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学生学习>学习计划

校本研修学期计划(通用11篇)

发布时间:

校本研修创新总结报告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校本研修创新总结报告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校本研修学期计划(通用11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研修学期计划 篇一

1、校本课程开发前的准备要充分

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出周密的计划,防止活动失败,如:(1)明确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后的课程会不会受到学生喜欢;(2)讨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对具体课程开发的过程;(3)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课程开发参与者的积极程度、态度、知识储备等;(4)课程开发可能遇到的困难、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外界帮助、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及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的选题要恰当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意选题的恰当性,不宜太大,不宜太小。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感兴趣,更要注意选取健康、文明的题材内容,目的是增长学生的课余知识以及某些方面的生活技能。

3、校本课程开发时分工要具体、明确

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给每一位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具体的时间表,防止有的教师因工作繁忙而忘记时间和具体工作内容。

如:《身体健康与地理环境》的分工和时间表:

3年建设目标

①2009-2010年编写完成本课程教材的基本框架,基本达到能教学的水平。并投入实践。

② 师资队伍:目前教师队伍已经基本健全,地理组共计5人。每人可以开发、讲授一个章,以教研组长为总负责,督促协调教师进行开发和实践。今后一是继续抓紧年轻教师的地理专业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多与老教师交流,在教学上进行讲课示范,在实践教学中给他们压重担,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二是聘请校内外领导、知名专家进行指导。

③准备将本研究课题,以论文形式发表 。09年课题立项时将本课程研究作为课题进行立项,如果成功可以以论文形式发表。

④2010-2011年进行实践并完善

⑤任务分配:

本学期近期计划:由于本期工作较繁忙,很难保证所有的课程事项都能进行顺利、完整,我们会把基本的框架和思路理顺,争取在假期里将所有问题整理清晰,达到能够在下学期能上课的基本要求。

4、校本课程开发要及时协调困难与经验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会遇到或这或那的困难,也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或是新的技巧和方法。

在遇到困难时,课题负责人要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帮助课题小组成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必要时要调整原来的某些计划细节,使原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在各成员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时要及时分享并尽快推广,完善我们的计划和成果。最终形成《身体健康与地理环境》的实验稿。

5、校本课程开发要征求学生的意见

在我们校本课程开发时,要不断地征求学生的意见,在课题确立时就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使我们的课题能够被学生所喜欢。开发完成到草稿时也同样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不断地修改,达到令“顾客”满意的程度。

6、校本课程开发要征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的基础,又要在学校中开展选修教学,这就必然要征得学校的同意和支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要有学校的通力合作与支持。如果学校不承认我们的劳动,即使课程开发再好也是徒劳,必须获得学校的支持,使学校愿意让学生选修、愿意帮我们安排选修课的选修时间、地点和选修的学生。

7、校本课程开发要与开展研究性学习向结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由组合形成小组进行自由的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相对校本课程来说比较简单,实施起来更容易。研究性学习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些资料和经验。配合研究性学习可以使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得以顺利实施,同时研究性学习是校本选修课的有力的补充。

我们通过发放研究性学习选题参考(见附件三),统计选择人数,开展研究性学习。

8、校本课程开发要及时实践

课程开发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课堂观察,保证学生的反应和意见及时得到反馈。并不断调整。

2010年2月,我们开发的校本选修课《身体健康与地理环境》已经基本形成,在3月份开始在高二年级中进行实践,每周一节课,共计8节。有两位教师间周轮流上课。经过统计参加的学生有360人。

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开发的选修教材基本达到了最初的目的。可以继续进行完善、总结和实践。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篇二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自身教师的专业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为适应教师终身教育的需要,以教育局校本研修相关工作规定为依据,以提高教师个人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目的,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引领教师实现有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开创校本研修新面貌。

以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原理、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高效课堂。

二、实施校本研修的目的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

2、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

3、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

三、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后进生入门难、优生吃不饱、遗忘率高、数学科新知识呈现方式上的现实生活引入与知识联系引入的矛盾、语文科的听说读写训练如何更好地结合,并把写的能力训练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都是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方向。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成功的例子。

(二)研究意义:

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高效的方法策略,提炼出高效课堂中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通过“同质分组”,课堂上各小组围绕不同目标开展合作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有所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

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采取分学科分阶段分重点的研究思路开展,并经过行动研究——理论提升——实践验证——理论完善的过程,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1)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2)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3)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4)整合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形成高效课堂的论文集、教案集、习题集,使该模式能在不同学年同一年级反复使用,减轻工作负担。

六、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根据学校的生源实际我们确定了二年级——四年级为实验班。

2、科研方法:

