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作文体裁>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后感精彩7篇

发布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写作文为您精心收集了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后感精彩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一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庄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出色,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弗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龙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

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而弗龙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弗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弗龙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觉是敏锐而正确的,弗龙斯基在精神上已经抛弃了安娜,却因为良心和责任不敢这样去做。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

很难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我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我们的现实。我不认为两个灵魂的相触一定要用某种契约作为凭证。

现行婚姻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安全?情感?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讥讽,但却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扰。

现行婚姻制度实际上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保护更多。

晚年的托尔斯泰拒绝肉食,因为在他看来,猎杀动物,既是残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维护着人的尊严。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广阔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伟大的著作中。

从最早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的叶赫留朵夫,到《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到《复活》中又以叶赫留朵夫作为完结,我们始终看到一个身材魁梧,外表腼腆,温文尔雅,思想上却又极端自审和复杂的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在这个人最初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庄园中的农奴,并宣布他们获得了自由,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作出一个表率(《一个地主的早晨》)。后来他放弃自己公爵的身份,要跟一个地位低下的结婚(《复活》)。到了八十高龄,托尔斯泰还为了寻求真理而离家出走,最终客死异乡。

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

真理与美善就像道一样玄妙深微,不可言说,无影无踪。丰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气吞山河。只有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才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她是那么美,洁白无暇,气质非凡。这个灵魂只会活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因为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灵魂中的至洁至纯。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读到她的人都会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没有任何的虚伪和矫饰的内心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我……

我想,我终会拥抱,带着同样满怀的激情,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安娜·卡列尼娜,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二

飞蛾扑火,义无反顾。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点,并且全力地去追求。爱情充斥着全部的生活,仿佛生命中的其它再无意义,列文也好,伏伦斯基也罢,为之着迷,为之倾狂。

可能一错之后,便再回不了头。越来越多的碰面,幽会。培特西夫人家的狂热,赛马场的惊慌,直至那个黑夜,安娜眼中的光。“爱,他也会懂爱吗?太迟了,一切都太迟了。”卡列宁这个强有力的政治家,第一次感到软弱无力,束手无策。像一头公牛,驯服地垂下头,等待着他已感到的高举在他头上的利斧。

我承认奥勃朗斯基说的有一定道理。嫁了一个你不爱的人,没有爱情,也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却结了婚,但这事木已成舟。后来你爱上了一个不是你丈夫的男人,这是很不幸,但依旧是木已成舟。这事被你丈夫知道,他饶恕了你,这是现况,现在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再跟你丈夫生活下去?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婚姻是一份承诺,责任,将两个独立的生命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一段爱情尚有开始,维系与结束,何况婚姻。倘若不爱,为何不在一开始便坦诚相告。既然决定选择了那块贝壳,就不应该抱着挑选的心态再去海边。

安娜选择放弃一切,放弃丈夫,儿子,远走高飞。离不离婚,得不得到他人认可都无所谓。只要有那份爱情,只要他还爱她。伏伦斯基选择放弃仕途,自毁前程。尽管这在他以前是从来不敢想的,但他确确实实做了。他不是那种不渴望功名的军官,与他同期的谢普霍夫斯科依连升两级,获得了青年将军难到手的奖章。他羡慕,但为了安娜的爱情,他愿意放弃。

拒绝塔什干那项迷人而危险的任务,照伏伦斯基以前的看法,是可耻的,是办不到的。但现在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上级对他的行为稍有不满,他便立刻辞职。

维特式的狂恋,互相毁灭对方的生活,甚至生命,只为了证明我爱你。这,还是爱情吗?激情终有退去之时,梦幻总会回到现实。列文与伏伦斯基一般,甚至更甚,神魂颠倒,他觉得他和他的幸福就是整个生存的主要目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目的。他什么也不想考虑,什么也不想打算。有了爱情与幸福,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

可吉娣不一样,她知道列文在乡下有他心爱的事业,即便她根本不理解列文所做的事,即便她根本不想去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她认为这事业是很重要的,她知道他们的家将安在乡下,所以她拒绝去国外,想开始他们的生活。

相似的人,相似的故事,却如此讽刺。即便安娜再有风韵,侧脸的弧线,举杯的姿态,一切都好似精心修饰。伏伦斯基知道她是有意这样做,可是偏偏感到无趣,越发的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厌倦,猜疑,互相终会怨起对方。无法避免,激情褪去,当时所做的事一件件都会显现出来,好的,不好的,愿意的,不愿意的,冲动的,后悔的。

我还很清晰的记得,安娜对伏伦斯基说:我能要求您怎样,我只想求您不要抛弃我。不,我要的是爱情,可是它没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了。撕心裂肺,空中楼阁,又能如何。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卡列宁少一点虚伪,安娜多一点决心,伏伦斯基多一点责任,故事会不会好一些。

夜,一片漆黑,玻璃上映着另一个世界。只听得风吹树木簌簌,山川一时寂寥。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三

大学的第一年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年当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不只仅是书上的知识,还有许多实际生活中该有的态度等等,反正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漫长的暑假我该干什么呢?我经常这样问自身。而刚好学校给我们下发了这样一个任务,要求我们在暑假里读好书写读后感。我想:读几本有意义的书,既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又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我的确也看了几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发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身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羞耻,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小朋友,却倒霉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曲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接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身无望的爱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但作为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爱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个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社会道德的俘虏。在突破封建束缚,反抗社会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这对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义。

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部小说。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多么严酷啊!她容纳不了安娜,很难说现在的社会能容纳这样的女人。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爱,最绚丽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终没有与实际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我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灵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定的,这并非因为她道德损坏,自私善妒,只是因为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坚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

