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作文体裁>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彩6篇

发布时间: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内容是写作文为您带来的美的历程读后感精彩6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美的历程》读后感 篇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需要让我去给“美”这个字填充使它变得不抽象,我会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物象来解释。当再问我“什么是美”,“美从何而来”,我会意意识到自己不懂美。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我对美才开始了解。不是冗长的资料,读起来会有散文的趣味。我喜欢的是书中把美的发展历程联系到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时代发展上。

从史前文明的“自義农,至皇帝”到明清时期的“清太祖,膺景命”。第一章的龙飞凤舞的图腾文和原始歌舞,第二章的青铜饕餮,都包含了人在自然崇拜时期对"神"的普遍观念。人们的文明还是在思想启蒙阶段,对美的执着来源于心中的敬畏。其表现形式也是在生活的日常,也是初生阶级统治者的美好幻想。之后就是三四五章的先秦理念,楚汉浪漫,文晋气质。人类文学启蒙到初步形成格局,类似于诗经的赋比兴,诸子百家,到后期魏晋南北朝曹氏三杰,以及引入印度的佛教。

诗歌又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折的新兴文化的端倪。楚汉浪漫又发源于地主阶级追求生活的丰满。文晋风度又显现出门阀士族"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价值追求。佛教的引入也是为了执政者融合儒家文化巩固统治。从各个时间的作品可清晰看出。最后的几章唐宋明清。唐朝的诗让美开始有了自由的形式,人们开始抒发自我意识,把主观情绪融入进作品。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则更多的表现了人的现实生活的悲伤和下层市民的希冀和愿望。还有近代人们对于表达的要求更直白,直接导向本质的现实生活。这是我看完第一遍的清晰印象,其中可以聊的话题甚多,它就像一幅宏大的美术图。其中的宗教思想我看着挺累的,因为联系到了康德哲学,更喜欢书中感性的文字,有趣的看着中国文化在艺术长廊的发展。

《美的历程》读后感 篇二

暑假要求阅读一本书,我选择了《美的历程》。拿到这本书,看着封面,并不能像其他一些书籍一样,可以从封面猜到一些关于文字内容的信息,充满了神秘感。在还未打开书之前,先了解了一下大家对这本书的认识:

冯友兰说过“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史。”也有人问过:“这是一本专论?不是。这是一本通史?不是。这是一本散文?不是。这是一本札记?不是”。其实它可以什么都是,而它又什么都不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可以是一本思想书,也可以是一本美学书,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哲学分析和美学介绍,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研究的历史文献在内。

作者李泽厚本人是这样认为的:“大部分的历史论著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死板的东西,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了。我认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所以,它就是一场美的历程而已。

说实话,这本书初读起来有些晦涩和吃力,很难走进去。翻了几页之后,合上书,似乎什么都没读,内心深处又似乎被狠狠的触动了一下,脑海里涌现出前所未有的画面,似杂乱,又似清晰。于是继续打开书,随着文字一行行的转换,一幅幅画卷模糊又清楚的跳跃在眼前:远古时代的龙飞凤舞、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人文风度、佛陀的悲惨世界、盛唐的夺目灿烂、中唐的韵外之致、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文艺海洋。

李泽厚先生没有用传统的历史书般的传统介绍,它是从陶器、青铜器到铁器,从诗词、歌赋到文学,从雕塑、绘画到建筑,李泽厚先生把美与文学,美与历史,美与哲学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艺术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让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正如书中写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传大成果”。

在美的历程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所有的这些美的作品中,展现的永远是当时最真实的生活。这些已经逝去的,存在的,即将到来的,每一种美,都将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场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 篇三

你见过夏商周出土的文物图片吧?那些抽象花纹的陶罐们。你一定也见过明清山水画和家具吧?你肯定也见过唐三彩、宋代或清代的瓷器珐琅器什么的吧?美不美?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它们的美大相径庭毫无关系?可是想不到它们的美丽其实紧密相关一脉相承。

世界闻名的哲学家李泽厚说,中华民族的审美从文物、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以时间为轴来说,远古是神秘的美,青铜是狞厉的美,先秦为理性的美,楚汉是浪漫的美,魏晋风度美;雕塑从南北朝到唐宋有虚幻、思辨、世俗三种意境,诗词曲从唐宋到元大气浑厚、细腻精致、浪漫三种意境,山水画在宋元的有“无我”“精致与意韵并存”和“有我”三种意境,明清文艺更有浪漫世俗、伤感、批判现实主义三个阶段——中华民族的美的历程原来这样如血脉流淌!