结合本校实际和已有研究实践,本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A、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B、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C、调查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高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月2月)

邀请教研室资深教研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提出研究中的困惑并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月10月)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1月中期报告2014年12月结题报告)

这一阶段,我们做好了课题结题工作。整理研究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2014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篇三

最近,针对学校校本研修推进情况下乡调研,听了汇报,看了整理的档案,觉得一些学校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存在偏颇,认识还很模糊,有的学校认为是教研活动,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是在学校里开展的活动,如示范课、观摩课、家访、学生个案研究、心理辅导等活动都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档案什么都有,像个大杂烩,从资料中提炼不出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和重点。问及教师什么是校本研修时,有的教师说校本研修就是学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研究,只知道这是学校布置的工作,还有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内容多得无从下手,做的都是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他们觉得很累等。

在检查中,有两个学校的校本研修让人眼前一亮,找准了研修的主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所是乡下的一所普通高中,全校近100名教师,80%是中青年教师,该校就从青年教师培养做起校本研修,确立了如何让青年教师很快成长的研修主题。他们的校内研修有安排、有活动、有内容、有制度、有奖励。活动开展得扎实,每周研修活动雷打不动,教学艺术辅导、磨课、心理辅导,外聘能手专家做报告,外派青年教师参观学习等,还为青年教师开设了茶室、聊天室,研究解决了好几个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等。经过三年的努力,一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学校工作,原来已进入角色的在教育教学上很快崭露头角,不断取得好成绩,大部分成了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校长风趣地说:“好学生都报了城内的高中,他们招的都是城内学校没招的,中考成绩靠后的。咱拼不过学生,但可以在‘教师’身上做文章,用教师的成长去补学生这个短板。”目前,这所学校三年成了省级标准化高中。另一所是乡村的普通初中,四年内从一所乡下的普通初级中学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新课改实验校,他们的校本研修也是找准了高效课堂实验改革这个主题,围绕新课改让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在这个大主题下,组织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和有效资源,开展大家都能做到的,与工作紧密相连的研修活动。采取教研组内中心发言人研讨、示范课集体评议、导学案共备共研、校园网课后反思共享、常态化磨课等活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年下来,教师写精彩反思文章7000余篇,小研修成了大课题,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一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完成省级课题“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农村学校内涵发展案例研究”成果之一“横水一中‘135’生本教育模式:从‘改课’到时‘课改’的实践”。以上两个学校的校本研修,都是找准了突破口,定好了研修的主题。校本研修有目标方向、有组织领导、有活动安排、有制度保障、有任务内容,有序推进,高效运作,发展了学校,成就了教师。

校本研修说开了,就是教师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发展学校、成就自我的研修活动,这种活动须在学校有效组织下,不脱离教师的本职工作而进行研究。这种研修,不是跟时髦,不是跟风,不是死套某个模式,而是立足本校实际,依靠教师坚实有效的活动去开展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学期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师培训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校本研修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一、研修模式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而校本研修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校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师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开展过的校本研修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为了学校”“ 基于学校”“ 在学校中”这三点出发,坚持“四不”的原则,即不赶时髦,不搞花架子,不机械模仿别人,不增加老师负担,结合小课题研究、“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教师过备课关、家长开放课等活动进行,继续延续“五课三研”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概念界定

五课:“备、说、讲、评、听”是教师的基本功,结合我校的“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采取“五课”互动的研修模式,通过开展互动式的备课、说课、听课、上课、评课活动,使教师钻研教材,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研:“研”,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研”即:主题研究、课例研究、反思研究。我校确立了“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取向”的工作思路。捕捉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迫切性、典型性的教育问题,引导教师进行观察、思索、交流与合作,实现快速成长。

三、活动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

四、活动目的1、通过“五课三研”的活动模式,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究怎样使教研组活动发展成教师集体参与、主动实践、深度研修的活动,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思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组内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遴选带共性问题——组织积累式研课——形成课后反思”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优化课堂结构,完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五、参加人员:全体教学人员

六、活动流程:

(一)遴选共性问题。

问题决定方向。首先由学校教导处确立宏观主题,各研修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组内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组长遴选出共性问题,并将此问题确立本研修组的研修主题也就是小课题进行研究,并呈报到教导处。

(二)组织积累式“研课”

抓住了问题,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有了这种超越,最后当然要改变课堂。我们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结合学校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和过评课关活动开展五课互动式的交流研讨。

具体流程如下:课前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主题确定授课内容,并进行集体备课——主讲人试讲——再次备课并修改问题——再次试讲——执教教师现场说课(听课教师带任务听课)——上课——组内一名教师总体评课——听课教师围绕本主题现场论课——打分——教导处汇总

