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课稿课件

长城课件(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泡面作文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长城课件(最新10篇),仅供借鉴。

长城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9个,会读二类生字2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积累赞美长城和运河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背诵课文。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了解长城与运河建造的历史背景、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并能仿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9个,会读二类生字2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积累赞美长城和运河的成语。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初步了解长城与运河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视频建立起对长城与运河的感性印象,找出长城与运河的特性;

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红色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说明长城和运河是足以相提并论的不朽之作。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Ppt1、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

Ppt2出示大运河图片,理解什么是运河及运河的作用。

二、初读,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驾驶谱写创造民族绸带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万里长城首都

不朽的诗篇奇异的景象

(1)读准多音字

曲 qū(曲折)都dū(首都)

qǔ(歌曲)dōu(都有)

(2)前鼻音:蜒 篇后鼻音:杭 创

2、字形辨析:延 :蜒诞

廷:朝廷庭院小艇挺立雷霆

3、字形练习: 选字填空

(1)驾架骂

()驶书()责() ()车

(2)蜓延蜒

蜻()蜿()()长

4、二读,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解词:曲折蜿蜒(像蛇一样曲折爬行的样子)、

连绵起伏(或高或低接连不断的样子。)谱写、不朽

(2)查资料:嘉峪关

三、再读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作业设计

(一)课作: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 朽()篇()绸()

架() 巧()遍()周() 1、熟读课文;

(二)家作:

1、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分析本课的两句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认识设问句的形式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谱写创造民族绸带

不朽诗篇曲折蜿蜒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在空中往下看叫“鸟瞰”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全面)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面依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从我们镇江到首都北京的路程大约是1200千米,6700千米就等于我们从这到北京三个来回。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5)补充资料《长城》一课中对修建长城的巨石的描写。

A、谈阅读体会。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

B、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永不磨灭)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6)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请学生读诗歌,发现偶数行最后一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出示: Qiányánpiānxiānqiānbiānpiānxiān

前蜒篇先前边篇先

4.齐读。尝试背诵。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比一比,赛一赛,第二小节谁能又快又好地背下来,要动脑筋,找规律。

2、交流阅读收获:为什么背得好,发现了什么?

(1)诗歌第一、二自然段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叫“反复手法”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韵律美。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语言的形象美。读诗歌,找出诗歌第一、二自然段不同之处,完成填空练习。

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大地,蜿蜒曲折,连绵起伏。

运河像一条绸带洒落人间,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A、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长城,它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有山坡,往上伸展,有峡谷,往下穿行 ……引读:长城像……

B、启发:绸带是怎样的?把运河比作绸带,你能感受到运河的什么特点?预设生答:柔滑、干净、长、闪亮。指名朗读,评价。

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补充:全长1747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四、拓展延伸

图片展示我国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默写。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1 长城和运河(人间奇迹)

6700千米1747千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长城课件 篇二

【关键词】 大学城空间;应用数学

一、引言

应用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长远的影响,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因此,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如何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呢?本文将以机械类专业的应用数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大学城空间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大学城空间网络,实施应用数学课程改革

1、打破教学体系、重构教学资源

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应用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以机械类专业应用数学课程为例,选择适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利用三角形的计算、等分工件的计算,斜度、锥度零件在加工时的计算,弓形零件在加工及测量时的计算,在正弦规上加工和测量时的计算,V形块在加工及测量时的计算,燕尾装置的计算、尺寸链的计算、偏心零件的计算等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相关的教案,课件,视频以表格化教案的形式,在大学城空间网络中重建。

2、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大学城空间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教案,课件预习等相关内容。由于所有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实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被极大地调动。带着这些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亦可以将自己在学习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互相学习。

3、在大学城空间交作业,随时查阅解决问题

利用大学城空间布置和提交作业,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大学城空间中布置作业,告别过去的作业本,在大学城空间中作业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这样的作业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变考核方式、实行大学空间城学习考核

利用大学城空间进行学习考核,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空间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空间学习次数考核,另一个是空间学习效果考核。其中一个是量化考核,一个是质量考核。具体的做法是,以学生的留言和评论和空间的访问为主,考察学生是否进入空间学习。学习的效果考核,每次课程都有相应的测试,学生学习完成以后,回答问题,看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与解答。