李泽厚对不同美的感受描述很有区别,例如他说青铜器的美是狞厉的,想想那些张牙舞爪的青铜面具果真如此;先秦的美是理性的,是啊,从神鬼说到了百家争鸣的儒道法,真是从蒙昧到理性;汉代的美是浪漫的,那些美丽的漆器、夸张的陶佣,想象与现实并存的砖画也果真如此。

而同样针对一种美,他的解释又相当易于理解,这与其他评论家大不相同。例如评价初唐巅峰诗作《春江花月夜》,闻一多说:“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阔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其实除了“更寥阔更宁静”六字外,我不是很能理解他的观点。但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觉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怅惘和留恋……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是不是更晓畅明白!

这些内容都收录在李泽厚的一本书中,叫做《美的历程》。本书从头到尾都是逻辑,都是理论,但是因为语言通俗举例及时而很接地气。同时作者有自己的好恶,读完全卷你能鲜明感受。

每一个历史时期,李泽厚都将其美与其特定历史背景结合,交代美的演变的缘由,演变的方向,经济、外交、政治都与美的形成息息相关。李泽厚高屋建瓴而又收放自如,不愧是大师。

美的历程读后感 篇四

《美的历程》的作者是李泽厚。全书共分十章。

作者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从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到先秦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就像一位饱含情感的亲临者,以优美的语言为笔,以历史的遗证为据,向我们娓娓道来巍巍中华的悠久美学发展历程。

读书体会

通读全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体会:

1、审美意识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中发展,并通过对审美对象变现出来。如果我们把所有审美对象当做线条,这个线条是流动的,不断变幻的。

在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都在开篇介绍当时的社会状态,企图把整个美学的发展置于社会状态之下,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解释该时代美的特征和发展因素。例如第七章《盛唐之音》,作者先交代了当时的社会变化,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普遍施行均田制,李唐帝国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非门阀士族即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和扩大,无所束缚地创造和革新,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像,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其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艺术对象宗教意味的由浓变淡更加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远古图腾是古人对想象中神明的想象、再现。到了青铜时代,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出现了一批所谓精神领袖,虚构出宗教神话的物态。先秦各流派思想对礼法的追求,之前天马行空的想象受到理性的渗透和制约,开始将审美对象客观化,神已不再是恐惧神秘的存在,而是神话、历史和现实的三体混合。审美的表现对象开始掺杂有历史和世间事物,宗教意味开始弱化。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人对自然的征服加剧,人的力量和意义被肯定,出现了更多独立于宗教之外的文学、绘画,艺术变现内容也不仅限于表现神,反而更注重人本身的影响力。比如山水画中草树、花鸟开始成为独立主体,比如书法的日渐成熟,比如佛雕神态、表现形式的变化。而到了明清,世俗文学,风俗画等彻底取代了宗教意味的艺术品,完全占领了世俗舞台,宗教被束之高阁。

2、任何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美,书中的观点认为自然沉淀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美。我们不能把一种独特拿两个时代比较,也同样不能拿一个时代的独特同另一个时代的美比较。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实际上,它并不神秘,它正是这种积淀,溶化在形式、感受中的特定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感情。

比如在《魏晋风度》中,作者谈到:“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从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到了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长时期处于战祸、饥荒、疫病、动乱之中,而西晋八王之乱揭开了社会更大动乱的序幕,于是在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宗教神像或图画面前的渺小生灵们,怀着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去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而以沉重、阴郁的故事表现强烈动荡形式的敦煌壁画、麦积山佛像,吸引无数的人们去膜拜,让人们沉浸于短暂而又虚幻的幸福中。

其实,本书讨论了那么多种美,不是为有个高低之比,我们仔细分辨它们,揭示他们各自的美学本质,说清历来纠缠不清混淆的问题,无论对欣赏、品赏、品评和理解这些艺术,都应该说是有意义的。正如书中最后所说:“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笔记摘抄

1、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半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2、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人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3、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做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不同于欧洲或伊斯兰以及印度建筑,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而繁复重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表现为一级一级的异常明朗的数学整数式的节奏美。

4、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具体的历史充满偶然,从来不可能像理论逻辑那样整齐。

5、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

6、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

《美的历程》读后感 篇五

第一次接触到《美的历程 》这本着作应该追溯到大一下半学期的自然设计课上。由许多民间艺术的片段中逐步引申到华夏5千年的艺术的承接和脉络,让人不觉感叹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

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在中国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中国独有的骨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中国,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畴。

在文学上,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思想,都在展现着社会问题的根源。

在《离骚》中,屈原用最浪漫炙热的神话故事,展现的确是理性的觉醒。与楚辞相对应的是汉赋,用极力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奢华的生活,力图展示融化在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