(三)形成课后反思

上一个流程结束后,使最初提出的问题由潜在转为显性,研修教师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得与失,提炼观点,沉淀思想,理清一些模糊的、肤浅的认识,力求形成一个跨越式的提升,最后学校召开研修成果交流会,达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活动要求:

1、出课教师做好出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组内的团结协作意识,达到共同备课的目的。

2、全体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听、评课不少于5节,教导处将对教师听课情况进行总结。

3、出课的专科教师提前通知所用班级的班主任,进行调课,不允许出现空堂。

4、评课教师要围绕主题积极发言,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评课结束后教师要结合研修问题撰写教学反思,并在本组校本研修成果交流会上进行汇报。

八、分组情况

九、各部门职责及上交材料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责任人。负责制定本校的研修方案与项目研修计划,从宏观角度调控、统领本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分管领导:负责将研修内容贯彻落实给研修组长,参与主题的确立、听课、评课,审查各种材料,督促各研修组日常工作的开展,保证各组的研修活动具有实效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研修组长就是课题组长:主要负责组织组员确立本组的研修主题,各种材料的初检、上交、存档等工作。组织组员开展评课和二次上课等活动。评课前要布置好听课任务,要围绕小课题多角度评课,可以只评一个点,尤其是评学生的表现,一定安排专人。要细致到评老师一节课提问的次数、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等等。还要做好评课记录,针对大家的评课,进行二次上课。

研修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研修活动,积极参与本组的研修活动,支持组长工作,群策群力,实现同伴互助。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篇六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行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立足校本,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多向反思,特色发展。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不断创新我校校本研修的模式,加快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的理念与品位,为每一个师生的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基本目标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让教师自身学会不断地进行反思与研究,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入手,反思个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强化教师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丰富多彩的研究型团队。

三、培训对象

在职教师

四、培训及学习形式

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五、具体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包括课程改革理论、校本教研理论、学校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特色的理念等。

2、新课程教材教法及评价方式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各学科的教材教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课程开发研究。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等。

4、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包括班主任工作培训、少先队工作培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等。

5、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培训和研究。提倡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活动,在互动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与研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上级科研部门布置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有课题,并深入实验,写好总结与体会。学校对教师定期进行科研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努力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用科研带动全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改革。

7、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各组教研团队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的集体备课,各学科每周有一次以上的教研课,每月进行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本学期还将举行一次“新世纪杯”教学展示课活动。

8、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展开有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如开展“教学沙龙”系列研讨活动等。

9、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做好学习笔记。同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工作反思和一篇教育工作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六、研修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活动的领导、规划和指导。

2、根据学校研修活动方案制定活动日程表,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教师按时参加研修活动,并及时检查指导。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精 篇七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

教学原理、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实施校本研修的目的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

2、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

3、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

三、实施校本研修的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1).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布署全校校本研修工作。(2).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督查校本研修工作。

(3).教导处具体组织落实校本培训工作。2、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建立校本研修工作档案。(1).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

(2).校本研修要长计划、短安排,重落实,勤记录、抓过程。

(3)建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档案。

3、采取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

(1).专题带动:通过专题研究,形成校本办学特色,促进教师行为改进。

(2).集体充电: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由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3).观摩听课:广泛开展观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4)个人自修: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

(5).校际交流: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开放、互通有无,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创造条件 四、校本研修保障

1、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1).师德研修: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2).基本功研修:按照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进行时间和技能培训,使教师 3 在原有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在新课改中,主要突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尽快成长和成熟。

2、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开展“五好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好五件事:(1)读好一本教育名著;(2)写好一篇心得体会;(3)上好一节公开课;(4)做好一个优秀课件;(5)写好一份教学经验总结

3、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相结合。五、研修活动安排 时间 研修方式 研修内容 研修目的二o一一年春季 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理论学习 说课研究

说课材料写作方法培训 专题研究

作文教学案例学习

通过案例学习研究作文教学实践 应用题教学案例学习

通过案例学习研究应用题教学实践 观摩听课

“互助——听课”,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 以“说课—讲课—评课”进行,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达到教学互补,相互提高之目的。二o一一年秋季 集体培训 个人研修

35岁以下计算机上网和课件制作培训

为电教进入课堂做准备,提高教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水平。集体研修

学习课标,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培训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形象,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集体“充电” 个人研修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观摩听课

“互助——听课”,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以“说课—讲课—评课”进行,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达到教学互补,相互提高之目的。时间 研修方式 研修内容 研修目的 二o一二年春季 理论学习 教学反思研究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培训,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实践、研究。集体培训 个人研修