5、增进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繁忙,再者多数高校不像高中一样有晚自习,所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比较少。通过大学城空间的留言、评论以及通信,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以作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在学期开学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学好数学没有足够的信心,性格又比较内向,不愿意与老师当面交流。通过一封封的邮件,一条条的留言,一个个的评论,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倾诉自己的学习问题,逐步地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三、以“利用任意角三角形的计算”为例,探索进行空间数学教学改革

利用任意角三角形的计算,是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必将用到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有限,所以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工作现场的专家和学生在工作和专业课程学习中发现、总结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大学城空间中教师创建了专业问题提问区,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可以把这些问题汇总,于是就有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服务专业,满足专业需求的内容。以本次“任意角三角形的计算”,就是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而在教室中讲解专业问题不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也不利于学生课前和课后自学。

在大学城空间中利用PBL教学法,表格化教案教学法将本次课的内容制作成一张学习表,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教师的提问,发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与同学交流讨论。或者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与教师交流,解决问题。并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完成相似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大学城空间应用数学教学优势分析

为了分析应用数学空间教学的效果,作者在授课班级126名同学中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01名同学认为空间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空间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有益。有20名同学认为空间学习有帮助,但是自己对于电脑操作是自己学习的最大障碍。还有5名同学因为没有电脑,学习很不方便。为了克服学生上网的问题,学院特为学生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随时到电子阅览室进行学习。从空间教学和未用空间教学的班级学习效果来看,用空间教学的班级,学生不但数学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长进。

大学城空间教学增加了透明性,为教学的过程性考核提供了方便,在期中和期末的学校教务检查中,教学督导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阅教师的教案、课件、作业批改、与学生的互动等等,不但减少了教学检查的负担,同时任课教师根据督导的检查也能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束语

比尔盖茨说“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在网络上”,而世界大学城空间就是网络上最好的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的平台,应用数学课程在这个平台上也能生动的展现出来,利用好大学城空间将成为我们教学得以提高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翔。 大学城空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 刘雅婧。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

长城课件 篇三

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长城”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在专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梳理出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教材中本专题设置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第一,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

第二,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第三,在讨论和研究中,提高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第四,在写作评价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说,这个专题所应用的是对学生和教师要求都很高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效果也是其它阅读形式不能相比的。它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加强阅读积累,又能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二、对本节专题课的几点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对专题进行阅读和思考

教材围绕专题提供了有一定广度的文本和资料。有著名建筑理论家罗哲文的《万里长城的构造》,作家吴祖光的《万里长城断想》,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赵长城》等等。这些文本资料,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长城文化”的内涵。学生只有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究、思考。因此,教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进行考察,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实现综合。

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活动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专题后面设有“讨论・研究”一栏,这是该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是学习的深化阶段,即从感知到形成理性认识的阶段,同时也是实现综合、形成自己观点的阶段。这一部分,教材向学生提出了六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例如,长城的价值问题,如何评述秦始皇的功过等,都是关于对长城文化的不同理解和不同价值的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前面充分阅读文本资料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收集相关资料,在讨论活动中证明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对问题的探究

学习专题的过程,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活动中,应尽量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不应该造成思维定式,不应该用设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对有能力进行探究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和指导。另外,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从课本走出来,拓宽他们的眼界。

鉴于以上考虑,笔者拟出“长城”专题的教学过程。

三、专题《长城》教学过程

1导入本课

(1)教者: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有关长城的资料,大家对长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们来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引导学生从长城的外观、构造、修建历史等方面介绍长城)

(2)展示长城图片并播放有关长城的影视文件。

2依孟姜女传说,评修长城功过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提到长城,人们自然就想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传说吗?请你来说说。

(2)在秦朝那个时候,交通运输不发达,劳动人民怎样来修筑长城呢。

(3)修筑长城太艰难了。众多的生命倒在长城脚下,让人悲痛欲绝。可是,孟姜女真的能把长城哭倒吗。

(4)对于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件事,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你们是怎么看的。

3评价长城的价值

(1)在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下问题:

有人说,中国古代帝王相继修筑长城,想以此巩固江山,但他们的朝代还是灭亡了。而在今天,长城更失去了用武之地,成了一座僵硬的雕塑。你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2)教师给出课堂时间,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资料和课外查找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3)教者引导学生分别从长城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建筑学研究价值、精神引领价值等角度来评价长城的价值,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4关注长城、保护长城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链接,提出长城遭破坏的问题。

