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写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写作文给您的同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奇怪的大石头》原文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材简介:

这次语文园地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

“口语交际”是结合本组的课文学习及“宽带网”的内容进行的,而“习作”部分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写成习作。

“我的发现”是让学生体会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是不同的。“日积月累”中设计了“读读背背”和“读读记记”,其中“读读背背”是启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读读忘记”意在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并进行扩展练习。

“宽带网”从“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向学生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资料积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

2、了解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

4、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口语交际,从而整理、写作。

2、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3、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口语交际和宽带网结合进行,课前可以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情况进行分组,做好交际前的准备,同时还要注意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2、交际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自己带照片进行介绍,也可以收集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进行介绍,或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介绍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

3、“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读读记记”就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读中观察发现词语中的奥秘并进行词语积累和识字练习。

4、课时建议:宽带网、口语交际、习作可以用四课时进行;其它部分为两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从整篇布局来看,篇幅较长,但语句描写优美,富有感染力。

张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他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张老师以其特有的方式,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进西沙群岛,逐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理解定不会停留在华丽的言语间,那漂亮的珊瑚、蠕动的海参、成群结队的鱼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我看来,这堂课是一堂出色的课,它有这么几大亮点:

一、平常中显露不寻常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语文课堂的导入,我们也力求新颖,独特。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失真。在本堂课中,张老师的导入很简洁,却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张老师以一组与海水相关的词语作为见面礼,引出大海,继而在黑板上画出了海底、海面的简略图。在解说的时候,张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如果它露出了海面,形成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呀?大的就叫岛,小的就叫屿,总称叫“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又叫什么呢?就叫“群岛。”在此基础上,教师直接引出本课课题。寥寥几语,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岛屿,对西沙群岛的陌生感也会就此消弭。

二、标新立异学词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词语教学上,张老师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把词语单独拎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后,交流自己对西沙群岛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朗读、表演、想象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做到了“寓学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像鹿角一样的珊瑚、懒洋洋的蠕动的海参,以及威武的龙虾的样子。

三、巧用多媒体,拉近生本距离

在课堂初始,教师形象的像学生解释了西沙群岛。但西沙群岛对这群孩子来说,依然是比较模糊的。针对此点,张老师在解释“群岛”引导课题时,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祖国地图,展示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画一画,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这样的海底生物,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张老师并没有畏惧,而是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它们的形状、样子。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声中,我相信学生一定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再如教学第四段时,老师抓住了“有的……有的……”,运用多媒体出示了更多的鱼种,对文本进行了补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然而张老师并没有止于此,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写一段话,无形中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我看来,这节课同样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某些环节,张老师的预设可能过强。如:在初读后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试图让学生主动的读完第三段,然后出示词语进行教学。但学生并没有如师愿,故而在此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认为,如果真的想顺着自己的教案来上,也可以在学生读出本段中的其他句子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读这一段,从而有序教学。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堂永远是下一堂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慢慢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路!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范文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1-09

一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06-1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6篇】07-01

三年级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优秀6篇08-18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2-21

三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2023年【9篇01-01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1-01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优秀6篇)01-01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原01-01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蓝裙的故事》原文01-01

最新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02-27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5篇)02-27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4篇02-26

《哪吒闹海》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02-26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最新8篇02-25

小学三年级语文《荒芜的花园》原文、02-25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02-24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7篇)02-24

三年级《障碍跑》教案设计【优秀7篇02-24

爬天都峰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优02-23

40 1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