35—50岁教师计算机初级培训

普及计算机的使用,强化青年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用计算机上好学科整合课。专题研究阅读教学案例学习

通过案例学习研究阅读教学实践 计算教学案例学习

通过案例学习研究应用题教学实践 继续教育 普通话训练

80%的教师普通话达到标准 观摩听课

“互助——听课”,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 学科组以“说课—讲课—评课”进行,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达到教学互补,相互提高之目的。二o一二年秋季 继续教育 口语英语训练

80%的教师达到常用简单课堂口语英语交流。集体培训个人研修 班主任工作培训

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增强班主任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的责任感,强化班主任队伍力量。观摩听课

“互助——听课”,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 学科组以“说课—讲课—评课”进行,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达到教学互补,相互提高之目的。二o一三年春季 集体培训 个人研修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继续教育 简笔画训练

教师能画出一些简单的简笔画观摩听课

“互助——听课”,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 学科组以“说课—讲课—评课”进行,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达到教学互补,相互提高之目的。二o一三年秋季 校际交流

请实验小学名师来校指导

通过专家指导示范,提升教学能力 观摩听课

“互助——听课”,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 学科组以“说课—讲课—评课”进行,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达到教学互补,相互提高之目的。集体培训 个人研修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1、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构成: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

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定方案,保证进度,监控质量。

2、针对校本研修工作,由学校每月进行检查,每学期选出校本研修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二)经费保障

1、每年要确定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校本研修。

2、积极为教师外出考察、学术活动等提供经费保障。3、确保对校本研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的经费。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篇八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我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研修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本学年重点学习教育理论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

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至少细致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制定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每周二下午的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要做到:(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3)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3.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我校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1)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常抓不懈。经研究决定每周一下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及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切切实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围绕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教研组组织主题性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案例、设计反思、论文等,指导教学实践。反思每学期不少于。

(3)建立电子备课室无疑是给教师创造了更先进的研修条件,有疑难可以上网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思路更宽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了。4.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为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学校配合地、县的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和安排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任务,定内容。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写字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技能以及写字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促进教师的进步,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科教师互相听评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汇报课,带领教师吸纳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5.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系统,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等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研修质量,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建立博客撰写网络日志,丰富教师成长档案袋内容;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论坛活动,围绕实践提出主题,运用网络对话交流平台展开探讨和交流。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各学校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专业训练方式方法。6.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

对中年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

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读书习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课堂教学流程的诊断分析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7.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以教科研促发展。

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要瞄准教科研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充分挖掘提炼。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课题组成员在教研方面的核心带头作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跃我校的教研气氛与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为校本研修增添新的活

校本研修实践教学案例 篇九

关键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地质学;中美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45-02

一、引言

本科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构成单元,也是决定大学社会影响、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高校在高等教育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地质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来看,虽然目前已在专业建设、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学生专业素质不足、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随着留学人数的快速增加和国际石油等能源(外资)公司的进驻,中外地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教学过程及中外地质学专业毕业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的比较日益频繁,中国高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压力日益突出。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 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中的“顶层设计”。

二、培养方案对比

本文选择美中两国在石油地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UTA)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eleum,CUP)进行本科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

美国UTA成立于1883年,是德州大学系统中的主校区,也是德州境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美国最大、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该校地球科学学院源于1888年成立的地质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具体包括地质科学系(1888年成立)、经济地质调查局(1909年成立)和地球物理研究所(1972年成立)。2013年在校本科生325名和研究生318名。该校授予地质学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分为8种(入学前2~3年不分专业,之后再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方向;2010~2012级适用)。具体包括:(1)环境科学理学学士;(2)通用地质理学学士;(3)地球物理理学学士;(4)水文地质理学学士;(5)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学学士;(6)教育地质理学学士;(7)地质系统工程与水文地质理学学士;(8)地质科学文学学士。在上述8个专业中,学生最多的属通用地质方向,其次是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方向,其他专业学生很少(表1)。

在此选择该校通用地质学专业(General Geology)本科教学大纲(2010~2012级)进行介绍。UTA通用地质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特点包括:(1)地质基础课在1~2年级开设,为必修环节。(2)地质选修课为3年级之后开始选修的专业课,共6门课,1分。(3)可选修的地质课程可分为:①低年级课程,共19门;②高年级课程(upper division、高级、专业课程),共63门可选。按照培养计划,每个学生还必须选修6门专业课。(4)进入3年级后每学期一门技术选修课,共4门课,12学分。