资料链接:据媒体最近披露,去年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但麻烦的是有一段长城“碍事”。于是乎,村长一声令下,拆!这段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顷刻间灰飞烟灭。事后,虽然各级管理部门极为重视,又是发文又是开现场会,但最后不过是罚款200元了事。细细算来,一米长城还不到四块钱。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长城。学生在此激烈讨论,畅谈保护长城的举措,交流各自的保护措施。整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四、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积极讨论,深入研究,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的话题,从长城的外观构造、建筑历史谈到了长城的价值及今后的保护措施。学生们谈古论今,畅想未来,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许,学生个体在课前收集的关于长城的资料是很少的,他们对长城的了解也是薄弱的,但是本节课,学生发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使他们课前收集的资料不断地整合、提炼,这样,他们在这一节课上获得的知识达到最大化。

长城课件 篇四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五境”。

一、图画再现情境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长城》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列举数字和比喻的方法,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同时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但是,许多学生没有亲身到过长城,对于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并没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对长城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文的文字叙述中,难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所以,选取典型的图画再现长城的雄姿,引导学生观察、领悟,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长城》这篇课文,配有长城远景和近景共两幅插图。长城远景向我们展现了长城的“长”,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便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一条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等内容。长城近景向我们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教学时,应当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长城的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两三千斤重)、城墙顶上(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每隔三百米、屯兵的堡垒),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熟悉和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图画直观地感受长城,通过文字形象的了解长城,课堂上双管齐下,化文字为直观,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便清晰可见。所以,用图画再现情境,让文中的插图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握图意,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诱发学生对现实情境的“再造”,便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事半功倍。

二、音乐渲染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和思想,适当使用学生熟悉的、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情境,走进课文,受到教育,同时在教育中学会生活。

曾经利用视频观摩了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课题是《妈妈的爱》(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教学一开始,教师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只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会唱的跟着一起唱。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此时已满怀着对妈妈的真挚感情,给这次课堂教学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然后,教师深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那几件事。由于有了感情基础,具备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想得也很仔细。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课文所讲述的四件事情。到这里,教师并没有马上开始学习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最受感动的一件事。学生说出的事,不尽相同,但是都饱含深情,带着对妈妈的爱和感激。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字、词也得到了有效的使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伴随着学生对妈妈的爱结束了这一节课。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以情悟情,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游戏创造情境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的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乐写、会写、有话可写,是摆在作文教学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个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中年级作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实现这一任务目标的一条捷径,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获得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内容是“介绍自己”,这次习作训练是在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与口语交际的训练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本次作文教学的特点,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小环节“我说你猜乐淘淘”,用猜一猜习作写的是谁的形式引入新课,调动孩子们习作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强化了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说明判断理由的过程中,抓住小习作所表达的特点,体会到作文的真实性。继而学会选取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的把最真实的自己写出来。

四、演示烘托情境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定合适的教学情境,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意准备了一个教具——杨桃,在课堂上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所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并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画杨桃的过程中,老师范读课文内容。这样边听、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教师的意图:就是通过“演示”,“观察”“画画”,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所以,我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演示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学会观察和感悟,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五、表演展示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的课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再现课文真实场景,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文章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很多,给予学生很大的想象与表演的空间。所以我认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主旨,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表演的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现课文场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一系列直观的再现,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孰是孰非,自然而然在学生心里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同时,结合课文练习题“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思、演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又渗透思想教育,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着眼“五境”的灵活运用,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 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莉。《小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参考》2007年第3期

[3]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念的构建》「J《教育参考》1994年第4期

长城课件 篇五

关键字: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美术作为一门中学生必修的课程,是我国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美术看做是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是映照人类社会的一种方式。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学修养。然而对比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在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时,城乡两地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本文将从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入手,从教学硬件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对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展开对比,最后进行相应的反思。

一、教学硬件环境的对比

目前中学美术教材编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这些配套资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只有具备了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硬件设施,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保证在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都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较好的实现。

然而在教学硬件环境上,城乡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城市地区,学校整体硬件设施齐备,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美术专用教室,各种教学设备齐全,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则与城市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很多农村中学学生多,基础设施又跟不上。配备美术教学专用教室的乡村中学很少,很多学校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都很难配备齐全。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就使得很多教材内容,如:陶艺、电脑绘画等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新课改的精神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充分的落实。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硬件设施十分薄弱。即使在完全领会新课改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下,也很难像城市地区那样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的对比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教学实践后,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中学美术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美术课教材内容的编写也呈现出更加宽泛和不确定的表述形式,美术课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已经超过了中学美术教师所能掌握的范畴。” 这就对中美美术教育中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着不断提高的师资力量要求,城市地区通过引进新的专业美术教师勉强能够满足要求。与城市地区相比,广大农村地区就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在乡村中学中,本身专业的美术教师就少,甚至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程是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这就使得在农村地区美术教学的综合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新课改在美术学科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比

