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小学教案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的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泡面作文给您的同学。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湘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习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4、课件出示:已知圆形草地的半径25米,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C=2πR。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5、实践应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的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

学生快速计算并交流:先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通过栅栏围铁丝的实例体现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

必做题(找学困生汇报):

1、选择填空

a.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 3.14B.π C.3

c.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 C.等于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8dm;r=5cm;d=6m; r=3dm。

选做题(找中等生汇报):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拓展题(找优等生汇报):

从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针对性强,效果好:必做题有利于学困生消化所学知识,使之学有所得;选做题有利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题有利于优等生思维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提高,指导实践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及获得的情感体验。)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十一册第107~10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圆形纸片等实物,

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计算器,投影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评析]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评析]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扩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评析]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当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引导质疑,深入领会(略)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五、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总评]

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

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

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四

《圆的周长》这节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明白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出“用线绕”,“在直尺上滚”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小圆如何测出它的周长?甩球出现的圆能量出它的周长吗?”使学生自己切实体会到“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我们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在接下来的引导中,我又较好地处理了圆的周长公式中,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周长为什么要思考到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很多案例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显得突兀。在这节课中,我提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说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时,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说说理由好吗”这就唤醒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圆的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再接下来的猜想、探索、验证自然、顺畅,有了根基。

个性是在测量周长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法,小组同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导入圆周率的教学,明白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导出c=πd,c=2π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到达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潜力、思维潜力、个性是创新潜力和实践潜力也能够得到发展。

同时,课堂上还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篇五

1、以持续发展为着眼点,重组教材,引导探究。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我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样教学,充分反映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潜力和图形周长推理潜力的发展,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带给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

3、采用多种有效策略,调控探究进程,做到“自由而不散乱”

新课程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就必然要引导学生。但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又可能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因此,应对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充分讨论,又保证学习进程的顺利进行呢?对于这些状况,我认为首先能够有一颗“平常心”,同时有一些“容忍”,即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吵闹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务必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务必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但这节课中与探索新知中似乎有重复的地方,而且仅仅就这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说对周长的理解效果不必须好,这节课不能仅限于书上或教师给出图形和实物,完全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摸、画、量、算身边熟悉的物体或图形,透过超多例子感知各种物体的周长。还有,在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中,我急于归纳公式,而忽略了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又不就应追求任何强制的统一。在类似的“计算周长”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算法,对他们的不同算法,教师不要急于归纳到公式中去,能够让他们说说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会掌握用周长公式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透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好处的。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相关范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秀9篇】01-31

《圆的周长》数学教案优秀3篇09-0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优秀4篇01-01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最新6篇】01-01

小学体育50米跑教案及教学优秀4篇01-01

小学班队活动教案模板【优秀10篇】01-01

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教案(优秀3篇)01-0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简报(优秀7篇)01-01

小学地理优秀教案模板优秀8篇01-01

小学音乐教案《摇篮曲》【优秀9篇】01-01

最新范文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优秀10篇】12-28

《小兔子乖乖》教案(优秀6篇)12-2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12-2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篇】12-2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12-26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优秀9篇12-25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9篇】12-25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优秀4篇】12-24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12-24

《春天在哪里》4篇12-23

44 5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