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高中教案>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课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课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高中语文课教案 篇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导学案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实际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语文导学案的编制研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在看到语文导学案的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这样的重视,可以弘扬优点,克服不足。语文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有哪些呢?1.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只有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厚积薄发,在感悟语文的过程中,才会与作者心有灵犀,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学习精髓。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让抽象的任务具体化,但是有些导学案的设计类似于数学,物理,化学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就是做作业”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点,学生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在阅读其他文章或书籍,那样会让学生缺少应有的积累,体会不到语文带给人们身心的快乐和幸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长期下去,语文教学也真正走上了失败之路。2.教师的语文课就像作业科,逐渐淡化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么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难点进行探索。但有了导学案,一些语文老师无意中就把语文课当成了作业课,整个教学课堂完全围绕着导学案展开,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下,问题回答完了,完成了导学案上的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语文教学有的环节如朗读,品味等也就游离了课堂,久而久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逐渐淡化。3.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册书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每一个学生一份导学案,那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工作难度。如果每门功课有使用导学案,那么学校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每门功课都有导学案,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会被接受。

语文导W案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1.强化重点,忌遍地开花。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导学案不必课课都有,凡事浅显的文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品味,享受阅读的快乐,就不必用导学案去束缚学生;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比如说鲁迅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对学生的要求高,不容易真正理解,就必须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深入学习。2.精心设计,激发思维。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拘泥于对句义和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找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月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肤浅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毕竟是自己的,但这样可以让教师看见学生的潜力,也只有这样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3.有机融合,忌照本宣科。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但导学案绝不是上课的教案。导学案使用的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商城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导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导学案只是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烫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教案 篇二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语文 六模四步 高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0-0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校2008年在学习了东庐中学、杜郎口的先进做法的同时,开始了学案教学的探索。

“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我们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上初步形成了学案导学下的“六模四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模”即导学案设计模式分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基础知识教学、中心教学内容、巩固训练、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六个模块,每一模块都有具体的要求,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每一模块都要有学法指导,每一模块都要有时间预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模块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包括知识回顾、知识链接、基础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结对解决的问题;中心教学内容模块,依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置便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读共品的问题;巩固训练;归纳总结模块,学生反馈,教师精点;当堂检测模块式对知识的拓展运用。

“四步”即学案应用于课堂的“四步”基本导学模式:第一步:独立思考(限时完成学案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步:结对交流(同桌交流,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对基础知识和比较简单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三步:小组交流(对中心内容或较难问题共同研读,合作探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第四步:展示反馈(根据问题的价值,采取组内展示、起立展示、台前展示等不同的方式)。

这四步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教师的任务也是四步:

第一步工作是在备课环节,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更精心的备课,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的设置,时间的预设,精讲点拨的预设,课堂情况的预设都学要我们更精心的思考、准备。第二步课堂巡视,掌握学情,随时指导。第三步学生活动的安排与操控。第四步精讲点拨与设计多元评价。

“六模四步”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对实验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仅有9%,上升为65%,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

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语文成绩作了全面的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成绩都比对照班有明显提高。

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文体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文体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出版社《高效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2]程汉杰主编《高效阅读锦囊快速理解》(高一、高二、高三)

[3]广西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思维论》《语文教学艺术论》

[4]《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设计论》《语文教学考试论》

[5]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6]武玉鹏《名师研究》

[7]潘庆玉《语文教学发展论》

[8]倪元宝《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要论点,正确理解从师学习的道理。

2.理清本文的论述思路。

3.了解正反对比在文中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文章的结构。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掌握其论证说理的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和当时流行骈文相对立,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及秦汉文体的散文)运动(是一场在复古的旗号下进行的既继续传统又有所革新、有所创造的文学运动,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提出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写作背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隋唐以来,由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家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受到削弱,因而儒家的师道观念也淡化,人们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狂名。”韩愈倡言师道,勇为人师。《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三)识体:

许多文言文从标题中的某一个词就可以判断文章的体裁,如《小石潭记》中的“记”、《出师表》中的“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传”、《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本文的“说”。“说”——是一种有叙有议,以议为主的文体,议论文体。“师说”——即“说师”,动宾倒置的现象多见于书籍、文章标题,如《实践论》、《黄生借书说》。解释为“说说(议论)有关老师的问题”。

(四)分段朗读,解释重点词句

(五)逐层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

1.分析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

①老师的职责②为什么从师③以什么人为师。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2.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比——纵比

其子择师与其身耻学于师比——自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比——横比

a.纵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b.自比: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c.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通过三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错误言行,从反面论证了“学必有师”。这是对当时盛行的门第观念的有力批判、公开挑战。

3、分析第三段:

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4.分析第四段:

引用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方法,正反论证,突出中心意思

本文里有些精炼的含意深刻的语句,常被后人运用。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③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高中语文课教案】相关范文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最新501-16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优秀5篇04-10

高中语文教案(优秀10篇)04-22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优秀3篇06-25

高中语文教案(优秀6篇)07-04

高中语文教案5篇09-01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最新8篇】11-12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推荐优秀8篇11-28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最新7篇01-09

中学高中语文教案范文【精选10篇】01-13

最新范文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03-25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最新6篇)03-24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优秀7篇】03-23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优秀5篇03-23

高中物理的优秀教案【5篇】03-22

高中的教案(优秀7篇)03-22

精选高中音乐说课稿(优秀8篇)03-21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03-19

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9篇】03-18

高中化学教案通用10篇03-16

56 6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