学校作为教育提供的主体,其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美术教育的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美术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影响着学校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度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看法。

在城乡两地间,由于城区中学所处的环境使得这些学校相对于乡村中学在升学压力上更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这就导致了城区中学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更高投入更大。而乡村中学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升学率上,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程被认为是“鸡肋”。与之相应,城区的学生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农村学生由于本身知识面封闭,缺乏城区学生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了被动的学习,这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不把美术课程当一门专业的课程,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也是一样。在城市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要高于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城市地区的学生家长更容易认识到美术的学科价值。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更多是抱有功利的态度,对美术的学科价值很难有正确的看法与认识。

四、讨论与反思

想要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在中学美术教育上的差异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滞后的现实。在借鉴城市地区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地区更加靠近大自然,天更蓝、水更绿; 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具有实践经验,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更多这些潜在的优势。努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专:浅议如何创新当前农村中学美术课教法[J],群文天地,2011,(16)。

长城课件 篇六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社团与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的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SQ122013)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教育将是残缺不全的。在我国政府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和教育局对小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政策鼓励下,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在原有的主干课程基础上增加关于第二课堂的开课的科目和数量,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然而,去年9月,河北化药学院团委对位于“城中村”的周边小学部分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了城中村小学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展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城中村小学学生课余生活单调。第二课堂开展比较单一,枯燥。通过调查显示,支持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家长则高达79%,充分体现了学生以及家长渴望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场地设施、师资等制约,第二课堂的开展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第二课堂的开展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小学有较大差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周边不利环境影响课余生活。城中村外来人口密集、从业项目杂乱、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等不利因素很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

城中村小学生的父母素质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对孩子业余生活的关注,对孩子,对孩子的课余生活缺少规划,不利孩子的全面发展。

造成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点:

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平衡。自2002年开始,省会石家庄正式启动城中村改造,列入城中村改造的村共有73个(二环路以内、以外),其中包括我校周边的城中村。但是由于同一城市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虽然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部门已经加大力度支持了小学的配套建设,但学校专业教师不足,配套设施未能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学校资金相对紧缺的问题,使得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的开展力不从心,距城市学校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设施和师资方面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相关部分高度重视,协调解决。

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需加强管理,对城中村学校周边存在的网吧、游戏厅、卡拉OK进行清理。调查显示,小学生在游戏厅来去自由,无人真正验取孩子证件,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造成很多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情况下,迷恋网络,耽误学业,影响健康成长。同时,周边存在大量的小商小贩经营,环境嘈杂,素质良莠不齐,对学校周边从业的嘈杂不良环境要不断优化,换孩子们一个优雅的环境。有人说,城中村改选,“富了一代人,又毁了一代人”,显示出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城中村孩子生活现状和未来前途发展的担忧。

家校合力配合重视不够。调查显示:城中村学生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于父母上班,占到85%,15%来自于村里分红和房租收入。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然而城中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家长,本身知识层面较低,整体文化素质欠缺,而且由于忙于生计,整日劳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子女管教欠规范,课外辅导能力弱,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一些家长的不良习惯还直接或间接地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相当差。同时,家长普遍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缺乏与家长有效沟通联系,造成家长不了解学生的表现。然而,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共同完成。家长、学校协调配合较为困难,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城中村客观条件的制约。城中村在地理位置上并不优越,交通不便利,经济上也不如城市其它一些发达的地区那么繁荣。在这种情况下,“城中村”很容易与外界造成一种相对隔绝的状况,很多第二课堂延伸不到城中村,所以周边第二课堂较少,致使有的家长需要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地方上第二课堂,这样就造成了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非常不方便。所以,一部分家长就选择放弃让孩子上课外班。在调查数据中显示,83%的学生认为上课外班的学生并不多。只有17%的学生对课外班有所了解。

5、师资力量缺乏

大多数教师倾向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能留在的城中村小学的教师在专业能力、素质能力方面相对缺乏。很多教师的素质提高不够,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造成了师资队伍令人担忧的一面。所以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也应该主动聘请优秀老师担任第二课堂的教师,或者与周边小学合作,或者主动与周边高校的学生社团融合,实现教育融合,达到教育共赢的局面。同时,由于课堂授的知识是相对稳定的,难以及时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所以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政策,主动制定素质拓展培养计划,探索第二课堂教育的方法,实现路径,真正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城中村中大多数居民的土地全部被征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很多家庭迫于生存压力,要出外打工,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很多家庭教育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同时,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也是目前城中村第二课堂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学生也是需要更加重视的弱势群体。

