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四年级教案

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二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辩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的个数不同。

一、观察照片,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

屏幕出示两张分别从教室前后拍的照片,学生辩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3、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学生仔细观察两张照片。

回答问题。

二、观察实物,指出实物的正面、侧面、上面。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观察图书柜:

(1)把图书柜放在讲台中间。

(2)提出观察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观察时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把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2、小组内交流:坐在自己位置上能看到图书柜上几个面?哪几个面?

3、班内交流,全班评议。

4、观察洗衣机和冰箱的图片。

(1)仔细观察图片,判断它们分别是洗衣机、冰箱的哪几个面?

(2)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观察到的哪几个面?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P86下面的两幅图。

2、猜一猜,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为什么这么说?

3、学生轮流在离开座位,观察图书柜,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图书柜。

把自己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学生观察洗衣机和冰箱图片。

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

学生猜一猜是谁看到的?,轮流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组织练习,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1)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观察,再组内交流。

(2)指名回答。

2、小组观察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讨论交流: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说说正面、侧面、上面各有什么颜色?

3、(1)摆一摆,再观察,回答问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下面的图片,判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六、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或学会了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学习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比如人们经常从哪3个面来观察(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新授

例1 投影出示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4、让学生完成P41

5、p41 做一做

三、 课后练习

p41 做一做

P42 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

书本上并没有要求学生画出对应3个面的平面图,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连线题目的选项,直接想象画出3个面的图,之后再连线,这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并得出对于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图游戏,激发热情。(师:你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半,猜一猜它是什么?)

(2)提出质疑,学生解答。(师:猜得好快呀!谁来说说自己在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3)揭示答案。

二、自主探究

1、探索发现(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观察图形,探索特征。

看看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一般特点,对称轴的两边完全一样)

(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肯定,尤其是当学生冒出“对称”“完全重合”这样高度凝练的词语时应该用赞赏的语言给予鼓励。)

(2)折图演示,得出结论。(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发现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3)板书课题,提出质疑。(师: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请问轴在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轴)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件演示,明确指出对称轴要画成一条直的虚线,而且要画的长一些。)

(5)再次质疑,严格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这两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操作实践

(1)欣赏激趣,尝试制作。(老师撕一个图案,问学生想不想撕一个,演示并讲清怎么撕的---把一张纸对折以后,在折痕的这边撕出要的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轴称图形。)

(2)欣赏作品,牢记特征。(大家的小手可真巧,撕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

师在课题下板书特征: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有对称轴。

三、加深认识

(一)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图片欣赏,加深感知。(PPT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脸谱以及民间剪纸,感受美的同时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重温特征,辨图解惑。(出示一张带烟囱的小房子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认为不可,只有一门一窗。师换图片出现一门两窗,生判断出是)

得出结论:标准的轴对称图形不但图形两侧要完全重合,而且图形上的图案也要完全重合。

(3)独立做题,验证所学。(P13练习,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选出两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做完后集体订正。电脑出示画对称轴的过程,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对称轴标准不标准,并作出适当修改)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那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每人拿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学生动手折、画、讨论)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长方形的对称轴

(看来长方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呢!那正方形的对称轴又有几条呢?那圆的对称轴又有多少条呢?你们找到了吗?)

请找到最多条对称轴的同学上来折。

师:看来圆的对称轴有许多许多,也就是无数条”。(师边说,边动手演示,最后课件展示)。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的对称轴,那请同学们再仔细找一找刚才这道题里星星的这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有别的对称轴吗?学生找出星星的另外几条对称轴。)

小结:看来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好几条对称轴,有的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我们在找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

4、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老师这节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见见他们吗?

师: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另一半给藏起来了,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完成70页练习,组内展示学生的结果)

5、提高练习,加深所学(PPT出示)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0123456789

(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BCDEFGHMQ

(3)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喜工中由日口甲……

(4)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和建筑美不美?(美)

看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美,很美,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四、动手操作,升华知识

展示剪纸拼贴画,问: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幅美丽又有意义的画。小组合作: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并拼贴成一幅漂亮的画。(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

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小学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相关范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秀7篇)01-18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精选9篇)03-12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优秀3篇)04-0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秀4篇)04-09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秀7篇)05-2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05-25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优秀4篇12-22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22

《观察物体》教案【5篇】12-26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优秀7篇)02-25

最新范文

《自然之道》~自然段教学设计最新6篇09-29

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09-29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09-29

最新上册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电子版09-28

四年级英语教案【优秀10篇】09-28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09-28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走月亮09-28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4篇09-27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09-27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优秀6篇)09-27

41 4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