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4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乘法分配律课后教学反思 篇一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学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

(1)通过学生比赛列式计算解决情景问题后,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

1、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植树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样不能没有猜想,否则,主体性探究 活动便缺少了内在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成了失去目标的无意义操作。学生看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从直观上产生了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于是,接下来的举例就成了验证猜想的必需,无论猜想的结论是“是”还是“非”,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 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品格的过程。

4、师生平等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 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猜想——倾听——举例——验证,在 欣赏学生的“闪光”处给学生“点拨”。教师没有过多的讲授,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 刻意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工作,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表达。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5、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乘法分配律教师教学反思 篇二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设计:先创设兔子吃萝卜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paomian.n paomian.net et极性。

通过买“老伯伯养了10只猴子,每只兔子早上吃4个萝卜,晚上要吃3只萝卜这些猴子一天共要吃掉多少个萝卜?”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也可用“=”连接。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仿造上面的等式填空。

(4+5)×25=(14+25)×5=(37+125)×8=。

再让学生观察这几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与右边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系?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中的哪个数有关系?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a+b)×c=a×c+b×c,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

第一步:通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

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把学生的活动定位在感悟和体验上,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

2、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形成清晰的认识,在学生举例中使学生感到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字母公式。

3、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

4、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上,能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习题在安排上在充分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可以再安排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题目,如78×99+78=78×(99+1),为后面的简便运算作伏笔,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在数学术语上还得反复推敲,以达到准确无误。

3、本堂课中新的教学理念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我会坚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多听课多向前辈们请教,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乘法分配律课后教学反思 篇三

《乘法分配律》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相对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说会比较抽象,学生较难于理解。因此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一、比赛导入 激发探究欲望

课前创设比赛情境:老师能很快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你信吗?不信的同学敢跟我比一比吗?(出示: 28×70+72×70 (125+10)×8 34×101)在我既对又快的说出结果时,孩子们都很惊讶,于是我因势利导: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有一个取胜的秘诀,它可以使计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你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瞬间充满探究的欲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发现规律

在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磁砖?”中,学生列出了四个算式:3×10+5×10、4×8+6×8、(3+5)×10、(4+6)×8后,在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之后,先引导学生将四个算式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于相等的两个算式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将3×10+5×10和(3+5)×10分为一类,将4×8+6×8和(4+6)×8分为一类,是因为它们的数字都一样,都是由3、5、10组成或是由4、6、8组成的,了解乘法分配律中有3个数;如将3×10+5×10和将4×8+6×8分一类,将(3+5)×10和(4+6)×8分为一类的,则从中明白一边都是两个积相加,另一边则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通过这个分类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为理解乘法分配律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再让学生仿写算式,总结规律并解释规律,最后再应用规律揭示课前比赛中老师获胜的奥秘。

三、错因分析 防患未然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经常出错,也很容易与结合律混在一起。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教学中创设了“小马虎这样做,你同意吗?

(1)(6+30)×7 = 7×6+7×30

(2) 25×(4+60)= 25×4+60

(3) 16×5×8 = 16×5+16×8

(4) 15×3+15×7 = (15+15)×(3+7)”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正。特别是第3题,让学生对比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数学模型,找出其中的区别,加以比较,从而发现模型左边乘法结合律是两个数的积,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而模型右边乘法结合律是连乘的形式,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积相加的形式。这样对比,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模型的认识和对其意义的理解。分析错因后,还不忘让学生说说:“你想对小马虎说什么?”来提醒告诫学生,除了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外,还要运用好乘法分配律,注意分配律与结合律的区别,将错误扼制在摇篮里。

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到位,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如能进行适时拓展,让学生通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来联想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及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是否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这个数学模型?”会使课堂更丰满,更有深度。

乘法分配律课后教学反思 篇四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比起乘法交换率和乘法结合率男掌握的多。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我结合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一个肯德基餐厅用餐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两式相等。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个等式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我还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

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所在。在练习题型的设计上,有抢答(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算题和拓展题,它们并不孤立,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由基本题到变式题,由一般题到综合题,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在弄清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和拓展练习。不仅要求学生会顺向应用乘法分配律,而且还要求学生会反向应用。通过正反应用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热情较高,能够学以致用,知识掌握的牢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的交流合作,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都很理想。

本节课有一定的亮点,但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可能与我相对缺乏激励性语言有关。也有可能今天的题材学生不太感兴趣。以后注意,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应该想办法使呈现的这个材料变得能让学生感兴趣。另外,在回答问题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流利、准确。对乘法分配律的叙述稍显罗嗦,不够坚定、自信。在这方面有待今后加强训练和提高。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相关范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02-14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02-01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03-18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04-23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7篇05-09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优07-10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07-15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3篇】11-03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4篇】03-23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5篇03-30

最新范文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优秀7篇】11-03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优秀9篇)11-02

小青蛙教学反思优秀4篇11-02

《猫》教学反思(优秀3篇)11-01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精选2篇11-01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秀5篇10-31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10-28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优秀3篇)10-27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优秀4篇)10-26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10-26

58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