长城课件 篇七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

国内的大学城一般都将“课程资源共享”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课程资源共享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个理念问题。思想观念是先决条件,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要顺利实现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

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唯一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了优越的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的行动。

2.合作共赢

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环境日趋市场化,学校“成本核算”思想的确立,校与校之间的竞争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或“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新的竞争法则。每所大学各有其学科优势、课程特色、资源配备,大学之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在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个性上越来越张扬的学生的需要,这样大学间的合作就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明智的办学者不必将学校办成大而全、小而全,要学会利用外校的富余资源、优质资源,使各高校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学校的区域特点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共生共赢的目的。

3.以生为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各种市场,其中学生市场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竞争比较充分的国家,学生可以直接行使“选票在脚上”的权力,对学校不满随时可以离开,而学生的离开意味着资源的丧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以生为本不但是学生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的需要。以生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越条件,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和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引入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课程资源的共享是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标之一

广州大学城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建设起来的,其目的就是把广州市内众多大学中各学科门类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实现广州市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办学成本,为广东省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个性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升整个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质量。

就全国范围内来说,类似广州大学城这样全部由本省的重点或一般本科院校进驻的大学城园区很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较欠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通过建立大学城内通用的、有利于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推行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实现广州大学城内课程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把广州大学城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大学城。

2.教育管理理念和硬件设施先进,教学资源丰富,为推进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首先,大学城内的各高校拥有较优质的专业、课程、教师等资源,且各校的专业课程特色明显,互补性强,有非常好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条件。其次,各高校在地域分布上非常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学习,也便于管理,不用额外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各高校都有强烈的共享需求。目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高校由于师资、硬件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各高校都希望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达到这一目的。

3.推行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对提高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质量有着深刻影响

近年来,广东省高等学校在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新模式。目前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由于在资源、地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点,完全可以进行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学校间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的共享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1)可以促进各校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互选,各校通过开放本校课程、辅修专业等方式,课程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合作,通过学生的选择、认可,推动各校建设优质课程、特色课程,提高各校课程竞争力,从而提高课程建设水平。(2)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各校优势、特色资源的作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各校之间合作共享的机制。(3)提高大学城各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拓展学生视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尝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5)尝试建立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在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规范建立学分制的基础上,对相邻院校、区域范围内比较集中的院校或省属普通本科院校,逐步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第二专业辅修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各校强化竞争意

识、优化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革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直接或间接提高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质量。

4.推进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将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涉及的课程资源、学生人数相当广泛,将辐射大学城内10所高校的广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举措将整体提升广东省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整个广东省的人才素质,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显著的效益。广州大学城的实践还将给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学城教学资源合作、共享提供有益的启示。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实施举措

1.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协调机构,形成比较稳定的协调机制

大学城各院校要实现课程资源的全面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稳定的协调机制,才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各校共同协商、研究、探讨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利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目前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的主导下成立的大学城课程互选管理办公室,专职处理课程共建共享的有关事宜,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协调机制。10所高校教务处都指定了专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能经常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

2.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和管理平台

资源共享要建立在各校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吸取国内外大学城的(高教园区)先进经验,结合广州大学城各院校具体情况制定了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文件,各校根据统一的文件精神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办法。其中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制定了《广州大学城普通本科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若干意见》,指导各院校统一认识、开展工作;课程互选办公室制定了《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办法(暂行)》、《关于修读广州大学城共享课程暂行规定》、《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办法》、《华南师范大学接收外校学生修读本科课程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为课程资源共享确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课程互选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开发了功能完善的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可进行相关信息、互选课程的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信息管理,是确保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顺利推进的重要工具。

3.建立了以华南师大为龙头,各高校积极参与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放课程体系

这主要体现在:(1)三次推出互选课程,共成功开出50门次互选课程,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互选课程的学习。(2)华南师大推出了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等4个跨校辅修专业,2007-2008年第一学期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招生,共接收了50名学生参加跨校辅修。(3)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开放了37个名家讲座,面向大学城所有学生。

4.除了整个广州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外,还开展了校际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校之间也已经开展师资互聘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5.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反馈机制