CUP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学生近14000人,教职工1284人。1953年建校,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该校地球科学学院由1953年成立的石油地质系发展而来,下设地质学系、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目前在校本科生954人,研究生951人。开设地质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分别大致与UTA的通用地质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相当。在此,选择地质工程专业对其培养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对比UTA和CUP在培养方案方面的差异表明:(1)中美高校地质类本科培养方案在学分要求和课程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高校最低要求为178学分,其中必修课114学分,选修课最低30学分,实践教学34学分;而美国UTA最低学分要求126学分,2门写作性课程、高年级课程(upper division)至少包括12个学分。(2)培养计划中,都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课程又可以分为:①通识性课程,②专业基础课程,③专业课程。两校在这三部分的学分比例大致相当。(3)通识性课程通常包括:①数理化(及计算机)类,②文史类,③体育类,④外语类。所有高校的通识性课程学分比例都超过40%,最高接近50%。(4)中美高校在通识性课程的前两类学分比例基本相当,但在内容设置方面差异巨大,尤其是文史类,美国高校强调艺术、历史、政府、写作训练课程的学习和口头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在体育和外语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高校在1~2年级普遍开设体育课程,而美国没有;国内高校在外语学习方面学分比例一般占总学分的8%以上,而美国高校相对略低,为6.35%。(5)中美高校在专业基础课上基本都是指定,且在课程选择上非常相似;但在专业课程方面,都提供了较多的课程供选修,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另一方面开始关注不同工作性质的要求。(6)在专业课程方面,美国高校可在全校公选技术课程,选择余地大于中国高校,更利于学生学习新技术手段,培养研究兴趣。

三、结论

通过对UTA、CUP地质类本科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明确了中美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给予中国高校在培养方案改革以新的方向和思路。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在地质专业本科培养方面有待改进的领域包括:(1)适当合并、整合部分通识性课程和专业课程,适当增加重点课程学时,保证学习深度、练习―实践时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改进学习效果。(2)在通识性课程中注重修辞写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注重艺术、历史和社会学课程学习,增强人文底蕴。(3)加强重点课程的课内实践效果,增加课内实验、习题课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内野外实习,改善理论学习与野外实践脱节的影响。(4)针对学校实践和学生差异,打破统一性毕业设计安排,鼓励优秀学生提前(大三)进入研究项目组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同时开设对应专业课程或其他实践课程,代替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何春艳,雷涯邻。中美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04):69-72.

校本研修实践教学案例 篇十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团;校本研修;模式研究

1.校本研修的界定

专家团在本文是指:县进修学校、县教研室、乡镇教研员、各校名师、学科带头人中选出理论水平较高,具有实践能力的、倾情于课改的成员连同聘请的一些全国知名专家(主要负责网上答疑、专家团成员活动策划、指导、理论援助)组成。专家团由进修学校统一组织、管理,定期去全国各省市参观、学习。定期开展交流、讨论。定期到自己所分管的一线指导教师、展开调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是专家团与小学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导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途径。校本研修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进行”。校本研修的目标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2.国内外校本研修现状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校本培训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模式有:课题带动模式、集体充电模式、师徒结对模式、观摩听课模式、个人自修模式和校际交流模式等。在校本研究方面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最近又出现使用教育网志Blog网络虚似社群开展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和相应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由于校本研修中专业发展的提供者是学校和教师本人,校本发展是独立进行的,很容易陷入反复和重复的状况。目前在我国开展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考虑;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校本培训内容相对集中和单一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综上所述,现有的校本研训模式在中小学中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都表现出比较缺乏专业引领和外部资源支持。

3.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模式

本文作者在总结国内外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在安阳县二十二个乡镇开展的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提出三种研修模式:咨询诊断模式、项目研修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开展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的不同阶段。

3.1 咨询诊断模式。咨询诊断模式具有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特点,这种模式不是专家团研究人员以既定的方案手要求手把手要求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而是要求研究者采用提问、咨询和讨论等策略,寻求共同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种模式中专家团研究者扮演了咨询者和诊断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共同研修的实践者。小学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也是共同研修的实践者。一般咨询诊断模式需要专家团的研究小组与小学某位教师就某项研修内容达成一个口头或书面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中要包括合作研究的内容、路线和方法等,合作协议的签署会就研修的目标等取得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对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将起到重要作用。实施咨询诊断模式时,中小学教师需要执行的路线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自我反思,集体研讨,提出新方案,教学设计……”而专家团研究者需要执行的路线是:“参与教学设计,进行课堂观察,完成案例分析,集体研讨,提出新方案,参与教学设计……”其中“集体研讨,提出新方案”环节是专家团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两条路线的交汇处,由于咨询诊断模式的研修,往往是一个研究小组对应一位小学教师,所以我们也称该种模式为“一对一”模式。

