戏的等等。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我还喜欢刊物中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和“头脑奥林匹克”专栏,它让我锻炼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小诺贝尔》我真喜欢你!

《科普读物》读后感 篇三

我虽听说过很多古怪的事,但却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奇异的树种。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存在着很多平时不知道的奇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那些奇怪树种的故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种“白天会笑,夜晚会哭”的树,名叫“奠尔纳尔蒂”。它生活在巴西,这种树在白天会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笑声;到了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发出一种哀怨低沉的啜泣声。一些植物学家对其研究后认为,这种树昼夜发出不同的声响,与太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美国有一种叫“含金”的树种,它是含金量很高的冷杉树,靠根从地下吸收金子,再输送到树皮、树叶中,人们只要用淘金盘和硫矿槽就可以从树中提取金子。

一种名叫“蔬菜”的树,它的原名叫“卡卡拉姆尼尔”,生长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里,树高8至15米,其果实很大,味略酸,可以做凉拌菜和清凉饮料,也可以炒着吃。

不仅是树,世界上各国稀奇古怪的植物还有很多。如含羞草,只要你一碰它,它会像害羞的小妹妹似的,叶子立刻收缩起来;又如溜痒草:如果你无意中稍微碰它一下,它马上会挠你痒痒,你会感觉到一阵阵剧痒突然而生,使你抓耳挠腮……

《奇树》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新奇、不可思议的东西,其中蕴涵有很多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事物中的奥秘。

物理读后感 篇四

爱因斯坦指出光是由成包的光粒子构成的,今天我们称之为“光子”。

他在那篇文章的引言中写道:“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假设光的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有关黑体辐射、荧光、紫外线产生的阴极射线,以及其他有关光的发射和转化的现象。依据这个假设,点光源发射出的一束光线的能量,并不会在越来越广的空间中连续分布,而是由有限数目的‘能量量子’组成,它们在空间中点状分布,作为能量发射和吸收的最小单元,能量量子不可再分。”

这几句话说得简单而又清晰,是量子理论诞生的真正宣言。

你们记得元素周期表吧?就是门捷列夫的那个。它把宇宙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元素都列了出来,从氢元素到铀元素,好多学校教室里都挂着这张表。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些元素被列在表上呢?为什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这样的呢?为什么这些元素和周期会有这样的特征呢?答案就是,每一种元素都是量子力学最主要方程的一个解。整个化学学科都基于这一个方程。

震动的微粒子的解说者——量子论~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1901年-1976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人。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可用于研究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和分子内部的其它粒子的运动,从而引发了物理界的巨大变化,开辟了20世纪物理时代的新纪元。为此,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继爱因斯坦和波尔之后的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

海森堡想象电子并非一直存在,只在有人看到它们时,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和其他东西相互作用时它们才会存在。当它们与其他东西相撞时,就会以一个可计算的概率在某个地方出现。

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的“量子跃迁”是它们现身的唯一方式:一个电子就是相互作用下的一连串跳跃。

量子力学中,没有一样东西拥有确定的位置,除非它撞上了别的东西。

这些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飞跃大多是随机的,不可预测。我们无法预知一个电子再次出现时会是在哪儿,只能计算它出现在这里或那里的“概率”。

这个概率问题直捣物理的核心,可原本物理学的一切问题都是被那些普遍且不可改变的铁律所控制的。

爱因斯坦也这么认为。一方面,他提名海森堡参选诺贝尔奖,承认其探究到了世界某些最本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他只要一有机会就抱怨,说这实在太不合理。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设计出了一些思想实验:“想象一个充满光的盒子,我们允许一个光子瞬间逃逸……”“光子盒”思想实验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他一系列著名例证中的一个。但最后玻尔总能成功驳斥爱因斯坦的观点。

两位科学家的对话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在交流的过程中,两位伟大的人物都不得不做出让步,改变看法。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这些新想法中并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玻尔也不得不承认,事情并没有他最初想的那么简单清晰。但是爱因斯坦并不愿意在最关键的地方做出让步,他坚持认为确有独立于相互作用之外的客观存在。

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玻尔——他最强劲的对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感人至深。几年后,当玻尔也去世的时候,有人拍下了他书房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画着一幅图,是爱因斯坦思想实验中那个“充满光的盒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挑战自己,仍然想要知道得更多。直到最后一刻,他仍未停止怀疑。

科普读物读后感 篇五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它主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神奇的地球、各式的武器和变幻的天像等的知识。如地球,它主要讲的是地球的形成及历史,武器主要讲了坦克、飞机和军舰,变幻的天像主要讲了天空、太阳和闪电。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知道,闪电分成线形、带形、火箭形和球形;我知道,织女星的学名叫天琴座,牛郎星的学名叫天鹰座;我还知道,台风带来的灾难是非常可怕的。

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尽的,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课后好好复习,遇到困难时更要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世界上的知识有很多很多,我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物理读后感 篇六

上帝掷骰子吗?无数科学家为这个问题背后的量子力学痴迷疯狂。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20世纪初必然榜上有名,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曹天元所著的科普书籍,则淋漓尽致地将其展现了出来。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这本书前半部分的章节讲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确立,直到EPR佯谬和薛定谔的猫出场的那一刻,全书进入了最佳境。作者将科普写得如武侠小说一般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甚至还有点诗情画意。在作者笔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不是神人,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一个个为一个问题困惑且强烈想要解决它的有着意志坚定的普通人。“人们在量子这个精灵的带领下一路走来,沿途如行山阴道上,精彩目不暇接,但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白云深处,彷徨不知归路。放眼望去,到处谜雾茫茫,不辨东南西北。”量子论光怪陆离,各种各样的推论无不荒诞。但这些科学家却一个个都具有闯入一毛不拔的未知境地开拓疆土的毅力和勇气。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科学家由衷的敬佩和因量子物理的每一个突破而怀有的难以言喻的激动。

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打破顽固的局势。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去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因为回答了一个问题后,等待着我们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更多问题的接踵而至。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科学散发无限的生机。只有一个永无止境的谜题才能散发永无止境的魅力,因为每一个裂口都是一个新生的机会。

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讲述科学家们的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人们对那些背后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英雄怀以崇高敬意。这是科普书籍的“魂”。《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有“魂”。作者说,他更注重的是精神,是历史,而不是科学。这应该就是他能将这个故事讲述的如此精彩的原因吧。

回到一开始。上帝究竟掷骰子吗?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波尔笑笑说,别去指挥上帝怎么做。而霍金说,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去。这其中的含义,就请你翻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自己一探究竟了。

【《科普读物》读后感】相关范文

读科普书读后感(优秀5篇)11-26

科普读物读后感4篇05-03

科普读物的读后感【优秀9篇】02-27

科普书籍读后感(优秀9篇)01-06

科普读物读后感【优秀4篇】03-04

科普读物的读后感(优秀8篇)03-06

科普读物读后感(优秀7篇)10-04

科普读物读后感(精选5篇)02-13

科普读物读后感(精彩3篇)09-11

科普读物读后感【优秀10篇】01-07

最新范文

用心工作读后感精彩7篇01-14

《冒险小虎队》的读后感(精彩4篇)01-14

科普书籍读后感4篇01-14

《猎人笔记》读后感(精彩8篇)01-14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优秀3篇】01-14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彩5篇)01-14

西游记的读后感350【优秀8篇】01-1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优秀901-14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800字【优秀3篇】01-14

小兵张嘎读后感优秀8篇01-14

25 3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