首先,定期召开课程资源共享工作会议,及时收集各校相关管理人员在课程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研讨解决的对策,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及时的修正。其次,设计《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充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程资源共享实施的重要参考。再次,在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开辟“问题解答”专栏,及时解答学生对相关管理制度、操作办法等方面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意见,作为工作推进的依据。

经验及启示

目前,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其中大学城的课程互选、学分互选工作已经成为10所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的一项比较成熟的常规工作。并将长期、稳定地推行下去。课程资源共享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高校高度重视课程互选工作,积极配合课程互选办公室开展工作

各高校从根本上重视课程互选工作,在优质、特色课程的组织,相关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完善,以及选课之前的深入宣传、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大学城课程互选办公室的部署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各高校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深入。

2.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管理模式,使课程互选工作常规化

目前,各校制定了学校层面的互选课程管理的工作流程,将其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这将有利于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工作的长期、稳定推行。

3.积极提升互选课程的质量,真正反映出各校的优质特色

从两次开课的经验来看,相对而言更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一般都是各校的优势特色课程以及实用性强的课程。且从长远来看,欲将课程互选工作长期推行下去,必须建设一批有品牌效应的课程,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为此,各高校都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互选课程质量。一是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制订开课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定优势学科开出一些特色课程和辅修专业。二是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对开出的优秀课程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4.扩大课程资源共享的规模,深化共享的层次。拓展共享范围

第一,注重开课技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从两次开课情况来看,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课程的学分数等都是影响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好课程后,各校都比较讲究课程的开设技巧。开课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尽量和学生的本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错开,课程的学分数一般控制在2学分左右,较适合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选课。

第二,推出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各校都建设有一批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将在近期推出给其他高校的学生选修。网络课程的学习安排比较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扩大学生规模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推进各校共同参与开设跨校辅修专业,深化共享层次。跨校辅修是更深层次的优质学科、课程的共享。学生因此能接触到开课学校优势专业有计划的课程体系,能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学习,因而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推动各高校积极开设优质特色辅修专业,可以将共享推向深入。

第四,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共享,拓展共享范围。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的共享不拘泥于组织开设互选课程、跨校辅修专业,也在一直积极推进其他形式的合作共享,例如师资互聘、人才培养合作、实验室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以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办学资源的配置,实现办学高效益。

长城课件 篇八

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整合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校外活动和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本研究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的课余生活安排情况为研究内容,通过二者的对比,希望更多地关注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当今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

二、正文

1.城市公共资源的利用

课余时间对公共资源的利用程度不一,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且活动地点过于单一,缺乏科学的指导。

在对其课余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以及其家周围公共设施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家庭子女的周末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与一些兴趣班的培训,例如器乐班、舞蹈班、演讲班等,锻炼综合素质,另外,再对其深度访谈时发现大部分父母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同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反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大多数孩子课余时间最长用来复习课本知识,其次是看课外书,娱乐活动以看电视为主,活动地点除了在家之外,主要以商店超市、同学朋友家中以及户外绿地为主,而“你家附近是否有以下设施”的选项结果显示(如图四),其居住地附近主要以学校、公园、商场为主,学校为必要性设施,除上学期间很难对其开放,而超市商场和公园就与其活动方式相对应,博物馆、图书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设施极少。在对其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户外绿地活动基本都以当下电视流行的且易学的游戏为主,竞技性、娱乐性较强而缺乏益智性和知识性,虽然为其提供了消遣娱乐的方式,但实际教育意义较小,缺乏科学指导。另外,虽然其家附近不乏公共交通,但由于其年龄较小,家长不放心等诸多因素而限制了他们的出行,从而也限制了其活动的场所。

2.节假日的课余时间安排

“节假日期间一般去哪里”选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城市居民子女来说,节假日是认识世界,增加与父母的交流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父母会陪同孩子回老家,旅游。即使是留在北京家中的孩子,在深度访谈中也发现他们会经常与父母在市郊的一些地方玩耍。几乎没有父母会把孩子留在学校或其他看护场所。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节假日也与父母回老家或留在北京的家中,但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际情况与城市孩子完全不同,父母对于孩子的安排更多的仅考虑到安全性而非如何丰富孩子生活。一般来说,是否回老家主要由家乡的远近以及父母职业来决定。一般来说,家乡在山东、河北、河南距京较近的地区的孩子会选择在节假日回家乡,四川、安徽、云南等地的会选择留在北京。与城市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有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的机会,即使旅游也只是北京市郊的出行成本较低的区域。一方面,留在北京家中安全性较高但同时也减少了其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机会。