3.2 项目研修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研修过程要基于某个具体项目进行,项目研修模式具有独特性、多目标性和生命周期性等三大特点。

在项目研修模式中,所选择的项目一般都是以解决中小学中的某个问题为目的,如“利用电脑技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一所实验校提出的研究项目。在项目研修时,专家团研究者往往需要和小学中的校长或教科研主任一起承担起项目管理者的角色,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项目管理者既要负责设计整个项目的方案,又要在项目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支持项目的正常进行,项目的参与者一般由专家团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一起组成。在很多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也是项目的参加者。

3.3 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一般由专家团研究者和小学教师共同构成其成员。这种模式强调研修是在网络支持环境下,通过“师传徒受”、“做中学”、“知识表述”、和“深度交谈”四阶段活动,使共同体成员得到提升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中,专家团研究者和小学教师没有教导者和被教导者的关系,他们都既是学习者,也是辅导者和助学者。这种模式特别有助于解决专家团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这种模式需要比较好的技术条件支持,所以一般由专家团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网络支撑平台和技术支持,并负责组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活动。实现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师传徒受,活动中的“师傅”角色并不一定由专家团研究者承担。在笔者实践该模式时发现,这一角色由小学中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师传徒受活动中,扮演徒弟的学习者要通过观测、模仿和亲身体验等知识的社会化途径,理解消化师傅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进行“做中学”奠定基础。第二步:“做中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案例式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把师傅展示的案例型、经验型知识,通过归纳性思维实现从示例上升到理论。其次是去创造出新的示例,由此完成在“做中学”的内化知识过程。第三步:“知识表述”活动是学习者把在“做中学”中创造或组织的隐性知识碎片提炼成显性知识,并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知识表达可以采取撰写研究报告或反思日志等形式完成。第四步:“深度交谈”活动是通过召开网上小型研讨会就知识表述的结果,利用类比、隐喻或假设等手段进行隐性知识表述的过程。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往往是多位专家对应多位小学教师,所以我们也称该种模式为“多对多”模式。

4.结语

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认识,教师专业的创造性正在被一点点激发出来,专家团研究人员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专家团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仅正在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同时也有利于专家团将教育服务融入一线教育实际,促把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丁钢。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广西教育。2004,(1):18

[2] 施莉,郑东辉。校本培训核心思想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3.

[3] 叶平。走向校本研究[DB/OL].省略/2/xb-gs2.htm.

[4] 施莉。我国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简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1,(2):17-18.

[5] 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2,(11):85-90.

校本研修实践教学案例 篇十一

20世纪,我国对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在经历了中师、5年制专科、3年制专科等层次的历史发展沿革之后,在21世纪初,开启了本科层次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探索。10多年来,虽然先后有部分高校对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尚未统一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因此,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仅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并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当前我国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探索阶段,有必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策略,以提升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质量。为此,本文选取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以下简称首师大初教院、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为样本,因为这3所院校都有师范教育办学的百年历史,且都是先后进行过各个层次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工作的院校。本文以其现行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其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三所院校的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一)课程结构分析

注:为便于分析,本研究根据各院校的具体课程设置,将所有课程的类别均按照广义上的教师教育课程分类进行了备注。一共分为4类: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上表中的“分类总比”,即每类课程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1)3所院校课程类别的设置差异较大。如首师大初教院和重师大初教院将公共基础课程称为通识课程,湖南一师则称为公共必修课;首师大初教院将学科专业课程称为专业方向课,重师大初教院则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湖南一师又称为专业必修课等。还有,首师大初教院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湖南一师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在专业必修课里;重师大初教院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则是单独设置。(2)3所院校各类课程结构比例都存在需要调整之处。第一,3所院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很接近,基本都是8∶2或85∶15的比例,这也显示出几所院校所设置的选修课比例都偏低。第二,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4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存在问题。如从首师大初教院5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可以看出,虽然该院独创的52%兼教课程在培养师范生具有多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其余4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总体也较为均衡,但若将各类课程的比例与具体设置的课程结合在一起分析就会发现,该院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略显单薄,毕竟在该院分科培养的模式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比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还低,易造成培养的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又如湖南一师的课程结构比例,可以看到该院的4类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比例最低,仅为111%,而该院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都达到35%左右,显示出该院重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课程的倾向。再如重师大初教院的4类课程比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达到400%,教师教育课程为179%,显示出该院也有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课程的倾向。另外,该院的实践环节比例为158%,也略显偏低。以上分析表明, 3所院校的课程结构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究竟如何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才更科学,更利于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是各院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的重点。

(二)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钢琴即兴伴奏、曲式、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14门)

