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作文>教学教案>教案大全

《题西林壁》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写作文整理的《题西林壁》教案【优秀7篇】,希望同学们阅读之后能够文思泉涌。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篇二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题西林壁》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了一篇庐山的文章,一首庐山的诗,还记得吗?《庐山的云雾》、《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大家对苏轼了解吗?(介绍的不错,和老师找到的资料不谋而合。我们再来熟悉一下。老师这有一段介绍,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下。)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文学家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一些问题我们理解完题目你就能知道,还有些问题要等我们学完全诗,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师解释。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这 “题”字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

我们知道古人都爱游山玩水,看到祖国大好河山,常常诗性大发,一些名篇佳作也就由此诞生。他们常常走到哪写到哪,于是,山川上,寺庙的墙壁上,甚至岩洞中都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古诗,《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老师有个要求:读清字音,读顺句子。读完后可以读给同桌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读得很流利,字音也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他读的怎么样?同学们看这是七言,老师发现他还注意了节奏,就像音乐课打拍子那样,哒哒、哒哒、哒、哒哒,要有停顿,不错!谁还想来试试。咱们女同学读一遍,来开始。)

2.抓字眼,明大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看看我们跟着苏轼游览庐山时都看到了些什么?

自己再来读读,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老师把一些难理解的词意都打在了屏幕上,可以参考一下,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句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远近高低看过去,所在的位置不同,庐山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谁首先来带我们欣赏一下庐山的风貌。读一读,解释一下。(大体说对了,它横看和侧看解释的不错,谁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还有补充,从正面看到的是怎样的山岭,给他个形容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谁还来说说。

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图。都是庐山的图片,却让我们看到了它不同的样子,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理解了意思,谁能把它读美了,指导朗读(节奏、慢、气势,真有气势,我仿佛看到那直插云霄的高峰。)。庐山不仅横看侧看不同,接下来诗人又有发现。

(2)第二行谁来读一读,并解释一下。(看到什么不同,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大胆的把你的理解说出来。)诗人观察庐山的位置变了,看到的是各不相同的景色,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

(3)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师给配乐。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你们读的真好,谢谢你们把这么美好的感觉带给大家,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庐山风景vcd,一起来欣赏一下。

(4)千姿万态的庐山美吗?再来读读那两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看到的景色,所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看到的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庐山呢?古诗的最后两行给了我们答案。

(5)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说说,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是啊,谁再来说说?诗人处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局限了,看到的都是庐山的局部。这是诗人由所见发出的感想,这是诗人所感。

3.想意境,悟诗情

(1) 哦,诗人最后恍然大悟,发出了感叹,齐读最后两行。苏轼明白了什么,(解释全诗)你又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自己把全诗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一下。同桌交流一下。

(2)   生读全诗,谈体会。诗人为什么说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结合这首诗说说。说具体点,说概括些。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板书)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让我们伴着优美的庐山风光,用心来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千古名句蕴含的道理吧。

看山如此,看事和看人也一样。我们要明白读板书,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我们可不能犯了《盲人摸象》故事中,几个盲人的错误。他们错就错在把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当作了整体,好在我们的大诗人没有被各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不同风貌所迷惑,因为他清晰的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齐读全诗。听大家读诗真是种享受,我相信一定有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背诗。

《题西林壁》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以下指导:

(1)当学生感知到庐山之美时,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第一、二句,让学生简单画一画他读出的“岭”和“峰”,补充描述一下“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三、四句。相机理解“缘”的意思,并注意强调其写法:右上部分好似两手做取景框状。师生采用问答等形式反复朗读该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讨论探究: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集体交流。相机引读名诗佳句: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强调在吟诵《题西林壁》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理趣。

2、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读示范,指名说说准备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你在朗读中联想到了什么类似的生活现象?一边感受一边朗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身在庐山”现象,再反复吟诵后两句。

4、指名展示,引导学生听,评。

5、配上乐曲,开展背诵比赛:看谁先把这首诗背下来?

四、揣摩古诗,触摸诗情

1、教师提示:学习古诗,还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才能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2、投影出示: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 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他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林壁》。

3、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推测作者的诗情:苏轼这样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文人,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两度贬谪,他的命运似乎并不由自己掌握,所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像绣球一样被人抛来抛去。那么,《题西林壁》有没有可能隐含他对这样的人生的一种顿悟呢?再读古诗。引导发现:“庐山”也许并不单指眼中的“这座庐山”,或许还暗指心中的“那座庐山”呢。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将“庐山”这一环境改为其它环境,例如:“官场”。换词朗读:不识x x真面目,只缘身在x x中。再引导回归原句,反复品读。

4、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苏轼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领反复吟唱。

五、比较阅读,点燃诗心

1、教师出示自己所作《象棋》:孤相单士护王宫,炮马车卒狭路逢。不识棋局真面目,只缘身在棋局中。引导对比阅读,找出异同。

2、鼓励把生活中的类似感悟也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尝试写一写。

3、集体交流。

题西林壁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 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 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 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 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 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 自由读诗

3、 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 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 解读第二句

a. 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 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 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 自由读

2、 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 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题西林壁》教案 篇六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会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的诗。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苏轼了解多少呢?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书画作品,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今天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坚持课前预习、查资料,对我们学习很有好处。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诗的背景。

(播放课件──古诗背景)

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大家看黑板,自由读古诗,投入自己的感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学生试读)

同学们,我们观看一下动画片,听听苏轼当年来到庐山是怎么读的?大家一边听一边考虑怎样划分拍节。

(播放课件,苏轼来到庐山前,吟咏古诗)

划分拍节,标注于黑板上。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理解古诗意思。

古诗是语言的精华,短短几个字表达的却有诸多的意思,大家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或你喜欢的形容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指生汇报)

大家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呢?

(播放课件,学习重点)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已经理解了,前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作者的所见,那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作者的所感,那作者为什么在庐山游览后,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作者就在庐山之中。

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是一句千古名句,他说明了很多的道理。苏轼身在庐山之中,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关于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你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

观看课件。

(播放茶壶从各个角度看不一样的动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并且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事物不能从一个角度看,要看全面,当然看人,看事也都是一样。接下来,我们大家自己读古诗,试背诵,看看谁能默写下来。

题西林壁教案一等奖设计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两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1、还记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吗?回忆一下,你能背诵他的哪些作品?(齐背《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诗——《题西林壁》。请大家读读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让我们对苏轼有更多的了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苏轼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诗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article/

(1)对题目的理解;

(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三、拓展延伸。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你觉得这首诗中,还有什么问题是值得提出来大家交流探讨的?(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2、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的情况?

6、小结: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四、朗诵、背诵。

【《题西林壁》教案】相关范文

题西林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03-23

《题西林壁》教案(优秀10篇)01-06

《题西林壁》教案【优秀6篇】03-28

题西林壁教案(优秀10篇)01-06

《题西林壁》教案7篇04-08

苏轼诗作题西林壁教案(10篇)01-09

《题西林壁》教案优秀9篇06-16

题西林壁教案一等奖设计(优秀7篇)06-22

题西林壁教案(优秀9篇)09-09

古诗《题西林壁》优秀教案【优秀9篇11-19

最新范文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优秀2篇08-01

《小星星》教案6篇08-0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优秀4篇)08-01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9篇】08-01

《画图》教案(3篇)08-01

看戏的教案优秀3篇08-01

认识钟表教案【优秀10篇】08-01

《柳树姑娘》教案(优秀9篇)08-01

我的早年生活教案(优秀7篇)08-01

《你快乐,我快乐》教案优秀8篇08-01

57 38127