在渊源流长的文学中,我尤其喜爱魏晋时期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魏晋不仅是一个新世纪的开端,更是哲学重新审视解放的,收获空前的时期。思辨哲学得到了深度和广度的认可。本书是以王弼为例,代表魏晋玄学,不但超出了繁琐迷信的儒汉,而且胜过清晰和机械的王充,重新寻找和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这种觉醒,通过深发感叹突出生命促短,人生无常的悲伤,对生存和死亡的感慨,像是曹氏父子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呈现的是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可恰恰相反的是反映的是表面沉沦悲观的相反面,用生离死别突出生命的美好和对生命的留恋。表面看似无耻地贪图响了,腐败,堕落,其实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深刻的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就成了普遍情绪。这种思想对我也是感触较深。是真正能够得到可以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物质需求仅是为了填满精神需求。这种精神实际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和哲学。

盛唐之音表达的更是一种极乐思想,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自由和快乐,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唐,其实才是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他展现的虽不如盛唐的雄豪刚健,光芒耀眼,却是更为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正如序幕所说,从远古图腾的那个时代起,时代精神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一唱三叹,流连忘返。我们感受着,这样一个匆匆流过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 篇六

试问,《美的历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冯友兰说过“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史。”也有人问过:“这是一本专论?不是。这是一本通史?不是。这是一本散文?不是。这是一本札记?不是”。其实它可以什么都是,而它又什么都不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可以是一本思想书,也可以是一本美学书,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哲学分析和美学介绍,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研究的历史文献在内。而李泽厚本人却认为“大部分的历史论著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死板的东西,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了。我认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所以,它就是一场美的历程而已。

再问,《美的历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李泽厚说过“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的“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在《美的历程》中,你会发现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时代都有着各种各样别具一格的美。你看远古时代的龙飞凤舞、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到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人文风度、佛陀的悲惨世界,再到盛唐的夺目灿烂、中唐的韵外之致,带来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文艺海洋。你会发现在整个历程中,它不是如同传统历史书本般笼统介绍,而是从陶器、青铜器到铁器,从诗词、歌赋到文学,从雕塑、绘画到建筑,李泽厚先生把美与文学,美与历史,美与哲学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艺术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让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正如书中写的“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传大成果”。

终问,《美的历程》,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历程?

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如同一位博学的向导,引进着我们进入了中国艺术的美的巡礼之中,去细熙品味美的精髓。看过那些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秀骨清像的北宋雕塑,阅过那些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如仙境的宋元山水,通过那些美妙诗词、歌赋舞曲、书画雕塑、建筑文献,一步步地带领着我们走进了文明中国的美的长河。时代的火花在河中沉淀,感染着人们的情感,使得人们流连不已。

听那些远古图腾的神话故事,看那些饕餮狞厉的商周铜器,视那些巍峨壮丽的秦代建筑,赏那些古拙浑厚的汉代画像,在森严绝美的佛窟雕塑前,在霸气连流的晋唐书法里,在那气韵诱人的宋元画轴中;学《诗经》的赋比手法、屈原的浪漫主义,颂魏晋的神骨风度、唐宋的情趣意境,意明清的愤俗感伤,美更是经历了浪漫世俗、伤感、批判现实三个阶段,美的历程如同血脉流尚下去……每一个不同的历史历程,美的演变都和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不同的时期带来不同的美的形态,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美轮美奂的美的历程。

在美的历程中,淌过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美的形式如何变化,美的意义如何不同,在这些所有美的作品中展现的永远是当时真实的生活,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没有任何的无病呻吟,这些美是历史的沉淀,是内心的写照,是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源泉。所有的这些创造之美,都需要真情投入,因为美始终来源于真实,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人民。

在美的历程中,淌过历史的长河,你会欣赏到这千百年来的人民的智慧和生命的深邃之美,享受到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止的记忆之美,这些美始终引领着我们去触摸生命的温度,追寻着美的足迹,在未来中寻找着美的历程,正如李泽厚在书中结尾中写的“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美的历程读后感】相关范文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10篇10-07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10篇09-04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6篇)06-28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7篇)10-18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04-21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6篇)01-01

西游记读后感结尾(优秀6篇)01-01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8篇】01-01

说和做读后感(精彩3篇)01-01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优秀5篇01-01

最新范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3篇09-30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09-30

作文凡卡读后感(优秀8篇)09-30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精彩3篇】09-30

细菌世界历险记的读后感(8篇)09-30

中国神话传说读后感优秀4篇09-30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精选5篇】09-30

《我们班的狗仔队》读后感优秀4篇09-30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优秀9篇】09-30

史记读后感优秀3篇09-30

25 3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