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最新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泡面作文为同学们带来的《蜜蜂》教学设计最新7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蜜蜂》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难点:能理解和运用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大概内容。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和蜜蜂图片。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朋友过来,它呀,身上有一根针,能飞得很远,它最喜欢采花粉和采蜜了。它的画像是这样子的(出示蜜蜂图画),大家说它是谁呀?答:“蜜蜂。”

师:就是蜜蜂,以前我们学过一篇与蜜蜂有关的课文《蜜蜂引路》,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情?(生答)

我们今天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来研究一下蜜蜂,好不好?那同学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谁来说说“我知道的蜜蜂是这样的……”(学生畅所欲言)

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板书“14蜜蜂”)

二、初步感知课文: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同学们边听边把生字画出来。(放录音)

三、学习生字词

师:听完了录音,同学们知道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到底是怎样的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生字词。

(1)a.出示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张,就让学生读一遍,然后整体齐读。(第一轮出示较为难学的“验”“概”“减”“袋”“测”“途”“确”)

b.请学生注音并注意书写。

c.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d.组词(先认识课文里的词组,再拓展。)

(2)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论”“试”“证”“阻”“括”“误”“超”

请学生注音和小老师教读,记住他们的方法和小组开火车组词。

(3)对常用词语找近义词,并造句理解。

(4)猜词: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造句;老师说词组,学生解释运用。(选重点词组)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回归之前的问题:法布尔是研究蜜蜂做了一个怎样有趣的试验?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默读)准备好的同学就举起手来。(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 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蜜蜂》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预习学案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三、导学案

A、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B、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C、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D、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E、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1. 巧填词:

戴( ) 验( ) 湿( ) 确( )

袋( ) 检( ) 温( ) 却( )

2. 选选看: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五、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蜜蜂》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难点:能理解和运用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大概内容。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和蜜蜂图片。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朋友过来,它呀,身上有一根针,能飞得很远,它最喜欢采花粉和采蜜了。它的画像是这样子的(出示蜜蜂图画),大家说它是谁呀?答:“蜜蜂。”

师:就是蜜蜂,以前我们学过一篇与蜜蜂有关的课文《蜜蜂引路》,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情?(生答)

我们今天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来研究一下蜜蜂,好不好?那同学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谁来说说“我知道的蜜蜂是这样的……”(学生畅所欲言)

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板书“14 蜜蜂”)

二、初步感知课文: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同学们边听边把生字画出来。(放录音)

三、学习生字词

师:听完了录音,同学们知道这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到底是怎样的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生字词。

(1)a.出示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张,就让学生读一遍,然后整体齐读。(第一轮出示较为难学的“验”“概”“减”“袋”“测”“途”“确”)

b.请学生注音并注意书写。

c.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d.组词(先认识课文里的词组,再拓展。)

(2)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论”“试”“证”“阻”“括”“误”“超”

请学生注音和小老师教读,记住他们的方法和小组开火车组词。

(3)对常用词语找近义词,并造句理解。

(4)猜词: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造句;老师说词组,学生解释运用。(选重点词组)

蜜蜂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4、检查生字:

试验

证实

阻力

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

沿途

超常

尽管(jǐn)

尽力(jìn)

陌生

准确无误

闷热(mēn)

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

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相机板书。

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⑴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他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⑵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怎么认为的。

四、书写指导

归类识字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

过程

结论

听说

准备

不是……而是……

无论……总……

放飞、两只、十七只

三、感悟课文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

1、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

五、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后

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2、续编故事。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组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训练项目是用词准确。

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想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想以多读多说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第一课时的读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写字上的时间就太仓促了,练习写字的环节只能放到课下来进行。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发散思维后说得多了,但是读得不够,本来设计读是想在了解内容的读上有所提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顾此失彼,第二课时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一定的深度。在设计课时可能还有点明白,一到了课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词语时,从课文里走出来,回不去了,我说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读全文)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形式,因为通过再读,学生的发现很少。

在品评词语的时候,老师有“牵”的痕迹,在走教案的路子,没有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虽然在设计课的时候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感受,但在实际操作“找句子”这一环节时,应该总结出写作方法,结果又有绕进课文内容的嫌疑。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问一答的课堂呈现形式单调无激情。总之,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预想得还不够多,操作层面上仍需不断努力,使自己有进步。

《蜜蜂》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检查”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形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2)学习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放在纸袋里,带到四公里之外放飞,结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蜜蜂能飞回来,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6)辨析:实验与试验的区别。(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3、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做个实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

5、过渡: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实验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共同学习。

三、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教师重点指导:“蜜蜂”不要写成“密峰”;注意“辨”与“辩、瓣、辫”的区别。)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蜜蜂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见教参116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板书设计

26、蜜蜂

验证内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①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蜜蜂》教学设计 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

(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

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

2、初读,处理生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4、检查生字:

试验 证实 阻力 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 沿途 超常 尽管(jǐn) 尽力(jìn)

陌生 准确无误 闷热(mēn) 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

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相机板书。

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⑴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他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⑵ 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怎么认为的。

四、书写指导

归类识字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二、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原因 过程 结论

听说 准备 不是……而是……

无论……总…… 放飞、两只、十七只

三、感悟课文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

1、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

五、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后

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2、续编故事。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组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训练项目是用词准确。

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想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想以多读多说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第一课时的读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写字上的时间就太仓促了,练习写字的环节只能放到课下来进行。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发散思维后说得多了,但是读得不够,本来设计读是想在了解内容的读上有所提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顾此失彼,第二课时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一定的深度。在设计课时可能还有点明白,一到了课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词语时,从课文里走出来,回不去了,我说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读全文)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形式,因为通过再读,学生的发现很少。在品评词语的时候,老师有“牵”的痕迹,在走教案的路子,没有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虽然在设计课的时候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感受,但在实际操作“找句子”这一环节时,应该总结出写作方法,结果又有绕进课文内容的嫌疑。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问一答的课堂呈现形式单调无。总之,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预想得还不够多,操作层面上仍需不断努力,使自己有进步。

【《蜜蜂》教学设计】相关范文

三年级下册《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1-19

《蜜蜂》教学设计(最新5篇)11-01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4篇)03-03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9篇】12-10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9篇04-17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7篇】05-31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3篇)06-03

蜜蜂教学设计(最新5篇)10-28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12-18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22

最新范文

《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8篇)09-05

课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7篇09-0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7篇09-05

信息技术课的说课稿(优秀8篇)09-0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7篇)09-05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最新09-05

回延安教学设计(最新5篇)09-05

护理三基知识课件3篇09-05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最新8篇09-05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精选3篇】09-04

59 4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