通过对比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是否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于课余时间的抵触,可能是由于他们在课余时间的活动没能够好好的安排。

3.课余时间安排的自主性

由于在课余时间没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则课余时间也就是多余的。相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城市居民子女在课余时间安排上面有更大的自,同时,再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中发现,城市居民子女的课余时间安排的自是在一定的科学指导下的,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引导而非强制,从而使其能够在科学的引导下自主的选择课余活动的形式,而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子女的课余时间安排更多地采取强制的态度,或是一种隐性的强制。在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会在课余时间帮父母照看弟弟妹妹,或看守店铺,这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典型的家庭模式下一种隐形的强迫,是暂时很难进行改变的。

同时,通过比较也看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所享受资源的差异――“不平等的童年”。

长城课件 篇九

【关键词】农村教育 初中教育 地理教育

0前言

农村的教育发展一直比城市慢,因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缘故,教育上许多准备工作都跟不上,硬件设施也一直缺乏资金而无法备齐。农村地理教育的困境根源在于资金和人才都跟不上,但是现阶段想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又难以短期内见效,如何解决初中阶段农村地区的地理教育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地区的教学能力一直就比城市地区要差,在科目的设置上也是如此,有时候一些农村学校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几门主课,在初中阶段较为次要的地理科目,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地理教育虽然在初中阶段不如三门主课来得重要,但是这也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科目。而且,在高中阶段,地理将会成为一门主课,初中阶段的地理是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掌握更加深刻的知识而做的准备。农村地区的学生若是没有在初中阶段对地理课程有一定的接触,那么在高中就会比城市阶段的学生落后,从而加重了农村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1]。

2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2.1硬件设备缺乏,从自然条件入手

农村初中地理教育一大困境就是因为资金的关系,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设备一直跟不上教学需求。地理课程对于硬件设备的需求较低,但是也需要各种地图、地球仪的辅助,城市地区能够有多媒体帮助学生领略各种地区的地理风光,也能够为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剖析各种地理环境[2]。碍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地区没有强大的硬件设备支持,学生只能用地球仪、地图等物件学习地理知识。农村地区若是想要做到和城市地区教育一样的程度,那么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显然较为困难,因为农村地区生活的人大多是农民,农业但从经济方面的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地区对于农产品的加工也较少,大多都是直接输出农产品。而且短期内想要对农村经济有一个飞跃式的提升较为困难,在教育上面的资金也很难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村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靠近自然环境。不一定非要学习城市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添置许多硬件设备,教育的方法应当因地制宜,从身边入手。农村和城市不同,那么就不必做到和城市一模一样,农村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以从自己的优势入手塑造农村特色的教育方式。初中阶段的地理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知识,不需要学生花费巨大的经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农村地区广阔的自然环境是天然的优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入自然,到自然中学习地理知识。借助硬件设备达到教学效果终究还是让学生看和听,并没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学生在自然中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学习知识,自然要比通过媒介体会知识要来得深刻[3]。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得到极大的提升,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

2.2教师人才缺乏,国家进行调控

农村地区的地理教育发展缓慢的另外一大困境就是教师人手的缺乏。在农村地区,教师这一职业人才本来就较少,因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生活条件都比不上城市,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活动。这就导致了即使是几门主要课程都很缺乏教育人手,更不要说非主课的地理课程,有时候农村学校的地理课程是由其他课程的老师代为授课的。这显然不利于农村地区学生的地理学习,因为虽然同为初中课程,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知识重点、教学目的等还是和其他课程有着一定差距的。非地理课程的教学老师很难正确把握初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点,也就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初中地理学习。人才缺乏的根源在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落后,无法聚集人才。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在短期内无法做到飞跃性发展,也无法比拟城市中的生活条件。在这方面,还是需要国家进行规划。首先可以在农村地区的周围建立学校城,也就是将高中院校、职业高中、大学校园搬迁到农村的周围。因为农村地区周围土地广阔,建立学校较为便利,而学校的建立有助于聚集人气,需求的产生能够带动消费和经济的增长,所以在短期内提高农村周边地区的生活条件[4]。同时,国家应当出台政策支持教师到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在薪酬、福利、待遇方面给予农村教师优惠,这样才能让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到农村地区,增加地理等非主课的教师数量,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4结语

