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小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9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9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写作文小编最大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30x(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s c b a

课后反思:

2、 解简易方程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方案表格。

教学过程: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 (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 (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

二、导入新课:

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

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部分?学生随便指。

(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教师演示)

(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xx,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xx。

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

1、找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

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

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场景一: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场景二:描述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

场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较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边问边答并板书)

六、布置作业:

B楼的居民近期向刚刚建起的A楼的开发商表示抗议,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

通过画一画,看出A楼挡主了B楼部分用户的阳光所以发生了争执。

板书:

观察的范围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及三个基本特征。

2、能利用数射线的特征找相邻数,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知到排队整齐的美感,初步渗透沿着直线排队比较整齐的方法。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排过队吗?我们来看看小花,小树的队伍。再欣赏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队伍。

课件展示:小花的队伍,小树的队伍,小朋友,大学生,解放军的队伍;

师:你知道他们排得整齐的小秘密吗?

2、师:数宝宝们也想学他们的样子排队,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给数宝宝排排队。(出示0—10的数字卡片)

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积极性,力求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数射线的基本特征。

1、戴上小口罩把这些数宝宝读一读。

2、把这些数宝宝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师: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宝宝们像小树,小朋友们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呢?回忆一下刚才整齐的队伍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体会到沿着一条直的线排可以整齐。)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直的线。师:现在就让数宝宝到线上来排队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三、引导学生体验到从小到大地排,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师:接下来排谁呢?

四、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认识间隔一样。

(1)师:真好,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从小到大地排了。谁来摆一下?

(在排1,2的过程中,有意设置2的距离与前面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2)小结:(指着黑板)一个一个数宝宝空开的距离要一样,为了做到一样长,我们可以按相同的长度,把他们的位置定下来。

(3)请学生把剩下的数宝宝全部排好。让学生感受排得整整齐齐的数宝宝。

五、认识箭头

4、认识箭头。

(1)师:看到这么整齐的队伍,10后面的数宝宝11也想和他们排在一起。

问:11排在哪儿呢?怎么办?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估1:紧挨着10写。(再次强调距离要一样,这样不可以。)

预估2:把线延长。(标好11后,追问12怎么办?还有别的数宝宝呢?)

(3)能不能想一个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条线还可以画下去?

小结: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这条线可以一直延长下去,所有的数宝宝都可以上来排队呢。

六、取名字

5、总结:

(1)观察排好队的数宝宝,师:这条神奇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复习3个特征)

(2)给它起个名字吧?

(3)回忆:谁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创造出这条数射线的?

引导学生回忆:要一条直的线,0是起点,排在第一个,后面的数宝宝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排在后面,空开的距离要一样长,最后还要加个箭头。

(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今天认识的数射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32+7= 30+23= 21+7=

40+35= 28+60=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值周老师到一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问班长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学,多少名女同学?”王明说:“有23个男同学,25个女同学。”老师问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题目和算式。用写好的纸条贴上去。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学生有80%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23+20=43 43+5=48或者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

生2: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4……

学生在说算法时老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三)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 6 8 7 8 5 3 5

+4 2 -1 5 -1 4 2 ×3

7 7 5 3 6 4 3 1 0 5

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

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拔。

3.小组汇报 合成新知。

通过小组收集可能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2 3 2 3 2 3 2 5

+2 5 +2 5 +2 5 +2 3

4 8 2 5 5 2 7 3 4 8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根据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学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对的。2.3是错误的。)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口算。

35×243×892×4125×842×5

82×673×862×725×850×2

(1)学生口算。

(2)观察计算过程,说说哪几个算式的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两因数数字的特点。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

25×( )=( )125×( )=( )45×( )=( )

35×( )=( )55×( )=( )75×( )=( )

(1)学生自由说。

(2)讨论哪种填法算起来最简便,最合理?

3.看横式,直接说出得数。

35×2×725×4×7125×8×3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9求125与56相乘的积。

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反馈。

4.试一试。

25×2445×18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来。

(2)引导学生讨论。

(3)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巩固练习。

1.把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

15×1225×32125×48

15×2×( )25×4×( )125×8×( )

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625×16125×1635×12

25×2825×18125×48125×72

3.课本中练习。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p15

小学数学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生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自制图片。

2、学生准备树叶、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绳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收获果实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

二、探索什么是周长。

1、感悟周长。(描一描、说一说)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得对吗?嗯,表达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学生说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课件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课件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笔描出来。描完后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检查时要注意学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课件显示错误和正确的描法,加深学生对一周的正确认识)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那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学生答)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真聪明!)

三、联系实际,感知周长。(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边线。(指导:地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的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意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45页,做第3题。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它们是否一样长呢?(课件演示课)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同位合作。(课本45页第2题,课件显示)

3、描一描。独立完成。(课本45页第1题)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六、思维拓展。

课件显示: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最新4篇01-26

小学数学教案【最新5篇】01-1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4篇】03-02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03-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01-11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03-2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03-0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篇】04-02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04-27

小学数学教案4篇05-03

最新范文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3篇)04-21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精选5篇)04-2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最新8篇】04-21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设计精选10篇04-21

小学体育跳绳教案(优秀3篇)04-21

小学英语教学教案优秀5篇04-2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04-21

小学英语外研版教案(优秀7篇)04-20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优秀6篇)04-20

小学数学《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04-20

44 2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