然而发生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一)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动荡的社会和宗教和伦理道德摧毁了安娜的爱情,迫使她走上了毁灭之路。(二)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利用婚姻和儿子束缚着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三)安娜的情人渥伦斯基不能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对安娜感情淡化,万般无助的安娜最终走上了死亡之路。(四)安娜自身:安娜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激烈的争取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与遵守贵族道德原则的抵触。她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权利。因此,安娜一方面需要爱情,大胆地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贵族社会的道德准则,这造成安娜的大胆反抗行为,不只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得不到她自身的认可,她灵魂深处这两方面的内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着她。

因为爱而对所爱的人发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在生活中坚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为过,关键是要能妥善掌握好猜疑的尺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的能力,严格来说是经营爱情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与生俱来的,必需后天认真学习才干熟练掌握。于是我想,许多生活中的爱情失败者会不会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爱情能力的培养造成的呢?在爱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为依据,既不求证,也不给机会解释或改正,便开始实施不可逆转的报仇,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也是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是啊,我们都期盼着理想、宽容、仁慈,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定,充溢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实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一则悲剧带给人们的启示,更是深刻且恒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后感 篇四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欢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感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感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齐。

可是,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梦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我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此刻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感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齐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因为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人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人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要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后感 篇五

花20多天的闲暇时间,看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对列文和基蒂的印象要比安娜和弗隆斯基的印象要深。安娜的'悲剧结局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所限制,如果摆在现在,是不至于有那么悲惨的结局的。或许就像现在的大多数婚外情一样,会离婚结婚,也会对原来打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重新结婚之后也未必一定会很幸福!相反列文和基蒂哪种平凡琐碎也很热烈的幸福,让人觉得多么切近生活,自己也可以这样热烈平凡地幸福着。列文的各种矛盾的想法和自身的反省以及做法,对于还处于思想波动期的年轻人也是恰当的一个例子:矛盾又有独立,想融入大众,又想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努力并骄傲地保持自己的特点,并追求和达到了自己的幸福。总得来说,觉得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有天真执拗的孩子禀性,又能独立和坚持自己的立场,让人又气又爱。只是基蒂的理解和爱,最终让他能够很幸福,一对可爱的人儿。

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阅读习惯,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真正地喜欢阅读或写作,正如列文一样,是想通过阅读,能够寻找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的问题的答案。但即使找到或者未能找到,找到之后又推翻,依然主要还是会积极努力地去做该做的,去过自己的生活。而把文学或写作当成自己的爱好或特长,那还有很遥远的路。或者本身就不认为这就是自己想走的路,并不会花特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写作,更多的是生活本身的琐屑,并努力把周围能做的做好。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六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读书课上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很纠结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一见面就喜欢上了对方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的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很不对,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事情,让人看得很很难受,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后感 篇七

作者从奥布隆斯基出轨被妻子多莉发现,引出整个故事。

多莉很生气,跟奥布隆斯基闹矛盾,奥妹妹安娜来莫斯科为他们劝解,在火车站偶遇前去接母亲的弗隆斯基,两人一见钟情,弗隆斯基追随安娜回彼得堡并展开强烈攻势,安娜沦陷了,生了一个女儿,以为将死请求丈夫宽恕,谁知又康复了。安娜抛弃了大她二十岁,不会表达感情,只是醉心公务的老公和安娜之前寄托了所有情感的八岁儿子,跟弗隆斯基私奔,先去国外,后经历彼得堡,乡下,莫斯科,因为安娜和弗隆斯基的关系,安娜进不了之前的贵族社交圈,因而异常孤独,全部心思就是渴望弗隆斯基的感情,可是感情不是弗隆斯基的全部,他还要社交,要工作,要地位。于是两人矛盾激化来。最终安娜忍受不了弗隆斯基的冷漠,想让他悔恨,卧轨自杀了。

另一方面,弗隆斯基本来是在追求多莉的小妹妹吉蒂,吉蒂还所以拒绝了另一个求婚者列文。吉蒂所以还大病一场,在国外疗养期间结识了那谁(名字想不起来了)小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善,不是刻意给谁看,思想的结解开了,身体也就康复了。列文和吉蒂偶遇,意识到互相还爱着对方,最终放下过去的疙瘩,成功结合。

虽然本书第一主人公是安娜,虽然很美丽,富贵又精致,很吸引眼球,男人都喜欢,可是我不喜欢她。说是全身心追求感情,为了感情放弃了一切,可是感情是什么?就是整天腻在一齐,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结果来,受不了情郎经常不在家,成天的吵架甩脸子,虽然爱,可是很痛苦。想正大光明的跟情郎在一齐,又不舍得放弃儿子抚养权,不离婚,就没有正当身份。我看安娜想要的太多,情商又没那么高,单纯,但又控制不住自我,又那样的美丽动人,注定要红颜薄命。

转回来,不管是吉蒂,还是列文我都十分喜欢,这才是感情好吗,脸红,心跳,担心自我配不上对方,一点小事就嫉妒,却又时时为对方着想。

喜欢列文忙里忙外,想东想西,紧张时的不知所措,哈哈,可能因为我自我性格跟列文也很像吧。要的是心安,所以能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读后感】相关范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优秀6篇)02-19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精选7篇】01-29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优秀10篇】01-19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精彩6篇)01-26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02-17

读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2-09

读后感1700字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1-17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优秀3篇】03-08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优秀6篇】05-14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优秀4篇06-10

最新范文

红楼梦读后感(精彩4篇)06-28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3篇)06-28

时间简史读后感优秀7篇06-28

英语报刊选读读后感优秀3篇06-28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优秀10篇06-28

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精选3篇】06-28

《南丁格尔》读后感(优秀4篇)06-28

我与地坛读后感【优秀5篇】06-28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10篇06-28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字(优秀9篇)06-28

25 26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