复调、器乐、钢琴、声乐、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指挥常识、舞蹈、曲式、中国近现代音乐、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音乐教育科研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与实践(14门)

湖南一师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和声、艺术概论、小学音乐教学论、小学音乐教材与教法、合唱指挥、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形体舞蹈(14门)

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理论作曲、民族舞蹈、现代舞、器乐选修、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音乐美学、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艺术实践、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18门)

重师大初教院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钢琴与配奏、声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舞蹈基础与编导、器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训练(18门)

音乐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心理学、钢琴与配奏、钢琴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声乐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意大利语音、器乐、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小型乐队编配、电脑音乐基础、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22门)

注:上表所列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仅为3所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课程。另外,所列课程的顺序均按3所院校培养方案里设置的先后呈现。

各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的数量看,重师大初教院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数量最多,共有18门;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数量均为14门。重师大初教院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也最多,共有22门;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数量分别为14门和18门。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的专业课程设置略显偏少,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范围有些偏窄。

各院校具体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看,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开设不同的课程有:如首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和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并将器乐作为选修课;湖南一师将艺术概论作为必修课,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作为选修课,并开设了小学音乐教学论和小学音乐教材与教法两门学科教学法课程;重师大初教院专业必修课开设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以及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训练等3门学科教学法课程,而且,还将钢琴即兴伴奏课与钢琴课整合开设了钢琴与配奏课程。

各院校具体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看,3所院校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除了将钢琴、声乐、舞蹈这几门课程都在三年级作为选修课程继续开设外,3所院校其余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各不相同。如首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复调、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指挥常识、中国近现代音乐、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音乐教育科研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与实践等专业选修课;湖南一师单独开设了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理论作曲、民族舞蹈、现代舞、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音乐美学、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专业选修课,但该院的专业课程中均没有开设复调这门课程。另外,该院还将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设置为专业选修课。重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音乐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心理学、钢琴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意大利语音、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小型乐队编配、电脑音乐基础、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等专业选修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3所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3所院校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数量、比例均不合理,部分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数量略显不足、专业选修课程范围略为偏窄。第二,3所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造成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近似于专科层次小学教育(音乐)专业水平,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又接近本科层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第三,3所院校所设的专业课程中,一些必要的课程没能呈现其中,而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程却充斥其中。第四,3所院校所设专业课程总体上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专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不强。总的来说,3所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需要进一步做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挑战。

(三)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分析3所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各个院校的设置均不相同。首先,分析3所院校开设相同的实践环节部分。从表3中可以看到,虽然3所院校都开设有军事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和毕业论文,但3所院校在具体的开课学期和学时(周数)的设置上各不相同。如军事训练,虽然3所院校都在第1学期开设,但学时长短不一。首师大初教院为18学时,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均为2周。教育见习,首师大初教院在第3、4学期开设2周;湖南一师是在第2、4、6学期开设3周;重师大初教院仅在第3学期开设了1周。教育实习,首师大初教院独设2次,一次是第6学期在远郊乡村实习4周,之后,第7学期又在城区优质校实习6周;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的教育实习均开设在第7学期,但湖南一师安排了18周的教育实习;重师大初教院则安排了15周的教育实习。艺术实践,首师大初教院在第7学期开设18学时、每周2节;湖南一师是将艺术实践开设为选修课,并只在第6学期开设1周;重师大初教院则分别在第4、6学期各开设2周。最后看毕业论文,3所院校都将毕业论文设置在第8学期,但首师大初教院没有规定具体学时;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则都设置了8周的学时。

其次,分析3所院校开设不同的实践环节部分。首师大初教院开设的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一部分是将部分课程的实践部分也放在实践教学环节里,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实践、计算机实践、小学教师技能实训(口语)、小学教师技能实训(书法)、小学教师技能实训(教育技术)、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等。此外,首师大初教院还开设了科研实践活动和学术前沿讲座这2门实践课程。湖南一师单独在假期开设了为期4周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重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1-6学期的读书学分和汇报演出、第5学期为期2周的教育研习以及1-8学期选修的创新学分和创业学分项目。

对比3所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各院校都比较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从实践环节的设置及其开设的时间上,也能看出各院校都在尽力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各院校在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设置和学时、学期的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如各院校在教育实习、见习环节的时间安排上都相对集中;部分院校的实习、见习时间安排较短;部分院校对教育研习和艺术实践的安排较为薄弱;还有部分院校对教育研习和艺术实践重视不够等。这些问题也导致各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没能充分体现出全程实践的培养理念。如首师大初教院虽然将教育实习安排在远郊和城区分别进行2次,但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总共只有12周,与教育部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里对教育见习和实习规定的18周相比,少了整整6周;该院的艺术实践也只是在第7学期开设了18个课时。又如湖南一师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虽然达到了21周,但和首师大初教院一样都只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而且,该院的艺术实践是仅仅作为专业选修课在第6学期开设1周。还有,该院没有设置教育研习这一实践环节。另外,重师大初教院也只开设了16周的教育见习、实习,并只分别安排在2个学期。并且,该院的教育研习也只是在第5学期设置了2周的时间。显然,3所院校不管是实践周期的安排,还是实践学期的安排上都有必要进行调整。总之,各院校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性上体现不足。

