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课稿课件

高中地理课件(最新3篇)

发布时间:

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的高中地理课件(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高中地理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

【学生回答】

学过,初高中都学过!

【教师讲解】

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气候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第四章地地表形态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今天要学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活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

【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教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请大家阅读教材P94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略。(可参考教参)

【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转折】不仅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局部小气候

水土流失

连年战争,大兴土木森林被破坏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板书】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96案例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97活动

【课堂小结】略。

板书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生物循环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中地理课件 篇二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高中地理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五种主 www.paomian.net 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要想富,先修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播放青藏铁路视频』

【教师提问】:

刚刚播放的视频当中,为我们展示的是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呢?

【教师点拨】:

铁路运输。那么我们现代的交通运输除了铁路这种运输方式以外,还有哪些佳通运输方式呢?

【学生回答】:

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教师点拨师:对,我们现代社会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五种,它们分别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投影展示图片』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哪些特点呢?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该部分知识,完成导学案上连线题,投影展示学生完成连线

【教师引导】:

以上就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各有长短。那么,当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呢?

2、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活动】:

展示表格,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勾选,完成后请学生在电脑上勾选出来

【教师点拨】:

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既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根据货物的类别、数量、运距等综合因素,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播放视频交通运输的变化』

3、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缩短运输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技术

【教师引导】:

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只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可不可行呢?答案线是否定的。在生活中,要实现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我们往往要用到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就形成了交通运输网,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那什么是交通运输网呢?

4、交通运输网及布局

(1)概念

(2)组成要素:

交通运输中的线:铁路、公路、航道等。

交通运输中的点:车站、港口、航空港等。

【教师提问】:

虽然交通运输网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但它的布局也不是偶然随意地,而是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那么,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学生活动】:

『投影展示中国铁路网分布图』思考:我国铁路网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相比西部更为低平和缓。而且东部经济发达,人口与城市众多,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教师点拨】:

由此看来,交通运输的布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具体分析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南昆铁路』思考:了解了南昆铁路之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的案例1,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1)在地图上分别读出南宁和昆明的海拔,并指出南昆铁路的建设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

(2)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分布?

(3)铁路沿线民族分布、经济水平如何?

(4)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我们是凭借什么去克服困难的?

【学生回答1】:南宁海拔低于100米,昆明海拔大致在2000米以上。由于铁路位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所以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且多地震、滑坡,南昆铁路的修建必须克服这些自然障碍。

【教师点拨】:由此可以看出,南昆铁路的兴建必修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它决定了能不能修铁路,修建的难度有多大。既然南昆铁路的修建有这么多的自然障碍,为什么我们还要兴建这条铁路?

【学生回答2】:因为铁路沿线有丰富的资源。

教师点拨:具体有哪些资源分布呢?

【学生回答2】:铝矿、煤矿、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教师点拨】:对,正是由于西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修建南昆铁路就有利于当地的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南昆铁路的修建还考虑了经济因素。南昆铁路沿线的民族分布、经济水平如何呢?

【学生回答3】:南昆铁路途径19个县(市),沿途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这里也是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

【教师点拨】:在这里修建铁路,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还要考虑社会的发展。虽然南昆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毕竟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施工难度非常大呀,我们又是凭借什么去克服重重困难的呢?

【学生回答4】: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师总结】:

回答得非常好!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我们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保证。所以南昆铁路沿线建有桥梁476座,隧道258座,整条线路31%都是桥梁和隧道。南昆铁路也是我国科技含量的铁路之一。

通过南昆铁路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经济、社会、自然、科技四大因素,其中经济是主导因素。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同学们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的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还了解到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网的布局特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当前来看,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技术则提供了保证,自然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小。

【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方式及其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发展趋势

二、运输网及布局

1、基本要素:交通网中的线和点

2、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技术水平等

【高中地理课件】相关范文

高中地理课件通用8篇10-15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优秀9篇)01-01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优秀10篇01-01

余弦定理说课稿优秀5篇01-01

英文说课稿(优秀10篇)01-01

小石潭记说课稿【优秀5篇】01-01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优秀10篇01-01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9篇01-01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走遍天下书为侣01-01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01-01

最新范文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优秀5篇03-17

望天门山课件【优秀4篇】03-16

汉语拼音说课稿优秀5篇03-16

《狐假虎威》的评课稿(最新4篇)03-16

全等三角形优质课课件【优秀6篇】03-16

小学体育评课稿(优秀10篇)03-16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件优秀5篇03-16

护士述职报告ppt课件内容(经典【优秀603-16

两学一做专题党课ppt课件材料【优秀203-16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优秀4篇】03-16

61 1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