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一直落后于城市地区,地理课程的开展也是颇为艰难,总体面临着硬件设备缺乏,教师人才稀缺的两大困境。在这两方面,前者可以通过发扬农村地区优势,让学生到自然中学地理的方式解决。但是后者还是需要国家做出调控,或者安排学校搬迁到农村附近增长人气,或者给予农村教师高待遇以提高农村教师集聚度。

【参考文献】

[1]明德勇。农村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以仪陇县H中学和泸州市M中学地理为例[D]. 四川师范大学 2015:49

[2]吴书丹。新课程背景下贫困地区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贵州省水城县为例[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39-43

长城课件 篇十

【关 键 词】快乐课堂;生动;互动;主动;高效

高一地理新课标第二章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过“阅读”材料1……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说明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2. 通过“活动”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种类的选择,说明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 通过案例“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说明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条件。4. 通过读图思考“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及“阅读”材料 “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和案例“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的“阅读”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的重点是“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针对这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上法。最近,在一次有关新课程(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听了本校几位老师上的这堂课,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呈现方式,相比较而言,老教师的课堂严谨、结构完整、教学目标明确;而新教师的课尽管结构较为松散,但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主要的是,我在这堂课中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是一次快乐的课堂体验。以下是我关于这节内容的听课实录及思考。

一、课堂实录

师:(新课引入)同学们都看过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吗?你们觉得这个小品主要说明了什么?

生:(完全被问题吸引,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踊跃举手回答)

生1: 说明了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2: 说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生3: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生4:说明了社会越来越进步了。

生5:说明城市越变越好了。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对,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城市呢?

生:(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还有些男生大声的喊出来)

城市越来越大了。城市越来越美了。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了。城市商场越来越密集了……

师:好,大家说的非常好,非常给力。让我们回到书本看看,城市为我们(昨天、今天、明天)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服务,请大家齐读课文前言部分。

(以下内容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进行,提问过程照顾到教室后面的学生)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酒泉市是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小城市?

生:酒泉市区人口不足20万,应该是小城市。

师:没错,那么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

生1: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是城市的人口规模。

生2:城市等级从小到大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选取几个我们比较喜欢或向往或熟悉的城市,看看它们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功能有什么差异,首先我们要为这几个城市选出形象大使,有哪些同学自告奋勇来担任,同学们积极举手,有四位同学被请到黑板前,在已经画好的表格上标出四个城市的形象大使,并且完成填学生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比如坐过山车、吃肯德基、去水上乐园、发射火箭等等。

师:这个活动台上台下的同学配合的都非常好,同时感谢我们的几位形象大使。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活动分组讨论: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有何不同?讨论结束后完成以下填表任务:

学生完成填表活动。

师:在这个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最为出色?

生:七嘴八舌喊本小组,互不相让。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小组是最优秀的,好吧,那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再PK一次,决定胜负。

师总结: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小城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师:活动结束请同学们放松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课本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边读边思考问题:哪些条件促进了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提示:注意读课本(上海地理位置示意图),根据地图分析。

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刚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请同学们边读教材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分小组讨论后,各组代表总结发言)

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市,使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应。

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提供了广阔、平坦的土地。

师总结: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只是提供了条件。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同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等级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其中,重点是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大家回去不妨以酒泉、兰州、北京为例好好理解一下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

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1、2、3题。

本节课至此结束,尽管课堂结构稍显松散,活动过程中课堂有些混乱,教材深度的挖掘有些欠缺,但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全班同学都积极投入,非常快乐,班里近70名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没有打瞌睡、开小差、聊天和观察听课老师的学生。总之,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教师吸引了,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往常,我们所头痛的大班额中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课堂互动无法如愿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无法调动起来等等问题好像在这节课中都得到了解决,由此我产生了以下思考。

【长城课件】相关范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优秀9篇)01-01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优秀10篇01-01

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01-01

英文说课稿(优秀10篇)01-01

小石潭记说课稿【优秀5篇】01-01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优秀10篇01-01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9篇01-01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走遍天下书为侣01-01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01-01

高中生物经典课件(最新4篇)01-01

最新范文

《惊弓之鸟》优秀说课稿【优秀5篇】03-22

小学美术说课稿优秀8篇03-21

语文评课稿最新6篇03-2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郑成功》课件403-21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课件【优秀03-21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10篇】03-21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秀6篇】03-21

四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件优秀03-20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通用10篇03-20

思想品德说课稿(最新6篇)03-20

61 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