二、建议

(一)调整课程结构,使各类课程结构比例更科学

首先,各院校的课程类别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设置标准。其实,大多数院校和研究者一般都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4类。诚然,各院校在设置课程类别时突出自身的特色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像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差异如此之大,将不利于整个专业的发展。

其次,各院校应该体现各类课程结构比例的科学性。具体说,各院校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第一,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前所述,3所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基本都是8:2或85:15的比例,显然,选修课的比例都略为偏低。这既不利于拓展师范生的知识面,也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因此,各院校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同时,增加选修课的门类,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第二,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4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各院校都采用学科分科模式培养该专业师范生的前提下,首先在保证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课程比例略向学科专业课程倾斜。然后,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同时,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最终,使4类课程之间达到一个基本均衡,但又有所侧重的比例。4类课程比例设置的原则是,既要强调学术性,又要突出师范性;既要使学生充满后劲,又要使学生充满活力。那么,4类课程之间究竟设置多大的比例才算科学?这很难有一个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4类课程中的每一类都不应该过于单薄或过于偏重。总的来说,各院校应尽量统一课程类别的设置标准,使各类课程结构的比例更加科学合理。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契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需要

第一,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既能满足师范生将来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需要,又对师范生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课程。第二,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不能在一些课程的名称前随意冠以“小学”二字,就将其作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门专业课,还应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依据,以及与课程实施配套的如教材、课程资源、师资等因素。第三,基于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整合化趋势,各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还应注重专业课程的整合。将一些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课程加以整合,使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而非相互割裂的学科知识体系。

具体说,在专业必修课方面,除了几所院校均已开设的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外,笔者认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曲式和器乐这几门课程应该列入专业必修课程。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学科教学法课程加入专业必修课。再有,鉴于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对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各院校可在单独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同时,在钢琴课程中也整合进即兴伴奏的课程内容,同时将已开设的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开设。另外,在几所院校已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艺术概论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而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开设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3所院校设置的差异很大。3所院校除了在三年级都开设了钢琴、声乐、舞蹈这几门专业选修课外,其余的专业选修课各不相同。而且,在诸多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部分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衔接不当,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然后,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又开设音乐欣赏、指挥常识;又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仅开设了基本乐理、和声,然后,在专业选修课中就直接开设理论作曲。部分对小学音乐教师用处不大的专业选修课也设置其中,如中国近现代音乐、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电脑音乐制作、意大利语音等课程。其中,部分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值得商榷,如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还有,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既开设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又开设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将仅仅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等。以上分析表明,各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还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各院校应增设更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音乐微格教学、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课程。

(三)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全程培养的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是职前小学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首师大初教院就明确提出: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内外各个环节,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4],即倡导“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首先,各院校应依据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实践教学环节做相应调整。具体讲,一是各院校应保证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时间至少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18周;二是各院校都应该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教育研习这一实践环节;三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这三项教育实践环节在保证课时达标的前提下,应统筹安排贯穿于师范生4年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各院校应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并在第2-7学期都增设艺术实践环节。另外,如首师大初教院1-8学期设置的学术前沿讲座、第6-7学期设置的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等实践环节值得借鉴。再如重师大初教院1-6学期的读书学分、1-8学期的创新学分也是值得借鉴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过,该院实践环节设置的汇报演出和创业学分值得商榷。

【校本研修学期计划】相关范文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最新4篇02-15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精选10篇03-13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优秀10篇】03-11

校本研修计划(最新5篇)02-01

校本研修学习总结优秀7篇02-18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最新3篇01-23

校本研修总结优秀7篇03-11

校本研修计划(优秀4篇)12-11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优秀5篇)12-21

校本研修活动总结(通用4篇)11-16

最新范文

个人学习计划最新14篇04-26

学习计划(优秀15篇)04-25

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优秀12篇04-25

小学生学习计划(优秀6篇)04-25

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最新10篇04-24

学习委员工作计划【优秀9篇】04-24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优秀04-24

教师读书计划【优秀9篇】04-24

学习计划【15篇】04-24

大班第一学期班务工作计划(优秀9篇)04-24

110 57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